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灌叢溲疏

鎖定
灌叢溲疏(Deutzia rehderiana C. K. Schneid.)是虎耳草科溲疏屬植物,高約2米;老枝褐色,無毛或被星狀毛;花枝短縮,長1-2 (-3) 釐米,具2-4 葉,密被具疣狀體星狀毛,有時星狀毛脱落僅存疣狀體,褐色,無花枝有時長達20釐米,有14-16葉。
中文名
灌叢溲疏
拉丁學名
Deutzia rehderiana C. K. Schneid. [2]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山茱萸目
繡球科
溲疏屬
灌叢溲疏
分佈區域
雲南(大理、巍山、漾濞)、四川(九龍、攀枝花)、貴州(石阡)

灌叢溲疏形態特徵

灌叢溲疏
灌叢溲疏(9張)
灌木,高約2米;老枝褐色,無毛或被星狀毛;花枝短縮,長1-2 (-3) 釐米,具2-4 葉,密被具疣狀體星狀毛,有時星狀毛脱落僅存疣狀體,褐色,無花枝有時長達20釐米,有14-16葉。葉紙質,卵形、闊卵形或橢圓狀卵形,長15-25毫米,寬8-18毫米,先端鈍或急尖,基部圓形或闊楔形,邊緣具細鋸齒,兩面均綠色,稍粗糙,上面疏被4-6 (-7) 輻線星狀毛,稍密被5-8 (-10) 輻線星狀毛,側脈每邊3-4條;葉柄長1-2毫米。 [3] 
聚傘花序長1-2 (-3) 釐米,直徑約2釐米,有花3-9 (-11) 朵,稀1-2朵;花序梗短或長達1釐米,和花梗均密被具疣狀體星狀毛;花蕾長圓形;花冠直徑1.2-1.5釐米;花梗長3-5毫米;萼筒杯狀,高與寬均約3毫米,密被8-10輻線星狀毛,裂片卵形或長卵形,長約1.5毫米,寬約1毫米,被毛稀疏;花瓣白色,倒卵狀橢圓形,長6-7毫米,寬約3毫米,外面被星狀毛,花蕾時內向鑷合狀排列;外輪雄蕊長約3.5毫米,花絲先端2鈍齒,齒長超過花葯或近等長,內輪雄蕊長約3毫米,花絲先端尖或不規則2裂,花葯具短柄,從花絲內側中部伸出;花柱3 (-4),長約2毫米。蒴果半球形,直徑3-4毫米,先端截形,外面密被灰白色星狀毛,具宿存萼裂片直或外彎。花期5月,果期7-8月。

灌叢溲疏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500-2000米山坡灌叢中。

灌叢溲疏分佈範圍

產自雲南(大理、巍山、漾濞)、四川(九龍、攀枝花)、貴州(石阡)。模式標本採自大理附近。 [1] 

灌叢溲疏繁殖與栽培

扦插、播種、壓條、分株繁殖,每年落葉後對老枝條進行分期更新,以保持植株繁茂。
應用: 初廈白花繁密,素雅,常叢植草坪一角、建築旁、林緣配山石;若與花期稍蟓的山梅花配置,則次第開花,可延長樹叢的觀花期,也可植花籬,花枝可切花插瓶,果人藥。
扦插:極易成活,6、7月間用軟材插,半月即可生根;也可在春季萌芽前用硬材插,成活率均可達90%。移植宜在落葉期進行。栽後每年冬季或早春應修剪枯枝。花謝後殘花序要及時剪除。播種於10~11月採種,曬乾脱粒後密封幹藏,翌年春播。
播種:撒播或條播,條距12~15cm,每畝用種量約0.25kg。覆土以不見種子為度,播後蓋草,待幼苗出土後揭草搭棚遮蔭。幼苗生長緩慢,1年生苗高約20cm,需留圃培養3~4年方可出圃定植。溲疏在園林中可粗放管理。因小枝壽命較短,故經數年後應將植株重剪更新,這樣可以促使生長旺盛而開花多。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