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瀋陽大學新民師範學院

鎖定
瀋陽大學新民師範學院創始於1906年的新民公學堂,已有一百零五年悠久歷史。建校百年來,堅持面向農村、面向基礎教育的辦學方向,培養出2萬餘名學子,遍佈遼瀋大地乃至祖國的四面八方,為教育和社會文化事業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學院曾先後獲得國家教委表彰的首批百所先進師範、瀋陽市政府“振興杯”、國家語委推廣普通話先進單位、陶行知教育理論與實踐先進集體等多項榮譽。2005年1月,正式併入瀋陽大學,更名為瀋陽大學新民師範學院。
中文名
瀋陽大學新民師範學院
創辦時間
1906年
所屬地區
瀋陽
類    型
師範

瀋陽大學新民師範學院學院概況

瀋陽大學新民師範學院創建於1906年,擁有百年悠久歷史。是首批受到國家教委表彰的全國百所先進師範學校;榮獲瀋陽市政府“振興杯”;瀋陽市教育科研先進單位;遼寧省電化教育先進學校;國家語委推普先進單位;陶行知教育理論與實踐成果先進集體等多項榮譽。
學院佔地5.4萬平方米。在校學生634人。教學樓、實驗樓、音樂樓、宿舍樓、圖書館、體育館、乒乓館、科技館、餐廳,多媒體教室、計算機室、閲覽室、實驗室、語音室、標本室、畫室、書法室、琴室、舞蹈室、健身房等教學設施設備齊全;兼容計算機、閉路電視、廣播、監控等多功能現代化網絡系統覆蓋校園。
學院開設初等教育、學前教育、酒店管理專業和數學雙語、計算機雙語2個專業方向。開設專業必修課程120門,選修課程30門,為學生個性化發展搭建平台。建成省級精品課程一門,校級精品課程三門。學院還開設人力資源和旅遊管理兩個本科自考專業和小學教育、學前教育兩個本科函授專業,學生在校內即可完成本科學歷教育。
學院專任教師84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45人、講師36人、副高級以上教師佔57%;博士5人、碩士46人,佔教師總數58%;瀋陽市學科帶頭人2人、瀋陽市優秀教師3人;常聘外籍教師1人,客座教授2人,榮譽教授3人;“十一五”以來,學院教師立項國家、省、市級課題70餘項,發表論文200餘篇,出版著作教材50餘部,教科研獲獎20餘項。
“十二五”期間學院遵循科學辦學、民主辦學、開放辦學的理念。堅持提升辦學層次,拓寬辦學渠道,加強內涵建設,突出辦學特色的指導思想。 在建設以初等教育為主體,學前教育和高職教育為兩翼,自考函授本科學歷教育為補充的教學型學院的辦學實踐中,進行了努力的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1] 

瀋陽大學新民師範學院專業設置

學院現開設三個專業:三年制高中起點大學專科小學教育專業(計算機雙語、數學雙語方向);五年制初中起點專科小學教育專業;三年制高職專科酒店管理專業;另與繼續教育學院聯辦人力資源和旅遊管理兩個自考本科專業。
併入以來學院教育、教學、科研及發展建設取得了顯著成就。獲得教育部、省教育廳、省社科聯、瀋陽市科技局、中國教育學會和中陶會等縱向課題30餘項;獲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一項;發表教學與學術論文170餘篇;出版教材、編著、譯著、專著70餘部;創作文藝作品100餘篇(首);現有省級精品課程一門、校級精品課程 三門。
十二五期間,學院將在科學辦學、民主辦學、開放辦學方面闊步前行。

瀋陽大學新民師範學院歷史沿革

瀋陽大學新民師範學院的前身新民師範始建於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晚清廢除科舉制度以後,逐步興起。民國二十年(1931年),因“九一八事變”,學校被迫停辦。
1948年11月新民解放,縣人民政府派人到學校接管,組織辦學。由遼寧省教育廳直接領導。
實驗樓 實驗樓 [2]
1950年開始按省廳師範招生計劃招生。
1960年劃歸瀋陽市教育局領導,但以後幾年由於全國動亂的影響,學校雜亂無章,根本沒有正常的教學秩序。學校又幾易改組,直到1978年由於省教育廳的關懷和瀋陽市教育局的大力支持,才使這所學校恢復了生機,以瀋陽市的蘇家屯、新城子等四個郊區和遼中、新民兩個縣為新民師範學區,招收普師班和體、音、美專業班。
1979年經瀋陽市委批准學校為縣團級單位。
1988年受國家教委的表彰,成為國家教委承認的全國第一批優秀的中等師範學校。
1989年獲瀋陽市政府最高獎勵——“振興杯”獎。
1990年9月國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來我校檢查工作並提詞:“教學得法,訓練從嚴,管理有方,辦出了師範特色。”
1991年國家教委在瀋陽召開“德育為首,加強學校管理”的全國中師會議,各省市代表先後兩次來校參觀,普遍給予好評。
多年來,學校招生規模不斷擴大,辦學條件逐步改善,學校建有教學樓、宿舍樓、音樂樓、實驗樓、體育館樓、食堂樓等場館,極大地保證了辦學需求。
1999年12月,遼寧省師範教育重組,瀋陽市委決定將我校併入瀋陽大學師範學院,校名為“瀋陽大學師範學院新民分院”。
2005年1月,併入瀋陽大學,校名為“瀋陽大學新民師範學院”。從此,併入了高校的行列,使這所近百年的老校又充滿了生機和活力。

瀋陽大學新民師範學院校容校貌

學院大門 學院大門 [3]
學院佔地5.4萬平方米,擁有教學樓、實驗樓、音樂樓、宿舍樓、圖書館、體育館、報告廳、餐廳等,建築面積4.4萬平方米。校園內建有含蓋計算機、閉路電視、廣播、監控等多功能現代化網絡系統。機房、練功房、琴房、閲覽室、理化生實驗室、心理實驗室、語音室、畫室、標本室等教學設施設備齊全。
實驗樓 實驗樓 [4]
師陶長廊 師陶長廊 [5]
昇華廣場 昇華廣場 [6]

瀋陽大學新民師範學院師資力量

學院現有32個教學班, 1350名學生;教職工140名,專任教師88名,其中教授4名,副教授48名,講師30名;碩士研究生40名,在讀博士2名;有市學科帶頭人2人,市優秀教師2人,校級教學名師1人,校優秀中青年骨幹教師4人。

瀋陽大學新民師範學院辦學規模

針對基礎教育發展需要和就業市場需求,併入以來學院在初等教育專業基礎上增開數學雙語、計算機雙語、酒店管理、家政服務四個專業和專業方向。2012年新增設學前教育、小學教育專業。現有省級精品課程一門,校級精品課程三門。學院還開設人力資源、旅遊管理兩個本科自考專業,專科生可足不出校完成本科學歷。

瀋陽大學新民師範學院現任領導

王長明,男,1965年12月出生,瀋陽市遼中縣人,中共黨員,東北師範大學畢業,法學碩士學位,副教授。
歷任瀋陽大學新民師範學院政治課教師、教研室主任、學生科副科長、學生科長兼黨支部書記,現任瀋陽大學新民師範學院副院長,兼任遼寧省教育學會師範專業委員會政治學科組常務副組長。
長期從事政治課教學與師範教育研究。主講《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學基礎》、《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馬克思主義哲學》、《毛澤東思想概論》、《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等必修課程,開設並講授《世界貿易組織基礎教程》、《政治學》等選修課程。主編教材2部,分別由陝西人民出版社和遼寧教育出版社出版。主持中國陶行之研究會課題1項;瀋陽大學教改課題2項;參與課題研究5項。
曾獲瀋陽大學新民師範學院教學名師;瀋陽大學優秀教師;瀋陽大學中青年骨幹教師。
瀋陽大學新民師範學院 瀋陽大學新民師範學院
蘇松林:男,1964年出生,1984年參加工作,遼寧省遼中縣人,中共黨員。畢業於瀋陽市新民師範學校,先後在瀋陽教育學院、中央黨校、遼寧師範大學修完本科和研究生課程班。
歷任瀋陽市新民師範學校學生工作幹事、團委書記、伙食科長,總務科長(兼行政後勤黨支部書記)、瀋陽大學師範學院新民分院院長助理、副院長,現任瀋陽大學新民師範學院副院長。
自參加工作起一直從事學校的管理工作,帶領工作團隊積極探索學校總務後勤管理工作的新思路,解決問題的新方法。結合實際工作進行理論研究,論文《後勤工作如何發揮黨的先進性》和《簡述新民師範學院的黨建發展歷程》在瀋陽大學學報上發表。
曾獲得瀋陽市高校食品衞生管理先進工作者;瀋陽市愛國衞生先進個人;主管工作獲遼寧省安全保衞先進集體、瀋陽市綠化先進單位等榮譽。

瀋陽大學新民師範學院所授榮譽

併入以來學院教育、教學、科研及發展建設取得了顯著成就。獲得教育部、省教育廳、省社科聯、瀋陽市科技局、中國教育學會和中陶會等縱向課題30餘項;獲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一項;發表教學與學術論文170餘篇;出版教材、編著、譯著、專著70餘部;創作文藝作品100餘篇(首);現有省級精品課程一門、校級精品課程 三門。

瀋陽大學新民師範學院工作計劃

2016—2017學年度上學期
在院長的領導下,招生就業辦公室根據學院整體工作計劃和思路開展工作,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科學發展觀及和諧發展觀為指導,努力拓寬學院招生和畢業生就業渠道,進一步提高招生就業辦公室的服務工作水平,現將工作計劃陳述如下:
一、畢業生就業工作
就業工作關係到社會的和諧與穩定,關係到學院的辦學聲譽及可持續性發展。就業工作是學院培養質量的最後環節,同時也是檢驗學院培養質量的關鍵。做好就業工作,提高就業率,才有利於學院的招生工作,兩者相輔相成,不可分割。招生就業辦公室將從以下幾方面積極做好本職工作:
(一)職業、就業指導
大學生職業指導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指導思想,有目標、有計劃、有措施,突出全程性、全員性、專業性、服務性,重視指導實際效果,幫助學生正確擬定自己未來的職業規劃與努力方向,瞭解當前的就業形勢與政策,掌握一定的擇業技能與技巧。
1、積極開展大學生職業生涯輔導工作。針對新生,將組織實施學生學業生涯規劃的輔導,使畢業生能有好的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應聘工作能力。
2、多渠道、多形式開展學生就業創業指導。開設就業指導專欄,並鼓勵各班級獨立進行相關活動。
3、加強政策和求職技巧的日常指導。不定期組織學生到人才市場觀摩、參與人才招聘,認清就業形勢,體驗求職;
4、做好就業困難對象的職業指導。召開專題會議解決就業困難專業學生或就業困難個體的就業問題,並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
5、豐富“就業信息系統”就業指導版塊內容,充分發揮網絡在就業指導方面的積極作用。力爭開設網上實時就業指導專欄。
(二)市場建設
1、多渠道多方式開拓有形市場,逐步擴大畢業生就業推廣網絡。立足瀋陽地區市場,逐步擴大建設省內市場。組織有關人員赴重點就業單位開展畢業生推薦、就業市場建設與調查工作,建立運作良好的就業市場網絡系統。努力提高就業質量,優化就業結構,力爭半數以上畢業生專業對口。
2、加強無形就業市場建設力度。以“就業信息網”為主陣地,積極組織網絡信息員隊伍,收集、發佈就業信息,切實為廣大畢業生和用人單位發揮橋樑和紐帶作用;同時,在網站發佈學生、學校資源及介紹,開闢網上就業市場。
3、加強對畢業生擇業的合理引導,鼓勵畢業生多渠道就業,優化就業市場結構。鼓勵畢業生通過親朋好友的幫助和自主創業等形式實現就業;同時與校招生就業處、校學生處、校團委密切合作,做好“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三支一扶”、大學生下基層、大學生到村任職、畢業生應徵入伍等活動的發動與組織工作。
4、發動學院全體教職員工,尤其是學院的教師力量,利用他們在相關專業、行業的聯繫及影響力,向用人單位推薦畢業生。
5、切實加強與用人單位的聯繫與友誼(如寄送禮品、短信祝賀),開發訂單式培養單位,力爭建立更多的就業基地。
6、組織好各種形式的畢業生供需見面會。再不定期地舉辦各種小型及專場招聘會。
(三)就業宣傳
1、製作並向各主要用人單位宣傳瀋陽大學新民師範學院應屆畢業生專業介紹及畢業生相關基本信息。
2、將2015屆畢業生資源信息及個人電子簡歷在學院“就業信息網”上發佈。
3、積極參加省內的大型畢業生供需見面會,瞭解用人單位需求信息,向用人單位宣傳我院畢業生。
(四)自身建設
1、隊伍建設
(1)根據學校就業安排細則,規範日常工作,切實加強作風建設,努力提高服務意識與服務水平,提高就業服務指導質量。
(2)不定期組織就業工作人員座談,提高就業指導人員的理論修養與工作能力。
(3)召開三至五次畢業生就業工作專題研討會,總結工作經驗,解決就業工作中的實際問題。
(4)加強與其他學院的聯繫與合作,認真學習其他學院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經驗。
2、信息化建設
做好畢業生初始生源信息的採集、校對、統計、分析、上報及日常數據的上報。並運用現有就業信息網實現就業信息二級管理及與上報數據的對接;同時完善學院就業櫥窗(展板)的管理。
(五)就業統計
進一步完善畢業生就業統計工作制度與方法。做好畢業生離校前的登記工作和離校後的聯繫工作,與畢業生建立良好的通訊渠道以便及時瞭解畢業生的最新工作情況。輔導員及畢業班班主任及指導老師具體負責,及時瞭解畢業生去向,隨時掌握其就業動態,保證畢業生就業統計信息的真實,準確及完整,保證學院的就業率統計工作能順利進行。力爭初次就業率和總體就業率能在校的平均水平之上。
(六)就業跟蹤
瞭解畢業生就業情況;回訪用人單位及已就業學生,開展多形式的畢業生跟蹤調查;為已就業學生提供後續服務,將就業跟蹤作出實效。
(七)就業總結
通過就業總結把一年的就業工作做一個回顧,重點挑出就業工作的錯誤和不足,並提出解決的方案,為進一步的就業計劃安排做基礎。
二、其它各項工作
在保質保量地完成招生就業工作的同時,認真做好本部門負責的其它工作。具體工作內容如下:
1、做好普師新四年學生學籍註冊工作。
2、做好畢業生“專升本”的宣傳和答疑工作。
3、組織好自考學生上課、報科、考試、學位報名、免考、驗證、辦理畢業證和學位證等工作。

瀋陽大學新民師範學院主人寄語

瀋陽大學新民師範學院,地處新民南郊,是一所具有一百零六年曆史的老校。多次獲國家、省、市表彰。校園內樓宇成羣,花木成蔭。處處洋溢着濃厚的學習氛圍。今天她正以嶄新的姿態,朝着新的目標前進!
科學辦學,民主辦學,開放辦學。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