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濟南市育明小學

鎖定
濟南市育明小學,濟南市育明小學位於市中區梁莊三街103號,建於1941年,是一所擁有近70年曆史的老校。現有12個教學班,35名教職工,585名學生。1997年學校第一次校舍改建,2014年學校加入了勝利教育集團,學校的校容校貌、教學質量都得到了很大提升。
中文名
濟南市育明小學
校    訓
明德尚美和雅共進
所屬地區
山東省濟南市
類    別
公立小學
類    型
基礎教育
學校佔地面積
5040.6平方米
教學班
12個
在校學生
585人

濟南市育明小學學校概況

校園活動 校園活動
梁莊新區改造之後,育明是小區配套學校。區政府非常重視教育的發展,一心讓百姓在家門口享受優質教育資源。近兩年是學校環境提升年,王勤光區長四次到學校指導工作,區政府投入180萬元改建操場,操場面積由1800㎡擴大到3500㎡。投入1000萬建了新教學樓,建築面積由原來的1840㎡擴大到5040㎡,又投入700萬教學樓附屬工程,包括舊樓加固、建新廁所、建院牆、大門等,投入140萬水電改造、設備購置,總計投資2020萬,極大地改善辦學條件,提升了學校形象。過去學校只有一個專用教室(實驗室),現在按照省規標準也能滿足學生需求。通過改擴建新增加270個空餘學位。
濟南市育明小學 濟南市育明小學
學校環境 學校環境
學校環境 學校環境
學校環境 學校環境
學校環境 學校環境
學校環境 學校環境
學校教室環境 學校教室環境
學校活動 學校活動
學校活動 學校活動
學校活動 學校活動
學校活動 學校活動
隨着學校辦學條件的變化,生源越來越多。原來是50多孩子,現在110多人。外來務工的孩子原來佔一半,現在學區內孩子佔85%。
集團化辦學讓名校資源優勢帶動了育明校區教學質量的快速發展。集團學校間集體教研、幹部教師交流,讓育明的孩子享受到更優質的教育資源。學校圍繞“明雅”教育的辦學目標,提出了以“三園”(高雅校園、活力家園、智慧學園)建設為切入點,從課程改革入手,打造具有明雅特色的IC課程。藉助“一笛一球一棋”的雅藝教育,讓學生在陶笛中陶冶情操,在籃球競技中強健體魄,在棋盤博弈中在開啓智慧,在過程中彰顯自信,培養陽光健康、情趣高雅、樂學善思的育明學子。
“明雅”為核心辦學理念,即“明德尚美和雅共進”,具體分三個層面進行闡釋:
◆學校層面:建設“高雅校園、活力家園、智慧學園”三園式學校。
明:明確的辦學理念、明晰的育人思路;雅:典雅的校園環境、和雅的人文環境;
◆教師層面:明其德、雅其藝——打造德藝雙馨的教師。
明:明確的發展目標、明達的知識積澱;雅:優雅的教育行為、高雅的審美取向;
◆學生層面:培養陽光健康、樂學善思、審美雅趣的學生。
明:明晰的行為規範、明智的學習方法;雅:文雅的行為舉止、高雅的興趣愛好;
(一)建設“生態童趣、雅緻和諧”的環境文化
學校藉此契機規劃空間佈置,本着“生態童趣、雅緻和諧”的環境文化目標,遵循“以學生為本、資源觸手可及”的思想,充分發揮空間最大效益。
生態——順應自然,可持續發展。童趣——符合兒童快樂成長需要的。
雅緻——簡約協調,高雅精緻;和諧——民主自由,互助合作。
1.突出以人為本的理念。尊重教師與學生的意願,讓學生髮言,讓教師表態,還徵求家委會意見,做到公開、公平,為學生個性化成長服務,為教師專業成長營造自由寬鬆、和諧民主的環境,提高文化品位,凸顯生態而具智慧,高雅不失童趣的特色。
2. 體現環境文化服務於課程建設的理念。教室、專用室規劃中體現全面育人理念,集中了儘可能豐富的教育資源,讓孩子們觸手可及,樂在其中,隨時可以展開各種學習和研究。
將教室打造成“圖書館、閲覽室、實踐場、探究室”,將教室建設成“操作間、展覽室、信息資源庫”,讓教室成為“教師的辦公室、學生的習慣養成地和人格成長室”,成為“共同體成員學習、生活、成長的共同的生命棲居室。”
(二)構建“整合探究、迴歸生活”的課程文化
濟南市育明小學校園環境
濟南市育明小學校園環境(33張)
近一年來,學校在課程建設方面進行了非常有價值的探索,最初是將品生、品社、綜合實踐、信息技術、地方課程整合為IC課程。IC課程是一種主題整合項目課程形式,而成為了課程頂層設計的理念。明雅學校課程體系,正在走向系統化、生活化。
IC學科重組主題項目課程,IC學科拓展校本課程,IC重構課程IC課程更具整合性、開放性和適應性。
一是人人得到成長。每一箇中層以上的幹部負責一個年級IC課程開發,在新生事物面前,沒有業務主任,沒有專家,人人都是課程設計者、研究者和開發者,有思考、有行動的老師成為領軍人物,各年齡層面教師都得到迅速成長。IC工作圈多學科人員的整合,改變了單一學科教研的傳統模式,實現了多學科教師圍繞課程主題共同教研,由研究知識傳授轉向關注學習興趣、方式的研究,跳出學科本位向學生生活、學生終身發展服務。擴容了教研力量,吸納了學生、家長、社會人士來進行課程的開發與實施,課程資源更豐富更具活力。
二是IC課程讓學習真實地發生。因為IC課程打破了學科界限、把與學生生活有關的問題或事物作為主題項目學習的主問題,學生由單一學習者,變成了合作者、研究者、開發者,在向多元角色轉變。學習方式轉變為多元多維的方式,探究實踐、整合拓展、體驗活動、自主練習、合作分享、調查採訪、上網搜索、情景表演、微信分享、動態點贊、工具撬動(課件、思維導圖、流程圖等)已成為IC常態學習方式。學習空間越來越開放,教室、操場、家庭、社區、展覽館、超市、公園、互聯網……這些新的變化很好的引爆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學習能力也在迅速提升。
當IC課程“堅持兒童立場”——有趣;密切課程與學生經驗的聯繫——有用, “突出學科本質”—— 有法;“堅持關注每一個”——有愛;課堂文化中讓尊重與友善成為師生課堂交往、互動對話的關鍵詞,聚焦於核心素養下教師教學行為的轉變:從記憶知識點向——提升思維能力;從關注考分向——培養創新思維(奇思妙想、與眾不同);從知識掌握向——學以致用、問題解決轉變。達成教育的最終目的,發展智慧,培養高尚的人。
(三)建設“敬業愛生、適性發展”的教師文化
做一個具有愛心、責任心和喜愛閲讀的老師;老師和學生結成新家庭同盟,學生、家長無條件信任老師;教學方式轉變:從“教”為中心,轉變為“學”為中心,慣用兒童視角。這就是敬業愛生。
適性發展:老師和老師形成專業和生活共同體,採用“你的亮點我欣賞”方式,不斷推廣優秀做法。是課程的創造者,是父母般愛的守護者,是知識的匯聚和傳播者,是學生興趣特長的發掘者,是家長的引路人......無論你在哪一方面發展,適性發展的空間,給老師成長助力,學校提供條件平台成就每一位老師。學校要建立與此相適應的評價機制,按照基本+特色的思路,更多評價團隊,鼓勵創新,完善我們原有的評價方案,下學期教代會的中心內容。
(四)構建“樂學會學、自律自主”的學生文化
學校的育人目標:明其志、雅其行——培養陽光健康、樂學善思、審美雅趣合作擔當的學生。
陽光健康:美德、樂動。陽光的心態、遠大的志向、優秀的品德、良好的習慣、開朗的性格、健康的體魄。樂學善思:書香、思辯。樂於學習、善於合作、勤于思考,勇於探究、善於交流。審美雅趣:藝術、勞動。學會感受美、欣賞美、創造美,熱愛勞動、熱愛生活聚焦核心素養:學會學習、合作參與、語言溝通、質疑反思、創新實踐的提高。

濟南市育明小學師資力量

學校秉承“以德立校,創新辦學,服務師生,共同發展”的辦學理念,以科研促教師專業化發展,形成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學校擁有市級優秀教師、百佳教師4人,區級優秀教師百佳教師8人、區首席教師1人、區十佳教師1人,市中心教研組成員3人,區中心教研組成員6人。這樣一支高學歷、年輕化、敬業愛崗、嚴謹篤學、團結奮進的教師隊伍,為學校的騰飛提供了良好的人力資源。

濟南市育明小學辦學理念

新時期以來,學校進一步轉變教育觀念,堅持全面貫徹教育方針,高舉教育現代化的偉大旗幟,借鑑陶行知教育思想,繼承優良的辦學傳統,進行“構建自主發展教育模式”的實驗研究,以課堂教學為突破口,實施“主動發展、優化過程、單班複式”三大策略,堅持“強化目標、注過程、突出雙基、開發智能”的四項原則。培養了一批又一批“智德雙全、身心兩健、富有創造精神”的跨世紀的一代新人,受到社會和家長的普遍讚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