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名
- 滥竽充数
- 拼 音
- làn yú chōng shù
- 注音字母
- ㄌㄢˋ ㄧㄩˊ ㄔㄨㄥ ㄕㄨˋ
- 成语出处
- 《韩非子·内储说上》
- 语法结构
- 主谓式
- 语法属性
- 作谓语、宾语、定语
成语出处
播报编辑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滥竽充数”。 [2]
成语故事
播报编辑
户龙局战国时付淋糊套期,齐宣王非常喜欢听人吹竽,而且喜欢许多人一起合奏给他听,所以齐宣王派人到处搜罗善于吹竽的乐工,组成了一支三百人的吹竽乐队。而那些被挑选入宫的乐师,都能拥有特别优厚的待遇。当时,有一个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浪荡子弟,姓南局渗郭。南郭先生听说齐宣王有这种嗜好,就一心想混进乐队,于是设法渗胶乃求见宣王,向宣王吹嘘自己是一名了不起的乐师,博得了齐宣王的欢心结果宣王把他也编入吹竽的乐师班里。 [1]
可笑的是,这位南懂轿妹郭先生根本不会吹竽。每当乐队给齐宣王吹奏的时候,他就混在队伍里面,学着其他乐工的样子,摇头晃脑,东摇西摆,装模作样地在那里“吹奏”。由于南郭先生学得维妙维肖,而且几百个说舟人一起吹奏,齐宣王也听不出什么异样。就这样,南郭先生滥竽充数,混了好几年,不但没有露出一丝破绽,而且还和其他乐工那样,领到一份优厚的赏赐,过着舒适的生活。 [1]
南郭先生得知这一消息之后,吓得浑身冒匪匙汗,成天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南郭先生心想,这回要是露出马脚,丢饭碗还是小事,要是落个欺君犯上的罪名,恐怕连脑袋都保不住了,不如溜之大吉。所以,趁着齐湣王还没叫他演奏,南郭先生就赶紧溜走了。 [1]
成语寓意
播报编辑
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混在三百人的乐队中装模作样地凑数虽然可以得到赏赐,但是要自己凭真实本领单独演奏时,南郭先生就只好逃之夭夭。弄虚作假的方式纵然可以换取一时的成功,但换不来一世的成功。人只有刻苦学习,使自己拥有真才实学,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 [2] [4]
成语运用
播报编辑
- 成文用法
指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乐队里充数,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内行人之中,或以次充好。 [3]主谓式结构;动词性;含贬义,或用作自谦之词;主要用作谓语、宾语、定语等。 [3]
- 运用示例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民建分会倒是有成绩,可不是我潘某人的,我不过滥竽充数,挂个空名罢了。”
老舍《习作二十年》:“两集中各有一篇稍象样子的,但多数还是滥竽充数。”
成语辨析
播报编辑
滥竽充数—鱼目混珠
“滥竽充数”与“鱼目混珠”均有以假充真之意,但“滥竽充数”还可以表示以次充好,可以用于人或者物,也可用作自谦。而“鱼目混珠”则一般用于物,不表自谦。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