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灰斑鳩

鎖定
灰斑鳩,是鴿形目鳩鴿科斑鳩屬鳥類,體型中等,成體重約197克;上體自頭至尾灰褐色,後頸有半環形黑領,外側尾羽深灰色具闊的白色端斑,下體灰色,虹膜赤紅色;嘴黑色;跗蹠及趾暗紅紫色,爪鉛黑色。 [5] 
灰斑鳩原產於印度, [6]  在中國國內主要分佈於長江以北各省區及長江以南的雲南、湖北、安徽、福建、廣東、江西、澳門。棲息於低海拔的山地、丘陵和平原地區的林地中。繁殖期成對活動,其餘時間集小羣活動。主要食物為植物的果實、種子等,也吃一些昆蟲等無脊椎動物。繁殖期為4~8月。營巢於喬木或灌叢的枝杈上,用小枯枝塔成簡易的盤狀巢。1年繁殖1~2窩,每窩產卵2枚。孵化期為14~16天,屬晚成型留鳥。 [7]  壽命接近14歲。 [8] 
灰斑鳩是少有的能與人類和諧相處的鳥類, [9]  灰斑鳩現已被列入中國《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10] 
中文名
灰斑鳩
外文名
Collared Dove
拉丁學名
Streptopelia decaocto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鳥綱
亞    綱
今鳥亞綱
鴿形目
鳩鴿科
斑鳩屬
灰斑鳩
亞    種
2亞種 [1] 
命名者與年代
Frivaldszky, 1838
保護級別
無危(LC) IUCN標準

灰斑鳩形態特徵

灰斑鳩額和頭頂前部灰色,向後逐漸轉為淺粉紅灰色。後頸基處有一道半月形黑色領環,其前後緣均為灰白色或白色,使黑色領環襯托得更為醒目。背、腰、兩肩和翅上小覆羽均為淡葡萄色,其餘翅上覆羽淡灰色或藍灰色,飛羽黑褐色,內側初級飛羽沾灰。尾上覆羽也為淡葡萄灰褐色,較長的數枚尾上覆羽沾灰,中央尾羽葡萄灰褐色,外側尾羽灰白色或白色,而羽基黑色。頦、喉白色,其餘下體淡粉紅灰色,尾下覆羽和兩脅藍灰色,翼下覆羽白色。 [2] 
虹膜紅色,眼瞼也為紅色,眼周裸露皮膚白色或淺灰色,嘴近黑色,腳和趾暗粉紅色,爪黑色。 [2] 
大小量度:體重雄性170-200克,雌性150-192克,體長雄性285-340毫米,雌性250-320毫米,嘴峯雄性14-17毫米,雌性15-17毫米,翅雄性169-183毫米,雌性165-183毫米,尾雄性135-150毫米,雌性124-145毫米;跗蹠雄性20-23毫米,雌性21-24毫米。 [2] 

灰斑鳩近種區別


灰斑鳩
體量
體重雄性170-200克,雌性150-192克,體長雄性285-340毫米,雌性250-320毫米
體長約23釐米
特徵
上體自頭至尾灰褐色,後頸有半環形黑領,外側尾羽深灰色具闊的白色端斑,下體灰色,虹膜赤紅色;嘴黑色;跗蹠及趾暗紅紫色,爪鉛黑色
雄鳥頭頂和後頸藍灰,頦和上喉藍白,後頸基有1道明顯而狹窄的黑色半領圈;背、肩、翅上覆羽及下體均葡萄紅,但下體色略淺,向後轉至白色;初級飛羽近黑色,腰、尾上覆羽等暗藍灰,中央尾暗褐暗褐,其餘尾羽灰黑而有寬的白色端斑
圖片
灰斑鳩 灰斑鳩
火斑鳩 火斑鳩

灰斑鳩棲息環境

棲息於平原、山麓和低山丘陵地帶樹林中,也常出現於農田、耕地、果園、灌叢、城鎮和村屯附近。 [2] 

灰斑鳩生活習性

羣居物種,多呈小羣或與其他斑鳩混羣活動。在穀類等食物充足的地方會形成相當大的羣落。灰斑鳩的叫聲是“咕咕——咕”,第二聲較重,並重復多次。偶爾它也會發出大約2秒鐘的巨大刺耳而又呆板空洞的鳴叫聲,特別是在夏季着陸時。 [2] 
主要以各種植物果實與種子為食。也吃草子、農作物穀粒和昆蟲。 [2] 

灰斑鳩分佈範圍

原產地:阿富汗、阿爾巴尼亞、奧地利、阿塞拜疆、巴林、孟加拉國、白俄羅斯、比利時、不丹、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保加利亞、中國、克羅地亞、塞浦路斯、捷克共和國、丹麥、埃及、愛沙尼亞、法羅羣島、芬蘭、法國、德國、希臘、匈牙利、冰島、印度、伊朗伊斯蘭共和國、伊拉克、愛爾蘭、以色列、意大利、約旦、哈薩克斯坦、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大韓民國、科威特、吉爾吉斯斯坦、拉脱維亞、黎巴嫩、列支敦士登、立陶宛、盧森堡、馬其頓共和國、摩爾多瓦、摩納哥、黑山、摩洛哥、尼泊爾、荷蘭、挪威、阿曼、巴基斯坦、巴勒斯坦、波蘭、葡萄牙、卡塔爾、羅馬尼亞、俄羅斯聯邦、沙特阿拉伯、塞爾維亞、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西班牙、斯里蘭卡、斯瓦爾巴羣島和揚馬延島、瑞典、瑞士、阿拉伯敍利亞共和國、塔吉克斯坦、土耳其、土庫曼斯坦、烏克蘭、阿拉伯聯合酋長國、英國、烏茲別克斯坦。 [3] 
引進:安提瓜和巴布達、巴哈馬、伯利茲、博內爾島,聖尤斯特歇斯和薩巴島、開曼羣島、古巴、庫拉索、多米尼加、瓜德羅普島、日本、馬提尼克島、墨西哥、蒙特塞拉特、聖基茨和尼維斯、聖馬丁島(荷蘭部分)、特克斯和凱科斯羣島、美國。
遊蕩:安圭拉、馬耳他、突尼斯、也門。
來源不明確:格林納達。 [3] 

灰斑鳩繁殖方式

成年灰斑鳩在樹上築巢,在樹枝編織的巢中產下白色的蛋。孵化需要14-18天,幼鳥在15-19天后會羽翼豐滿。這種鳥對人類並不戒備,在人類的居住區周圍經常能發現它們。繁殖期4-8月。1年繁殖2窩。通常營巢於小樹上或灌叢中。每窩產卵2枚,顏色為乳白色,形狀為卵圓形。卵的長徑2.9-3.4釐米,短徑2.3-2.6釐米。主要由雌鳥孵卵。雄鳥多在巢附近休息和警戒。孵化期15-17天。雛鳥晚成性,孵出後由雌雄親鳥共同餵養,經過15-17天的餵養雛鳥即可飛翔離巢。 [2] 

灰斑鳩亞種分化

灰斑鳩(2亞種)

中文名稱
學 名
命名者與年代
1
Streptopelia decaocto decaocto
Frivaldszky, 1838
2
Streptopelia decaocto xanthocyclus
Newman, 1906
[1] 

灰斑鳩保護現狀

灰斑鳩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6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無危(LC)。 [3] 

灰斑鳩種羣現狀

該物種分佈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佈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羣規模,分佈區域碎片化),種羣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3] 

灰斑鳩規範管理

2020年10月,國家林草局發佈了《關於規範禁食野生動物分類管理範圍的通知》,對灰斑鳩禁止以食用為目的的養殖活動,除適量保留種源等特殊情形外,引導養殖户停止養殖。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