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濟黃河

(江總詩作)

鎖定
《濟黃河》是由陳入隋的詩人江總創作的一首詩。此詩描寫了黃河源遠流長,波瀾壯闊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中華母親河的由衷讚美之情。
作品名稱
《濟黃河》
作    者
江總
創作年代
隋代
文學體裁
五言詩

濟黃河作品原文

濟黃河
葱山渝外域,鹽澤隱遐方。
兩源分際遠,九道派流長。
未殫所聞見⑵,無侍驗詞章。
留連嗟太史,惆悵踐黎陽⑶。
導波縈地節,疏氣耿天潢。
憫周沈用寶⑷,嘉晉肇為梁。

濟黃河作品註釋

⑴濟:渡過。
⑵殫:盡。
⑶黎陽:今河南浚縣。
⑷沈:亦寫作“沉”。 [1] 

濟黃河作品鑑賞

江總的《濟黃河》是隨感而發,寫出了黃河源遠流長,壯闊波瀾的景象。“嘉晉肇為梁”可能是詩人要嘉獎自晉初至南朝梁時期的黃河,由此句可知此篇或是詩人早年作品,當歸入南北朝時期。因詩人早年在南朝梁為官,中年在南朝陳為官,老年入隋朝。
詩中的葱山可能位於雲貴一帶,渝指重慶。“葱山渝外域”,可能是泛指西南一帶,西南一帶當時的確不是隋朝版土。鹽澤當是新疆羅布泊一帶,遐方就是遙遠的地方,當時也不是隋朝版土。古往今來的中華民族,從來沒有達到真正意義上的統一,總是合併分裂,分裂合併。中華版土歷史上成立過很多國家,數不勝數,可謂星羅棋佈,紛繁一時。作者所處時代先後或同期出現的國家有:北戎、山戎、白狄、赤狄、匈奴、東胡、羌、中山、烏孫、匈奴、丁令、鮮卑、夫餘、挹婁、羌胡、契骨、敕勒、柔然、西域諸部、吐骨渾、失韋、勿吉、康居、太月氏、大宛、疏勒、龜茲、車師、于闐、樓蘭、肅慎、烏桓、哀牢、黑汗、遼、西州回鶻、黃頭回鶻、西夏、吐番諸部、大理、瓦剌、韃靼、亦力把裏、燕、齊、秦、晉、魯、宋、楚、吳、越、趙、魏、韓、蜀漢、吳等等。總而言之,“葱山渝外域,鹽澤隱遐方”是在説中華民族的偉大母親河源遠流長。黃河有三個源頭,一是扎曲,二是約古宗列渠,三是卡日曲。而古人認為黃河有兩源,一出葱嶺,一出於闐。葱山處在黃河的一個源頭,在隋朝版土之外,河水在那裏就高而下。鹽澤是黃河的另一個源頭,在很遠很遠的地方。河水自崑崙九折注海而流不絕,相傳大禹治水之時,把黃河水從河南孟津開始疏導各大支流、主流入大陸澤,然後又從大陸澤開始疏通九道河流入海。
“地節”是漢宣帝的第二個年號,南方有地藏節,地藏菩薩常現身於人、天、地獄之中,救助苦難。“天潢”又稱天橫,指天上的五星,即御夫座19、φ、14、σ、μ星,“天津”星為“天潢”,“王良旁有八星絕漢,曰天潢”,這裏應是借指天潢貴胄。“晉肇”即晉朝初年。“導波縈地節,疏氣耿天潢”是在描寫黃河的壯闊波瀾。“憫周沈用寶,嘉晉肇為梁”,前一句是指北周皇帝禪讓給隋帝位一事。《大會歌》:肇建帝業,開國有晉。周代晉國,至公元前376年最終分裂成韓、趙、魏,後來魏遷都大梁,改稱梁。詩句應是映射北朝之事。後一句是讚美黃河一直為中華民族做貢獻。

濟黃河作者簡介

江總(519—594),梁陳隋之際詩人。字總持,南北朝考城人。工文辭,長於豔詩。初仕南朝梁,後入南朝陳為僕射尚書令,故世稱為江令君。後為陳後主寵愛,君臣日夜遊宴,不理政務,以至於國家滅亡。後入隋,拜上開府。卒於江都。原有集三十卷、後集二卷,今存明代張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中所輯《江令君集》一卷,存詩約百首。
參考資料
  • 1.    作品註釋內容由朝陽山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