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0有用+1
0

滥用权力

公职人员违背法定目的行使职权的行为
滥用权力指行使主体以违背权力设定宗旨的方式实施职权行为,主要表现为超越法定权限、不正当行使自由裁量权、以权谋私等形式。在司法实践中,该行为具有主观故意性,常伴随权力异化为私人牟利工具的特征,如党政机关"一把手"决策"一言堂"、工程项目"一手抓"等典型权力失控形态 [1]。法律层面将滥用职权界定为具备"违背法定目的"与"显失公正"双重特征的违法行为,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分别从"不正当目的"和"比例原则"角度进行规制。
典型案例显示,该行为既包含执法人员违规罚款索贿的基层腐败 [2],也涉及领导干部通过亲属经商构建腐败链条的系统性权力滥用。制度层面主要表现为权力监督机制失效与自由裁量权失控,需通过权力清单制度、数据监督技术等手段构建防治体系 [1] [3]。2015年至2021年的监察数据显示,滥用权力案件呈现由个体腐败向窝案串案发展的趋势 [1]
法律定义
违背法定目的行使职权造成显失公正后果
典型特征
主观故意性、权力异化、利益输送 [1]
主要形式
越权行事、程序违规、裁量失衡
法律后果
触犯刑法第三百九十七条等条款
监督体系
权力清单制度、五不直接分管机制 [1] [3]
治理路径
司法审查强化、数据监督技术应用 [1]

法律定义与构成要件

播报
编辑
根据行政法理论,滥用权力需满足三个要少盼己壳件:主体具有合法职权外观、存在照耻违背立法本意的主归腊旋观故意、导致权利义务关系显失公正的悼付仔结果。法律实践中强调"权力与责任双重连蒸性",即权力行使必须符合法律授权的特迎欢乃定目的,否则构成职务违催夜法。2025年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拔放海明确,包含经济利益输送或造成50万元以上损失的案件应立案侦查。

典型表现形式

播报
编辑

决策权失控

表现为"三重一大"事项规避集体决策程序,如北京市供销合作总社原党委书记高守良擅自决定数亿元投资,导致国有资产重大损失。海南省澄迈县原县委书记杨思涛在2008年至2017年间违规决策220个政府投资项目,形成系统性权力滥用 [1]

自由裁量权滥用

行政执法中主要表现为处罚幅度显失公平,如湖南省汉寿县运政执法人员童某2023年对非法营运案件实施顶格处罚并截留罚没款,构成敲诈勒索罪。此类案件多伴随未穿着制服、不出示执法证件等程序违法特征 [2]

利益输送模式

领导干部通过亲属经商形成腐败链条,如湖南湘潭县政协原主席刘铁强构建"家庭式腐败"团伙,其妻经营餐饮场所招揽管辖对象消费,其子充当资金掮客收取贿赂。福建南平市建阳区财政局原局长李永华泄露87个工程招标信息,帮助其子非法获利600余万元。

监督制约体系

播报
编辑

制度约束机制

宁夏推行的"五不直接分管"制度要求党政主要领导不得直接分管财务、人事等核心领域,有效分解决策风险。浙江省余姚市建立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平台,2021年以来预警异常交易行为2300余次 [1]

司法审查标准

英美法系采用"温斯伯里不合理性原则",对明显违背常理的行政决定予以撤销。大陆法系国家普遍适用比例原则,要求行政行为对公民权利的限制不得超过必要限度。中国行政诉讼法第五十四条明确规定"滥用职权"作为判决撤销的法定情形。

权力滥用的法律后果

播报
编辑
根据《刑法》第三百九十七条,滥用职权造成公共财产损失30万元以上或致人伤亡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2025年湖南省纪委监委通报的典型案例显示,全年有47名处级以上干部因滥用权力被移送司法。

权力伦理建设

播报
编辑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强调树立"权为民所用"的核心价值观,要求领导干部在三个方面严以用权:明确权力公共属性、健全制度约束、完善监督体系 [3]。英国军事史案例表明,管理者滥用指挥权会导致下属丧失主观能动性,而适度赋权可提升组织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