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濂溪祠

(湖南省道縣清塘鎮濂溪祠)

鎖定
濂溪祠位於湖南省道縣清塘鎮樓田村道山東側山腳,乃周敦頤後裔為紀念先祖而修建的祠堂。
中文名
濂溪祠
地理位置
道縣清塘鎮樓田村

目錄

濂溪祠人物簡介

周敦頤(1017~1073年),字茂叔,道州營道縣人(今湖南道縣),北宋著名文學家、哲學家,學識淵博,主要著作有《太極圖説》《愛蓮説》《拙賦》及詩歌《書窗夜雨》《靜夜思》等。後人贊其“為人則正而愛民,為政則廉而不枉,為文則簡約而道大。”
周敦頤少年喪父,靠母親鄭氏和舅父撫養成人。長大成才以後,長期擔任地方官吏。周敦頤在南昌擔任地方官吏時,有一次路過潯陽,愛上了廬山蓮花洞的山水,遂萌發了到這裏來安度晚年的念頭。不久,他到廣東任地方官,由於身體不適,便要求知南康軍。宋熙寧四年(公元1071年),赴江西星子縣上任,第二年便退休來到蓮花洞。來到以後,創辦了濂溪書院,設堂講學,收徒育人。他將書院門前的溪水命名濂溪,並自號濂溪先生。因他一生酷愛蓮花,便在書院內築一愛蓮堂,堂前鑿有一池,名“蓮池”,以蓮之高潔,寄託自己畢生的心志。炎夏之時,蓮花盛開,清香四溢,先生講學研讀之餘,常漫步賞蓮於堂前。一天夜晚,月明星朗,涼風可人,先生披銀紗佇立在池邊良久,見蓮出污泥而高潔自愛,花濯清漣而無妖冶之姿,感慨叢生,文思泉湧,乃轉身回房,奮筆疾書,草就《愛蓮説》一篇,其佳句“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成為千古絕唱,膾炙人口。

濂溪祠建築格局

濂溪祠原貌

原有三進院落四合院式佈局,佔地面積382平方米。正中設一石大門,石獅子置於石門前兩側,設有六角狀石檐柱,刻有各式花紋圖案。屋檐至前牆上有拱形花板,門正中懸木刻直立牌匾,上書“濂溪祠”三個金黃色大字,四周雕花飾,分外壯觀。
大門內小廳後設木屏風,兩側各有住房一間,屏風後中間有一天井,擺設盆栽花卉,天井西側有通道連接中堂,並有東西廂房。中堂為大廳,硬山頂,四柱穿鬥與抬梁混合式樑架結構,梁坊、瓜柱、駝墩雕有精緻的花紋圖案,整個梁面裝飾美觀。廳兩側各有住房一間,中廳後部兩木柱問設木屏風,上置花格雕窗。後堂為硬山頂,是安放周氏牌位處,建築比中堂面積小些,牌位台前砌有香案,廳兩側各有住房。該祠距今已有260多年曆史,與雁塔同齡。可惜前堂在20世紀60年代被拆建,改作城郊供銷社收購門市部,今僅保存中、後兩進建築。所有樑架上木雕花板等毀於“文化大革命”。1984年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濂溪祠現狀

祠堂朝南,高7.5米,磚木結構,中有廊道相連。一進供奉周敦頤像,高3米,殿內計有6幅對聯、3塊匾額,皆為後世稱誦之言。牆上有其生平簡介、家訓、著作選和歷代王朝封諡褒彰等。廊道分二路,左路為“諸賢題詠”,右路為其詩選。二進供奉周氏家族歷代祖先牌位10個,共30世,殿左、右牆上另題有高1.2米的“廉節”“忠孝”四個魏碑大字。整座祠堂布局嚴謹,風格凝重,意境深遠,為濂溪故里風景區勝景之一。
濂溪祠 濂溪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