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灰冠鴉雀

鎖定
灰冠鴉雀(學名:Sinosuthora przewalskii)是鶯科、鴉雀屬小型鳥類,體長13-15釐米。嘴粗厚而短,似鸚鵡嘴,頭頂灰色,前額和眼先黑色,眉紋黑褐色,眼周棕褐色。背橄欖黃色,飛羽具黃色羽緣。喉、胸棕褐色,其餘下體淡黃色。虹膜磚紅色或赭黃色,嘴粉紅色,上嘴端斑白色,下嘴微沾黃色,腳藍灰色。 [1] 
灰冠鴉雀主要棲息於海拔2000-3500米的針葉林和針闊葉混交林和竹叢中,也棲息於林緣疏林灌叢和草叢中,常在林下灌木低枝上或草叢中活動和覓食。主要仍以昆蟲和植物果實與種子為食。灰冠鴉雀是中國特產鳥類,僅分佈於甘肅岷縣卓尼舟曲)和四川九寨溝縣青川縣平武縣)。
(概述圖參考來源: [2] 
中文名
灰冠鴉雀
拉丁學名
Sinosuthora przewalskii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鳥綱
亞    綱
今鳥亞綱
雀形目
鶯科
鴉雀屬
灰冠鴉雀
亞    種
[3] 
命名者及年代
Berezowski & Bianchi,1891
保護級別
易危(VU) IUCN標準、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一級 [10] 
外文名
Rusty-throated Parrotbill
同義學名
Paradoxornis przewalskii

灰冠鴉雀動物學史

  • 發現史
灰冠鴉雀是別列佐夫斯基和畢安科1891年依據俄羅斯中亞考察隊1886年在甘肅省南部採集的標本訂名的,截至2007年已知僅有4個分佈點,即甘肅岷縣、卓尼、舟曲以及四川九寨溝;其中甘肅的記錄均來自1886年,以後100多年來在甘肅再未發現,1986-1988年3-5月中國以外觀鳥者相繼報道在九寨溝自然保護區“天鵝海”附近箭竹叢觀察到集小羣的灰冠鴉雀,但未有影像記錄。因此,灰冠鴉雀一直被認為是中國最為稀有的雀形目鳥類,其標本僅存於俄羅斯。 [4] 
在2007年以前,九寨溝國家公園內有多達15只,自1988年以來一直沒有記錄,這表明在適宜的棲息地中可能有相當多的物種。2007年7月,在四川省北部的青川縣的唐家河自然保護區再次記錄到該物種(J. Hammarin litt.2011)。2011年5月,在同一地點發現了5只鳥,其中包括兩對(J. Hammarin litt.2011)。 [5]  2013年6月10日,在四川省唐家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發現1對正在育雛的灰冠鴉雀及其3只新生雛鳥。 [6] 
  • 名稱來源
灰冠鴉雀的頭頂以及身體其他部分的灰色羽毛與紅褐色的前額、眼線及眉紋對比明顯,故得名“灰冠”鴉雀。 [4] 

灰冠鴉雀形態特徵

灰冠鴉雀
灰冠鴉雀(11張)
雌雄羽色相似。前額黑褐色或暗紅褐色,頭頂至後頸灰色;眼先黑褐色或暗紅褐色,有一條長的暗紅褐色或黑褐色眉紋,從額沿眼上和耳羽上方向後到枕,其中在眼較狹窄而色淡,經過眼上方以後則變得粗著而寬,顏色亦較深暗;眼周棕褐色,耳羽和頸側煙灰色,耳羽基處綴有褐色。背前部橄欖黃色,尤以肩和尾上覆羽較著,也有的上背呈橄欖灰色,下背、肩、腰和尾上覆羽暗橄欖色,尤以肩和腰部較鮮亮。尾橄欖灰色,外翈羽緣較鮮亮。翅上覆羽和飛羽淡黃橄欖色,中覆羽內翈黑色。初級飛羽外翈基部棕紅色,初級飛羽和次級飛羽外朔羽緣淡黃色,內翈灰黑色,三級飛羽內翈橄欖棕色,次級和三級飛羽內外翈均具淡黃色羽緣。頦、喉和上胸桂紅色或棕褐色,下胸較淡,胸側灰而沾褐色,腹、兩脅和尾下覆羽淡黃色,腋羽灰白色,翅下覆羽淺黃色。 [1] 
虹膜磚紅色或赭黃色,嘴粉紅色,上嘴端斑白色,下嘴微沾黃色,腳藍灰色。 [1] 
大小量度
性別
體長
嘴峯
跗蹠
雄性
130毫米
8毫米
55毫米
70毫米
19毫米
雌性
145毫米
8毫米
56毫米
80毫米
18毫米 [1] 

灰冠鴉雀生活習性

行為:留鳥。灰冠鴉雀主要棲息於海拔2000-3500米的針葉林針闊葉混交林和竹叢中,也棲息於林緣疏林灌叢和草叢中,常在林下灌木低枝上或草叢中活動和覓食。 [1]  活潑,結小羣棲於蘆葦地,或棲息於林緣稀疏草地及灌叢地帶。 [7] 
食性:主要仍以昆蟲和植物果實與種子為食。 [1] 
叫聲:聯絡叫聲為短促的嘟聲,間以尖細高音“trr-trr-trr-trr…tsit-tsit-tsit…trr-trr-trr…tsit-tsit-tsit-it…”。 [7] 

灰冠鴉雀分佈範圍

灰冠鴉雀是中國特產鳥類,僅分佈於甘肅(岷縣、卓尼、舟曲)和四川(九寨溝縣、青川縣、平武縣)。 [4]  [1]  [6] 
灰冠鴉雀分佈圖 灰冠鴉雀分佈圖

灰冠鴉雀繁殖方式

灰冠鴉雀築巢於稀疏的岷江冷杉Abies faxoniana)和紅樺Betula albo-sinensis)混交林下的濃密缺苞箭竹Fargesia denudata)叢中,巢址海拔2700米,位於陡峭陽坡接近林線處。巢為結構精細的杯狀巢,高約6.6 釐米,深約5.0釐米,巢口內徑4.8釐米,外徑7.0釐米。巢由乾草葉與竹葉編織而成,巢壁外側裝飾有大量綠色苔蘚。2013年6月10日,觀察到2只親鳥在巢址周邊20米範圍之內覓食,交替返巢餵食雛鳥,每次餵食間隔4-5分鐘;6月19日(9天后)再次對此巢進行了檢查,發現巢仍保持完整,但其內已無幼鳥,推測幼鳥已經出飛。 [6] 
灰冠鴉雀雛鳥 灰冠鴉雀雛鳥

灰冠鴉雀保護現狀

灰冠鴉雀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6年 ver 3.1)——易危(VU)。 [5] 
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佈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8] 
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一級。 [9] 

灰冠鴉雀種羣現狀

根據對已知記錄、丰度和範圍大小的評估,估計該種羣有2500-9999只成熟個體(截至2016年)。為大熊貓Ailuropoda melanoleuca)建立的許多保護區都有其合適的棲息地,但是人們對該物種的分佈和豐富程度知之甚少,只有在九寨溝自然保護區有記錄。 [5] 

灰冠鴉雀瀕危原因

主要威脅可能是森林的喪失和破碎。自1960年代末以來,由於採伐木材、開墾和放牧,四川森林覆蓋率迅速下降。大部分温帶森林已經消失。竹子的週期性開花和死亡,加上温帶森林的破碎,可能會影響其種羣數量。 [5] 

灰冠鴉雀保護建議

對已知分佈範圍內或附近的保護區進行調查。研究其生境要求、海拔範圍和種羣狀況。加強保護,並在可能的情況下,將其發生和發現新種羣的保護區聯繫起來。支持控制伐木和火災,恢復受損的大熊貓棲息地,這將有利於該物種和其他特有的温帶森林鳥類物種。控制九寨溝自然保護區的旅遊業。將其列為中國國家重點保護物種。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