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濟南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

鎖定
濟南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設有環境科學、環境工程、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地理科學、公共事業管理(人口資源與環境管理方向)等五個本科專業。其中,環境工程專業是山東省的特色專業。 學院擁有環境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碩士點,具有水文學及水資源、環境工程、環境科學三個二級學科碩士點。其中,水文學及水資源學科為山東省“十一五”重點建設學科。學院有在校本科生1800餘人,研究生100多人。
中文名
濟南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
外文名
University of Jinan 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類    別
二級學院
學    校
濟南大學
類    型
資源與環境

濟南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師資力量

該院通過大力引進和培養高水平人才,學院建成了一支穩定、高水平、多學科交叉的師資隊伍和學術創新團隊,全院教職工75餘人,其中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2人、山東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2人,教授10人,副教授20人,講師35人,博士後9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45人,具有碩士學位的教師18人。具有博士、碩士學位的專任教師達到93%。

濟南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科研工作

濟南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科研概括

學院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6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項,國家重點科技支撐項目2項,山東省優秀中青年科學家科研獎勵基金、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等省級項目12項,橫向科研項目30餘項,近年來學院人均科研貨幣工作量在全校名列前茅,學院科研水平與科研成果逐年攀升。學院教師發表學術論文600餘篇,其中SCI、EI和ISTP收錄文章100餘篇。

濟南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科研方向

學院形成了水資源可持續開發利用、水資源系統規劃與設計、水生態與水環境規劃設計、地下水數值模擬與污染控制、地下水開發利用與管理、污水處理工程與回用技術、機動車污染控制技術、環境材料、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監測和治理技術、地理教育等穩定的研究方向。

濟南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科研機構

山東省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
山東省地下水數值模擬與污染控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山東省生態固碳與捕集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濟南大學校級研究機構(2個)
王維平工作室
徐徵和工作室

濟南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教學工作

濟南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概括

學院堅持以教育教學為中心、以學科建設為龍頭、以科學研究為支撐、以服務社會為依託的辦學指導思想,在教學改革和課程建設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學院實施本科生導師制,積極優化學習環境,重視教風學風建設,突出學生能力和素質的培養,高度重視學生就業和考研工作。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顯著提高,學生具有較紮實的專業知識、較強的動手能力和較好的獨立工作能力。學院本科畢業生考取研究生的比例連年超過30%,70%以上的學生考入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985學校、211學校等院所或大學。

濟南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學科建設

資源與環境學院擁有水利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兩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水文學及水資源省級重點學科。學院設有資源科學與工程系、環境科學與工程系、地理科學系,擁有水文與水資源工程、環境科學、環境工程、地理科學及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五個本科專業,其中環境工程為省級特色專業。現有在校本科生1700餘人,碩士研究生70餘人。

濟南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教學條件

學院擁有滿足教學、科研需要的各種實驗設備和圖書資料,建有水資源利用與水污染控制實驗室、環境監測實驗室、水處理實驗室、微生物實驗室、水文水資源基本規律實驗室、水生態與水環境實驗室、水文觀測與模擬實驗室、水資源計算工作站、土壤與植物實驗室、GIS實驗室、RS實驗室、測量與地圖實驗室、天文實驗室、地質地貌實驗室、氣象觀測與模擬實驗室、城鄉規劃設計室等專業實驗室,實驗室總面積3000餘平方米。11個校外實踐教學基地,20餘個教學實踐合作單位。

濟南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發展規劃

學院面向未來,穩定提高本科教學質量,積極發展研究生教育,強化創新環境建設、提升辦學育人水平,逐步發展成為國內具有一定知名度和一定特色的資源與環境學院。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