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灰奇鶥

鎖定
灰奇鶥(學名:Heterophasia gracilis)是噪鶥科、奇鶥屬小型鳥類,體長22-24釐米。額、頭頂、頭側、眼先黑色,耳覆羽褐灰色。背、腰和尾上覆羽褐灰色,尾灰色具黑色亞端斑,兩翅黑色。下體頦、喉和腹白色,胸淡紫色,尾下覆羽淡黃色。虹膜紅色,嘴黑色,腳深褐色。 [1] 
灰奇鶥主要棲息於海拔900-1600米的低山和山腳地帶常綠闊葉林、次生林和針葉林中,夏季多在海拔較高的松樹林中活動,冬季下到低海拔森林;有時也進到村邊和耕地附近的樹上。性活潑,善飛行,常成對或成小羣在松樹頂枝間飛來飛去覓食昆蟲。不斷髮出清脆的叫聲。主要以甲蟲、螞蟻、蛾等鞘翅目、鱗翅目、膜翅目昆蟲和昆蟲幼蟲為食。也吃少量植物果實和種子。分佈於中國、印度阿薩姆和緬甸北部。在中國分佈於雲南西部騰衝、盈江。
(概述圖參考來源: [2] 
中文名
灰奇鶥
拉丁學名
Heterophasia gracilis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鳥綱
雀形目
噪鶥科
奇鶥屬
灰奇鶥
亞    種
[3] 
命名者及年代
McClelland,1840
保護級別
無危(LC) IUCN標準
外文名
Grey Sibia

灰奇鶥形態特徵

灰奇鶥
灰奇鶥(7張)
雄羽色相似。前額、頭頂、頭側、眼先黑色,枕和耳覆羽較淡呈暗灰色。後頸、背、肩、腰褐灰色,下腰和尾上覆羽淡灰色。翅上小覆羽、中覆羽、初級覆羽和外側大覆羽黑色,其餘大覆羽和最內側次級飛羽藍灰色,羽緣綴有黑色,基部或多或少有點白色。飛羽黑色,外側初級飛羽外啊具灰白色羽緣。中央尾羽藍灰色具黑色次端橫斑和灰色端斑,次端黑斑和灰色端斑由中央尾向外側尾羽逐漸增加,到最外側一對尾羽幾全為黑色而具灰色尖端。頰、頦、喉白色,胸腹茶黃色,胸側和體側沾淡紫色,或上胸淡紫色、下胸淡紫沾灰。腹中央白色,肛周和尾下覆羽淡黃色或皮黃色。 [1] 
虹膜紅色,嘴黑色,腳深褐色。 [1] 
大小度量
性別
體重
體長
嘴峯
跗蹠
雄性
34-42克
224-235毫米
17-19毫米
85-94毫米
108-125毫米
29-31毫米
雌性
37-39克
222毫米
18-19毫米
87-89毫米
115-116毫米
30-31毫米 [1] 

灰奇鶥近種區別

該種外形和羽色很像灰喜鵲Cyanopica cyanus),但灰喜鵲體型顯著為大;黑頭奇鶥外形大小和羽色與該種亦很近似,但黑頭奇鶥尾無黑色次端斑而具灰白色端斑,下體全為白色。區別明顯,野外不難識別。 [1] 
灰喜鵲 灰喜鵲
灰奇鶥 灰奇鶥

灰奇鶥生活習性

習性:留鳥。灰奇鶥主要棲息於海拔900-1600米的低山和山腳地帶常綠闊葉林、次生林和針葉林中,夏季多在海拔較高的松樹林中活動,冬季下到低海拔森林;有時也進到村邊和耕地附近的樹上。性活潑,善飛行,常成對或成小羣在松樹頂枝間飛來飛去覓食昆蟲。不斷髮出清脆的叫聲。 [1] 
食性:主要以甲蟲、螞蟻、蛾等鞘翅目、鱗翅目、膜翅目昆蟲和昆蟲幼蟲為食。也吃少量植物果實和種子。 [1] 

灰奇鶥分佈範圍

分佈於中國、印度阿薩姆和緬甸北部。在中國分佈於雲南西部騰衝、盈江。 [1] 
灰奇鶥分佈圖 灰奇鶥分佈圖

灰奇鶥繁殖方式

繁殖期5-7月。通常營巢在海拔1000-1800米的山地針葉林和針闊葉混交林中,巢多築於松樹側枝末端樹葉間,甚為隱蔽。巢呈杯狀,主要由綠色苔蘚和地衣構成,內墊有細根。每窩產卵2-4枚,通常2枚或3枚。卵淡灰色或藍綠色、被有少許淡紅色斑點,卵的大小為24毫米×17.7毫米。雌雄親鳥輪流孵卵,雛鳥晚成性。 [1] 

灰奇鶥保護現狀

  •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8年 ver 3.1)——無危(LC)。 [4] 
已被鳥類生活國際(BiId Life Immaims)列入《全球瀕危鳥類名錄》。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