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火口的兩人

鎖定
《火口的兩人》是荒井晴彥執導的愛情電影,由柄本佑瀧內公美主演,於2019年8月23日在日本上映。
該片根據白石一文的同名小説改編,講述了即將結婚的直子與以前的戀人賢治再會,兩人重温激情的故事 [1] 
中文名
火口的兩人
外文名
火口のふたり、It Feels So Good
其他譯名
火口秘情
火口的二人
類    型
愛情
製片地區
日本
導    演
荒井晴彥
編    劇
荒井晴彥
主    演
柄本佑
瀧內公美
片    長
115 分鐘
上映時間
2019年8月23日
對白語言
日語
色    彩
彩色
電影分級
R18+ [1] 

火口的兩人劇情簡介

火口的兩人劇照
火口的兩人劇照(7張)
在舉行婚禮前十天,直子瀧內公美飾)與回故鄉秋田省親的前戀人賢治柄本佑飾)時隔數年重逢。從為了開始新生活而收拾的行李裏,直子取出了一本相冊。那裏面收藏着不着寸縷的兩人的黑白照片。於是,為慾望而生的青春的記憶復甦了,就在直子的未婚夫歸來之前的五天內,她屈從於無法抗拒的慾望 [2] 

火口的兩人演職員表

火口的兩人演員表

火口的兩人職員表

製作人 瀨井哲也、小西啓介、梅川治男、岡本東郎、森重晃、田邊隆史、行實良
原著 白石一文
導演 荒井晴彥
副導演(助理) 竹田正明
編劇 荒井晴彥
攝影 川上皓市
配樂 下田逸郎
剪輯 洲崎千惠子
道具 蜷川みほ
造型設計 小川久美子、永江三千子(化妝)
服裝設計 小川久美子
燈光 川井稔、渡邊昌
錄音 深田晃
佈景師 高桑道明
展開
企畫
寺脅研
製作
東克治
音效
齋藤昌利
劇照
野村佐紀子
題字
町口覺
演職員表參考資料 [2] 

火口的兩人角色介紹

  • 永原賢治
    演員 柄本佑

    婚姻破裂、正處於失業狀態的男子,因為要參加青梅竹馬、昔日的戀人直子的婚禮而回到久違的故鄉,結果和直子舊情復燃,即使面對火山噴發導致的末日來臨,他和直子仍選擇順從肉體,活在當下。

  • 佐藤直子
    演員 瀧內公美

    即將與自衞隊員舉行婚禮的女子,賢治的表親,兩個人像親生兄妹一樣長大。雖然和賢治在身體上“投緣”,但由於對近親相戀感到內疚而分手。七年後,即將和別人結婚的她看到當年與賢治拍的照片後,慾望之火再次燃燒起來。

角色介紹參考資料 [3-4] 

火口的兩人音樂原聲

片中插曲
曲名
作曲
作詞
演唱
《早く抱いて》
下田逸郎
下田逸郎
伊東ゆかり
《この世の夢》
下田逸郎
下田逸郎
《紅い花咲いた》
下田逸郎
下田逸郎
下村陽子
音樂原聲參考資料 [4] 

火口的兩人獲獎記錄

獲獎記錄
獲獎獎項
獲獎方
備註
2019年
第41屆橫濱電影節
日本電影十佳
《火口的兩人》
第一名 [3] 
最佳女配角
瀧內公美
獲獎 [5] 
2020年
第93屆《電影旬報》獎 [6] 
日本電影年度十佳
《火口的兩人》
第一名
最佳女主角
瀧內公美
獲獎
第62屆藍絲帶獎 [7] 
最佳影片
《火口的兩人》
提名
第74屆每日電影獎 [8] 
日本電影大獎/日本電影優秀獎
《火口的兩人》
提名
最佳男主角
柄本佑
提名
最佳女主角
瀧內公美
提名
最佳導演
荒井晴彥
提名
最佳編劇
荒井晴彥
提名
最佳攝影
川上皓市
提名
最佳音樂
下田逸郎
提名
最佳錄音
深田晃
提名
第29屆日本影評人大獎
導演獎
荒井晴彥
獲獎 [9] 

火口的兩人幕後製作

在2006年,導演荒井晴彥在觀賞秋天縣的西馬音內盆舞時,產生了要拍攝一部將盆舞與男人和女人聯繫起來的電影的願望。2012年,在東日本“3·11”海嘯發生一年後,白石一文的小説《火口的兩人》發行。小説讓荒井晴彥很感動,決心將小説搬上銀幕,並請白石一文同意將故事的發生地點由福岡改為秋田,從而也實現了2006年時產生的願望 [10] 

火口的兩人製作發行

2018年12月17日,製作方宣佈導演及演員人選 [10] 
2019年5月14日,該片在視頻網站發佈預告片 [1]  。8月6日,在東京神樂座舉行完成披露會 [11]  。8月24日,在東京新宿武藏野館舉行公映首日舞台問候活動,導演荒井晴彥攜演員柄本明、瀧內公美出席 [12] 

火口的兩人影片評價

該片作為電影來説非常棒,特別是,幾乎可以説是每場戲都出場的兩位主演的演技,讓人非常感動。啓用比原作主人公年輕的演員,帶來了原作所沒有的“開朗”和宛如青春電影般的“清新”。該片與《天氣之子》相比,外殼固然大不相同,幾乎可以説是對照的,但是在表現某種“正確性”絕對無法測量的人類的心理和行動這一點上,共同點其實很多 [4] (realsound評)
該片不是純粹的情色片,而是通過最大限度地展示性愛,揭示與僵化的道德和價值觀對抗的重要性。不得不遵從社會的道德規範活着,是世上大多數人的現狀,但當身體的需求與這樣的現狀衝突時,雖生若死。傾聽、順從身本的需要,才是真正與當下的世界產生聯繫的方式 [13] (《環球銀幕》評)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