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濟南大學音樂學院

鎖定
濟南大學音樂學院是濟南大學下設二級學院。濟南大學藝術類專業已有18年辦學歷史,2011年成立濟南大學音樂學院 [1]  ,下設理論系、聲樂系、器樂系、舞蹈系、基礎教學部,另有音樂研究發展中心、數字音樂製作中心、藝術實踐中心,擁有專業多媒體教室、電鋼琴教室、多功能排練廳、琴房等各類一流教學設施、設備。
中文名
濟南大學音樂學院
辦學性質
二級學院
主管部門
濟南大學
本科專業
2個
濟南大學簡介
濟南大學校園佔地200萬平方米
校舍建築面積
92萬餘平方米
期    刊
14149種

濟南大學音樂學院教育教學

濟南大學音樂學院 濟南大學音樂學院
學院秉承“音和樂諧、德藝雙馨”的院訓,以“高起點、高水平、跨越式”為目標,以打造齊魯音樂文化為特色,以“服務社會、服務師生”為己任,樹立“教學質量為中心、科研提升為驅動、藝術實踐為載體”的辦學指導思想,努力培養“專業基礎紮實、綜合素質高、實踐能力強”的複合型、應用型專門人才,發揮後發優勢,建設具有濟南大學特色的音樂學院。

濟南大學音樂學院未來展望

“十二五”期間,濟南大學音樂學院將充分發揮綜合性大學學科交叉的優勢,堅持內涵發展、特色發展、創新發展、開放發展的原則,融合國內外先進辦學理念,既保持傳統音樂學科的特點,又及時調整嶄新的適應市場需求的專業佈局,不斷提高教師在教學、科研和藝術實踐方面的水平,以社會人才需求為導向,以學生素質拓展為依託,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摒棄單一型的人才培養概念,努力培養和造就應用型、複合型具有較強就業創業能力的高素質音樂人才,建立具有齊魯地域特色的先進科學音樂教育體系,為服務濟南、傳承齊魯音樂文化、提高山東文化軟實力做出自己的貢獻。

濟南大學音樂學院專業設置

現有音樂學、舞蹈學兩個專業,設有器樂表演、聲樂表演、音樂學理論、音樂教育、樂器修繕、流行音樂、舞蹈表演等七個專業方向,培養具有合理化知識結構的專門人才,掌握音樂學科基本理論、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能夠在專業文藝團體、藝術院校及相關部門、機構從事表演、教學、研究以及編輯等工作。授予藝術學學士學位。學院重視教學質量,根據音樂學專業特點和人才培養目標,通過加強實踐教學,形成藝術實踐、教學實踐及社會實踐為主體的實踐教學體系,並制定嚴密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確保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為拓展學生的就業渠道,豐富學生的專業知識,音樂學專業已審批按照師範類專業招生,並設置相關課程,供學生選修。主要開設表演(聲樂、鍵盤、器樂)、樂理、視唱練耳、和聲、曲式與作品分析、配器、復調、作曲、音樂教學法、中外音樂史、民族音樂學、中國傳統音樂、重奏(室內樂)、重唱、合奏(合唱)、形體等課程。
流行音樂為2014年新增專業方向,聘請著名音樂人唐磊(《丁香花》詞、曲、演唱)作為專任教師。根據音樂學專業特點和人才培養目標根據音樂學專業特點和人才培養目標,確立了“四維五位”的辦學模式。通過舞台實踐、創作實踐、社會實踐等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引入“藝術實踐學分制”和“以演代考制”,形成了“課堂學習、課外訓練、興趣小組”三位一體的教學模式,制定了嚴密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確保人才培養質量的全面提高。

濟南大學音樂學院現任院長

鄭中院長 鄭中院長
現任院長鄭中,教授,博士生導師,山東省“泰山學者”特聘教授,我國首批音樂學科的博士後研究員,曾獲中國音樂類最高獎---金鐘獎,山東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學院打破傳統用人模式,先後從北京、上海等專業院校引進學歷層次高、科研能力強、音樂表演經驗豐富的具有博士、碩士學歷的專家、教授,國家文化部“文華獎”獲得者、“山東省文化系統優秀專業人才”、國家一級演奏員、二胡演奏家董智淵現任我院專職教師。以“不為我有,但為我用”為指導思想,整合社會優秀師資力量,積極聘請國內外知名學者擔任兼職教授,已初步形成年齡、職稱、學歷結構合理的學術梯隊,科研課題層次高,研究方向相對集中。同時,堅持開放式辦學,聘請國內外知名專家開辦學術研討會、交流會,並與其他國家和地區音樂院校建立校際交流關係。

濟南大學音樂學院師資隊伍

理論系(按姓氏筆畫排序) [2]  :王冰、王梅、王壽宴、方建軍、馮長春、孫國忠、孫曉輝、李如春、張桂林、周凱模、鄭中
聲樂系(按姓氏筆畫排序):丁肇寰、尹兆旭、劉子林、劉金華、吳侃、範曉藝、張鐵譯、吳沁、竇君、司道峯
器樂系(按姓氏筆畫排序):馬常委、王今、王以東、王彬林、曲祥、牟楠、朱昆強、宋飛、沈誠、張豔、張鑫、張大華、張治忠、張尊連、吳三強、楊靖、季燕、姚光鑫、夏金甌、徐戈、郭紅蓮、黃偉、梅靖、董智淵、虢勝龍
舞蹈系(按姓氏筆畫排序):付小青、李立輝、劉桂華、陳曉青、肖冬
基礎教學部(按姓氏筆畫排序):李斌、張慧、奚萌、程柏青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