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濕潤度

鎖定
濕潤度是空氣中水蒸氣的含量。水汽是水的氣態,肉眼看不見。濕度表示降水、露水或霧的可能性。較高的濕度降低了通過降低皮膚水分蒸發率來冷卻身體的效率。這種效應是在熱指數表或濕法中計算出來的。當温度升高時,達到飽和所需的水汽量就會增加。隨着水的温度越來越低,它最終會達到飽和的程度,而不會增加或減少水的質量。
中文名稱
濕潤度
英文名稱
moisture index
定  義
表示有效降水量超過自然植被需水量程度的一種指標。一般採用地面水分收入量與支出量的比值表示氣候濕潤的程度,比值越大,表示氣候月濕潤。
應用學科
資源科技(一級學科),氣候資源學(二級學科)
中文名
濕潤度
外文名
moisture index
定    義
降水量超過植被需水量程度的指標
應用學科
資源科技
應用學科
氣候資源學
意    義
表示氣候濕潤度程度的指標
計    算
地面水分的收入與支出之比
分    級
七級

濕潤度定義

濕潤指數(wetness index)為衡量濕潤程度的表示法。濕潤指數與乾燥指數相反,基本形式為地面收入水分(降水)與其支出水分(蒸發、徑流)之比,比值愈大,氣候愈濕潤。

濕潤度分級

乾旱、半乾旱、幹半濕潤、濕半濕潤、濕潤、潮濕、過濕

濕潤度意義

濕潤指數是表示氣候濕潤程度的指標,又稱濕潤度、濕潤係數。用地面水分的收入量與支出量的比值表示。比值越大,表示氣候越濕潤;比值越小,則氣候越乾燥。大陸性氣候地區濕潤指數小,海洋性氣候地區濕潤指數大。濕潤指數能夠較客觀地反映某一地區的水熱平衡狀況。濕潤指數廣泛應用 於氣候乾濕狀況評價、生態環境變化等研究中,研究地表濕潤狀況變化特徵及成因,對科學預測城市 未來地表濕潤特徵也具有重要的意義 [1] 
地表濕潤指數能較客觀地反映某一地區的水熱平衡狀況,是判斷某一地區氣候乾旱與濕潤狀況的良好指標。

濕潤度測量

歷來提出過多種濕潤指數,其名稱亦異,如郎(R·Lang)於1915-1920年間提出的雨量指數、邁耶(A·Meyer,1926)的降水-飽和差比、恩柏格(L.Emberger.1932)的雨温比及西略尼諾夫(Г.T.Ceдянинов,1937)的水熱係數等。

濕潤度雨量係數

雨量指數= r/θ,
式中r為年雨量( mm),θ為各月平均温度(限於零上的月份)之和除以12(℃)。

濕潤度降水-飽和差比

降水-飽和差比= N/(E-e),
式中N為年降水量,(E-e)為年平均飽和差。

濕潤度雨温比

雨温比= r/(M+m)(M-m),
式中r為年平均降水量,M為最熱月最高温度平均值, m為最冷月最低温度平均值。

濕潤度水熱係數

水熱係數= r/0.1Σθ,
水熱係數 水熱係數
式中r為温度高出10℃期間的降水量,∑θ為同上期間的積温。係數大於1代表濕潤,小於1代表幹燥。

濕潤度歷史由來

為了客觀反映中國荒漠化發生區域,按照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的定義,利用1950—1990年間全國671個氣象站的長時間序列氣象數據,分別採用Thornthwaite和Penman計算可能蒸散量的方法計算了濕潤指數的分佈,然後根據中國氣候區劃和中國植被區劃以及中國荒漠化發生的特點等對計算結果進行了調整,對中國荒漠化潛在發生範圍進行了修訂,明確了荒漠化各氣候類型區的地理涵義。根據中國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區域的氣象資料和植物分佈資料,利用Kira的温暖指數(WI)和寒冷指數(CI)及徐文鐸從中變化出的濕潤指數(HI)計算了中國亞熱帶常綠闊葉林112個優勢種及常見種的水熱指標值,分析了樹種分佈與氣候的關係,並將優勢種及常見種劃分為5個Kira水熱指標分佈類羣,它們是:G1低温半濕潤型,G2低温濕潤型,G3低中温濕潤型,G4高中温濕潤型,G5高温濕潤型。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