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名
- 瀘西縣
- 外文名
- Luxi County
- 別 名
- 瀘西
- 行政區劃代碼
- 532527
- 行政區類別
- 縣
- 所屬地區
- 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地理位置
- 雲南省東南部,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北部
- 面 積
- 1674 km²
瀘西縣歷史沿革
編輯瀘西縣漢唐時期
據《漢書地理志》和《新纂雲南通志》等歷史文獻資料記載,瀘西縣縣名含義有兩種説法:一説因城西有瀘源洞而得名;一説因城西有瀘川而得名。
西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設置漏江縣,隸屬牂牁郡。東漢,為漏江縣,屬益州牂牁郡。三國蜀漢,屬益州建寧郡漏江縣。西晉,屬寧州建寧郡漏江縣。東晉至南朝梁,屬寧州。北朝周,屬南寧州。隋,屬南寧州總管府。
瀘西縣宋元時期
元憲宗七年(1257年),屬落蒙萬户。至元十二年(1275年),置廣西路。後置宣撫司,又廢。轄師宗、彌勒2個千户總把。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師宗、彌勒千户總把改置師宗州、彌勒州。大德四年(1300年),維摩州改屬廣西路。
[7]
瀘西縣明清時期
清初襲明制,稱廣西府,屬雲南省,轄師宗、彌勒、維摩3州。康熙八年(1669年),裁維摩州,其地析入廣西、廣南、開化三府。以其屬廣西府地改置三鄉縣,屬廣西府。康熙九年(1670年),裁三鄉縣,併入師宗州。雍正二年(1724年),於五螬地置五峭廳,屬廣西府。雍正八年(1730年)7月,廣西府屬迤東道(治曲靖府)。雍正九年(1731年),設師宗州州同於舊三鄉縣之丘北。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2月,降廣西府為直隸州,改所領師宗、彌勒二州為縣,師宗州州同改縣丞,析五螬廳改屬曲靖府,廣西直隸州仍屬迤東道。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11月,裁曲靖府屬之五峭廳,於其地置廣西直隸州判還屬於廣西直隸州。道光二十年(1840年)6月,於丘北縣丞地置丘北縣,屬廣西直隸州。至清末,廣西直隸州轄師宗、彌勒、丘北3縣。
[7]
瀘西縣民國時期
民國二年(1913年)4月,改廣西直隸州為廣西縣,隸蒙自道。
民國十八年(1929年),廢道直屬雲南省。同年11月,改廣西縣為瀘西縣。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屬雲南省第3行政督察區(駐彌勒縣)。
[7]
瀘西縣新中國成立後
1950年,屬宜良專區。
1954年6月12日,政務院批准撤銷宜良專區,所轄的瀘西縣劃歸曲靖專區。
1958年10月23日,師宗、羅平、瀘西合併,成立師宗縣,縣府駐師宗縣城,屬曲靖專區。
1959年2月15日,瀘西縣從師宗縣撤出,仍屬曲靖專區。
1960年9月13日,國務院批准撤銷瀘西縣,將原瀘西縣的行政區域並歸彌勒縣,改屬紅河州。
瀘西縣行政區劃
編輯瀘西縣地理環境
編輯瀘西縣位置境域
瀘西縣位於雲南省東南部,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北部,地理座標東經103 °30'-- 104° 03',北緯24° 15'--24°46'之間,東北面與師宗縣接界;東南面與丘北縣相望;西南面與彌勒市毗鄰;西北面與石林彝族自治縣、陸良縣相連。距省會昆明市166公里;距州府蒙自市178公里;距曲靖市176公里;距文山州235公里;距貴州省興義市182公里,總面積1674平方公里。
[8]
瀘西縣地形地貌
瀘西縣地處珠江流域上游,地勢東部高、西南低。全縣地勢起伏較大,最高點在東山樑子老佐墳箐,海拔2459米;最低點在南盤江小河口,海拔820米,高差達1639米。縣城海拔1710米。縣境東西最大橫距54公里,南北縱距54.75公里。總面積為1674平方公里,其中,壩區面積285平方公里,佔土地面積的17%;山區面積808.2平方公里,總面積的48.3%;丘陵面積580.8平方公里佔總面積的34.7%。
瀘西縣“三山夾兩河”,東部為東華山脈(又稱東山樑子),中部為西華山脈(即白泥山),西部為外青沙嶺(煤炭山脈)。在三條山脈之間,形成了境內最大的金馬河、小江河兩大水系和中樞、爵冊、桃園、挨來四個萬畝壩子及三河、善導、大瑞、永寧、舊城等13個千畝丘原小壩。
瀘西縣氣候
瀘西縣地處地緯度高原,熱量的垂直分佈差異明顯,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但由於地形複雜,實際上存在着亞熱帶、温帶共存的立體氣候類型。從≥10℃積温的熱量標準分析,縣境內垂直分佈着南亞熱帶、中亞熱帶、北亞熱帶、南温帶和中温帶5個氣候類型。從海拔2200-2460米的高寒山區到海拔1900-2200米的山區,從海拔1300-1900米的壩區到海拔821-1300米的河谷地區,氣候差異較大,形成了冷涼、温和、温熱、燥熱四種氣候類型。海拔在1100米以下的河谷地區≥10℃的積温在6000℃以上屬於南亞熱帶氣候;海拔1100-1500米的地區,≥10℃的積温在5300-6000℃之間,屬中亞熱帶氣候;海拔1500-1800米的地區,≥10℃的積温在4250-5300℃之間,屬北亞熱帶氣候;海拔1800-2200米的地區,≥10℃的積温在3200-4250℃之間,屬南温帶氣候;海拔在2200米以上的地區,≥10℃的積温小於3200℃,屬中温帶氣候。
瀘西縣氣候特點,總的是乾濕分明,夏季多雨,冬季乾旱,氣候除季節性的變化外,還由於各地海拔和地勢的不同而存在着局部性的地區差異,冬季(乾季)重要受西風環流控制,運量少,日照充足,氣温偏高,降雨少,温度低,風速大,天氣晴朗是乾季的氣候特點,但亦經常受到極地冷氣團及東南迴歸氣流的影響,時有陰冷和小雨天氣。夏季(雨季)主要受西南濕氣流控制,它來自印度洋孟加拉灣,水汽充沛,形成大量降雨(有時也受東南北部灣暖濕氣流的影響)。年温差較大。夏季温度不高,秋季易受低温、冷害。
[10]
瀘西縣自然資源
編輯瀘西縣生物資源
瀘西縣境有生物資源2210種,其中林果、花卉、藥材和動植物資源都分別有數百種。
[9]
據2019年森林資源監測數據,瀘西縣森林面積65036.299公頃,森林覆蓋率39.52%。國有林地面積2215.03公頃,佔國有土地面積66.35%,國有森林地面積1802.4公頃,國有林地森林覆蓋率為53.99%,國有森林中優勢樹種以雲南松為主,佔國有森林面積45.67%,其它杉木、柳杉、柏木、華山松等樹種佔國有森林面積54.33%,國有林地活立木蓄積114503立方米,平均每公頃活立木蓄積51.69立方米。2019年森林資源監測度數據與2018年度森林資源監測度數據相比,森林覆蓋率、國有林地活立木蓄積和平均每公頃活立木蓄積量分別增加1.88%、2751立方米和1.24立方米。
據2017年草原二調,瀘西縣原總面積24.93萬畝,全部為集體所有草原面積,無國有草原面積。涉及暖性灌草叢類、熱性灌草叢類、山地草甸類3個草叢類型。草原植被平均蓋度達85%以上。
全縣有維管植物76科,168屬,188種,其中蕨類植物6科8屬8種;種子植物70科160屬180種;植物類型有43科77種,其中喬木40種,灌木18種,草本植物15種,竹子4種。縣境內脊椎動物記錄到5綱30目58科103屬128種。其中土著魚類4目5科7屬7種;兩棲類1目4科7屬11種;爬行類1目3科4屬6種;鳥類16目33科68屬85種;獸類8目13科17屬19種。珍稀瀕危保護及特有分佈野生動物種類不多,共記錄到珍稀瀕危保護野生動物種19種,特有分佈野生動物種3種。珍稀瀕危保護物種中,國家級重點保護物種15種,其中國家Ⅰ級重點保護物種僅金雕1種,國家Ⅱ級重點保護物種14種均為鳥類和獸類物種(鳥類8種,獸類6種),無魚類和兩棲爬行類物種。
[14]
瀘西縣礦產資源
瀘西縣礦產資源分佈不均勻,煤炭資源主要集中在縣境西北部,煤質好,儲量大,資源配套程度高;非金屬礦產總量大,開採條件好;礦牀相對集中,但規模小,已探明資源儲量礦牀全部為小型礦牀;鐵、銅等有色金屬礦產短缺。2020年主要礦種保有資源儲量為:煤炭0.72億噸、鐵礦56.4萬噸、砂石料等第三類礦產資源儲量1167萬立方米。2020年1月,縣人民政府發佈通告關閉了5座非煤礦山後,瀘西縣有非煤礦山16座(其中9座砂場,3座石場,4座磚廠)。
[14]
瀘西縣土地資源
自然資源(3張)
瀘西縣種植園用地11607.67公頃(174115.1畝),林地64457.16公頃(966857.4畝),草地2493.20公頃(37398.0畝),濕地28.20公頃(423.0畝),城鎮村及工礦用地8372.82公頃(125592.3畝),交通運輸用地4165.27公頃(62479.1畝),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3408.18公頃(51122.7畝)。
[12]
瀘西縣水能資源
瀘西縣有1江6河、4座中型水庫、8件小(一)型水庫、40件小(二)型水庫,已建有云鵬電站等11座水電站,徑流量達7.41億立方米,水能理論藴藏量達36萬千瓦,可開發量33萬千瓦,現已開發2.92萬千瓦。
[9]
瀘西縣水資源
2020年,瀘西縣境內18條河流、60座水庫、67座壩塘、69條渠道納入了河湖庫渠保護治理範圍,明確了縣、鄉鎮、村三級河(湖)長188名。全縣集中式飲用水源地和地表水監控斷面水域環境達到或優於Ⅲ類,水質達標率100%。全縣境內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5.20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資源量5.20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量1.87億立方米,地表水與地下水重複計算量為1.87億立方米,全縣多年平均徑流深313mm,人均水資源量1008立方米,畝均耕地水資源量553立方米,屬於比較缺水的地區。全縣徑流的年際變化和空間分佈不均,變化較大。從徑流的年內分配來看,由於境內河流基本都是雨水補給水源類型,徑流年內分配與降雨年內分配情況基本一致,主要集中在雨季,尤以6至10月的徑流最大,約佔全年總徑流量的68.9~79.7%;從徑流的空間分佈上看,全縣徑流深分佈不均,基本與本縣降雨量的空間分佈保持一致,總體呈現出從西北向東南部逐漸減少的趨勢。根據紅河州水資源公報,2017年、2018年、2019年全縣用水總量分別為1.185億立方米、1.141億立方米和1.1757億立方米,水資源開發利用率分別為22.8%、22.0%和22.6%。
[14]
瀘西縣風能資源
瀘西縣人口
編輯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瀘西縣常住人口為389138人。
[5]
2021年末,瀘西縣户籍人口為451934人,其中:城鎮人口127185人,少數民族人口73167人,少數民族佔總人口的16.2%。年末全縣常住人口37.95萬人,全年出生率10.01‰,死亡率8.57‰,人口自然增長率1.44‰。城鎮化率37.39%。
[13]
瀘西縣經濟
編輯瀘西縣綜述
2021年,瀘西縣實現生產總值1692794萬元,比上年增長8.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44665萬元,增長8.2%;第二產業增加值419302萬元,增長3.4%;第三產業增加值928827萬元,增長11.1%。一、二、三產業比例由2020年20.9:24.5:54.6調為2021年的20.3:24.8:54.9。人均生產總值44049元,比上年增長9.8%。非公經濟增加值1115715萬元,比上年增長9.5%,佔生產總值65.9%。
[13]
瀘西縣第一產業
農業發展(2張)
2021年,瀘西縣農作物總播種面積1573644畝,比上年增長6.7%。其中:糧食作物面積515647畝,比上年增長0.3%;經濟作物面積995412畝,比上年增長12.4%(其中:其它作物面積62585畝,比上年下降14.1%)。
2021年,瀘西縣大牲畜存欄140578頭(匹),比上年下降3.4%,豬存欄311659頭,比上年增長9.6%;年末大牲畜出欄42472頭(匹),比上年增長6.7%,生豬出欄415658頭,比上年增長18.8%。
2021年,瀘西縣農林牧漁業從業人員160121人,常用耕地面積389686畝,其中:耕地灌溉面積23.43萬畝;水庫總數59座,總庫容量18090萬立方米;農業機械總動力401146千瓦。
[13]
瀘西縣第二產業
2021年,瀘西縣完成工業總產值603770萬元,比上年增長49.1%,按核算口徑計算,完成工業增加值166915萬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7.7%。
2021年,瀘西縣36户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總產值539051萬元,比上年增長57.3%,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值佔全縣工業總產值的89.3%,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0.4%,實現利税總額26095萬元,實現利潤總額11915萬元。按輕重工業分:輕工業產值75747萬元,比上年下降28.1%,輕工業佔全部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為14.1%;重工業產值463304萬元,比上年增長95.3%,重工業佔全部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為85.9%;按經濟類型分:國有企業8017萬元,比上年增長72.9%;股份制企業531034萬元,比上年增長57.1%。
2021年,瀘西縣鄉鎮企業營業收入653347萬元,比上年下降2.2%;鄉鎮企業年末從業人員43722人,比上年下降1.9%。
瀘西縣第三產業
2021年,瀘西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668572萬元,比上年增長4.5%。批發業銷售額801249萬元,比上年增長69.9%,零售業銷售額555357萬元,比上年增長12.0%,住宿業營業額23591萬元,比上年增長19.6%,餐飲業營業額61423萬元,比上年增長25.9%。
2021年,瀘西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為1556751萬元,同比增長3.4%,其中:住户存款餘額為1316262萬元,同比增長8.8%;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1023925萬元,同比增長13.4%,其中:短期貸款270833萬元,同比增長27.3%。
瀘西縣社會事業
編輯瀘西縣教育
2021年,瀘西縣各級各類學校(含教學點、民辦校)254所,其中:幼兒園116所、小學120所、初級中學12所、高級中學2所、職業高級中學1所、教師進修學校1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專門學校1所。在校(園)學生數為82029人,其中:職業高級中學352人、高級中學9176人、初級中學16764人、小學37859人、幼兒園17862人、特殊教育學校10人、專門學校6人。
2021年,瀘西縣教職工5911人(不含代課教師),其中:專任教師4987人(高級中學688人、初級中學1235人、小學2189人、幼兒園804人、職業高級中學57人、教師進修學校9人、特殊教育學校3人、專門學校2人);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99.97%,初中學齡人口毛入學率104.7%。
[13]
瀘西縣文化
瀘西縣醫療衞生
2021年,瀘西縣共有醫療衞生機構(含個體私營醫院)289個,其中:公辦醫療衞生機構18個,編制牀位數1818張(醫院牀位數1290張,衞生院牀位數496張),實際開放2705張。縣級醫院2個,鄉鎮衞生院10個。有衞生技術人員2517人,其中:執業醫師及執業助理醫師901人。全縣傳染病發病率188.13/10萬。
[13]
瀘西縣社會保障
2021年,瀘西縣企業職工、城鎮個體工商户、解除勞動合同自謀職業人員有13001人蔘加養老保險,有16409人蔘加失業保險,有24796人蔘加工傷保險;城鎮登記失業率2.64%。城鎮職工參加醫療保險23123人;城鄉居民參加基本醫療保險有381055人。
[13]
瀘西縣交通運輸
編輯瀘西縣地方文化
編輯瀘西縣民族文化
- 彝族
彝族普遍信仰多神,信奉陰陽兩界,主要崇拜的神靈有山林神,每個村寨都有“密枝林”或稱“龍樹”,獵神,五穀神(龍背袋),祖洞、火神等。
- 回族
瀘西縣回族,明初隨沐英入滇,因軍功補烏撒衞千總候,後代馬應選移居瀘西雀梨樹。主要分佈在白水鎮桃園、巨木、大小紅杏、松樹地、小河、雀梨樹等地,其餘散居各地。
回民日常服飾與漢族相同,惟宗教界還尊崇教規,逢“禮拜”、“唸經”男戴白帽,女戴蓋頭,阿訇有禮服“綠衣”、“尖頂禮帽”等。
- 苗族
苗族盛行對自然神和祖靈的崇拜。每遇自然災害,如風、雨、雷電之災,即燒黃蠟條祭鬼,每年秋後,舉行一次隆重的祭祖儀式,遇疾病,請巫師退鬼驅邪。
- 壯族
壯族信仰多神,信奉萬物有靈,主祭神為“銅鼓神”,平日擁有銅鼓的人家,必須用扁茅草搓成“拴魂繩”把銅鼓捆起來,用紅布蒙嚴實。節日或喪葬還流行跳“銅木神鼓舞”,由男性二人邊敲邊跳。龍神,壯族居住的村寨都自立“龍山”,農曆三月頭個屬蛇日,以村為單位祭祀。田公地母神,農曆六月頭個屬豬日祭。天神,農曆六月二十日祭。
- 傣族
傣族信仰多神,信奉萬物有靈,主司神有龍神、山神、田公地母、灶君等,家庭堂內供奉“天地君親師”神位。
瀘西縣特色飲食
老砍刀米線 | 羊湯鍋 | 瀘西蕎酒 | 瀘西小籠包 |
瀘西酸醃菜 | 甜洋姜 | 瀘西炒麪 | 瀘西蒸芋頭 |
瀘西肉凍 | 瀘西菌腳 | 瀘西蕎粑粑蘸蜂蜜 |
瀘西縣風景名勝
編輯- 阿廬風景名勝區
阿廬風景名勝區位於瀘西縣城北部,距昆明150公里,阿廬風景名勝區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地質公園,有阿廬古洞、吾者温泉、城子古村、阿拉湖、歹魯瀑布、九溪山森林公園等五十餘個景點,以喀斯特地下岩溶和江、湖、瀑、泉自然景觀為主體。
- 白水塘水庫
白水塘水庫總庫容量3300餘萬立方米,有效庫容1124萬立方米,相應水位53.0米,水深13.5米,水面面積2910畝,有效灌溉面積3.8萬畝。梨源位於水庫之東側,以品種達160種的高原梨最出名。
[15]
- 瀘西武廟
- 城子古村
瀘西縣政治體制
編輯職務 | 姓名 |
---|---|
縣長 | 鄧飈雷 |
周舟、唐虎、楊永生、李闖、殷麗萍 | |
副縣長(掛職) | 詹顯明、鮮明 |
瀘西縣著名人物
編輯瀘西縣榮譽稱號
編輯- 參考資料
-
- 1. 宣佈了!雲南省又有33個縣(市、區)退出貧困縣序列 .騰訊網[引用日期2019-05-01]
- 2. 2019年度全國“平安農機”示範縣名單 .農業農村部[引用日期2020-03-05]
- 3. 全國愛衞會關於2019年國家衞生城市(區)和國家衞生鄉鎮(縣城)複審結果的通報 .規劃發展與信息化司[引用日期2020-08-13]
- 4. 體育總局辦公廳關於公佈首批全國縣域足球典型的通知 .體育總局[引用日期2021-06-14]
- 5. 紅河州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 .紅河州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1-08-01]
- 6. 第四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名單 .水利部[引用日期2021-08-20]
- 7. 瀘西曆史沿革 .瀘西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2-09-17]
- 8. 瀘西地理位置 .瀘西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2-09-17]
- 9. 瀘西地理環境 .瀘西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2-09-17]
- 10. 瀘西氣候特點 .瀘西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2-09-17]
- 11. 行政區域 .瀘西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2-09-17]
- 12. 瀘西縣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主要數據公報 .瀘西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2-09-17]
- 13. 2021年統計公報 .瀘西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2-09-17]
- 14. 瀘西縣自然資源基本情況 .瀘西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2-09-17]
- 15. 瀘西縣水利局2020年瀘西縣白水塘水庫擴建工程項目 .瀘西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2-09-17]
- 16. 瀘西武廟 .紅河網[引用日期2022-09-17]
- 17. 瀘西縣永寧鄉城子村入選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國家旅遊地理[引用日期2022-09-17]
- 18. 政府領導 .瀘西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2-09-17]
- 19. 【林武當選山東省人大常委會主任 周乃翔當選山東省省長】 .百度網[引用日期2023-01-18]
- 20. 山東省副省長、省公安廳廳長範華平,兼任山東警察學院院長 .百度網[引用日期2023-01-27]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