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濱海-中關村科技園

鎖定
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是京津兩市深入貫徹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的重要平台和構建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的重要抓手,位於濱海新區核心區,四至範圍是北至永定新河,南至京津高速延長線,西至塘漢快速路,東至渤海灣,區域總佔地10.3平方公里。 [1] 
中文名
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
外文名
Binhai - Zhongguancun Science Park
特    點
高端創新要素聚集、產業特色鮮明
地    址
天津市濱海新區北塘街道
成立時間
2016年11月22日 [2] 

濱海-中關村科技園發展歷史

2014年8月6日,北京、天津兩大直轄市簽署《貫徹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國家戰略 推進實施重點工作協議》,進一步深化互利合作,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 [3] 
2015年4月30日,中央政治局審議通過《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建設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 [4] 
2016年9月28日,北京市人民政府與天津市人民政府簽署《加快建設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合作協議》,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與天津市濱海新區人民政府簽署《共建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協議》,以原北塘經濟區為基礎,合作共建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 [5] 
2016年11月22日,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正式揭牌成立。其是在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國家戰略的指引下,京津兩市謀劃建設協同創新示範區和聚集全世界創新資源的高地,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譜寫新時期社會主義現代化京津“雙城記”的具體舉措。 [6] 
2019年1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提出“讓有創新夢想的人能夠心無旁騖、有信心又有激情地投入到創新事業中,中國的動能轉換、高質量發展就一定能夠實現”重要指示。園區發展邁上新台階。 [7] 

濱海-中關村科技園園區介紹

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位於濱海新區核心區,起步區規劃10.3平方公里,建築面積575萬平方米。規劃建設研發、辦公樓宇110萬平米。土地性質為零工業用地,規劃人口8萬,常住人口近4萬。 [8] 

濱海-中關村科技園發展定位

京津冀全面創新改革的引領區、吸引聚集全球創新資源的高地、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建設的示範區。 [9] 

濱海-中關村科技園運營思路

按照“引項目、搭平台、強服務、做示範”的運營思路,以“體制創新、政策突破、資源共享、協同發展”為工作舉措,構建有濱海特徵的類中關村創新創業生態系統。 [10] 

濱海-中關村科技園產業體系

園區構建智能科技、生命大健康、新能源新材料、科技服務業“3+1”產業體系,全力集聚高端人才和高端產業,努力打造類中關村創新創業生態系統。自園區掛牌以來,園區累計註冊企業超過4000家。其中和能人居、中智科技、科芯智慧農業、威努特、迪安捷等一批優質企業轉化落地。 [11] 

濱海-中關村科技園發展成就

園區充分鏈接京津冀科技創新資源,搭建了金融、人才、市場、技術、知識產權、校企合作、成果轉化、國際合作等服務平台。 [12] 
擁有海河標測、中徵(天津)動產融資等4個國家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範平台,協同創新示範基地、天津(濱海)海外人才離岸創新創業基地等6家國家級和省市級孵化轉化平台,濱海-中關村北塘灣數字經濟產業園(天津市首個M0新型產業用地)和天津濱海-中關村數字醫療產業園等專業產業園區,遼寧石油化工大學濱海石化產業研究院、天津科技大學科技園等校企合作項目已落地園區運營。 [13] 
截至2022年12月底,園區累計培育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40家,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208家,雛鷹企業120家,瞪羚企業3家,園區每萬人發明專利160件,創新氛圍不斷提升。 [14] 

濱海-中關村科技園投資環境

歷史深厚:北塘自南宋成陸,明永樂年間逐漸形成村落,後來外地移民逐漸增多,至明朝嘉靖年間,改稱“北塘兒沽”,現名北塘即由此簡化而來。 [15] 
人才輩出:民國總統黎元洪、倓虛法師、法本和尚、“鐵脖子御史”陳鴻翊、皇儲溥雋的老師高庚恩等歷史名人曾生活於此。 [16] 
環境優美:渤海灣畔,依河臨海。北至永定新河;南至京津高速延長線;西至塘漢快速路,側緊鄰北塘水庫、黃港水庫和森林公園;東至渤海灣,潮白河、永定新河、薊運河交匯入渤海。 [17] 
配套成熟:具有擺渡車、人才公寓、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公共法律援助中心、醫院、酒店、餐飲、學校、旅遊景區等生活設施,配套成熟。 [18]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