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灌陽縣

鎖定
灌陽縣,中華人民共和國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轄縣,位於廣西桂林東北部,北連全州,南接恭城,西靠興安靈川,東與湖南道縣江永接壤,地勢南高北低,四季分明;全縣總面積1837平方公里,轄6鎮3鄉,138個村民委員會和4個社區。 [1]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灌陽縣常住人口為208412人。 [27] 
灌陽縣於西漢文帝十二年(前168年)前已建縣,稱觀陽縣,隋大業十三年(617年)改稱灌陽縣。灌陽縣歷代名人較多,台灣巡撫、桂劇創辦人之一的唐景崧是灌陽代表之一;省道S201線和S302線穿境而過;境內有灌陽黑巖、千家洞世界瑤族發祥地、文市石林、月嶺古民居、九龍巖、赤壁山、灌江山峽、太子山原始森林等旅遊風景區。 [1]  2020年5月9日,獲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退出貧困縣序列。 [3] 
2023年,灌陽縣地區生產總值85.91億元。 [28] 
中文名
灌陽縣
外文名
Guanyang County
行政區劃代碼
450327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
地理位置
中國華南、廣西桂林東北部
面    積
1837 km²
下轄地區
6個鎮、3個鄉(含2個民族鄉) [5] 
政府駐地
灌陽縣灌陽鎮勝利路39號
電話區號
0773
郵政編碼
541600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20.88 萬 [31] 
著名景點
九龍巖等
車牌代碼
桂C
地區生產總值
85.91 億元(2023年) [32] 

灌陽縣歷史沿革

灌陽縣 灌陽縣
灌陽縣歷史悠久,從在灌江兩岸發現的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址38處看,早在遠古時代,就有人勞動、生息、繁衍在這塊土地上。
灌陽在夏、商、周屬荊州之地,春秋、戰國為楚南裔境。秦以楚南置長沙郡,灌陽隸屬該郡。漢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分長沙國為零陵郡,觀陽縣隸屬零陵郡。
灌陽自西漢文帝前元十二年前建立觀陽縣後,各代隸屬、分合、撤消、復置如下:
西漢,隸屬長沙國桂陽郡。
東漢,隸屬荊州刺史部零陵郡。
三國,隸屬吳荊州零陵郡。
晉,仍隸屬荊州零陵郡。
南北朝,隸屬湘州零陵郡。
隋開皇十年(590年)縣廢,與桃陽(一稱洮陽,今全州縣)合併為湘源縣,隸屬湘州零陵郡;大業十三年(617年)析湘源復置為縣,縣名由觀陽改稱灌陽,縣治遷徒今灌陽鎮,仍隸屬湘州零陵郡。
武德七年(624年)縣廢,併入湘源縣,隸屬江南西道永州;上元二年(675年)復置為縣,仍隸屬江南西道永州。
五代十國,後晉天福四年(939年)縣廢,併入清湘縣,先隸屬永州,後隸屬全州。
乾德二年(964年)復置為縣,隸屬荊湖南路全州。
元,隸屬湖廣行省全州路。
明,初隸屬湖廣佈政使司永州府;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徵南將軍韓觀以瑤族滋事,遠湖廣,近廣西,易平瑤亂為由,具奏改隸廣西布政使司桂林府。
清,仍隸屬廣西布政使司桂林府。
民國二年(1913年)廢府設道,隸屬廣西省桂林道(後改稱灕江道);十五年(1926年),廢道設行政區,隸屬廣西省第八行政區。
1949年11月20日,灌陽縣解放,12月12日成立縣人民政府,隸屬廣西省(1958年改稱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專區。
1970年,桂林專區改稱桂林地區,隸屬桂林地區。 [4] 
灌陽縣全景 灌陽縣全景

灌陽縣行政區劃

截至2021年1月,灌陽縣下設灌陽鎮黃關鎮新街鎮文市鎮新圩鎮水車鎮6個鎮,觀音閣鄉1個鄉和洞井瑤族鄉西山瑤族鄉2個瑤族鄉。鄉鎮下設4個社區居民委員會,138個村民委員會。 [5]  縣人民政府駐灌陽鎮勝利路39號。
灌陽縣全景 灌陽縣全景

灌陽縣地理環境

灌陽縣位置境域

灌陽縣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北部,地處北緯25°10′32″—25°45′37″,東經110°43′16″—111°20′13″之間。東與湖南省道縣、江永縣交界,西與興安縣毗鄰。南面與恭城瑤族自治縣相連。西南與靈川縣相望。北與全州縣接壤。縣境東北至西南最長距90千米,東南至西北最寬距38.6千米。縣治灌陽鎮,按鐵路里程計,距首都北京市2084千米、自治區首府南寧市627千米;按公路里程計,距南寧市588千米,距桂林市159千米。全縣總面積1837平方千米,佔自治區總面積的0.78%。 [6] 

灌陽縣地形地貌

灌陽縣地處廣西東北部,位於“五嶺”之一的都龐嶺西麓,境內東、西、南三面高山環繞,向北開口,東西窄南北長,中間低凹平坦,灌江自西南而東北縱貫全境,把全縣自然分為東西兩半。整個地勢自西南向東北傾斜,因而冷空氣易進滯出,春季氣温回升緩慢。縣之東側為都龐嶺山脈,東北—西南走向,起伏綿延百餘里,其主要山峯多在1000米之上,與都龐嶺遙遙對峙盤踞縣西的是海洋山山脈,南北走向,從全州縣入境延伸至縣西南部的洞井瑤族鄉,在此與都龐嶺餘脈連成一體,構成灌陽與恭城縣自然分界的屏障,為珠江和長江流域的分水嶺。兩山餘脈似葉脈狀向內伸展,直逼腹地,其中在黃關鎮商家至觀音閣鄉桃花兩山餘脈相唇,構成人稱“二十五里峽”的峽谷,是通向南邊的重要交通要道。 [7] 

灌陽縣氣候

灌陽縣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夏熱冬冷,春秋温和,春夏濕秋冬幹,四季分明,受環境(氣候、水文)影響出 現的物候現象比較明顯。縣內年平均日照時數1171.4小時,最多年為1426.9小時(2004年),最少年為740小時(1999年)。年內日照差異明顯,總的為冬春季少,夏秋季多,全年以7月份最多,達171.5小時;2月份最少,僅43.8小時,日均3.2小時。年均氣温為18.0℃。最暖年1998年,年均氣温18.8℃;最冷年1996年,年均氣温17.4℃,最暖月為7月,月均27.5℃;最冷月為1月,月均7.0℃。年中年均降水量為1582.6毫米,最多年(2002年)降水量達2081.9毫米;最少年(2005年)有1265.7毫米,日最大降水量132.8毫米(1997年7月8日)。 [8] 

灌陽縣水文

灌陽縣內有河流47條,其河網密度為0.27千米/平方千米(以集雨面積1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計),且客水甚微,自成水系,屬長江流域湘江水系。灌江是縣內主流,自西南發源向東北縱貫縣境,21條集雨面積在10平方千米以上的支流呈樹枝狀分佈,先後匯入灌江干流。另外,境內特別是南部地區廣佈基岩裂隙水;北部石灰岩地區有地下伏流分,泉、井遍及全縣。全縣水資源豐富且水質較好。縣內河流基本是以灌江為系統,只有流溪源、深浦源2條小河未在縣內匯入灌江 [9] 
灌陽縣全景 灌陽縣全景

灌陽縣自然資源

灌陽縣植物資源

灌陽縣境內野生植物分為樹木類、竹類、藥材類、藤刺類、花卉類、草類和菌類。樹木類有杉、松、樟、泡桐、香椿、苦楝、酸棗等,珍稀樹種如資源冷杉、紅豆杉、南方紅豆杉、鍾萼木、香果樹、長苞鐵杉、福建柏、白豆杉、鵝掌楸、廬山厚朴、觀光木、閩楠、香樟、花櫚木、刺楸、長瓣短柱茶、長柄雙花木、傘花木、毛紅楝子等。境內竹類品種有苦竹、毛竹、金竹、吊竹等,其中以毛竹、吊竹、金竹、李竹最為常見。境內常見的藥材品種有天門冬、麥冬、當歸、生附子、厚朴、益母草等。縣內常見的花卉品種有茉莉花、夜來香迎春花、茶花、水仙花、雞冠花、牡丹、蘭花、石榴花、辣椒花、芍藥、芙蓉等。縣內常見的菌類有木耳、香菌、定崗菌、茅草菌、大烏菌、大紅菌、綠豆菌、雞膏菌、傘把菌、牛肚菌等。 [10] 

灌陽縣動物資源

灌陽縣內野生動物主要分獸類、鳥類、魚類、介類、蛙類、蛇類、蟲類等。縣內獸類有鹿、豹、香狸、果子狸、猴、松鼠、田豬仔、野豬、野狗、野牛、野山羊、野貓、獐子、貉子、麝、猸子、飯狗、獾、五矮虎、麂、熊、狼、狐、黃鼠狼、竹鼠、豪豬等。常見的且數量較多的有20多種,果子狸、野豬、黃、竹鼠為多。縣內鳥類有麻雀、喜鵲、烏鴉、鷹、雁、鷂、野雞、八角鳥、烏春、斑鳩、鷺鷥、鷓鴣、啄木鳥、燕、竹雞、錦雞、畫眉、魚公鳥、禾雞、蓑衣頭、石灰頭、伯勞、子規、陽鳥、清明酒醉、芒頭鳥、綠豆青、是非鳥、狗公鳥、秧雞、祝英台、梁山伯、馬家郎、黃鷹、鵪鶉、石燕子、鷺鷥、雪鳥、貓頭鷹、五色鳥、泥甲子、兩八錢、白鳥、青樁、白麪雞、黃鶯、烏鷹、角雞、紅嘴鳥等。縣內水域中之魚類有鯉魚、青魚、鮎魚、白魚、草魚、鯽魚、鰱魚、鱔魚、鰣黃魚、泥鰍、黃母魚、黃顙魚、鴨魚、白梟魚、鱖魚、金魚、鰱子魚、塘角魚、肉魚、井鰍、刀鰍、爬石枴、奸魚、斑魚、白鱔、筒鼓魚、埠魚、師公魚、鐸鑽子等。 [10] 

灌陽縣礦產資源

灌陽縣地處南嶺多金屬成礦帶西段,發現礦種較多,礦牀類型複雜,既有內生礦牀,又有外生礦牀,還有變質和多成因礦牀。境內已探明可開發利用的礦種34種,各類礦點(牀)136處,其中金屬礦點86處,非金屬礦點50處。境內的金屬礦主要分為有色金屬礦、黑色金屬礦、貴重及稀有金屬礦等。有色金屬礦 主要有鎢、錫、銻、銅、鉛、鋅、汞、鉬等。黑色金屬礦 主要有鐵、錳、鈦等。貴重及稀有金屬礦 主要有金、銀和鈮鉭。冶金輔助原料礦 主要有石灰石、白雲石、硅石、螢石和耐火黏土。建築材料礦 主要有大理石、花崗岩、紫紅色砂岩、石膏和沙、石、磚瓦黏土。其他非金屬礦 主要有陶土、瓷土、煤、水晶、冰洲石、地下水、地温及礦泉水等。 [11] 
灌陽縣一景 灌陽縣一景

灌陽縣人口

2017年,灌陽縣人口出生率10.9‰,上升0.1個千分點;死亡率6.1‰,上升0.3個千分點;人口自然增長率4.8‰,下降0.3個千分點。年末總人口為295717人,比上年末減少643人。年末人口城鎮人口79826人,鄉村人口215891人。 [2]  有瑤族、回族等22個民族。 [12-13] 
截止2020年底,全縣户籍數108132户,户籍人口數297048人。 [1]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灌陽縣常住人口為208412人。 [27] 

灌陽縣政治

職務
姓名
縣委常委、縣委書記
縣委常委、縣委副書記、縣長
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
周恆志
縣委常委、副縣長
陳春虹(兼)、劉夢翁
統計截至2019年7月,參考資料來源 [14-15]  [33] 

灌陽縣經濟

灌陽縣綜述

文市石林 文市石林
2017年,灌陽縣地區生產總值為778809萬元,比上年增長4.9%。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89435萬元,增長4.8%;第二產業增加值379697萬元,增長3.3%;第三產業增加值209677萬元,增長8.1%。一、二、三次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24.5%、32.7%和42.8%,分別拉動經濟增長1.2、1.6和2.1個百分點。其中,工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19.9%,拉動經濟增長0.97個百分點。一、二、三次產業增加值佔生產總值的比重分別為24.3%、48.8%和26.9%。全年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增長15.9%。
2017年,灌陽縣完成財政收入36789萬元,比上年增長1.5%。其中:一般預算收入24553萬元,下降5.6%;税收收入24983 萬元,增長8.7%,税收收入佔財政收入的比重為67.9%,比上年增加4.5個百分點。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454元,增長8.1%;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96元,增長8.9%。 [2] 
2021年,灌陽縣地區生產總值77.74億元。 [28] 

灌陽縣第一產業

2017年,灌陽縣農林牧漁業總產值310459萬元,比上年增長4.9%。其中,農業產值203481萬元,增長6.5%;林業產值18667萬元,增長4.8%;牧業產值68799萬元,增長0.9%;漁業產值6522萬元,增長9.0%;農林牧漁服務業12990萬元,增長6.5%。
2017年,灌陽縣農作物總播種面積44232公頃,比上年增長1.3%,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28040公頃,比上年增長1.1%。年末水果總面積達17039公頃。全年造林面積293公頃。
2020年,灌陽全年糧食總產量16.1萬噸,比上年增長4.7%。水果總產量55.8萬噸,增長16.8%。蔬菜及食用菌產量21.6萬噸,增長4.9%。油料作物產量4722噸,增長7.7%。茶葉產量422噸,增長3.8%。生豬出欄26.0786萬頭,增長0.8%。家禽出欄252萬隻,增長4.2%。肉類產量2.5萬噸,增長0.2%。水產品產量5492噸,增長1.9%。鄉村居民用電量6474萬千瓦小時,比上年增長1.9%。年末實有耕地面積16561公頃。 [29] 

灌陽縣第二產業

新街稻香 新街稻香
2017年,灌陽縣規模以上工業實現產品銷售收入986034萬元,比上年下降4.7%;利潤總額94194萬元,增長3.7%;利税總額187337萬元,下降5.6%。
2017年,灌陽縣完成發電量30333.45萬千瓦小時。
2020年,灌陽全年完成建築業增加值27437萬元,同比增長3.1%。全縣建築業資質等級三級及四級以上建築企業單位4個,完成產值1.90億元,同比增長18.3%,房屋施工面積37738平方米。 [29] 
2020年灌陽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實現產品銷售收入986034萬元,比上年下降4.7%;利潤總額94194萬元,增長3.7%;利税總額187337萬元,下降5.6%。 [29] 

灌陽縣第三產業

2017年,灌陽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204765萬元,比上年增長10.6%,其中:城鎮127339萬元,增長10.9%;鄉村77426萬元,增長10.0%。
截至2017年底,灌陽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840421萬元,比上年增長16.2%,其中:個人儲蓄存款餘額650277萬元,比上年增長11.3%。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478138萬元,比上年增長11.4%。
2017年,灌陽縣財產保費收入2801.6萬元,比上年增長8.8%;財產險賠付1065.1萬元,比上年上升12.8%。 [2] 
2020年,灌陽受疫情期間和全國各地鼓勵就地過年政策的影響,交通運輸和郵電通信業有所下降,整體服務功能有待進一步加強。全年完成全社會客貨運週轉量32554萬噸公里,比上年增長0.73%,完成客運週轉量14630萬人公里,比上年下降22.2%。 [29] 

灌陽縣社會事業

灌陽縣科學技術

2020年,灌陽縣積極開展科技創新、技術攻關和技術開發以及技術成果的推廣應用活動,積極申報市級以上科技項目1個;專利擁有量21件。 [29] 

灌陽縣教育事業

灌陽高中 灌陽高中
截至2017年底,灌陽縣有小學138所,教學點153個,初級中學10所,其中九年一貫制學校2所,高中2所。小學在校生數17903人,初中在校生數7271人,高中在校生數3255人。年末教職工2137人,其中,幼兒園644人,小學1206人,初級中學661人,高級中學270人。 [2] 

灌陽縣文化事業

截至2017年底,灌陽縣有藝術表演團體1個,縣級公共圖書館1個,圖書11.3萬冊。 [2] 

灌陽縣醫療衞生

2020年,灌陽全縣現有各級醫療衞生機構16家,其中二級綜合醫院1家,中醫醫院1家,婦幼保健院1家,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家,衞生計生監督所1家,民營醫院3家(興灌民醫院、灌江醫院和宏泰精神病醫院),鄉(鎮)衞生院9家(其中中心衞生院3家),鄉(鎮)衞生計生辦、計劃生育服務所各9家,診所、衞生室、醫務室共326家;有衞生工作人員1543人,其中執業醫師316人,執業助理醫師115人,註冊護士536人,藥劑人員62人,檢驗人員50人,其他155人,鄉村醫生309人;醫療機構牀位共962張。 [29] 

灌陽縣體育事業

2017年,灌陽縣在區級各類運動會上獲獎牌9枚,其中金牌2枚,銀牌5枚,銅牌2枚。 [2] 

灌陽縣社會保障

截至2017年底,灌陽縣城鄉鎮職工和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280032人;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續保繳費人數142396人,年滿60週歲符合領取養老金待遇人數42025人;全年全縣新增城鎮就業人數3374人,城鎮登記失業率2.91%。享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數22389人,其中,城鎮居民3042人,農村居民19347人。 [2] 

灌陽縣交通運輸

灌陽縣距首府南寧市545千米,距桂林市150千米,距全州火車站73千米,省道S201線、S302線、成廈高速公路穿境而過。 [1]  [26] 
2017年,灌陽縣完成全社會貨物週轉量51419萬噸千米,比上年增長9.4%,完成旅客週轉量21200萬人千米,比上年下降4.5%。 [2] 
灌陽縣風景 灌陽縣風景

灌陽縣歷史文化

灌陽縣舞蹈

長鼓舞:是西山瑤族人民的傳統舞蹈,單人或集體表演。長鼓用泡筒木挖制,牛皮蒙成鼓面,兩頭鼓面直徑各約20釐米,鼓身通長1至1.2米。表演時,左手緊握鼓腰,右手擊鼓,上豎下斜,弓箭步,左右前後轉動,前進後退,蹦跳穿插,快慢協調,與步伐合拍。加之鑼、鼓、號角伴奏。
採茶舞:又名師公舞,流傳文市、水車、新圩等鄉鎮。跳舞的人(一般6至8人),帶上男女面具(鬼臉殼),以笛子和鑼鼓伴奏師公牌調。初跳四方形,作採茶動作,四角轉身穿插重複數次,後圍起圓圈,動作由慢到快使勁追趕,乏力者退出淘汰,堅持最後一人為勝者。
灌陽古鎮 灌陽古鎮
花燈舞:流傳觀音閣、洞井等鄉鎮,由10餘人表演,演員左右手各執一碗形燈,出場後,舞台燈光微明或熄燈,演員執燈組成各式圖案,時而成一條火龍,高低起伏,迴旋遊動,時而成數朵蓮花或各種形狀的火圈,演員邊唱邊舞,音樂優美動聽。

灌陽縣清唱

又叫“坐唱”,是民間最簡單的一種曲藝形式,藝人多在夏天夜晚到街頭、村坊院落説唱,人羣圍坐靜聽,唱的內容多是桂劇中的一折或一齣戲。這種“坐唱”形式在清朝和民困時期比較盛行,流傳黃關、城關、新圩、文市、水車等地。婚、喪、祝壽以清唱桂劇、彩調為主,亦有配簡單樂器演唱的。

灌陽縣漁鼓

表演形式簡單,一人手捧漁鼓筒,一邊拍打一邊唱,唱中夾白。曲子是民間流行的小調。説唱自如,表演生動,縣內各地流行。這種形式又可在舞台作節目表演,多種樂器伴奏。

灌陽縣文物古蹟

灌陽縣狗頭洞遺址

狗頭山狗頭洞位於縣檢察院和縣衞生局後,為泥盆系石灰岩溶洞。1982年2月,縣檢察院用此洞作倉庫,將洞口炸開,洞內堆積層全部被取出,在堆積層中發現有犀牛、大熊貓、劍齒象牙殘片、野豬牙和其他獸骨骨骸化石,石化程度較深,在洞口處還發現兩件磨光石器。從動物化石石化程度和動物的組成性質看,石器與動物化石不是同一個時代的產物。當時洞內堆積物已被挖光,洞穴性質無據可考,但動物化石屬更新世晚期。 [16] 

灌陽縣江頭村洞穴遺址

位於新街鄉馬山江頭村後山腰處。洞內地面乾爽,近洞口處發現石斧1件(長29釐米,寬、厚8釐米,有磨光痕跡)、石杵1件(長31釐米,厚9.5釐米),有明顯使用痕跡,離洞口5米處有一厚層灰燼(火坑)。洞內發現獨腳黑陶豆(燈)1件,地面散落有陶片和石片。該遺址屬新石器時代早期洞穴遺址。 [16] 

灌陽縣李拐山洞遺址

位於水車鄉水車村東南面約1千米處。山高約20米,山圍約160米;洞口東偏南15度,洞口高2.3米,寬1.2米,內深約21米,寬約15米:洞內發現有石斧、石硨、陶片等,此山附近地面散佈紅陶片和石器。從發現的磨光石器看,此洞為新石器時代晚期遺址。 [16] 

灌陽縣五馬山遺址

位於水車鄉夏雲五馬山下。1977年11月由自治區文物隊和縣文化部門組成的發掘隊,與水車村羣眾結合,對該遺址進行探測和發掘,開探方9個,發掘面積200餘平方米,出土一批約1萬年至4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中晚期文物及圓角長方形半地穴房屋遺址。房屋木柱洞間距0.7米至1.2米,東西長4.7米,南北寬3.1米,為木柵欄結構,錐形頂。其地面低於原生土0.9米至1米,靠北角發現有火坑,坑內有0.6釐米厚的灰燼。距火坑1米處有斜形二級土坡,坡上有紅陶片和黑色殘缺的陶碗,屋坑內有陶片、石斧、石杵、石鏃等,該遺址共出土文物383件。 [16] 

灌陽縣金家山遺址

位於新街鄉丁塘口張家灣村南,已被羣眾墾植,石器遺物暴露於地面或淤積泥中,散佈在長約200米、寬約150米的範圍內,西端未被開墾的草地上遺物較多。在此採集到陶器腿部、沿口等物和石斧、石鑿、石環、石錘、礪石、穿孔石鏟等文物213件,系新石器時代中、晚期遺址。 [16] 

灌陽縣三角塘山坡遺址

位於新街鄉魯草塘村南約75米,已被墾植和安葬近現代墓,文化層受到破壞,遺物暴露出地表,散佈在山頂及西南山坡上。採集的石器有石斧、石鑿等,磨光石器較多,打製石器較少,可推斷是新石器時代中、晚期遺址。 [16] 

灌陽縣古城崗遺址

位於新街鄉湘溪村古城崗,含城子嶺、城外山和湘溪村後西側三個山坡,均有石器散佈,較集中的為古城崗中央地段。該遺址均被擾亂,整個文化層被破壞。採集的石器有石斧、石鏟、石鑿、研磨棒、礪石、石鐮、陶器和印紋堅陶片共84件,為新石器時代晚期遺址。1981年被列為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16] 

灌陽縣大嶺頭山坡遺址

位於紅旗鄉三聯杉樹山村東。整個山形為中間隆起,四周坡度很小。遺物分佈主要在東北面,地表採集的有磨光石器,為新石器時代晚期遺址。 [16] 

灌陽縣四方山遺址

位於黃關鎮東陽白沙村東約500米。地表散有遺物,多分佈在西面和南面的山腰和山腳。採集有石斧、穿孔石刀、石片等石器,大小一般在長7至8釐米,寬3至5.7釐米,厚0.9至1.6釐米之間,器形較完整,均系磨光石器,為新石器時代晚期遺址。 [16] 

灌陽縣風景名勝

灌陽縣千家洞原始森林景區

灌陽古鎮2 灌陽古鎮2
千家洞原始森林景區位於灌陽縣城東南18千米,總面積125平方千米,屬自治區級水源林保護區,保護區內有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屬國家重點保護的二級珍貴植物有福建柏,三級保護的有長苞鐵杉、南方鐵杉等;國家二級保護的珍稀野生動物有小靈貓、獼猴、穿山甲、錦雞、水鹿、大鯢等。 [17] 

灌陽縣灌陽神宮

灌陽神宮原稱黑巖。位於縣城西北7千米的紅旗鄉蘇東村,距世界旅遊名城桂林市156千米。巖洞內平均水深1.5米,最深處7.5米。河水流速為0.2米—0.3米/秒。洞身平均高度18米,平均寬度15米。洞內岩溶發育良好,有石鐘乳、石筍、石柱、石幔、石瀑、石梯田、石葡萄、石花等。 [18] 

灌陽縣楊柳井

楊柳井紅五師指揮所位於新圩鎮龍橋村,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為弘揚紅軍長征精神,灌陽縣委、縣政府組織對指揮所舊址進行修繕,還原成當時面貌,以作紀念。 [19] 

灌陽縣榮譽稱號

國家綠色能源示範縣 [20]  、全國生態文明先進縣 [21]  、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 [22] 
2020年6月30日,入選“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23] 
2020年12月,榮獲2019年度廣西高質量發展進步縣。 [24] 
2021年3月,被農業農村部、應急管理部評為2020年度全國“平安農機”示範縣 [25] 
2022年4月,入選2022年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示範縣(市、區)。 [30]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