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濃度依賴性藥物

鎖定
濃度依賴性藥物是指抗菌藥物的殺菌作用具有濃度依賴性,藥物峯值濃度越高,對致病菌的殺傷力越強,殺傷速度越快 [1] 

濃度依賴性藥物一、概述

在治療體內致病菌感染時,作用於細菌的抗菌藥物濃度和時間是藥物取得療效的兩大基本因素。對於不同類型的抗菌藥物來説,有些抗菌藥物作用濃度是主導因素,有些抗菌藥物作用時間是主導因素 [2]  。作用濃度為主導因素的抗菌藥物被簡稱為濃度依賴性藥物。濃度依賴性抗菌藥物是指抗菌藥物的殺菌作用具有濃度依賴性,藥物峯值濃度越高,對致病菌的殺傷力越強,殺傷速度越快。

濃度依賴性藥物二、特點

(1)菌活性隨抗菌藥物的濃度升高而增強,當血藥濃度超過致病菌最低抑菌濃度(MIC)的8~10倍時,抑菌活性強[1]。
(2)有較顯著的抗生素後效應(PAE)。
(3)血藥濃度低於MIC時,對致病菌仍有一定的抑菌作用。這類藥物主要包括氨基糖苷類、喹諾酮類、甲硝唑等。

濃度依賴性藥物三、濃度依賴性藥物的認識誤區

1.對於濃度依賴性藥物容易產生望文生義的誤區,例如:對於濃度依賴性藥物,由於不易很快與細菌受體結合達到飽和,濃度越高殺菌效果越好。對細菌作用濃度的大小是濃度依賴性藥物的主導因素,但只有在一定的範圍內,此類藥物的抗菌活性才顯現出濃度依賴特性:濃度愈高,抗菌活性愈強,殺菌作用與血藥濃度峯值Cmax密切相關,而與作用時間關係不大。如果任意加大濃度依賴性藥物劑量,試圖簡單通過提高Cmax增加臨牀療效,極容易導致ADR的發生,如氨基糖苷類藥物具有濃度依賴特性,但其治療指數小,有效濃度與最小毒性濃度接近,且耳毒性和腎毒性不僅與藥物峯濃度有關,也與谷濃度有關,比如慶大黴素耳、腎毒性不僅與高於12μg/mL的峯濃度有關,也與高於2μg/mL的谷濃度有關。即使是濃度依賴性藥物,也不應片面提高此類藥物的血藥濃度,使用的劑量應保證其產生的血藥濃度不超過最低毒性濃度 [2] 
2.濃度依賴性藥物抑制或殺滅細菌時也是需要一個時間過程的,只是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此類藥物濃度較高,逐步代謝和排泄的過程已經保證了藥物有足夠的時間與致病菌接觸,發揮抑制或殺滅細菌的作用。

濃度依賴性藥物四、常見的濃度依賴性藥物及使用

濃度依賴性抗菌藥物是指抗菌藥物的殺菌作用具有濃度依賴性,藥物峯值濃度越高,對致病菌的殺傷力越強,殺傷速度越快。這類藥物包括氨基糖苷類、喹諾酮類、甲硝唑等。
峯值濃度(Cmax)/MIC比值是濃度依賴性抗菌藥物療效的關鍵性藥效指標,常用於評價氨基糖苷類的療效,當氨基糖苷類的Cmax與它對病原菌的MIC之比為8~10倍時,臨牀有效率可達90%。對於大多數氨基糖苷類藥物,只有將日劑量集中1次使用,才可能達到較理想的Cmax/MIC。目前,國外對氨基糖苷類藥物的傳統給藥方案進行了大膽的改進,過去常將日劑量分2次或3次給藥,現為日劑量單次給藥,PAE是這種新給藥模式的重要依據之一。
由於氨基糖苷類藥物的抗菌活性和PAE呈濃度依賴性,日劑量單次給藥可提高峯濃度,又顯著降低谷濃度及其在體內的蓄積。大量的動物實驗和臨牀研究表明,這種新方案可提高療效,且減輕其耳、腎毒性。氨基糖苷類藥物和β-內酰胺類聯合應用的抗菌活性和PAE均呈協同效應,故兩類藥聯合應用時可考慮適當減少氨基糖苷類藥物的日劑量,並單次給藥,這樣既可發揮兩類藥物的協同抗菌活性,又可避免對於某些個體差異較大的患者,氨基糖苷類藥物日劑量單次給藥導致峯濃度過高而產生毒性反應。
對於喹諾酮類抗菌藥物,雖然日劑量1次的給藥方法也可能比多次給藥療效提高,但與氨基糖苷類抗菌藥物相比,其毒性的濃度依賴性更加顯著,喹諾酮類藥物應用劑量過高時,更易產生中樞神經系統副作用。如左旋氧氟沙星日劑量1次給藥與2次給藥相比療效不變,安全性評價尚不明確。故目前除半衰期很長的藥物外均不提倡日劑量1次給藥,而最佳的給藥方式是採用分次給藥或聯合應用其他抗生素 [3] 
參考資料
  • 1.    【1】 李煜東.時間依賴性、濃度依賴性抗菌藥物與合理的給藥方案【R】山西:臨牀藥學學術年會暨第六屆臨牀藥師論壇,2010
  • 2.    【2】 陳幼亭,曹紀興.時間與濃度依賴性抗菌藥物的認識誤區簡析【J】抗感染藥學,2012,09(02):100-102
  • 3.    【3】 趙勇.合理應用時間、濃度依賴性抗菌藥物【J】實用藥物與臨牀,,9(5):307-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