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灰塑

(廣東省湛江市雷州灰塑)

鎖定
雷州灰塑,是雷州半島及其周邊地區一種較為獨特的傳統建築裝飾工藝。雷州灰塑的歷史悠久,清代《海康縣誌》中已有“門砌以磚石飾以粉素繚以牆垣”的記載,證明雷州地區在明代正德年間重修明倫堂時便運用了灰塑工藝。 [1] 
中文名
灰塑
批准時間
2018年4月4日
遺產級別
省級
遺產類別
傳統美術

灰塑歷史淵源

雷州半島三面環海,屬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氣候。充沛的雨量、強力的颱風、濃重的鹼性濕氣、温差大等因素,對建築物長期侵蝕,損毀嚴重。為了適應氣候環境,灰塑以其韌性好、易定型、不開裂、耐酸鹼、抗風雨、適高温、經久耐用等特性獲得當地羣眾的認可,被廣泛應用於屋脊、翹角、風雨牆、照壁等主要部位。 [1] 

灰塑工藝特徵

雷州灰塑以當地水產火筒螺殼為主要原料,配以河沙、草紙、紅糖、糯米、礦物顏料等,經過浸泡、發酵、攪拌、混合、糅合等工序,製作出螺殼灰沙、紙筋灰、色灰三種必需的製作材料。
雷州灰塑作品題材是根據具體的建築物情況來進行構思。如祠堂,多為“二十四孝”“香山九老”“竹林七賢”“狀元及第”“五代同堂”等內容;廟宇則多為“龍鳳呈祥”“八仙過海”“麒麟吐書”等內容;民居多用“松鶴延年”“石榴”“梅蘭竹菊”等圖案及門額字有“明經第”“司馬第”“春元”“贊元”“詒翼”等。 作品圖案題材非常注重具象與象徵的結合。 [1] 

灰塑工藝流程

製作流程包括設計圖案、製作粗坯(螺殼灰沙)底基、鋪設細料(紙筋灰)、在底基細料面上繪圖並挖出圖案底模、用粗料填充以塑出圖案造型再用細料精雕細塑、上底色、着色等七個步驟。 [1] 

灰塑傳承保護

現存的雷州明清古建築保存了大量的浮雕、彩繪及書法等灰塑作品,構圖精巧,以物寓意,塑工精湛,形象逼真,色彩清新,具有較高的欣賞、研究價值。同時,每件灰塑作品背後皆保留了不同歷史時期雷州經濟與文化的重要信息,是雷州地區社會文化生活的體現,也是一部地方社會的演變史,對研究雷州半島的遷民史、文化交流史、建築史等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隨着時代的變遷,現代建築取代了傳統建築,傳統灰塑工藝不再是建築裝飾的必需品,只有在廟宇祠堂等古建築修復時才會用到,灰塑工藝漸漸失去了生存與發展的空間,從事該項傳統技藝的藝人日漸減少,如不採取有效措施予以保護,將有消失的危險。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