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瀘縣渡槽

鎖定
瀘縣渡槽,四川省瀘縣境內古蹟,據地方史載,瀘縣渡槽有1302座,總長133.52公里,隧洞340座,長31.43公里。華豐、勝利兩渡槽屬於三溪口水利工程的一部分,僅三溪口乾支渠就長達463公里,有渡槽265座。奇峯鎮渠道管理站的黃光清介紹,境區內的引水乾支渠,無論是勝利渡槽,還是華豐渡槽、柏林的羣力渡槽,建成後的40多年裏,一直髮揮着引水灌溉農田的作用。
瀘縣奇峯渡槽被列為全國第二屆水工程與水文化有機融合典型案例在網上展示,受到廣大網民的熱捧。在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中,以灌渠、渡槽構成的石渠在瀘縣境內大約有3100公里,其中渡槽有1302座,長133.52公里,有效灌溉面積55.19萬畝,受益面積在80萬畝到100萬畝。其中,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奇峯華豐渡槽、勝利渡槽被譽為人間天河 [2-3]  [5-6] 
這些以灌渠、渡槽構成的石渠,在瀘縣境內大約有3100公里。如果按照區劃調整前的瀘縣計算,當年建設的石渠長度大致達到了5000公里,稱得上水利建築的“萬里長城”。瀘縣地處巴蜀丘陵之地,田高水低,天旱年缺水嚴重。這個百萬人口的農業大縣,歷朝歷代修塘蓄水、築堰引水從未間斷。唐乾元中,有蘇德先鑿雙井於城北20裏石洞以供民用;宋隆興八年,朝廷下詔興修水利;明清時期朝廷下詔,因地勢修治陡塘湖堰,蓄泄以備旱潦……進入二十世紀,先後在瀨溪河、馬溪河、龍溪河、九曲河及部分支流築堰,以擴大灌溉面積。 [1]  [3] 
今天的華豐渡槽,仍然是當地最高的建築。飛鳥從橋洞中飛過,臨近農家的茂密翠竹也不能掩蓋其凌雲之勢。而橫卧在龍溪河上的雙層勝利渡槽,與世界聞名的西班牙塞戈維亞的古羅馬高架輸水渠很相似,其構造更令人歎為觀止:遠望雙層渡槽凌空飛架,乾渠蜿蜒如龍,蔚為壯觀。走到渡槽雙層拱橋上,行走於橋面,頭上是乾渠,只聞流水聲,腳下,龍溪之水穿拱橋而過。渡槽設計巧妙,構思別緻,建造科學,那拱上加拱、橋上架橋的設計,堪稱水利工程中的珍品。 [1-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