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濯足滄浪

鎖定
濯足滄浪,漢語成語,讀音是zhuó zú cāng làng,意思是比喻清除世塵,保持高潔。
中文名
濯足滄浪
拼    音
zhuó zú cāng làng
釋    義
比喻清除世塵,保持高潔
出    處
儒林外史

濯足滄浪詳細釋義

釋義
“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後以“濯足滄浪”比喻清除世塵,保持高潔。

濯足滄浪同源典故

值漁父 塵纓欲濯 孺子歌 思濯纓 淨濯蘭纓 漁父笑 滄浪 滄浪未濯 漁父 漁父足 濯冠巾 濯塵纓 濯我纓 濯楚臣纓 濯滄浪 濯滄浪纓 濯纓 濯足 濯發滄浪 纓濯 滄浪濯纓 解塵纓 論濁清 逢漁父 鼓枻歌 鼓枻翁 [1] 

濯足滄浪運用示例

清代著名小説家吳敬梓的《儒林外史》結尾詞:
記得當時,我愛秦淮,偶離故鄉。向梅根冶後,幾番嘯傲;杏花村裏,幾度徜徉。鳳止高梧,蟲吟小榭,也共時人較短長。今已矣!把衣冠蟬蜕,濯足滄浪。
無聊且酌霞觴,喚幾個新知醉一場。共百年易過,底須愁悶?千秋事大,也費商量。江左煙霞,淮南耆舊,寫入殘編總斷腸!從今後,伴藥爐經卷,自禮空王。
南朝 宋 殷景仁 《文殊師利贊》:“體絕塵俗,故濯纓者高其跡。”
白居易 《題噴玉泉》詩:“何時此巖下,來作濯纓翁。”
前蜀 韋莊 《題潁源廟》詩:“臨川試問堯秊事,猶被封人勸濯纓。”
魏源 《武夷九曲詩》之五:“塵容愧濯纓,詠歸聞扣榜。” [1] 

濯足滄浪典故

《楚辭補註》卷七《漁父》~80~
屈原既放,遊於江潭,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漁父見而問之怪屈原也。曰:“子非三閭大夫與?何故至於斯?”屈原曰:“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漁父曰:“聖人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世人皆濁,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釃?何故深思高舉,自令放為?”屈原曰:“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漁父莞爾而笑,鼓枻而去,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復與言。
《孟子註疏》卷七上《離婁章句上》~28~
孟子曰:“不仁者可與言哉?安其危而利其菑,樂其所以亡者。不仁而可與言,則何亡國敗家之有?有孺子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孔子曰:‘小子聽之!清斯濯纓,濁斯濯足矣,自取之也。’夫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後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後人伐之。太甲曰:‘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謂也。”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