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瀨溪河

鎖定
瀨溪河,瀘州市境內又稱思濟河、瀨婆溪、冱水河,1985年經批准更名胡市河 [9]  ,長江支流沱江的支流,發源於重慶市大足區中敖鎮。流經榮昌區瀘縣、龍馬潭區,於龍馬潭區胡市鎮匯入沱江。幹流河道長195公里 [4]  (一説238公里 [1]  ),河口多年平均流量37.2立方米/秒,總落差223米。 [4] 
瀨溪河被稱為大足、榮昌的母親河,上源建有玉灘大型水庫、上游、化龍、龍水湖等中型水庫,中游急灘11處,落差47米,攔河築壩7處,已建水電站7座。 [2] 
瀨溪河通航里程200公里,其中100公里可通機帆船。 [8]  是古代大足至榮昌、榮昌到瀘州的主要交通運輸通道,但這條河流每隔一段就有一些石灘子阻斷通航,所以這條河流是一段一段的通航,在這些石灘子上,航運受阻,貨物必須在這裏轉船,才可繼續航行。 [3] 
中文名
瀨溪河
別    名
胡市河、冱水河、思濟河、瀨婆溪
所屬水系
長江支流沱江的支流
流經地區
重慶市大足、榮昌,四川省瀘縣、龍馬潭區
發源地
重慶市大足區中敖鎮白雲村與三角村
主要支流
窟窿河、馬溪河、九曲河
河    長
195 km
流域面積
3240 km²
平均流量
160 m³/s
河    口
四川省瀘州市龍馬潭區胡市鎮

瀨溪河名稱變遷

瀨溪河於唐以後歷代史志有“大足川”、“赤水溪”、“瀨波溪”、“瀨婆溪”、“耶水”、“龍溪”、“岳陽溪”、“長橋河“等名稱。“瀨溪”可能系“瀨波溪”、“瀨婆溪“簡稱。民國時期尚名長橋河,解放後才正式名瀨溪。另,其下游段也稱冱水河,由來不明。 [5] 

瀨溪河幹流概況

瀨溪河的位置及幹流走向 瀨溪河的位置及幹流走向
瀨溪河上游重慶市大足區段 瀨溪河上游重慶市大足區段
重慶市大足區城區段 重慶市大足區城區段
重慶市大足區境內,瀨溪河發源於西北中敖鎮(原屬大安邊境天山鄉)白雲村與三角村,源頭成燕尾狀(今均為上游水庫水域)。向東南流經中敖(納麻楊溝河)、轉洞、明星、龍尚、城東(納化龍溪)至彌陀,向南經登雲、復隆於龍水之東轉西南向,經順龍、三溪(納窟窿河)、珠溪(納珠溪河)入榮昌。區境長度71.4公里,區境流域面積1049.8平方公里,總落差67米。多年平均流量12.57立方米/秒,比降1.20‰,水源補給主要是降水。 [5] 
瀨溪河榮昌區大榮鎮段 瀨溪河榮昌區大榮鎮段
瀨溪河 榮昌城區段 瀨溪河 榮昌城區段
榮昌區境內,瀨溪河流長51.5公里,榮昌境內流域面積708平方公里。 [17] 
瀨溪河瀘縣段 瀨溪河瀘縣段
龍馬潭區胡市鎮沱江與瀨溪匯合處 龍馬潭區胡市鎮沱江與瀨溪匯合處
瀘州市境內,瀨溪河又稱思濟河、瀨婆溪,1985年經批准更名胡市河。至瀘縣天寶鄉鄧灘入境,再經喻寺、天寶、方洞、桐興、大田、石鴨、福集、牛灘、胡市,在福集鎮納來自隆昌的九曲河,在大烏灘納馬溪,再經清和、官渡鄉,至胡市鎮入沱江。市內河長95公里,流域面積3258.6平方千米,市內流面813.5平方千米,落差60.1米,可利用落差58.5米 [8]  ,控灌6.5萬畝。 [10] 

瀨溪河水文特徵

據《大足縣誌》,瀨溪河水源補給主要是降水,上游大足區段多年平均流量12.57立方米/秒。 [5]  據《瀘州市志》,瀨溪河瀘縣段,平均流量47.433立方米/秒 [10]  ,河口多年平均流量47.4秒立米。上游河道狹窄彎曲,水流不暢,夏秋常發洪災。 [8] 

瀨溪河主要支流

窟窿河大足縣段 窟窿河大足縣段
窟窿河,為瀨溪河主要支流,源於大足縣鐵山鄉西北村申家溝(今為西北水庫),源頭稱多寶河,於寶山鄉納高升河後稱窟窿河。東南行經三驅(納季家河)、柳河、燈塔、寶興(納寶興河)至三溪桂花村雙河口匯入瀨溪河。因河牀經水流溶蝕而多洞穴,故名。大足縣境長度39公里,大足縣境內流域面積347.3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3.85立方米/秒,河牀比降1.7‰。水源補給主要是降水。 [5] 
新峯河(庫綠河),為瀨溪河右岸一級支流,發源於榮昌區河包鎮龍潭村,河系發達,支流縱橫,由肖家衝、拱橋坡支溝、三源匯於三奇寺水庫,經仁義、保安、新峯進入高升橋水庫後在昌元街道湯家河壩匯入瀨溪河。流域面積達184平方公里,河流總長度34.6公里,流域範圍內有水庫15座,幹流涉及一級支流15條、二級支流8條。 [16] 
馬溪河,發源於縣屬中峯鄉薄刀嶺叫化巖,經榮昌縣境至牛腦橋南流再入縣境;經元通、石橋、玄灘、馬溪、曹市、順河、光明8鄉,至光明鄉大巫灘附近匯入瀨溪河。縣內流長41.2公里,流域面積232.34平方公里,落差49米,平均流量2.47立方米/秒,控灌4.2萬畝。 [10] 
九曲河,發源於隆昌縣新廟鄉,從縣屬嘉明鎮流入縣境;經嘉明、羅橋、金銀、大田、石鴨,至福集鎮匯入瀨溪河。縣內流長31.2公里,流域面積135.46平方公里,落差30米,平均流量7.58立方米/秒,控灌2.05萬畝。 [10] 

瀨溪河治理開發

瀨溪河蓄水工程

西北水庫,位於鐵山鄉文豐村,1960年建成,1966年扒壩還耕,1975年冬修復蓄水。集水面積6.73平方公里。均質土壩,壩高16.12米,壩頂長180米,寬7.8米,總庫容437萬立方米,正常庫容153萬立方米,死庫容37萬立方米。 [6] 
化龍水庫 化龍水庫
化龍水庫,位於瀨溪河支流化龍溪上游化龍鄉,庫尾連接寶頂山麓,距縣城10公里。庫內溪溝4條,主河道長6.72公里。集水面積27平方公里。初名前進水庫,1979年更今名。總庫容2185萬立方米,水位高程403.75米,最大校核洪水位庫容2660萬立方米,相應高程405.99米。正常庫容1770萬立方米,相應高程401.69米。死庫容307萬立方米,相應高程390米。最低放空水位388.59米,相應庫容215萬立方米。1958年11月始建,1960年停工,築壩23米,庫容800萬立方米。1965年扒壩還耕,1971年夏壩擴建,1975年整治加固。壩頂高程405.69米。均質土壩,高31.8米(其中清基回填3米),壩頂長303米,寬5米,防浪牆高1米。下游壩坡設堆石排水體,高12.75米,底寬4米,頂寬2米。下泄流量每秒376立方米,實際最大過洪每秒172立方米。 [6] 
上游水庫 上游水庫
上游水庫,位於瀨河上游中敖鄉雙河口,距縣城17公里,距中敖鎮6公里,庫內溪溝5條,主河道長10.6公里,屬低山深丘區域,多年平均降水量982.1毫米,地表徑流深369毫米,集水面積47.9平方公里。總庫容2630萬立方米,相應高程(校核洪水位)410.74米。正常庫容2090萬立方米,相應高程408.08米。死庫容280萬立方米,相應高程393.5米。1958年9月始建,壩址初在雙溪申家溝,12月改壩址於雙河口,定名雙溪水庫,1960年停工,完成土壩22.6米,庫容800萬立方米。1963年加高土壩2.7米,更名上游水庫。1966年春退水還耕,是年旱,下游缺水,10月復堵峽蓄水。1978年縣農田指揮部組建1500人專業隊常年施工,擴建配套。1981年再加高壩頂,至1982年完成主體工程。 [6] 
龍水湖水庫 龍水湖水庫
龍水湖水庫,位於平橋鄉三教村,距縣城22公里,距龍水鎮6公里,大足至永川公路經過壩前。集水面積14.5平方公里,多年平均降水量1002.3毫米,地表徑流深342.4毫米。庫內主河道長5.7公里。在巴嶽山麓開引水渠,增加集水面積1.5平方公里。總庫容1640萬立方米,相應高程375.55米。正常庫容1252萬立方米,相應高程374.56米。死庫容205萬立方米,相應高程369.90米。有效庫容1047萬立方米,1958年1月始建,次年7月竣工蓄水,至冬修渠配套,1960年春灌發揮效益。1965年完成渠道工程。1976年左乾渠延伸,改部分土渠為石渠。1977年春主壩內坡以石護壩,入冬在躍進煤礦附近建引水渠1.5公里。1984年四川汽車製造廠出資25萬元,共同修建高橋河提水充庫工程,次年竣工。主壩均質土壩,高12.5米,長525米,壩頂寬3米,壩頂高程376.65米。副壩9座,高5至8米,總長1661米。補水工程位於新建鄉(今沙橋鄉)桂花村,從高橋河提水,與化龍、上游水庫的下游相連,裝機4台,400千瓦,渠長4.5公里,進入龍水湖庫尾,年補水量51萬立方米。 [6] 
響水灘水庫,位於石桌鄉新楠村,距縣城1公里,距三驅鎮7公里。集水面積35.4平方公里。地表徑流深330.6毫米,1959年1月始建,1960年6月停建。築壩高15.5米(設計壩高21.5米),淹耕地1524畝。1963年完成設計渠道27%。1965年扒壩還耕,1971年復壩續建,1972年竣工蓄水。1980年加固主壩,1984年6月報請省水電廳降級為小(一)型水庫,未批覆,故仍按中型水庫對待。總庫容818萬立方米,相應高程(校核洪水位)385.44米,正常庫容540萬立方米,相應高程(正常蓄水位)383.83。死庫容121萬立方米,相應高程(死水位)379.2米。原設計總庫容2000萬立方米,未按設計完成。 [6] 
玉灘水庫 玉灘水庫
玉灘水庫,位於玉灘鄉玉灘村,距大足縣城38公里,距三溪2.5公里。集水面積865平方公里。庫區多年平均降雨1008毫米,地表徑流深357.3毫米。多年平均流8.47立方米/秒。1959年,瀨溪河下游的榮昌縣投資投勞興建,1962年停工。完成壩高20米,次年蓄水總庫容2360萬立方米。正常庫容1520萬立方米。死庫容900萬立方米,由於配套集送線路長,工程艱鉅,長期未通水,自流灌溉效益未發揮。1983年大足水電部門投資修建玉灘水庫發電站,裝機1200千瓦,1987年竣工,發電併網。 [6] 
三奇寺水庫 三奇寺水庫
三奇寺水庫,建成於1983年,庫區水面面積1700畝,水深20多米,是榮昌僅有的兩座中型水庫之一。三奇寺水庫大壩樞紐工程由主副壩、溢洪道和放水設施組成,最大壩高24米,壩頂長164米,設計洪水標準100年一遇,校核洪水標準1000年一遇。水庫的主要功能有防洪、供水、灌溉、旅遊。庫周九衝、八溝、七十二灣,近200個山坡組成了一個山水交融、縱橫交錯、山清水秀的自然風景區。 [15] 

瀨溪河灌區工程

民國時期,民間相繼在瀨溪河、馬溪河、龍溪河、九曲河及部分支流攔河築堰,提高水位,以收灌溉航運之利。其中灌溉面積在300畝以上的有羅灣子、徐橋、小河、圓洞、龍橋、河壩頭、官田坎等;600畝以上的有沙河子、斷橋、肖橋、曹市、茅灘橋、新橋、薛家堰等;1000畝以上的有佛巖鋪、仙沱、斷橋(玄灘鄉)、龍井溝等。但因部份河堰年久失修,至民國38年,全縣有石河堰69道、土堰195道,灌溉面積約4000畝。 [11] 
西北水庫乾渠2條,6.41公里。灌溉13個村6118畝農田,工程造價73.75萬元,內國家撥款7.75萬元。淹沒耕地681畝。 [6] 
上游水庫總乾渠1.55公里,漿砌條石,過水流量2.5方米/秒。右乾渠計劃30.5公里,1985年完成30公里。內石渠11.9公里,暗溝5.07公里,土渠8.3公里。灌區內有結瓜小(二)型水庫14座,蓄引提水量164.45萬立方米;山平塘和石河堰281處,蓄引提水171.4萬立方米。設計有效灌面4.4萬畝,自流灌溉2.86萬畝,提灌1.54萬畝。控灌中敖、雙塔、龍水、三驅4個區,8個鄉,35個村農田。1990年代實灌面積2.97萬畝。 [6] 
化龍水庫乾渠2條,長35.04公里。左乾渠過水流量每秒2.1立方米,長20.44公里。右乾渠過水流量每秒0.3立方米.長14.55公里。渠中隧洞8處,3.56公里,渡槽10座,1.32公里。灌區內結瓜工程:山平塘72口,蓄水27.9萬立方米,小(二)型水庫2座,蓄水57萬立方米。灌面3.2萬畝,含化龍、城東、彌陀、米糧、登雲、寶頂6鄉,42村。內自流灌概5456畝,提水2.66萬畝,實際灌溉3萬畝。 [6] 
龍水湖水庫乾渠兩條,總長19.85公里,左乾渠長14.05公里,過水流量0..66立方米/秒;右千渠5.8公里,過水流量0.8立方米/秒。支渠9條,長13.77公里。灌區內結瓜小(二)型水庫2座,壩、堰81處,提供有效水65.45萬立方米。有效灌面2.2萬畝。控灌沙橋、平橋、順龍、玉龍四鄉(鎮)25村和重慶市雙橋區部分農田。每年供給四川汽車創造廠、大足絲廠、塘廠用水380萬立方米,供龍水鎮、雙橋區居民生活用水80萬立方米,稀釋瀨溪河龍水鎮河水污染40萬立方米。 [6] 
響水灘水庫乾渠兩條:左千渠10.356公里,過水流量0.5立方米/秒。右乾渠3.842公里。支渠5條,5.212公里。提灌斗渠12條,14.571公里。設計灌面2.3萬畝:自流灌溉0.6萬畝,提灌1.7萬畝。控灌石桌、三驅、季家、龍塘4鄉21村農田。 [6] 

瀨溪河水電工程

瀨溪河水能理論藏量2萬千瓦;可開發容量0.77萬千瓦,至1990年代,瀘州市段已建成青槓灘、福集、毛公灘、亂串子、大石磊、胡市6個梯級電站,裝機500萬。 [8] 
福集水電站,位於瀘縣福集鎮,國家投資,地方投勞,1958年動工修建,1960年6月建成投運。水輪發電組為仿KCO—2Y型(半封閉式)功率1360千瓦,定額電壓3150伏,工作容量960公斤/米,該站設升壓變電器型號為ST—1800/3156伏/38500伏。電站初為瀘縣工業局管理,1962年劃歸瀘州電廠。1967年,改名東風發電所。1979年3月,交回瀘縣水電局,同時劃去一部分供區。 [9] 
牛灘水電站,1978年牛灘、保安公社聯合在牛灘鄉亂串子興辦,總投資49.57萬元;其中縣財政撥款2萬元。1981年6月建成,裝機4×125千瓦,主變2×315千伏安,設計年發電量159.37萬度,架設10千伏線路255米與福牛線路聯接,併網運行。到1985年末,已發電736萬度。 [12] 

瀨溪河航道航運

瀨溪河從天寶鄉鄧灘入瀘州境,經福集、牛灘,在胡市匯入沱江。河面寬60米左右,長95公里。木船可分段通航,其中70公里洪水期間可通50噸機動船。馬溪、九曲河分別有41公里和31公里可通5噸木船。潮河在境內天興、瓦子、王坪段的25公里,民國以來就有主運煤炭的5噸木船行駛,直至1979年玉峯至潮河公路修通而停航。
瀨溪河有小石磊、大石磊、龍洞灘等11處;馬溪河有長灘、曹市灘等8處。民國期間,長江段的小米灘、灌口灘,多次發生觸礁沉船事件。1955年3月,“川瀘輪瀘航128”在灌口灘沉沒。1959年起,縣人民政府組建修河隊,對長沱二江、瀨溪河、馬溪河上的險灘進行整治,或炸礁疏漕,或造壩建閘,耗資50餘萬。至1961年10月完工,船隻觸礁再未發生,水運條件顯著改善。整治前,瀨溪河只能行駛10噸以內木船,需5天往返一次;整治後,可通30至50噸機動船,往返只需1.5天。 [7]  [13-14] 

瀨溪河文化傳説

相傳很早以前,瀨溪河邊,住着一户人家。家裏只有母子二人,母親雙眼失明,就靠兒子聶郎幫人放牛打柴為生。
一天,聶郎在山坡上割牛草,發現有一窩叫巴耳杆的牛草長得又嫩又茂盛,一割就是一大背。第二天聶郎又上坡去割草,看見這窩牛草又長起來了,又割一揹回家,高興極了。第三天,他又上坡去割草,這窩草又長起來了。他感到奇怪,心想:我何不把它挖回家去栽在屋門口,一來好照顧眼瞎的媽媽,又能割草喂牛。於是,他拿來鋤頭,挖這窩牛草,當他挖出這窩草後,就發現草根底下有一顆閃閃發光的珠子。他把這窩草搬回去栽在屋後,就再也沒有長起來。可是,當他把這顆珠子放在裝有錢的包裏時,包裏的錢就多了許多。他把珠子放在裝有米的罈子裏時,罈子裏的米在第二天就“長”滿了一罈子。就這樣,他家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起來。
沒多久,這件事被當地財主知道後,帶着一羣家丁闖進他家,就説財主家的米和錢被盜了,看是不是他偷了去,要搜查他家。聶郎生怕財主搶了他的寶珠,順手將其丟入口中,但沒注意就吞到肚裏去了。財主搜了半天也沒搜着什麼,只將他家的米搶了去。到晚上,聶郎只覺得十分口渴。他娘舀了一碗又一碗,也不能給他解渴,娘就叫他到水缸裏去喝,他把水缸裏的水都喝完了,也無法解渴。他娘就説,你乾脆到大河裏去喝,這聶郎就真的準備到大河裏去。
當聶郎剛打開門,突然天空電閃雷鳴,一場暴雨來了。頓時家門口像一條小溪通往大河。這聶郎出門後扭頭看他娘時,聶郎的臉變了,逐漸變成了一條龍,他娘只從後面跌跌撞撞追去,邊追邊喊:“兒啊。”聶郎也一走一回頭,回一次頭喊一聲“娘”,他一共回頭了二十四次,每一次回頭,河底就形成了一個河灘,河灘的樣子就像回頭遙望的姿勢。聶郎在河邊被巨浪湧着,最後完全變成了一條龍,叫“孽龍”,一直沿河游出去,入長江到了東海。後來人們為了紀念聶郎勇敢地跟財主鬥爭,就把這二十四個灘命名為“二十四個望娘灘”。聶郎捨不得母親,於是他留下了二十四個河灘。而自從聶郎變成龍隨河水消失之後,沿河兩岸的百姓就再也沒有受過旱澇災害,大家都説這是聶郎變的那條龍在暗中保佑住在河邊上的母親。 [3]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