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口鎮,隸屬於福建省廈門市集美區,位於廈門經濟特區西北部,東臨杏林,南鄰東孚鎮,北毗廈門集美後溪鎮,距廈門島10千米、距廈門高崎國際機場13千米、距廈門北站3千米。有山水、森林、礦產等自然資源。鎮中心位於東經118°0′~39°18′,北緯24°37′~39°32′。
2017年,灌口鎮行政區域面積7020公頃,常住人口135785人
[1]
。
2010年,全鎮社會總產值達243.17億元,實現工業總產值228億元,財政總收入9.18億元,鎮級財政收入1.46億元。灌口鎮轄5個社區,12個行政村。
[2]
灌口鎮歷史沿革
編輯晉太康三年(282年)設建安郡(福建)分出閩東、閩西、閩南大部分土地,設立晉安郡,轄8個縣,同安縣歸晉安郡,灌口鎮隸屬於同安縣安仁裏,為其15都(統16保),轄今灌口鎮的灌口街和雙嶺、東輝(山兜)、李林、頂許、田頭、上塘、坑內、深青、黃莊等村委會所屬的各自然村和第16都(統9保),轄今灌口鎮的上頭亭、井城、陳井、浦林、鐵山、三社等村委會所屬的各自然村(今錦園也屬16都)。
元朝時設深青驛站,“上至大輪驛六十里,下至漳州府龍溪縣江東驛六十里,原系驛丞專理”(《同安縣志.交通》)。
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建灌口城,設巡檢司。
民國時設區公所,灌口地區即:灌口(灌口街、打棉街、雙寬庵、海仔市、庵仔前)、上塘、田頭、坑內、深青、黃莊、上頭亭、井城、陳井、浦林、西濱、馬鑾、曾營、高浦、杏林、內林、前場、西亭、錦園、鐵山、三社、李林、頂許、東輝、雙嶺。
解放後,灌口屬晉江地區行政公署同安縣第二區。
1951年完成土地改革後,建立鄉一級政權的有16個鄉,即:灌口街、上塘、洋坑、李林、三社、鐵山、浦林、陳井、西濱、馬鑾、登贏、杏林、前場、錦園、西亭。
1953年8月,合併為13個鄉,即:上塘、洋坑、李林、陳井、浦林、前場、西濱、登贏、高浦、杏林、錦園、三社、西亭。
1956年3月合併為8個鄉,即:鷹海、前場、海山、三李、旗山、雙嶺、錦亭、洋坑。
1958年5月合併為4個鄉,即:前場、海山、三李、旗山。同年10月,成立灌口人民公社,實行“政社合一”。
1961年成立灌口區,轄7公社。
1967年撤區,仍為灌口人民公社。
1985年改鎮建制。
灌口鎮行政區劃
編輯5個社區:灌口第二社區、灌口第一社區、上頭亭社區、鐵山社區、黃莊社區。
鎮政府駐集美區灌口大道。
灌口鎮地理環境
編輯灌口鎮地理位置
灌口鎮地處廈門經濟特區西北部,東臨杏林,南鄰東孚鎮,北毗後溪鎮。距廈門島10千米、距廈門高崎國際機場13千米、距廈門北站3千米。鎮中心位於東經118°0'18",北緯24°37'32"。
[7]
2017年,灌口鎮行政區域面積7020公頃
[1]
。
灌口鎮氣候環境
灌口鎮的氣候類型屬南亞熱帶海洋性氣候,温和多雨,四季如春,極宜萬物生長。年平均氣温21℃,絕對最高温38.4℃,絕對最低温度3℃。年平均雨量>1700毫米。全年晴天在250天左右,無霜日達340天以上。
[7]
灌口鎮地形地貌
灌口鎮地勢西北高,東南低,且低丘台為主,形成西北向東南走向,山、水、田比例為6:1:3。
灌口鎮自然資源
編輯水資源
礦產資源
森林資源
灌口鎮人口
編輯灌口鎮經濟概況
編輯灌口鎮綜述
廈門市集美區灌口鎮經濟以工業為主,2010年全鎮實現工業產值228.57億元。2010年全鎮實現社會總產值241.9億元,其中工農業總產值230.77億元。實現財政總收入9.18億元,鎮級財政收入1.46億元。實現國內招商10.67億元,合同利用外資3280萬美元。集美灌口人均純收入達13066元。
[7]
灌口鎮第一產業
2011年,灌口鎮累計登記註冊農民專業合作社18家,其中種植業11家、林業2家、畜牧業4家,漁業1家,農民成員數135人,帶動非成員農户數750户。農業生產方面,全鎮現有10個產業品牌生產基地,10個專業合作社。
[8]
灌口鎮第二產業
灌口鎮第三產業
2011年全年,灌口共接待境內外遊客4124.43萬人次,比2010年增長17.07%;旅遊總收入539.88億元人民幣,比2010年增長19.06%。其中,接待入境遊客230.02萬人次,佔接待總人數的5.58%,比2010年增長21.39%;旅遊外匯收入15.77億美元,比2010年增長24.47%。旅遊業創造的增加值佔全市GDP已達9%。
[9-10]
灌口鎮社會事業
編輯灌口鎮教育
2011年,灌口鎮轄區有廈門一中分校、實小分校、中心小學(含田頭、李林、三社、頂許、雙嶺小學)、上塘中學。轄區內有灌口、上塘2所中學,14所小學,16所幼兒園,教師隊伍達350餘人,學生達5000人,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每年向高校輸送生源上百名,全鎮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學習鞏固率和入學率在99%以上。
灌口鎮科技
灌口鎮文化
灌口鎮醫療衞生
灌口鎮交通
編輯灌口鎮距廈門高崎國際機場13千米、距東渡貨運碼頭15千米、距海滄國際貨櫃碼頭16千米、距廈門新火車站(廈門北站)3千米。鷹廈鐵路、福廈鐵路、廈深鐵路、廈漳泉高速公路、319國道、324國道均貫穿灌口。廈門大橋、集美大橋、杏林大橋、海滄大橋、高集海堤,“四橋一堤”使灌口鎮與廈門本島直接貫通。
[7]
灌口鎮風景名勝
編輯灌口鎮小吃特產
編輯灌口鎮榮譽稱號
編輯- 參考資料
-
- 1. 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編.中國縣域統計年鑑·2018(鄉鎮卷)[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9.05:第223頁.
- 2. 灌口鎮簡介 .灌口鎮官網[引用日期2015-07-21]
- 3. 2018年中國中小城市科學發展指數研究成果發佈(二) .人民網[引用日期2018-10-09]
- 4. 2019中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等六大榜單發佈 .鳳凰[引用日期2019-10-08]
- 5. 中共福建省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等六部門關於公佈省級鄉村治理試點示範單位名單的通知 .福建省農業農村廳[引用日期2020-07-04]
- 6. 灌口鎮 .集美官網[引用日期2015-08-07]
- 7. 灌口鎮簡介 .廈門集美灌口鎮人民政府網
- 8. 灌口鎮 .集美人民政府官網[引用日期2015-07-30]
- 9. 灌口工業鎮變身宜居新家園 .廈門網[引用日期2015-07-22]
- 10. 我市總結2012年旅遊工作 .廈門市旅遊局官網[引用日期2015-08-12]
- 11. 廈門集美灌口鎮概況 .集美政府網.2012-1-12[引用日期2012-12-04]
- 12. 2021年中國中小城市高質量發展指數研究報告 .中國中小城市指數網[引用日期2021-10-21]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