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濟寧市人民公園

鎖定
人民公園建於1962年,是一處借老城牆為山、護城河為水的綜合性公園。2004年,人民公園被拆除圍牆,設定為開放性公園。濟寧市人民公園的假山亭台、碧樹幽徑,無不承載着老濟寧人的記憶。隨着濟寧城區一連串綠地的建成,人民公園不再是城市中具有核心影響力的綠地了。
中文名
濟寧市人民公園
投用時間
1962年
面    積
12.9萬平方米
地    址
濟寧市

濟寧市人民公園基本信息

濟寧市人民公園 濟寧市人民公園
 人民公園建於1962年,是一處借老城牆為山、護城河為水的綜合性公園。2004年,人民公園被拆除圍牆,設定為開放性公園。擁有45年曆史的濟寧市人民公園,假山亭台、碧樹幽徑,無不承載着老濟寧人的記憶。隨着濟寧城區一連串綠地的建成,人民公園不再是城市中具有核心影響力的綠地了。
為此,濟寧市政府決定對人民公園實施升級改造。2007年5月,承載着規劃師們“讓人民公園重新回到城市中心!”的理想和願望,人民公園拉開了改擴建工程的序幕。

濟寧市人民公園規劃信息

這次人民公園總體規劃面積約12.9萬平方米,南起文化廣場北沿,北至東門大街,西起一天門大街,東到共青團路,功能定位為以植物造景為主,集文化休閒健身於一體的開放性公園。在規劃設計上,本着“保持人民公園自然山水的園林風格和整體功能,充分利用現有園林資源”的原則,進一步完善園內亮化、綠化、水系和山體等基礎設施,創造一個景觀優美、環境自然親切、具有地方特色和現代城市文化內涵的省內一流的綜合性公園。
人民公園改造工程正處於完善收尾階段,有些設施還在建設中,這次改造對老土山山體空間重新設置,對山體輪廓進行了修整。東坡通過植被的高低、疏密配置,使山體形態更加優美;西坡對景石進行了局部調整,依託山體開闢林下休息空間及錯層平台,豐富登山路徑,並且新設山體注重與老土山的脈絡承接與延綿,與老土山呈呼應之勢。
水系設計上有較大的變化。通過改造,形成一個由深潭——瀑布——湖面——溪流——早溪構成的循環動感水系。對公園湖面南側適當拓展,形成開闊湖面感,中央設立噴泉,把靜態的水激活。老土山瀑布氣勢磅礴,新土山瀑布平緩而源遠流長,景觀上形成互補和差異感。
佔地6530平方米的仿古建築山水庭院——“藝苑”,採用清代大木小式、筒瓦黑活的官式做法,可以進行盆景、書法、繪畫等藝術活動。使“藝苑”把小尺度山水園林林總總的意境情趣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內部起伏與假山外部山丘延續,在整體山水環境中,獲得“物有天然之趣、與天地共吐納”的享受,外部行雲流水般的山回水繞,柳暗花明,進入“藝苑”後,由於場景尺度的變化,你會發現別有洞天的迴廊庭院,曲房密室,山池花木,玲瓏精緻,景觀細膩,讓人陶醉在文化藝術的氛圍之中。
公園植物種植上,保留原有大樹,在擴建的場地中又大量填充大規格的喬木品種,並融合到原有的羣落體系之中。大樹貫通整個公園佈局,植物地帶形成三季花開不斷、四季綠樹成蔭的景觀。
通過對園內景觀建築、道路、燈具、公共服務等設施的全面改造建設。公園格局趨向於城市廣場型,圍牆全部打開,更開放,更透明,人員進出就更方便了。
秀水城廣場,向北而行,穿越文化廣場,眼前就是妙趣橫生的水景,起伏有致的坡地,上下錯落的台地,歷史名人的文化牆等景緻所組成的城市綠谷特色人民公園,她構建了一種嶄新的人與自然親密和諧的綠色休閒空間,成了市民百姓休閒、娛樂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