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瀋陽體育學院

鎖定
瀋陽體育學院(Shenyang Sport University),簡稱“沈體”,是遼寧省屬的體育類本科院校,由國家體育總局遼寧省人民政府共建,遼寧省一流大學重點建設高校。
學校原名東北體育學院,創立於1954年,1956年更名為瀋陽體育學院。2001年,由遼寧省教育廳主管。
截至2022年12月,學校佔地面積1688畝,建築面積30.66萬平方米,其中雪上運動中心(白清寨校區)佔地757畝,圖書館藏書95萬餘冊;設有13個教學訓練與學術研究機構,13個本科專業,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個、二級學科6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2個,圖書館藏書92萬餘冊;有教職工700餘人,全日制在校生6000餘人。 [1] 
中文名
瀋陽體育學院
外文名
SHENYANG SPORT UNIVERSITY
簡    稱
沈體(SYTY)
創辦時間
1954年
辦學性質
公辦大學
學校類別
體育類
學校特色
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
省部共建高校
遼寧省一流大學重點建設高校
全國健康學校建設單位 [37] 
主管部門
遼寧省
現任領導
黨委書記:高向輝 [38] 
院長:劉徵
本科專業
17個
碩士點
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個
學術學位授權二級學科6個 [1] 
專業學位授予類別2個 [1] 
院系設置
13個教學訓練與學術研究機構
校    訓
厚德博學,弘毅致強
校    歌
《我們集合在瀋陽體育學院》
院    訓
厚德博學,弘毅致強
地    址
瀋陽市蘇家屯區金錢松東路36號
院校代碼
10176
主要獎項
《瀋陽體育學院學報》獲評“全國高校社科精品期刊”
知名校友
韓曉鵬韋迪張立新馬一鳴張慶鵬

瀋陽體育學院歷史沿革

瀋陽體育學院
瀋陽體育學院(6張)
1954年,東北體育學院成立,由中央人民政府體育運動委員會和東北人民政府舉辦;校址確定在瀋陽北陵原東北大學體育場舊址周圍區域。
1955年,競技指導科(原東北體訓班)劃出學院建制。
1956年,更名瀋陽體育學院。
1958年,劃轉遼寧省政府領導,由遼寧省體育運動委員會主管。
1960年,設立體育系和運動系;不久運動系劃出學院建制,但保留運動系(或瀋陽體育學院分院)名義至1984年,成為遼寧省運動技術學院的前身。
1963年,由遼寧省高教局直接管理,省體委業務指導。同年省屬瀋陽市體育學校中專併入。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停止招生至1971年。
1969年,遷往遼寧省北鎮縣青堆子農場,次年陸續遷回瀋陽原址。
1980年1月,隸屬國家體育運動委員會;設立附屬競技體校。
2001年3月,實行國家體育總局與遼寧省政府共建、以遼寧省政府為主的管理體制;管理方式由省教育廳與省體育局共管、以體育局為主。
2004年9月,學院白清寨雪上運動中心全面建成,投入使用。
2006年12月,學院遷入新校區。
2017年1月,瀋陽體育學院入選遼寧省一流大學重點建設高校。 [2] 

瀋陽體育學院辦學條件

瀋陽體育學院院系設置

截至2022年12月,學校有13個教學訓練與學術研究機構,開設本科專業13個。 [1]  [3-4] 
教學單位
專業
體育教育學院
體育教育
運動訓練學院
運動訓練
武術與舞蹈學院
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舞蹈表演
運動人體科學學院
運動人體科學、運動康復、應用心理學
管理科與新聞傳播學院
公共事業管理、體育經濟管理、新聞學、網絡與新媒體、市場營銷、
社會體育學院
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休閒體育 [34] 

瀋陽體育學院學科建設

截至2022年12月,學校是國家首批體育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和體育碩士專業學位授權單位,體育學一級學科下設體育人文社會學、運動人體科學、體育教育訓練學、民族傳統體育學、體育管理學、運動康復學6個二級學科。學校同時擁有全日制(非全日制)體育碩士專業學位授予權、新聞與傳播碩士專業學位授予權。學校被列為遼寧省“國內一流大學”重點建設高校,體育學學科入選遼寧省“國內一流學科”重點建設學科名單,在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中,體育學位列全國B+。 [1] 
類別
名稱
遼寧省重點建設一流學科
體育學
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
體育學
碩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
體育人文社會學、運動人體科學、體育教育訓練學、民族傳統體育學、體育管理學、運動康復學
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類別
體育、新聞與傳播 [1]  [5] 

瀋陽體育學院師資力量

室內運動場 室內運動場
截至2022年12月,學校有教職工700餘人,教師中5人獲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運動榮譽獎章,1人為國際體操聯合會執委會和技委會委員、亞洲體操聯合會蹦牀技術委員會主席兼執委;1人獲全國最美教師,1人獲遼寧省最美教師;有“遼寧省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2個,遼寧省高校創新團隊2個,“興遼英才”計劃青年拔尖人才1人,省特聘教授2人,省優秀專家1人,省教學名師11人,省優秀教師5人;4人入選遼寧省“百千萬人才工程”百層次,7人入選“遼寧省高等學校優秀人才支持計劃第一層次”,8人入選“遼寧省高等學校創新人才支持計劃”,4人入選國家體育總局“優秀中青年專業技術人才百人計劃”,2人被確定為國家體育總局“精英教練員雙百培養計劃”資助對象,1人入選瀋陽市高層次人才傑出人才(B類),3人入選瀋陽市高層次人才領軍人才。 [5] 
類別
姓名
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運動榮譽獎章獲得者
牛雪松
全國體育事業突出貢獻獎
紀冬
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張貴敏、李傑凱
“遼寧省百千萬人才工程百人層次”專家
董傳升、鄒德新、楊雪、姚瑤
遼寧省特聘教授
董傳升、鄒德新、衣雪潔
遼寧省優秀專家
鄒德新、董傳升、陳洪彬
省教學名師
張日輝、曹繼紅、趙秋菊、於秀、姜娟、鄒本旭
遼寧省高等學校優秀人才支持計劃第一層次
鄒德新、董傳升、程文廣
遼寧省高等學校創新人才支持計劃
崔魯祥、宋鐵男、劉元國、程文廣
遼寧省級教學團隊
田徑教研室、體育教育學教研室、籃球教學團隊
資料來源: [6-16] 
備註:名單不完整

瀋陽體育學院教學建設

  • 質量工程
截至2022年12月,學校有國家級特色專業2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4個,師範類專業二級認證專業1個,省級一流本科教育示範專業6個,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5個,省級示範專業6個,省級嚮應用型轉變發展示範專業2個,省級嚮應用型轉變發展試點專業5個,省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2個,省級創新創業教育改革試點專業3個。擁有1門國家級一流課程,70門省級一流課程,1門國家級課程思政示範課程,1門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14門省級精品課程,3門省級精品視頻公開課,2門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6門省體育優秀課,1門省級公共藝術課。 [5] 
學校籃排球館 學校籃排球館
類別
名稱
國家級特色專業
運動訓練、運動人體科學
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體育教育、運動訓練、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
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
野外生存活動指南
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體育教育、運動訓練、體育經濟與管理、新聞學
省級一流本科教育示範專業
體育教育、運動訓練、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等
省級示範專業
民族體育教育、運動訓練、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體育教育、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人體運動科學
省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
運動訓練、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
省級嚮應用型轉變發展示範專業
運動訓練、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
省級轉型發展試點專業
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運動訓練、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休閒體育
省級創新創業教育改革試點專業
運動訓練等
省級精品課程
運動生理學、運動解剖學、田徑、籃球、武術、體育、足球、排球、乒乓球、管理學、健美操、體育概論
資料來源: [17-23]  [36] 

瀋陽體育學院學術研究

瀋陽體育學院科研成果

截至2022年12月,學校“十三五”以來,獲批國家級科研項目26項,其中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1項,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3項,獲批國家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4項,其中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1項,獲得省部級以上科技獎勵126項,承擔國家體育總局科技服務項目51項;發表高水平論文(SCI、SSCI、EI、A&HCI、CSSCI、CSCD)300餘篇,授權發明專利60項。 [24] 
代表性國家級科研項目(部分)
項目名稱
負責人
項目分類
立項日期
多元共治視域下體育社會組織培養模式與建設路徑研究
馮欣欣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
2016.8
我國冬奧雪上項目競技實力提升與大眾滑雪協調發展機制研究
曹連眾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
2016.8
基於運動相關皮層電位sLORETA腦成像的人體上肢肌肉運動性疲勞的腦研究
郭峯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
2017.8
五大發展理念下我國退役運動員融入社會研究
鄒德新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
2017.8
文化強國戰略背景下體育文化代際衝突研究
劉元國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
2017.8
基於大眾冰雪運動發展視域的北京冬奧會網絡營銷創新策略研究
樸勇慧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
2017.8
我國10-12歲兒童能量平衡及其相關行為與體質健康的關係研究
常波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
2018.6
價值迴歸視域下我國體育教育有效供給研究
程文廣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
2018.6
全民健身公共服務供給有效性的空間評價與空間機制研究
宋鐵男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
2018.6
精準扶貧與振興農村體育發展研究
董傳升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
2018.6
冬季項目平衡穩定控制與運動模式最優化模型的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
王新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科技冬奧”重點專項項目
2018.10 [24] 

瀋陽體育學院科研機構

截至2022年12月,學校運動智能與健康科普基地是首批國家體育科普基地,國家體育總局冬季運動項目技術診斷與機能評定重點實驗室是東北地區最大的體育專業綜合性研究與開發實驗室,學校運動生命科學館是目前國內唯一一家運動生命科學館,體育社會科學研究中心是遼寧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和國家體育總局體育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東北亞體育研究中心是遼寧省高校新型智庫,遼寧省體育產業經濟與公共政策研究基地是遼寧省經濟社會發展研究基地和遼寧省重點新型智庫,體育主動健康研究院、瀋陽體育學院-韋德伍斯校企合作健身產業研究院是遼寧省教育廳校地校企研究院。 [24] 

瀋陽體育學院學術資源

館藏資源
校園風光 校園風光
截至2022年12月,學校圖書館館藏書95萬餘冊,電子圖書24.6萬冊。購買各類在線數據庫5個,分別為CNKI學術期刊全文數據庫及中國優秀碩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讀秀學術搜索、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中國體育諮詢網、運動科學全文數據庫(EBSCO SPORTDiscus with Full Text);自建了《瀋陽體育學院碩士研究生論文數據庫》和《精品課程教學參考書數據庫》。 [25] 
學術期刊
瀋陽體育學院學報》創刊於1982年,是由瀋陽體育學院主辦,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的體育類學術期刊;是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擴展版來源期刊、中文體育類核心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A刊核心期刊、RCCSE中國核心學術期刊、全國高校社科精品期刊。主要欄目有“學校體育”“羣眾體育”“競技體育”“體育產業”“體育文化”等。 [26] 

瀋陽體育學院合作交流

據2020年1月學校官網,學校與俄羅斯、美國、丹麥、法國、英國、韓國、泰國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三十多所大學和體育組織建立了交流關係,與俄羅斯聖彼得堡國立列斯加夫特體育大學合作舉辦休閒體育專業本科教育項目。 [1]  [27] 

瀋陽體育學院文化傳統

瀋陽體育學院形象標識

  • 校徽
圓形。由學院象徵圖形符號、校名標準用字和校名標準英文組成,中心是處理成圓形的學院象徵圖形符號,外層環繞校名標準用字和校名標準英文,紅白兩色。用於各種公共展示(例如懸掛、印製證書、公文用品、印刷品等),也可製成徽章供佩帶。 [28] 
校徽 校徽
  • 校名標準用字(輯毛體)
校名標準用字 校名標準用字
  • 象徵圖形符號
象徵圖形符號是形象標誌的核心要素,可以圍繞該要素進行延伸、拓展和再創造,以豐富形象標誌的表現力。象徵圖形符號的造形是一枚紅色印章,上面用陰文大篆體篆刻現代漢字——“體”。其含義是:
1、“體”字:體現我院“以人為本,以體為本”的辦學理念。
2、用大篆體篆刻現代漢字:體現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認同,顯示我院的國別歸屬,還含有推陳出新,面向現代化、面向未來的意義。
3、右上半部狀若健美運動員形象:既標誌出學校的辦學特點,也象徵着師生員工對盡善盡美的追求。
4、印章圖形:傳達出承諾、誠信、責任等意味。
5、主色調:國旗紅。代表着對國家的忠誠和拼搏進取、激揚向上的體育精神。 [28] 
象徵圖形符號 象徵圖形符號

瀋陽體育學院精神文化

  • 校訓
厚德、博學、弘毅、致強。
厚德:語源自《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意為有大德、心胸寬廣、重公輕私。用於校訓,意在反映學校重視塑造學生高尚道德情操的教育理念,突顯育人為本,德育為先。
博學:語源自《禮記·中庸》:“博學之,審視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意為學識淵博、知識豐富。用於校訓,意在引導師生夯實知識基礎,優化知識結構,博採眾長,探索新知。
弘毅:語源自《論語·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意為君子必須抱負遠大、堅強剛毅,因為自己責任重大,道路遙遠。用於校訓,意在引導師生塑造具有使命感的人格,勇於擔當,奮發有為。
致強:致,意為求得、達到。強,意為優越。用於校訓,意在倡導“更快、更高、更強”,引導師生勤學苦練,刻苦鑽研,鍥而不捨,追求卓越。 [29] 
  • 校歌
《我們集合在瀋陽體育學院》 [30] 
校歌 校歌

瀋陽體育學院現任領導

職位
姓名
黨委書記
院長
副院長
紀委書記
何鵬飛 [31] 

瀋陽體育學院知名校友

界別
姓名
體育界
政界
演藝界

瀋陽體育學院榮譽表彰

時間
獎項名稱
2022年
瀋陽體育學院團委被授予2021年度“遼寧省先進團委”稱號 [35]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