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瀘溪儺面具

鎖定
瀘溪縣儺面具種類繁多,有12生肖、36諸天罡以及地獄判官、小鬼、牛頭馬面等等。按功用造型可分為祭祀面具、驅鬼面具、戰爭面具、開山面具、跳香面具等,並被廣泛應用於驅鬼逐疫、儺戲、祭祀等多種民俗活動,體現了一個民族或一方人羣的生活風貌、宗教信仰和民族心理。
中文名
瀘溪儺面具
種    類
12生肖、36諸天罡
體    現
生活風貌、宗教信仰和民族心理
應    用
驅鬼逐疫、儺戲、祭祀

目錄

瀘溪儺面具淵源

巫儺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歷史悠久,在商周時期就極為盛行,《周禮》、《論語》中均有明文記載。儺面具就是出於這種“重祭祀、信鬼神”的巫儺文化,是它的重要表象之一。經過千百年的傳承、演化,它已滲透到人民生活的各個層面。
儺面具0 儺面具0

瀘溪儺面具發展

由於科學的普及和人們思想的進步,近幾十年來巫儺文化已逐漸銷聲匿跡,所以從事儺面具雕刻的匠人們也越來越少。目前,我縣僅梁鐵、劉明生依然在雕刻儺面具,並在其藝術形象上有所突破。
雕刻中 雕刻中 [1]
他們雕刻的儺面具形象猙獰兇猛、怪異奇特、咄咄逼人。表現手法上多采用似人非人,似獸非獸的誇張變形手法,強化儺面具造型的藝術感染力,達到震懾鬼神的目的。另外,他們運用豐富的想像力,抓住神靈性格特徵對眼、鼻、嘴進行變形處理,顯示了他們的聰明才智和藝術造型上的驚人概括能力。他們的儺面具作品《驅邪先鋒》、《龍神》、《雷公電母》等被省文化廳選送參加北京奧運會和殘奧會期間的“中國故事”文化展示活動,對這一文化現象和他們的雕刻技藝、藝術成就進行了充分的肯定。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