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火柴廠女工

鎖定
《火柴廠女工》是由阿基·考里斯馬基執導,卡蒂·奧廷寧主演的劇情片,於1990年1月12日在芬蘭上映 [4] 
該片講述了火柴廠女工愛麗絲每天過着單調乏味的生活,在愛情夢想破滅之後,不惜與傷害過她的人同歸於盡的故事 [5] 
中文名
火柴廠女工
外文名
Tulitikkutehtaan Tytto
The Match Factory Girl
類    型
劇情
製片地區
芬蘭、瑞典
導    演
阿基·考里斯馬基
編    劇
阿基·考里斯馬基
製片人
阿基·考里斯馬基、Katinka Faragó、Klas Olofsson
主    演
卡蒂·奧廷寧
片    長
68 分鐘
上映時間
1990年1月12日
對白語言
芬蘭語
色    彩
彩色
imdb編碼
tt0098532
在線播放平台
騰訊視頻

火柴廠女工劇情簡介

艾麗絲是一家火柴廠的女工,每天過着單調乏味的生活。她和繼父、母親住在一起,卻相處得並不融洽,在家沒有個人自由,甚至會因瑣事遭到繼父毆打。而工廠麻木、枯燥的生活也讓她心情煩躁,她唯一的樂趣是到酒吧喝酒、聽歌,並因此遇見了一個男人,且匆忙草率地以身相許。而第二天早上,男人留下了一張鈔票。對於這一切,艾麗絲並不明白其中的含義,卻一廂情願以為這是愛情。不久,艾麗絲髮現自己懷孕了,她找到了這個男人,但他並不想負責任。可是,艾麗絲還是想生下這個孩子,但隨後的一場車禍讓她失去了最後的夢想。悲傷和羞愧讓艾麗絲失去平衡,她到藥房買了滅鼠藥,對所有曾經虧欠她的人進行冷酷無情的報復,直至警察的來到才結束了這一切 [1] 
劇照 劇照

火柴廠女工演職員表

火柴廠女工演員表

角色 演員
艾麗絲 卡蒂·奧廷寧
母親 葉琳娜·薩羅
繼父 埃斯科·尼卡里
男人 裏卡德·賴廷格
Aarne 韋薩·維耶里科
歌手 Reijo Taipale
艾麗絲的兄弟 Silu Seppälä
艾麗絲的同事 Outi Mäenpää
醫生 Marja Packalén
辦公室員工 Helka Viljanen
警察 Kurt Siilas
警察 Ismo Keinänen
工人 Klaus Heydemann
舞蹈樂隊成員 Erkki Friman
舞蹈樂隊成員 Tapani Ikonen
舞蹈樂隊成員 Jari Lappalainen
舞蹈樂隊成員 Lasse Luoto

火柴廠女工職員表

製作人 阿基·考里斯馬基、Katinka Faragó、Klas Olofsson
導演 阿基·考里斯馬基
副導演(助理) Pauli Pentti
編劇 阿基·考里斯馬基
攝影 Timo Salminen
剪輯 阿基·考里斯馬基
美術設計 Risto Karhula
佈景師 Kari Laine
展開
(參考資料來源 [2] 

火柴廠女工角色介紹

  • 艾麗絲

    火柴廠女工,姿色平平,每天過着單調乏味的生活,唯一的樂趣是到酒吧喝酒、聽歌。直到某天,她在酒吧邂逅了一名男子,她匆忙草率地以身相許,以為這是愛情,但男人卻並不想對她負責。

  • 母親
    演員 葉琳娜·薩羅

    艾麗絲的母親,每天在家中等着艾麗絲照顧。她和女兒的溝通很少,相處得也並不融洽。在得知女兒用工資買了裙子後,憤怒的她讓女兒把裙子退掉。而在女兒流產住院後,她也沒有去看望女兒。

  • 男人
    演員 裏卡德·賴廷格

    艾麗絲在酒吧邂逅的男人,IT工程師。艾麗絲對他以身相許後,他只留下了一張鈔票。艾麗絲髮現自己懷孕後,找到他討説法。但是男人知道後並沒有負責的想法,只留下了鈔票,讓艾麗絲自己解決。

(參考資料來源 [1]  [7] 

火柴廠女工獲獎記錄

時間
頒獎方
獎項
獲獎方
備註
1990年
新電影論壇-Interfilm獎
《火柴廠女工》
獲獎 [3] 
新電影論壇-國際天主教電影視聽協會獎-特別提及
《火柴廠女工》
最佳影片獎
《火柴廠女工》
提名 [3] 
1991年
最佳導演獎
阿基·考里斯馬基
獲獎 [6] 
最佳女主角獎
卡蒂·奧廷寧
最佳男配角獎
埃斯科·尼卡里
最佳女配角獎
葉琳娜·薩羅

火柴廠女工製作發行

上映信息
國家地區
上映時間
芬蘭
1990年1月12日
西德
1990年2月14日
美國
1992年11月6日
阿根廷
1999年11月2日
阿根廷
2002年12月6日
加拿大
1990年9月7日
瑞典
1990年9月7日 [4] 

火柴廠女工影片評價

劇照
劇照(7張)
《火柴廠女工》一開始是長達數分鐘的火柴製造流程,機器的轟鳴和碰撞的尖鋭聲響,讓觀眾感受到了工業社會的冰涼和無情。然後是艾麗絲下班回家、購物、吃飯,沒有一句台詞,只有令人窒息的沉默。影片的基調是壓抑和絕望的,而電視裏的畫面則充滿着世界的不安和動盪。通過這一系列的鏡頭,導演讓沉悶的氣息自始至終籠罩在影片裏。這種絕望使得女主角的漸變成為必然,視覺上偏藍灰的冷色調更增加了疏離感。影片除了內心獨白外對話很少,使得觀眾在這種氛圍裏感受着女主角的壓抑和失落。
影片的敍事十分簡潔,交代細節也是點到為止,可以看出導演敍事的能力和把控。雖然女主角的做法極端,但也值得同情。她渴望愛情卻被人當成應招,她如飛蛾撲火般地相信愛情,可現實讓她一無所有。導演把握住絕望者的這種心理,讓此後一系列的謀殺變得異常冰涼;同時,這些謀殺是有道德基礎的,負心的男人、圖謀不軌的男子、粗暴的長輩最終為他們自己的言行付出了代價。
影片選擇火柴廠作為背景是有所指的,火柴燃燒自己卻無法逃避毀滅的命運。它是芸芸眾生的象徵,就像女主角不起眼的尋常裏,有着必然的歸宿。影片沒有一點歡愉的氣息,工廠的壓抑、家庭的嚴厲和男人的猥瑣,都讓人感到了窒息 [1]  (《天堂陌影:卡夫卡·陸獨立電影評論選輯》評)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