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筒也可用來殺傷有生目標或完成其他戰術任務。火箭筒由於質量小、結構簡單、價格低廉、使用方便,在歷次戰爭的反坦克作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 中文名
- 火箭筒
- 外文名
- Rocket-propelled grenade
- 主要功能
- 發射火箭破甲彈
- 作 用
- 近距離上打擊坦克等
- 簡 稱
- RPG
- 最早出現時間
- 第二次世界大戰
- 特 點
- 質量小、結構簡單、價格低廉
火箭筒歷史沿革
編輯反坦克火箭筒最早出現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當時有兩種類型:一種是1942年美國裝備的由喬治·華盛頓大學研發的60毫米M1式火箭型火箭筒,美軍士兵因其很像一種叫“巴祖卡”的喇叭狀樂器,即稱它為“巴祖卡”。這個俗稱後來在歐美成了對火箭筒的習慣稱呼。“巴祖卡”採用兩端開啓的鋼質發射筒,使武器無坐力。另一種是1943年德國裝備的“鐵拳”無坐力炮型火箭筒。它發射150毫米超口徑破甲彈,靠發射裝藥在兩端開啓的鋼質發射筒內燃燒形成的火藥燃氣壓力,推動彈體運動,並利用火藥燃氣從筒後噴出產生的反作用力,消除筒的後坐。這兩種早期的火箭筒,均配有機械或光學瞄準具,有效射程100~250米,垂直破甲厚度120~200毫米,武器系統重量7~8千克。
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美國還裝備了大威力的89毫米M20型火箭筒,它採用鋁合金發射筒,有效射程110米,垂直破甲厚度280毫米。戰後,特別是20世紀60年代以來,隨着裝甲技術的進步,促進了破甲技術、發射推進技術、高燃速推進劑和新材料的發展,各國研製裝備了許多新型火箭筒。如美國的M72,中國的70式,蘇聯的ПГ-18等火箭型火箭筒,武器系統重量都在7千克以下,垂直破甲厚度280~310毫米,對活動目標的有效射程達150米。蘇聯、瑞典、聯邦德國等還在無坐力炮型火箭筒的基礎上,應用火箭增程技術研製出了ПГ-7、M2-550卡爾·古斯塔夫、PZF44“長矛”等型號的火箭筒。 該類火箭筒系統重量9~18千克,垂直破甲厚度300~400毫米,對活動目標的有效射程達300~700米。為了減小發射痕跡與噪聲,70年代初聯邦德國根據平衡拋射原理,採用封閉發射技術,從筒後拋出塑料薄片作平衡物質以抵消武器坐力,研製成“弓弩”型火箭筒。該火箭筒為一次使用型,系統重量7.29千克,有效射程300米,垂直破甲厚度300毫米,發射時僅有微聲,無煙、無光、無後噴火,可在塹壕等狹窄空間內發射。
火箭筒重量輕,造價低,使用方便,易於大量生產和裝備。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是步兵近程反坦克作戰的主要武器之一。為了進一步提高破甲威力,火箭筒的口徑有增大的趨勢。為了提高對運動目標的命中率,出現了測距、瞄準、計算提前量三合一的瞄準具,有的國家還研製了帶試射槍的火箭筒。為了增強步兵反坦克火力的機動性和反坦克火力密度,一次使用型火箭筒也得到了較為普遍的重視和發展。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坦克出現在戰場上。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納粹德國大量使用坦克。給美、英、蘇等反法西斯盟國的軍隊以巨大威脅,各國都大力研製便攜式的步兵反坦克武器。
1942年春天,在美國的阿伯丁試驗場上,反坦克槍榴彈的發射試驗即將開始,這時,兩個青年軍官帶着他們自己研製的另一種反坦克武器,悄悄來到試驗場的一側。當一輛配合槍榴彈試驗的坦克靶車返回時,這兩個青年軍官瞄準靶車射擊,隨着“噝……轟”的聲響,第一發擊中目標,接着第二發也準確命中。這一突如其來的情況,使在場觀看榴彈試驗的將校們大為愕然,一齊把視線轉向這兩個年輕人。其中,負責美國地面部隊武器發展工作的陸軍少將巴尼斯,接過青年人手中的武器打了一發,命中目標。參謀人員也接踵而上,直到把所有的火箭彈打光為止。這種反坦克武器的意外出現,使為發展反坦克武器而焦慮的巴尼斯將軍喜出望外,當場其立即投入小批量生產,並迅速裝備部隊。而那兩位青年軍官則更是欣喜若狂,他們沒料到,在經歷了長期冷遇後,他們的夢想竟會如此奇蹟般地得以實現。
這種新型武器就是世界上最早的反坦克火箭筒,這兩個青年軍官就是它的發明人,陸軍上校斯克納和他的助手中尉厄爾。
斯克納和厄爾發明的火箭筒於1942年5月投入生產,6月份就生產了5000只,並交付部隊使用。當時,美軍第1集團軍正在非洲北部的突尼斯與德軍“沙漠之狐”隆美爾率領的裝甲軍團激烈鏖戰。第一批利器初試鋒芒,便首戰告捷,為挫敗德軍起到了重要作用。火箭筒當時尚未正式定名,而它外形頗似美國一位著名喜劇演員所使用的長管形樂器“巴祖卡”(Bazooka),因而美軍士兵把這種新型武器謔稱為“巴祖卡”。在美國和西歐,仍把反坦克火箭筒稱為“巴祖卡”。
70年代以後,儘管反坦克導彈得到迅速發展和普遍使用,但火箭仍是近距離主要反坦克武器之一。在1973年第四次中東戰爭中,埃及軍隊使用火箭筒和其他反坦克武器相配合,曾給以色列的裝甲部隊以沉重打擊,取得頗為可觀的戰果。
20世紀50年代,火箭筒得到進一步發展,有效射程達到200~500m,破甲厚度達300~400mm。典型產品有美國的M20式、蘇聯的РПГ-7式、瑞典的卡爾·古斯塔夫和德國的鐵拳系列火箭筒等。60年代,新原理、新材料和新工藝的廣泛應用,使第二代火箭筒得到迅速發展。這一時期的火箭筒既有兩截式結構,如法國的F1式、比利時的RL-83式火箭筒,也有彈筒合一結構,如美國的M72式火箭筒。此外,還發展了多管火箭筒,如瑞士的響盒16管發射器。火箭彈也發展為包括破甲彈、殺傷彈、發煙彈等多種彈藥。
70年代,各國研製的第三代火箭筒以增大威力為主,如法國的飛鏢120mm火箭筒,英國的勞80式94mm火箭筒和以色列的B-300式82mm火箭筒。這些火箭筒均能摧毀當代複合裝甲主戰坦克。而且由於光電火控技術與探測技術的發展和應用,使火箭筒的有效射程提高到500~1000m。與此同時,發射時微聲、無煙、無光、無後噴火焰,可在塹壕等狹窄空間內發射的火箭筒、一次性使用型火箭筒和微型火箭筒也相繼問世。
進入80年代以來,出現了輕型和重型火箭筒同時發展的局面。輕型的有前蘇聯的РПГ-22式、РПГ-26式和美國的M72-750式火箭筒;重型的有法國的阿帕傑克斯、南斯拉夫的大黃峯火箭筒。為了對付反應式裝甲的需要,還發展了串聯戰鬥部火箭彈,破甲厚度達900mm以上。此外,還出現了與高新技術發展相適應的遙控或自主式智能型火箭筒,如德國的火蛇火箭筒等。
火箭筒誕生髮展
編輯第一代
誕生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當時兩種類型,一種是1942年美國研製的“巴祖卡”(Bazooka)純火箭型火箭筒,它的形狀很象一種名叫“巴祖卡”的長號(樂器),因此得名。“巴祖卡”火箭筒,不僅蜚聲於北非戰場,而且一開始,就有好幾百具運往前蘇聯,並投入戰場使用。另一類型是1943年德軍裝備的“鐵拳”(Panzerfaust)無坐力炮型火箭筒。這兩種早期的火箭筒,都配有機械式光學瞄準具,有效射程為100~250米,垂直破甲厚度達120~200毫米,武器系統重7~82千克。
第二代
形成於60年代。60年代是反坦克火箭筒篷勃發展的時期,各國裝備了30多種型號的火箭筒,如美國的M72式,蘇聯的RPG-7等。其中,蘇聯於1962年開始裝備的RPG-7型火箭筒,是世界上第一種無坐力和火箭增程結合型火箭筒,這種火箭筒在第四次中東戰爭中,發揮了很大作用,以色列軍隊損失的近1000輛坦克,有25%就是被RPG-7型火箭筒擊毀的。
第三代
發展於80年代。80年代以來,世界各國對第二代反坦克火箭筒紛紛加以改進,出現了第三代反坦克火箭筒。如“蝮蛇”(Viper)式、RPG-7B、*阿皮的斯”(Apilas)、“鐵拳3”、“丘闢特AC300”(Jupiter)、AT-4等等。俄羅斯的RPG-7V(俄語РПГ-7В),就是蘇聯RPG-7的最新改進型,通過改進,成了現今世界上較先進的火箭增程式無後座力炮。當前,世界上最新式的反坦克火箭筒,則要數瑞典研製的AT-12T輕型反坦克火箭筒。這一火箭筒,裝有串聯戰鬥部,能穿透950毫米以上的均質裝甲和主動式反應裝甲,很有希望成為跨世紀的反坦克火箭筒明星。
火箭筒組成部分
編輯火箭筒由發射筒和火箭彈兩部分組成,發射筒上裝有瞄準具和擊發機構。射擊時,火箭彈飛行,火箭彈後部多半裝有穩定尾翼,彈頭多為穿甲彈或破甲彈。火箭筒的有效射程一般為100─400米。
火箭筒聚能效應
編輯為什麼火箭筒能有效的破開坦克那厚厚的裝甲呢?這是由於火箭筒所發射的火箭彈普遍採用了一種被稱為“聚能裝藥”的設計。所謂聚能裝藥,是將高爆炸藥製成一個內凹的形狀(或類似於拋物線狀),起爆時則爆炸的能量因“聚能效應”而聚集於一點,將火箭彈的金屬外殼(“藥罩”)鍛造形成一個温度、壓力極高的金屬流體,從而衝破裝甲,殺傷其中的人員、破壞其中的裝備。
火箭筒性能特點
編輯火箭型採用兩端開啓的鋼製發射筒,靠彈內火箭發動機產生的推力推動火箭彈運動,發動機排出的火藥燃氣從筒後噴出,使武器無後坐力。無坐力炮型採用平衡拋射的戴維斯原理,靠發射藥在兩端開啓的鋼製發射筒內燃燒形成的火藥燃氣壓力推動彈丸運動,並利用火藥燃氣從筒後噴出產生的反作用力,消除筒的後坐。
火箭筒的主要特點是:
1.質量小、結構簡單、操作方便、造價低,可以單兵攜帶,易於大量生產和裝備;
2.彈道低伸、射擊精度較高;
3.射速高,火力猛,殺傷效果特別大;
4.能在有限空間內使用,適於城鎮巷戰,也能在碉堡、掩體以及野戰工事內使用;
5.可減小發射痕跡,戰場生存能力較強。
火箭筒裝備現狀
編輯現代火箭筒是世界各國大量裝備的近距離反坦克武器,型號品種較多。
美國現裝備有M72A系列和M72E系列66mm火箭筒,M136式和M3式84mm火箭筒,SMAW83mm火箭筒和M202式66mm4管火箭筒等。前蘇聯裝備有РПГ-7式、СПГ-9式、РПГ-16式、РПГ-18式、 РПГ-22式和РПГ-26式火箭筒及105mm火箭筒等。
法國裝備有阿皮拉斯112mm火箭筒,F1式和F3式89mm火箭筒,黃蜂58式70mm火箭筒和ACL-APX80mm火箭筒等。
英國主要裝備有勞80式94mm火箭筒,德國主要裝備的是長矛44mm火箭筒。
西班牙裝備數量最多的是M65式88.9mm火箭筒。C-90-C式90mm火箭筒於80年代中期開始陸續裝備巡邏隊、突擊隊和海軍陸戰隊,90年代已廣泛裝備西班牙部隊。
我國軍隊曾裝備有著名的69式火箭筒,簡稱“40火”;最新裝備的是有“中國鐵拳”之稱的PF98式120毫米反坦克火箭筒。其他國家廣泛裝備的是M20式、M72式、F1式、РПГ-7式和卡爾·古斯塔夫火箭筒或其改進型產品。
火箭筒發展趨勢
編輯重點發展大威力反坦克火箭筒
火箭筒圖冊(10張)
大力發展多功能彈藥
開發多功能單兵彈藥是80年代以來各國追求的重要目標。多功能彈藥是一種在一發彈上同時具有爆炸、爆破和穿甲功能的彈藥,它能根據目標性質,自動選擇最佳毀傷方式,具有一定程度的智能屬性。如美國SMAW83mm火箭筒配用的MK118式高爆火箭彈,利用自動辨別目標物質密度的引爆裝置,遇到硬目標能瞬時起爆,遇到軟目標能延遲到目標內部起爆。美國AAI公司研製的反坦克殺傷兩用火箭彈,內含鎢合金箭形穿甲彈,已成為美國SMAW-D式83mm火箭筒的新型主用彈藥。
採用遙感自控技術開發智能火箭筒
法國研製的阿帕傑克斯自主式反坦克武器,是阿皮拉斯112mm火箭筒與探測/火控系統的綜合體。它能識別目標類型,能自動搜尋、捕捉和摧毀目標,預計2000年左右裝備部隊。
應用光機電綜合技術
火箭筒配上簡易光電火控系統以提高首發命中率或引入制導技術開發高精度彈藥,也受到各國的普遍重視。美國的SMAW83mm火箭筒,配用一種有計算機輔助裝置的激光測距儀,在250m射程上首發命中率達100%,在400m射程上達80%。以色列前哨81mm火箭筒採用了目標鎖定技術,發射之後,火箭彈沿着瞄準線飛行,彈道平直,在500m射程上,標準偏差只有0.13×0.13,m。
火箭筒主要性能
編輯國別 | 奧地利 | 比利時 | 比利時 | 比利時 | 德國 | 德國 | 德國 |
型號名稱 | LAT500式 | RL-83式 | RLC-83式 | RL-100式 | 鐵拳44-A1式 | 長矛 | 鐵拳150式 |
口徑(mm) | 82 | 83 | 83 | 101 | 43.8 | 44 | 44 |
火箭筒攜行狀態長(mm) | 900 | 920 | 1020 | 880 | 880 | 800 | |
火箭筒戰鬥狀態長(mm) | 900 | 1700 | 1200 | 1885 | 1100 | 1162 | 1050 |
火箭筒戰鬥總質量(kg) | 7 | 8.75 | 8.6 | 12.9 | 7.4 | 10.3 | 4 |
火箭筒質量(kg) | 6.2 | 10.15 | 5.1 | 7.8 | 1.7 | ||
配用彈種 | 破甲彈 | 破甲彈、殺傷彈 | 遠程破甲彈 | 破甲彈、殺傷彈 | 破甲彈 | 破甲彈 | 破甲彈 |
初速(m/s) | 255 | 120 | 120 | 195 | 110 | 168 | 90 |
有效射程(m) | 300(對運動目標) | 500 | 500 | 220(對運動目標) | 150(對運動目標) | 300(對運動目標) | 150 |
500(對固定目標) | 500(對固定目標) | 200(對固定目標) | 400(對固定目標) | ||||
最大射程(m) | 900 | 2000 | 1000 | 600 | |||
破甲厚度/mm | >500 | 300 | 300 | 375 | 300~370 | 370 | 150 |
備註 | 研製 | 裝備 | 裝備 | 停產 |
國別 | 德國 | 德國 | 德國 | 德國 | 德國 | 法國 | 法國 |
型號名稱 | 重型鐵拳3式 | 輕型鐵拳3式 | PAR67式 | 弩式 | 54式 | 阿卡爾雙管100式 | 薩爾帕克 |
口徑(mm) | 60 | 60 | 66 | 78 | 88 | 63 | 68 |
火箭筒攜行狀態長(mm) | 640 | 850 | 765 | ||||
火箭筒戰鬥狀態長(mm) | 1200 | 1160 | 890 | 850 | 1017 | ||
火箭筒戰鬥總質量(kg) | 12 | 9 | 2.14 | 6.31 | 9.2 | 2.5 | 2.97 |
火箭筒質量(kg) | 8.4 | 6 | 1.14 | 5.88 | 1.9 | ||
配用彈種 | 破甲彈、碎甲彈 | 破甲彈、碎甲彈 | 破甲彈 | 破甲彈、殺傷彈 | 破甲彈 | 破甲彈、殺傷彈 | 羅夏爾破甲彈 |
初速(m/s) | 170 | 220 | 145 | 210 | 115 | 87 | 150 |
有效射程(m) | 300(對運動目標) | 350 (對運動目標) | 180~200(對運動目標) | 500 | 145 | 100 | 150(對運動目標) |
500(對固定目標) | 500(對固定目標) | 200~250(對固定目標) | 200(對固定目標) | ||||
最大射程(m) | 1500 | 1000 | |||||
破甲厚度/mm | >700 | >500 | 260 | 300 | 150 | 300 | 300 |
備註 | 生產 | 生產 | 生產 |
國別 | 法國 | 法國 | 法國 | 法國 | 法國 | 法國 | 法國 |
型號名稱 | 馬斯 | 黃蜂58式 | 50式 | ACL-APX75式 | F3式 | AB92式 | ACIP300式 |
口徑(mm) | 68 | 70 | 73 | 75 | 89 | 92 | 105 |
火箭筒攜行狀態長(mm) | 1200 | 1500 | 1168 | 1000 | 940 | ||
火箭筒戰鬥狀態長/mm | 400 | 800 | 1200 | 1500 | 1600 | 1710 | |
火箭筒戰鬥總質量/kg | 1.2 | 3 | 8.18 | 11.4 | 6 | 7 | 6.4 |
火箭筒質量/kg | 0.55 | 6.7 | 8.15 | 3.8 | 3(含瞄準具) | ||
配用彈種 | 破甲彈 | 破甲彈 | 破甲彈 | 破甲彈、殺傷彈 | T3式破甲彈 | 破甲彈、爆破彈 | 破甲彈、殺傷彈 |
初速(m/s) | 75 | 250 | 400 | 300 | 290 | 230 | |
有效射程(m) | 50(對運動目標) | 200(對運動目標) | 550(對運動目標) | 600~700(對運動目標) | 300 | 300(對運動目標) | |
80(對固定目標) | 300(對固定目標) | 800(對固定目標) | 800(對固定目標) | 500(對固定目標) | |||
最大射程(m) | 1200 | 1500~2000 | 2300 | ||||
破甲厚度/mm | 300 | 330 | 300 | 120/65° | 500 | >520(軋製均質裝甲) | 500 |
備註 | 生產 | 研製 |
國別 | 法國 | 法國 | 法國 | 法國 | 芬蘭 | 加拿大 | 美國 |
型號名稱 | 阿皮拉斯 | 飛鏢 | 布朗特 | AC-HPL | M-55式 | 海列爾 | 巴祖卡 |
口徑(mm) | 112 | 120 | 130 | 150 | 55 | 81.3 | 60 |
火箭筒攜行狀態長(mm) | 1290 | 1100 | 1190 | 670 | 940 | 1384~1524 | |
火箭筒戰鬥狀態長(mm) | 1290 | 1800 | 1580 | 1800 | 1240 | 1371 | 1384~1524 |
火箭筒戰鬥總質量(kg) | 9 | 14 | 13 | 14.5 | 12.7 | 14.5 | 6~6.6 |
火箭筒質量(kg) | 4.7 | 5 | 5 | 8.5 | 10.7 | 4.48~5.05 | |
配用彈種 | 破甲彈 | 破甲彈 | 破甲彈 | 破甲彈 | 破甲彈、殺傷彈 | 破甲彈 | 破甲彈、燃燒彈 |
初速(m/s) | 295 | 210 | 165 | 81~91 | |||
有效射程(m) | 330 | 300 | 300(簡易瞄準鏡) | 300 | 400 | 410 | 270 |
600(光電火控系統) | |||||||
最大射程(m) | 2300 | 800 | 360~640 | ||||
破甲厚度/mm | 760 | >900 | 300 | 280 | 76/60° | ||
備註 | 生產 | 研製 | 停產 | 停產 |
國別 | 美國 | 美國 | 美國 | 美國 | 美國 | 美國 | 美國 |
型號名稱 | M9式 | M72E4式 | M202式(4管) | 毒蛇 | SMAW | M25式(彈倉式) | M12A2式 |
口徑/mm | 60 | 66 | 66 | 70 | 83 | 88.9 | 114.3 |
火箭筒攜行狀態長(mm) | 800 | 775 | 635 | 695 | 825 | ||
火箭筒戰鬥狀態長(mm) | 1549 | 980 | 939 | 1143 | 1400 | 1745 | 1219 |
火箭筒戰鬥總質量/kg | 7.2 | 3.45 | 3.73 | 29.3 | |||
火箭筒質量/kg | 5.2 | 1.86 | 7.5 | 36.6(含三腳架) | 10 | ||
配用彈種 | 破甲彈 | 破甲彈 | 破甲彈、燃燒彈 | 破甲彈 | 破甲彈 | 破甲彈 | |
初速(m/s) | 240~250 | 200 | 150(破甲彈) | 257 | 271 | 250 | |
有效射程(m) | 300(對運動目標) | 350 | 250~300 | 500 | 450 | 300 | |
640(對固定目標) | |||||||
最大射程(m) | 1000(破甲彈) | 820 | 4846 | ||||
破甲厚度/mm | 100~120 | 355(軋製均質裝甲) | 400~450 | 600/70° | 280 | ||
備註 | 生產 | 生產 | 停產 | 生產 |
國別 | 南非 | 前捷克斯洛伐克 | 前捷克斯洛伐克 | 前南斯拉夫 | 前南斯拉夫 | 前南斯拉夫 | 前南斯拉夫 | |
型號名稱 | FT5式 | P-27式 | RPG-75式 | M57式 | RBR-M80式 | M79式 | 大黃蜂RBR | |
口徑(mm) | 92 | 45 | 68 | 44 | 64 | 90 | 120 | |
火箭筒攜行狀態長(mm) | 1050 | 1030 | 633 | 960 | 860 | 1432 | 1400 | |
火箭筒戰鬥狀態長(mm) | 1618 | 1030 | 890 | 1200 | 1910 | 1300 | ||
火箭筒戰鬥總質量(kg) | 11.3 | 6.69 | 3.1 | 3 | 11.2 | 17.2~18.2 | ||
火箭筒質量(kg) | 5.4(含瞄準具) | 6.39 | 2.3 | 8.2 | 1.42 | 6.2 | 10~11 | |
配用彈種 | 破甲彈、發煙彈 | 破甲彈 | 破甲彈 | 破甲彈、殺傷彈 | 破甲彈 | 破甲彈 | 破甲彈 | |
初速(m/s) | 275 | 71.5 | 189 | 146 | 190 | 250 | ||
有效射程(m) | 400 | 100(對運動目標) | 200(對運動目標) | 200(對運動目標) | 250 | 350 | 400 | |
150(對固定目標) | 300(對固定目標) | 400(對固定目標) | ||||||
最大射程(m) | 600 | 360 | 1200 | 1280 | 1960 | |||
破甲厚度/mm | >650 | 250 | 300 | 300 | 300 | 400 | >700 | |
備註 | 生產 | 生產 | 裝備 | 生產 | 生產 | 生產 |
國別 | 前蘇聯 | 前蘇聯 | 前蘇聯 | 前蘇聯 | 前蘇聯 | 前蘇聯 |
型號名稱 | RPG-7V式 | RPG-16式 | RPG-18式 | RPG-22式 | RPG-26式 | SPG-9式 |
口徑/mm | 40 | 58.3 | 64 | 72 | 72.5 | 73 |
火箭筒攜行狀態長(mm) | 950 | 1100 | 705 | 766 | 770 | 2110 |
火箭筒戰鬥狀態長(mm) | 950 | 1050 | 853 | 770 | 2110 | |
火箭筒戰鬥總質量/kg | 8.6(含彈) | 2.7 | 2.85 | 2.9 | 67.47 | |
火箭筒質量/kg | 6.3 | 10.3 | 1.3 | 1.39 | 1.1 | 63( 含腳架) |
配用彈種 | ПГ-7В式破甲彈 | 破甲彈 | 破甲彈 | 破甲彈 | 破甲彈 | 破甲彈、殺傷彈 |
初速(m/s) | 120 | 130 | 115 | 125 | 435 | |
有效射程/m | 500 | 800 | 200 | 150(對運動目標) | 250 | 1000 |
250(對固定目標) | ||||||
最大射程(m) | 800 | |||||
破甲厚度/mm | 350 | 375 | 375 | 400 | 250/60° | >390 |
備註 | 裝備 | 裝備 | 裝備 | 生產 | 生產 | 裝備 |
國別 | 前蘇聯 | 前蘇聯 | 俄羅斯 | 俄羅斯 | 俄羅斯 | 俄羅斯 |
型號名稱 | SPG-82式 | RPО-A式 | RPG-7D1式 | RPG-7V1式 | RPG-27式 | RPG-29式 |
口徑/mm | 82 | 93 | 40 | 40 | 105(破甲彈徑) | 105.2 |
火箭筒攜行狀態長(mm) | 2150 | 920 | 655 | 950 | ||
火箭筒戰鬥狀態長(mm) | 2150 | 920 | 950 | 950 | ||
火箭筒戰鬥總質量/kg | 38 | 12 | ||||
火箭筒質量/kg | 32 | 6.7(含光學瞄準鏡) | 6.3(含光學瞄準鏡) | 7.6 | 11.5 | |
配用彈種 | 破甲彈 | 雲爆彈、燃燒彈 | 破甲彈 | 破甲彈 | 破甲彈 | 破甲彈 |
初速(m/s) | 170 | 120 | 280 | |||
有效射程/m | 200(對運動目標) | 600 | 200(表尺射程) | 450(表尺射程) | ||
300(對固定目標) | ||||||
最大射程(m) | 2000 | 1000 | ||||
破甲厚度/mm | 230 | 325 | 650 | 650 | ||
備註 | 生產 | 生產 | 生產 | 生產 | 生產 |
國別 | 日本 | 瑞典 | 瑞典 | 瑞典 | 瑞典 | 瑞典 |
型號名稱 | M20改4式 | 小人式 | M49式 | 卡爾·古斯塔夫M2式 | 卡爾·古斯塔夫M3式 | AT-4(M136)式 |
口徑(mm) | 88.9 | 74 | 81 | 84 | 84 | 84 |
火箭筒攜行狀態長(mm) | 1535 | 1600 | 1130 | 1070 | 1000 | |
火箭筒戰鬥狀態長(mm) | 1535 | 900 | 1600 | 1130 | 1070 | 1000 |
火箭筒戰鬥總質量(kg) | 10.65 | 2.9 | 7 | 14.2 | 6.7 | |
火箭筒質量(kg) | 6.8 | 2 | 4.5 | 8.5 | 8.5 | 3.7 |
配用彈種 | 破甲彈、殺傷彈 | 破甲彈 | 破甲彈 | 破甲彈、殺傷彈 | 破甲彈、殺傷彈 | 破甲彈 |
初速(m/s) | 104 | 160 | 165 | 310(FFV65式破甲彈) | 115(FFV597式破甲彈) | 290 |
有效射程(m) | 120(對運動目標) | 150(對運動目標) | 200(對運動目標) | 450 | 300 | 300 |
200(對固定目標) | 250(對固定目標) | 500(對固定目標) | ||||
最大射程(m) | 875 | |||||
破甲厚度/mm | 280 | 340 | 250 | 400 | 900 | 400 |
備註 | 停產 | 裝備 | 生產 |
國別 | 瑞典 | 瑞士 | 西班牙 | 西班牙 | 西班牙 | 西班牙 | 西班牙 |
型號名稱 | AT-12T式 | 響盒式(多管) | 三管 | M65式 | C-90-B式 | C-90-CR式 | C-90-C-AM式 |
口徑/mm | 120 | 50 | 70 | 88.9 | 90 | 90 | 90 |
火箭筒攜行狀態長(mm) | 1200 | 600(發射箱) | 800 | 850 | 800 | 940 | 840 |
火箭筒戰鬥狀態長(mm) | 1200 | 800 | 1640 | 800 | 940 | 840 | |
火箭筒戰鬥總質量/kg | 14 | 40(含4個發射箱) | 5 | 6 | 3.2 | 4.8 | 4.2 |
火箭筒質量/kg | 1.85 | ||||||
配用彈種 | 破甲彈 | 破甲彈、殺傷彈 | 破甲彈 | 破甲彈,破甲殺傷兩用彈 | 破甲彈 | 破甲彈 | 破甲殺傷兩用彈 |
初速(m/s) | 100 | 125 | 236(CHM65式破甲彈) | ||||
有效射程(m) | >300 | 800 | 150 | 450 | 250 (對運動目標) | 200 | |
350(對固定目標) | |||||||
最大射程(m) | 2500 | ||||||
破甲厚度/mm | >950 | 250 | 300 | 360 | 450 | 400 | 220 |
備註 | 研製 | 裝備 | 裝備 | 生產 | 生產 |
國別 | 西班牙 | 以色列 | 以色列 | 意大利 | 英國 | 英國 |
型號名稱 | C-90-CR-AM式 | 前哨 | B-300式 | 弗格里 | M20MK2式 | 勞80式 |
口徑(mm) | 90 | 81 | 82 | 80 | 88.9 | 94 |
火箭筒攜行狀態長(mm) | 940 | 760 | 775 | 1800 | 1530 | 1000 |
火箭筒戰鬥狀態長(mm) | 940 | 760 | 1400 | 1800 | 1530 | 1500 |
火箭筒戰鬥總質量(kg) | 4.8 | 6 | 8 | 9.93 | 9.5 | |
火箭筒質量(kg) | 1.8 | 3.67 | 18(兩腳架型) | 5.89 | 4 | |
配用彈種 | 破甲殺傷兩用彈 | 破甲彈 | 破甲彈 | 破甲彈 | 破甲彈 | 破甲彈 |
初速(m/s) | 400 | 270 | 385 | 104 | 340 | |
有效射程(m) | 300 | 500 | 400 | 500(兩腳架型) | 120(對運動目標) | 300 |
1000(三腳架型) | 450(對固定目標) | |||||
最大射程(m) | 800 | 600 | 4500 | 820 | ||
破甲厚度/mm | 220 | >400/65° | 400 | 280 | >700 | |
備註 | 生產 | 生產 | 生產 | 生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