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濁漳河

鎖定
濁漳河,中國華北地區海河流域漳衞南運河水系漳河的正源。濁漳河上游有南、西、北三源,一般以南源為正源,南源幹流河道全長104千米(圪洞溝——甘村),襄垣縣甘村起,濁漳幹流河道長124.7千米。故,濁漳河全長228.7千米。 [1]  流經山西省長治市長子縣、長治市區、襄垣縣黎城縣平順縣,河南省林州市,河北省涉縣,在涉縣合漳村與清漳河匯合後稱漳河,進入嶽城水庫 [2] 
濁漳的主要支流有濁漳南源濁漳西源濁漳北源、平頭河、源莊河、小東河、平順河、露水河等。 [1] 
濁漳河干流從甘村到合漳,河牀高差有400多米,水力資源十分豐富。從20世紀1950年代始進行水力開發,先後建設了20多座小水電站,形成了階梯開發。濁漳河上有三個著名的天然跌斷,分別是赤壁斷、侯壁斷、天橋斷,每年汛期大水,飛瀑跌宕,濤聲如雷。 [2] 
濁漳河干流水資源開發較早,水利工程眾多,有14座小型水庫和多條引水灌渠。著名的漳澤水庫位於南源幹流上。較大的灌區有黎城縣勇進渠、平順縣戰備渠、河南林州紅旗渠。紅旗渠孕育了享譽中外的“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 [2] 
濁漳河干流山高水長,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文物眾多。有神農氏“嘗百草,制耒耜,教民耕種,始興稼穡”的老頂山,有天台庵、大雲院、龍門寺等多處國家文物保護單位,開發有濁漳河華野漂流、百里太行水鄉、天橋斷絡絲潭、紅旗渠青年洞等景區。 [2] 
中文名
濁漳河
所屬水系
海河流域漳衞南運河水系漳河水系
地理位置
山西省長治市、河道省涉縣(河南省林州市)
流經地區
山西省長治市、河道省涉縣(河南省林州市)
發源地
長子縣西部石哲鎮太嶽山支脈方山東麓發鳩山以西的圪洞溝
主要支流
南源、西源、北源、平頭河、源莊河、小東河、平順河、露水河
河    長
228.7 km
流域面積
9991 km²
河口位置
河北省涉縣合漳村

濁漳河幹流概況

濁漳河河道走向

濁漳河在海河流域的位置 濁漳河在海河流域的位置
濁漳河的位置及水系分佈 濁漳河的位置及水系分佈
濁漳流域地處東經112°54′~11°44′,北緯36°44′~36°48′之間,北部與濁漳北源、清漳河接壤,西部與濁漳西源、濁漳南源為鄰,南與衞河毗連。該區域水資源豐富,長邯鐵路、長邯高速公路、309國道貫穿其中,交通便利。 [1] 
濁漳幹流從濁漳西源、濁漳南源在襄垣縣甘村匯合後,向東北流經襄垣縣的古韓鎮、北底鄉,在小峧村和從西北方向流來的濁漳河北源匯合,轉向東南方向,經黎城縣上遙鎮的吳家莊、柏峪村,潞城市的辛安泉鎮的石樑、西流、在辛安村轉向東流,經平順縣北耽車鄉、陽高鄉、石城鎮,在馬塔村東出省界進入河南省林州市, [1]  流經河南、河北兩省邊界,成為冀豫兩省界河 [2]  ,向東流經天橋斷,在涉縣合漳村與清漳河匯合後稱為漳河,進入嶽城水庫。山西省境內面積為2695平方千米(含出省境後匯入的露水河山西部分)。 [1]  其中甘村至小峧村約30公里河段也稱濁漳西南源。 [2] 
濁漳正源——南源,幹流河道全長104千米(圪洞溝~甘村),襄垣縣甘村起,濁漳幹流河道長124.7千米。故,濁漳河全長228.7千米。 [1] 

濁漳河河道特徵

在甘村~小峧村29.7千米為上游部分,也稱為西南源,河道縱坡2.5‰;甘村~北底段,河牀比較寬闊,寬在300~500米之間,河牀由泥沙組成;一級、二級階地由耕種壤土組成;北底~小峧段河牀縮到100~150米,河道較陡,兩岸岩石出露,河牀由砂卵石組成;在小峧~辛安橋46.5千米為中游部分,河道縱坡3.6‰,河道寬300~500米,局部河段60~100米,河牀在寬闊地段由泥沙組成,在狹窄地帶由砂卵石組成;在辛安橋~馬塔村出省境的48.5千米為下游,河道縱坡4.7‰,河道寬80~150米,局部河段為230米,彎道多,跌坎多,兩岸岩石出露,河牀由岩石和砂卵石組成,開闊段有灘地。 [1] 
濁漳河干流從甘村到合漳,河牀高差有400多米,水力資源十分豐富。從20世紀50年代始進行水力開發,先後建設了20多座小水電站,形成了階梯開發,裝機規模從200瓩到9000瓩不等,分別隸屬於當地的村、鄉、縣,是北方水電站最密集的河流。地貌上,濁漳河上有三個著名的天然跌斷,分別是赤壁斷、侯壁斷、天橋斷,每年汛期大水,飛瀑跌宕,濤聲如雷。 [2] 
襄垣小交村“三漳合流”處(北源與西南源交匯) 襄垣小交村“三漳合流”處(北源與西南源交匯)
濁漳河長治市潞城區辛安區段 濁漳河長治市潞城區辛安區段
濁漳河天橋斷飛瀑 濁漳河天橋斷飛瀑
濁漳河下游河谷 濁漳河下游河谷
河北省涉縣合漳村清、濁漳河交匯處 河北省涉縣合漳村清、濁漳河交匯處

濁漳河水文特徵

濁漳幹流橫穿太行山脈,流域地形總體為南北高,東西兩邊低。流域北部海拔在1140~1700米之間,西部海拔在900~1200米,南部海拔在1400~1800米;東部海拔在1200~1400米間,小峧河牀高程為780米左右,吳家莊河谷高程為760米,辛安村河牀高程610米左右,馬塔村河牀高程397米。濁漳幹流流域基本屬於石灰岩山區。東南部植被覆蓋較好。 [1] 
該河上設有3個國家基本水文站,自上而下分別是石樑站(屬山西,1952年建站)、侯壁站(屬海委,1994年建站)、天橋斷站(屬河南,1958年建站)。 [2]  石樑水文站年平均輸沙量為561.8萬噸。石樑水文站在19世紀80年代前平均年徑流量為7.8億立方米。 [1] 

濁漳河主要支流

濁漳南源漳澤水庫上游段 濁漳南源漳澤水庫上游段
濁漳南源,流域地處北緯35°52′~36°31′,東經112°26′~113°25′,之間,北部、東部與濁漳河西源、濁漳河干流接壤,西、南與黃河流域的沁河、丹河為鄰,南與衞河毗連,該區域水資源豐富。濁漳南源發源於長子縣西部石哲鎮太嶽山支脈方山東麓發鳩山以西的圪洞溝。河流向東經太皇宮、老圪倒流至平泉村與北來的關家河溝小河匯合流向東南,經洪珍、岳陽轉向東流,再經石哲、申村後出山區進入上黨盆地。濁漳南源上游河系呈扇狀分佈。河源除發鳩山圪洞溝為正源處,尚有中源(始於石哲鎮房頭廟)和南源(始於石哲鎮大西溝口),中、南兩源先在晉義村東南合流,後東流在石哲村西南與北源(正源)匯合。在申村村東,支流西堡頭河從右岸匯入。濁漳南源幹流出山區後,向東流至長子縣大堡頭鄉交裏村,沿途接納右岸的支流蘇裏河、丹河,然後改向東北,在宋村鄉北李末村南接納右岸支流陶清河後出長子境,又經過長治縣高河、高村、上秦3個村後進入長治市郊區範圍,支流嵐河在郊區楊暴村東北從左岸匯入,石子河在北寨河西從右岸匯入。北寨-交漳段為漳澤水庫庫區,濁漳南源最大的支流絳河從左岸流入漳澤庫區。在漳澤水庫大壩下游,濁漳南源蜿蜒北流,在黃碾鎮西北出長治市郊區境,進入潞城市,經曲裏、宋村、韓村、河湃、曹家溝等村後流入襄垣縣,在該縣城關鎮甘村村東與濁漳西源匯合。濁漳南、西源合流後始稱濁漳河干流。濁漳南源幹流河道全長104千米(圪洞溝~甘村),濁漳南源總流域面積3580平方千米。 [1] 
濁漳南源主要支流有西堡頭河、蘇里河、丹河、陶清河、嵐水河、石子河、絳河等,流域呈扇形分佈,平均寬度44千米,最大寬度95千米。濁漳南源干支流的中下游為沖積地帶。濁漳南源流域面積石山區面積1250平方千米,佔35%;土石山區與丘陵區715平方千米,佔20%;河流階地面積1615平方千米,佔45%。干支流流域範圍涉及長治市的長子、長治縣、壺關、屯留、沁縣、郊區、城區、潞城、襄垣9個縣(市、區)。濁漳南源漳澤水庫斷面多年平均徑流量2.65億立方米。漳澤水庫站1961~1996年35年實測入庫年徑流均值1.75億立方米,最大為1962年5.261億立方米,最小為1986年2835萬立方米,年際變化較大。濁漳南源的水資源還有連續豐水年後又出現連續枯水年的現象。如漳澤水庫1962~1964年連續3年特豐水年,3年來水量分別為5.261億立方米、5.255億立方米和4.018億立方米;1977~1995年連續19年來水低於均值,平均為7994.4萬立方米。 [1] 
濁漳北源下游榆社縣城段 濁漳北源下游榆社縣城段
濁漳北源,是濁漳河三源之一,發源於榆社縣北邊邊河口鄉上白雞嶺,南流至兩河口匯入由三縣堖發源的交口河,流經社城、西馬、銀郊、城關、韓村、郝北7個鄉鎮,於郝北鎮關園村出境注入與武鄉縣交界的關河水庫,流向由向南改為向東南,流經武鄉縣豐州鎮下關、上司鄉韓莊、故縣鄉里莊、大有鄉長樂、監漳鎮等村後進入襄垣縣境,經西營鎮、下良鄉梁莊、西邯鄲、強計等村後,在襄垣縣小峧村南匯入濁漳河干流。濁漳河北源流域北部與黃河流域的汾河接壤,西部與濁漳河西源為鄰,東部與清漳河毗連。流域總面積3797平方千米,主河道長116千米,河道比降0.44‰~3.63‰。濁漳北源幹流自晉中市榆社縣流入長治市武鄉縣後,主河槽寬度150~300米不等,上游為土石山區,土、紅土覆蓋於河谷兩岸的低山地帶,下游河牀組成大部分以砂卵石或粗沙為主,偶有基岩出露。河道中上游河牀穩定性差,左右搖擺不定,下游穿行在基岩“U”形河谷中。據石棧道水文站1997年資料統計,徑流模數為541立方米/秒,徑流深17.2毫米,最大流量11.8(8月3日),最小流量0(7月8日),日平均流量0.38立方米/秒。年輸沙量1.36萬噸,日最大輸沙率48.3千克/秒,日平均輸沙率0.43千克/秒,日均土壤侵蝕模數19.4噸(每平方公里每年)。年內平均輸沙級配,中數粒徑0.037毫米,平均粒徑0.038毫米。流域下游的關河水庫入口處,平水清水流量為0.25立方米/秒,枯水年則為0.1立方米/秒。濁漳北源關河水庫以上年平均徑流量1.85億立方米。關河斷面上輸沙量333萬噸,土壤侵蝕模數為2387噸(每平方公里每年)。 [1] 
濁漳西源沁縣縣城段 濁漳西源沁縣縣城段
濁漳西源,流域地處東經112°55′~113°44′,北緯36°02′~36°54′之間,北部、東部與濁漳河北源接壤,西與黃河流域的沁河為鄰,南與濁漳南源毗連。河道發源於沁縣漳源鎮餘巖村北,流經沁縣定昌鎮(縣城)、段柳鄉、新店鎮,襄垣縣亭鎮、夏店鎮,在古韓鎮甘村與濁漳南源匯合進入濁漳河干流。濁漳河西源流經沁縣和襄垣縣。在沁縣漳河村建有水神廟,廟前有泉水出露,泉水在漳源村匯入濁漳河西源,當地習慣以此為濁漳西源之源。在沁縣安家嶺-襄垣夏店鎮付北村之間,河流流向大致為東南方向,付北-甘村河段流向為正東。濁漳西源河道全長80千米,流域面積1669平方千米。梁家灣以上河道比降為11‰~2‰,梁家灣至後灣河道比降5‰~0.6‰,後灣-甘村段河道比降3‰~1‰。經過多年對河道的治理,河牀相對穩定。河牀兩岸一級及二級台地是沁縣和襄垣縣的主要耕地,河牀內沙丘密佈,河勢變化迅速,主流變化頻繁遷徙不定,是典型的山區河流。濁漳西源流域地形總體為北部高、南部低,東西兩邊高,中部河谷低。流域北部與濁漳北源西湯河分水嶺在海拔1400~1500米之間;西部與沁河分水嶺海拔1400~1700米,最高為伏牛山,主峯海拔1754米;南部與濁漳南源的分水嶺僅海拔1100~1150米;東部與濁漳北源分水嶺海拔在1050~1200米間。上游漳源村河牀高程1000米左右,中游棟村、夏店河谷高程為927米、895米左右,與濁漳南源匯合處河牀高程為850米左右。濁漳西源流域按地貌形態劃分,流域內土山區約400平方千米、土石山區約570平方千米、石山區約440平方千米,河谷平川區佔259平方千米左右。濁漳西源上游屬砂頁岩地層,產流條件較好。根據後灣水庫實測年份為1952~1955年、1957~2000年,斷面天然年徑流均值為1.22億立方米,保證率(P)20%、50%、75%、90%情況下天然年徑流量分別為1.76億立方米、1.9億立方米、0.69億立方米和0.32億立方米。濁漳河西源水資源總量為1.863億立方米,其中河川徑流1.531億立方米。年平均天然輸沙量134萬噸。 [1] 
濁漳西源主要支流有迎春河、圪蘆河、白玉河、郭河、徐陽河、淤泥河等。 [1] 
濁漳幹流除接納濁漳三源外,還有平頭河、源莊河、小東河、平順河和出省境後的露水河匯入。 [1] 
平頭河,也稱馬巖河,是濁漳幹流的一級支流,源於武鄉縣東南部韓北鄉小窩鋪村北的黃紀腦(位於石門鄉),向西南2.5千米進入黎城縣上遙鎮南餘溝,轉向南經陽和腳、葫蘆腳、馬巖、後家莊、平頭,從西下莊村起改流向為南偏西,再經東坡、石板村,最後於石板村西南從濁漳河左岸匯入濁漳河。平頭河河道全長21.5千米,流域面積104.9平方千米。在平頭村有嵐溝河匯入。平頭河流域山高溝多,地形為南低北高。源頭黃紀腦高程1951.8米,東部分水嶺高程多在1700~2000米,河口附近兩岸山頭較低,高程約在1200米左右;西部分水嶺高程多為1500~1700米。中部河谷高程自上游至下游約在1400~840米之間,入河口處為800米。流域地貌以石山區和土石山區為主。河道寬在20~80米之間,河道縱坡為10~30‰,河牀糙率為0.03~0.04之間。年平均輸沙量16.6萬立方米。平頭河為山區洪水河道,年平均徑流量約700萬立方米左右。馬巖村以上河道無基流,在馬巖村因有龍洞泉的出露,下游河道清流量約為0.06立方米/秒。 [1] 
原莊河,是濁漳幹流的一級支流,源於潞城市北部合室鄉張家河村,向北經過黃蒿溝、小熬腦、西嶺、申莊、西坡等村,在西坡村北2.5千米處進入襄垣縣王橋鎮返底改向東北,流經原莊、井關、普關等村,在普頭村北1千米處流入黎城縣境,最後流經長治、榆樹村,在上遙村北0.6千米處從濁漳河右岸匯入濁漳河。河道全長17.5千米,流域面積110.10千米。原莊河呈樹枝狀分佈,河牀較窄較為穩定,沒有明顯的沖刷和淤積區段。原莊河是一條穿行於丘陵溝壑區的季節性河流,年平均徑流量約300萬立方米。流域上中游地形破碎,溝壑縱橫。下游為石山區和土石山區,地形較為完整。高程大都在1000~1200米,入河口為740米。河流年輸沙量為4.73萬立方米。 [1] 
小東河,是濁漳幹流的一級支流,源於黎城縣東陽關鎮老金峧。向西南方向流經東黃鬚、停河鋪鄉大停河、停河鋪、黎候鎮午橋、黎城縣城、南橋溝、東窪、西窪、西仵鄉西仵、趙店等村,在趙店村南從濁漳河左岸注入濁漳河。河流全長20.8千米,河道寬10-30米之間,河道縱坡為5~15‰,河牀糙率為0.025~0.03之間,流域面積215.6平方千米,是一條季節性河流。徑流主要為洪水徑流,徑流量1499萬立方米,年平均輸沙量19.23萬立方米,流域地貌為丘陵與河谷階地。整個河道處於黎城盆地,北由橫嶺為分界線,東、西兩側分別由大山阻隔,河牀比較穩定。陽南河、七里河分別在停河鋪七里店村匯於小東河。流域內年平均降水量531.9毫米。流域內有小型水庫3座和多座塘壩,總庫容620.8萬立方米。 [1] 
平順河平順縣縣城段 平順河平順縣縣城段
平順河,又稱百里灘河、西溝河,發源於平順縣龍溪鎮大門道村東南4千米與壺關縣交界處一帶的深山區,在大門道村以上河(溝)稱“馬道河”,屬無人居住區,流向為先向西而後轉向北。河流從大門道村東流過後,向北流經北坡、龍鎮、南坡、西溝鄉申家坪、南賽、西溝、川底、石埠頭,青羊鎮(平順縣城)等村流經山南底、南耳溝、張井三村,然後向北偏西方向經過中五井鄉天腳村、中五井、下五井、留村進入潞城市黃牛蹄鄉李莊、莊頭、清口、下黃等村,在下黃村改向東,經辛安村後從濁漳河右岸注入濁漳河。河流全長49千米,流域面積677平方千米。較大的支流有南大河,在潞城市李莊村西北從左岸匯入平順河。平順河流域均為石灰岩山區,流域內山大溝多。流域內的最高峯為河源頭一帶的“趙掌尖堖”峯,海拔1855.8米。流域地形為南高北低,南部山峯海拔1800~1500米,沿河東西部山峯海拔在1100~1300米之間。縣城以上河谷海拔1400~1000米;縣城以下兩岸山峯海拔1000米上下,河谷海拔1000~700米,入河口610米。平順河河牀均為砂卵石,河道比降大。西溝以上河道平均比降23‰,西溝以下平均比降18‰。縣城以下河道平均比降17‰。平順河為季節性河流,年平均徑流量約1400萬立方米,全部為洪水徑流,河道清水流量為零。流域內有小型水庫7座,總庫容2332萬立方米,控制流域面積312平方千米。有安樂、西溝、西嶺提水工程。 [1] 
南大河,是平順河的支流,為季節性河流。發源於壺關縣集店鄉西莊村北一帶,在當地稱百泉河,向北偏東方向流經該縣的辛村、西橋上、河東等村,進入平順境內後經過苗莊、北甘泉、常家、北社等村,在北社村北進入潞城境內,在潞城境內,河流沿東北方向經過苗家、木瓜、王家莊、南桃、黃牛蹄,出黃牛蹄水庫後匯入平順河,全長37千米,流域面積293平方千米。南大河流域內有小水庫4座(河東水庫、南五馬水庫、北甘泉水庫、黃牛蹄水庫),累計總庫容2937萬立方米。 [1] 
露水河,是濁漳幹流的一級支流,發源自平順縣杏城鄉浦水,先向東南流經鮮泉、黃崖、牛石窯,過牛石窯村後緩慢轉向東北,經葦池、河樓溝、阱底等村出平順境入河南省林州市。在林州境內向北偏東方向流經高家台、石板巖、南谷洞、尖莊、楊耳莊、槐樹莊、東盤陽等村,最後從濁漳河右岸注入濁漳河。在尖莊村上游,有支流苤蘭巖河從左岸注入。露水河干流總長53千米,其中山西省境內河長16千米。山西省境流域面積471.12平方千米(包括苤蘭巖河及其他從出省境匯入的水支流面積)。露水河為穿行於太行山中的山區河流,流域地貌為單一的石山區地貌。流域內山峯林立,地勢險惡。河流上游山西省境內諸峯在海拔1600~1800米之間,河谷高程1050~1500米。露水河干流出境處多年平均徑流量400萬立方米,多為洪水徑流,河道清水流量0.1~0.3立方米/秒。露水河流域現有小型電站4處,總裝機容量6台483千瓦。平順境內露水河流域總人口3.13萬人,耕地3.18萬畝,糧食種植以大秋作物為主,土特產有黨蔘、柿子、核桃、花椒等。 [1] 
辛安泉,位於潞城、黎城、平順三縣(區)交界地帶的濁漳河谷之中,包括王曲、實會兩個泉羣,在辛安村上下綿長約16公里,出露泉口有170多處,多年平均泉水流量為9.64立方米每秒,是中國北方第二大岩溶泉。山西天脊集團和長治市分別從辛安泉提水,是工業和城市重要水源地。 [2] 

濁漳河治理開發

濁漳河干流水資源開發較早,水利工程眾多,有14座小型水庫和多條引水灌渠。1942年,八路軍129師在黎城縣幫助當地人民開鑿了(原)漳南渠、(原)漳北渠;黎城縣現漳南渠1966年動工改建,渠首位於襄垣縣東寧靜村,灌溉黎城縣上遙鎮一帶的土地。黎城縣現漳北渠1958年修建,灌溉面積約2萬畝,渠首位於黎城縣大渠村。黎城縣勇進渠1966年動工,1974年竣工,渠首位於襄垣縣西營鎮,最大引水流量7秒立方米,乾渠全長102公里,控制灌溉面積14萬畝。平順縣戰備渠1971年動工修建,歷時十餘年,可灌溉約1萬畝土地,渠首位於平順縣灣裏村。河南林州紅旗渠始建於1960年,1965年通水,渠首位於平順縣崔家拐村濁漳右岸,引水流量20立方米每秒,灌溉面積54萬畝,孕育了享譽中外的“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 [2] 

濁漳河水庫工程

  • 濁漳南源流域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濁漳南源流域內修建了眾多的水庫,其中有大(2)型水庫1座,中型水庫6座,小型水庫46座。其中申村水庫(中型)和漳澤水庫(大型)建於濁漳南源幹流上。 [1] 
漳澤水庫 漳澤水庫
漳澤水庫,位於濁漳南源幹流上的長治市郊區交漳~淹村間,是濁漳南源幹流上的控制性工程,屬大(2)型水庫,控制流域面積3176平方千米。1959年11月興建,1960年4月竣工蓄水,1995年除險加固改造後,總庫容由原來的1.995億立方米增加到4.273億立方米,興利庫容1.104億立方米。水庫大壩為均質土壩,壩高22.5米,溢洪道泄量為2100立方米/秒,設計洪水標準為100年一遇,校核洪水標準為兩千年一遇。 [1] 
申村水庫 申村水庫
申村水庫,位於濁漳南源幹流上的長子縣石哲鄉申村村東,是濁漳南源幹流上游的控制性工程,屬中型水庫。控制流域面積236.2平方千米。1958年4月興建,1958年7月竣工蓄水,1992年除險加固改造後,總庫容3381萬立方米。水庫大壩為黏土心牆壩,壩高24米,設計洪水標準為100年一遇,校核洪水標準為1000年一遇。已成為一座具有防洪、供水、灌溉、養魚、旅遊等綜合功能的水利工程。 [1] 
位於支流上的屯絳、鮑家河、西堡、陶清河、莊頭5座中型水庫累計總庫容1.40億,累計控制流域面積1315.1平方千米。37座小型水庫累計總庫容4888.9萬立方米,累計控制流域面積390.15平方千米。 [1] 
  • 濁漳西源流域
濁漳西源流域內水利工程眾多,為流域內的防洪、灌溉等提供了保障。有大型水庫1座、中型水庫2座、小(1)型水庫12座。 [1] 
後灣水庫 後灣水庫
後灣水庫,位於濁漳西源幹流上的襄垣縣亭鎮後灣村北,是濁漳西源幹流上的控制性工程,賀家堖-後灣河段為後灣水庫庫區,屬大(2)型水庫,控制流域1300平方千米。1959年11月興建,1960年3月竣工,總庫容1.303億立方米,興利庫容0.3325億立方米。水庫大壩為均質土壩,壩高26米,溢洪道泄量為665立方米/秒,設計洪水標準為1000年一遇,校核洪水標準為兩千年一遇。1995年對溢洪道進行了加閘門改造。現已成為一座具有防洪、灌溉、發電、養魚綜合功能的水利工程。它的興建使主流的洪峯流量由原來的2259立方米/秒削減為500立方米/秒,有力的保障了沿岸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該庫保護下游襄垣縣縣城、夏店鎮以及太焦鐵路、208國道、榆長公路、潞礦等。 [1] 
流域內還建有圪蘆河、月嶺山2座中型水庫和12座小(1)型水庫。中小型水庫累計總庫容8330萬立方米,控制流域面積795.33平方千米。漳源、梁家灣、西湖3座小(1)型水庫建於後灣水庫上游濁漳西源幹流上。濁漳西源流域內有水庫控制的流域面積1443平方千米,佔總流域面積的86%。 [1] 
  • 濁漳北源流域
濁漳北源流域水利工程較多,有一座大型水庫(關河水庫)、一座中型水庫(雲簇水庫)及十幾座小型水庫。 [3] 
關河水庫 關河水庫
關河水庫(大Ⅱ),位於濁漳北源幹流上的武鄉縣豐州鎮關河峽口處,控制流域面積1745平方公里,1958年8月興建,1960年9月竣工蓄水,總庫容1.41億立方米,興利庫容3013萬立方米,大壩為水中倒土均質壩,壩長687米,壩高33米,是一座兼具防洪、工農業供水、水產養殖、旅遊等綜合功能的大型調節水利工程。 [4] 
雲簇水庫 雲簇水庫
雲簇水庫(雲竹湖),位於晉中市榆社縣雲簇鎮濁漳北源支流雲簇河上,總庫容9870萬立方米,控制流域面積350平方公里。 [4] 

濁漳河灌溉工程

漳澤水庫灌區,位於長治市東北部,屬於以水庫為水源的提水高灌區,一級泵站灌區有台上、壁頭、南崗、史回4個,從壁頭乾渠提水的萬市以上的二、三級泵站灌區有寨上、青春、老頂山3個;七一灌區位於滴澤水庫左岸壩的下游,是以水庫為水源的唯一自流灌區。灌區範圍,包括台上、壁頭、南崗、史回及寨上、青春、老頂山等七座泵站和七灌區的控制總面積,設計總控制灌溉面積137萬公頃,受益範圍足長治市郊區、潞城、屯留、平順四縣區;1983年“三查三定”時,核定漳澤水庫灌溉面積為13萬公頃,有效灌溉面積為6300公頃。水庫灌區一級泵站為台上、壁頭兩處;台.上泵站位於水庫右岸,距大壩約3千米,為台上灌區的提水樞紐工程,由水庫提水灌溉潞安盆地二崗山以北大約3000公頃農田,泵站按四級建築物標準設計建成;壁頭泵站位於長治市西北約7.5千米處,由水庫右岸提水,為壁頭灌區水源的提水樞組工程,灌溉二崗山以南地區6900公頃;泵站除主廠房考慮擋水、按三級水工建築物設計外,其餘永久性建築物均按四級標準設計。灌區位於潞安盆地東北部,為二、三級階地。地面高程在915930米,南高北低,東西向無顯著變化,二崗山橫貫東西灌區分成南北兩部分。台上灌區位於二崗山以北,漳澤水庫以東,邯長路以西,黃碾鎮以南,高程在915925米之間。壁頭灌區位於二崗山以南,庫區以東,石子河以北,高程在918930米之間。灌區涉及11個鄉(鎮),76個行政村,1397萬人。灌區有乾渠14條,長度1086千米,支斗渠257條,長度193千米.灌區內土地肥沃,氣候適宜,是長治地區糧食主產區之一。多年來,灌區的建設在四縣區農業生產發展、農村經濟增長及農民收入的增加上發揮了重要作用。 [8] 
平順戰備渠渡槽 平順戰備渠渡槽
戰備渠灌區,是山西省平順縣唯一的萬畝自流灌區,也是全縣最大的水利工程。戰備渠位於平順縣北部河谷濁漳河畔,範圍包括北耽車、陽高、石城3個鄉鎮26個行政村,人口1.7萬。灌區氣候温和,農業一年兩作,五穀豐登,經濟林品種多樣,是平順糧經主要產區和“大紅袍”花椒之鄉。戰備渠始建於1971年,1983年正式通水,乾渠全長54.5千米,支渠46條,支斗渠330餘千米,總投資1180萬元。渠首位於平順縣北耽車鄉灣裏村石門口濁漳河干流上,引水流量2立方米/秒,年均總引水量2000萬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積1.25萬畝。渠尾位於石城鎮東莊村金剛頂。2006年,正式列入國家萬畝灌區管理。主要建築物有引水樞紐工程一處(包括拱壩1座,高10米,壩頂長80米,引水渠道180米),節制分水閘17座,渡槽24座,隧洞43座,涵洞過路橋、過溝小渡槽、泄水閘等小型水工建築物393處,倒虹吸17條20餘千米。平順縣屬太行深山區,這裏山高谷深,灌溉條件很差。戰備渠的開通,改寫了平順縣濁漳河沿岸靠天吃飯的歷史,為當地工農業發展提供了可靠的水資源保障,沿河台地的大部分農田實現了自流灌溉,極大地改善了灌區人民的生產生產條件。糧食畝產由原來的80公斤左右提高到1000公斤左右,主要經濟作物花椒由受益前年產5萬公斤左右上升到年產80多萬公斤。投入運行近40年來為灌區的工農業發展和農民脱貧致富作出了巨大貢獻,被當地百姓稱為“幸福工程”。灌區管理單位為平順縣戰備渠管理局,成立於1979年,2013年更名為平順縣戰備渠管理中心,為差額事業單位,隸屬平順縣水利局,核定編制25人,主要負責灌區的運行、維護、改造、水費計收等,下設灣裏、北耽車、陽高、石城4箇中心管理站。 [7] 
位於山西省平順縣石城鎮崔家莊的紅旗渠渠首 位於山西省平順縣石城鎮崔家莊的紅旗渠渠首
紅旗渠 紅旗渠
紅旗渠,以濁漳河為源。渠首位於山西省平順縣石城鎮侯壁斷下。總乾渠長70.6公里,渠底寬8米,渠牆高4.3米,縱坡為1/8000,設計加大流量23秒立方米,全部開鑿在峯巒疊嶂的太行山腰,工程艱險。總乾渠從分水嶺分為三條幹渠,第一干渠向西南,經姚村鎮、城郊鄉到合澗鎮與英雄渠匯合,長39.7公里,渠底寬6.5米,渠牆高3.5米,縱坡1/5000,設計加大流量14秒立方米,灌溉面積35.2萬畝;第二乾渠向東南,經姚村鎮、河順鎮到橫水鎮馬店村,全長47.6公里,渠底寬3.5米,渠牆高2.5米,縱坡1/2000,設計加大流量7.7秒立方米。灌溉面積11.6萬畝;第三乾渠向東到東崗鄉東蘆寨村,全長10.9公里,渠底寬2.5米,渠牆高2.2米,縱坡1/3000,設計加大流量3.3秒立方米,灌溉面積4.6萬畝。紅旗渠灌區共有乾渠、分乾渠10條,總長304.1公里;支渠51條,總長524.1公里;斗渠290條,總長697.3公里;農渠4281條,總長2488公里;沿渠興建小型一、二類水庫48座,塘堰346座,共有興利庫容2381萬立方米,各種建築物12408座,其中鑿通隧洞211個,總長53.7公里,架渡槽151個,總長12.5公里,還建了水電站和提水站。紅旗渠工程總投工5611萬個,共完成土石砌方2225萬立方米。總投資12504萬元,其中國家投資4625萬元,佔37%,社隊投資7878萬元,佔63%。 [6] 
河南省林州市古城村的躍進渠渠首 河南省林州市古城村的躍進渠渠首
河南省安陽市殷都區都裏鎮的躍進渠紅旗渡槽 河南省安陽市殷都區都裏鎮的躍進渠紅旗渡槽
躍進渠灌區,位於河南省安陽縣西部山區,全國大型灌區之一。渠首在林州市古城村濁漳河右岸,設計引水流量15立方米/秒。灌區控制面積544平方公里,設計灌溉面積30.5萬畝,有效灌溉面積18.5萬畝。灌區涉及安陽縣西部11個鄉鎮和河南林州、河北涉縣19個村莊。1954年,農民代表馬吉梅在安陽縣第一次人民代表大會上提出《引漳河水,灌安陽田》的議案,引發關注。1958年,躍進渠動工修建。因始建於大躍進年代,故定名為躍進渠。1960年、1966年,因三年困難和文化大革命,兩次停工下馬,1968年恢復修建,1972年,總乾渠通水,1977年,全線竣工通水。躍進渠骨幹工程包括總幹、東干、南幹三條幹渠,全長147公里。總乾渠自渠首經林州市古城、小王莊、河北涉縣槐豐進入安陽縣都裏鎮上寺平,又經三里灣、楊家河至李珍分水閘,長40公里;東干渠自分水閘向東,經都裏、銅冶、倫掌、洪河屯、安豐等鄉鎮,泄入漳南乾渠,長35公里;南乾渠由分水嶺向南,途經銅冶、磊口、許家溝、馬家、善應等鄉鎮,泄入小南海水庫,長72公里。全渠系建造橋、閘、涵洞、渡槽等各種建築物572座,其中大中型渡槽17座,千米以上隧洞10個。支斗渠260條,長840公里。建成小水庫78座,蓄水池300多座,蓄水總庫容4600萬立方米,形成引、蓄、提、灌、排相結合的系統工程。躍進渠工程建設,共計完成總工程量1008萬立方米,投工3818萬個,投資5300萬元。躍進渠穿行於崇山峻嶺之中,懸崖峭壁之上,山高坡陡,溝壑縱橫,地理條件十分複雜,渠道繞山轉,逢山鑿洞,遇溝架橋,施工條件非常艱苦。在當年,缺資金,缺技術,少物料,少設備,農民就是建設主力軍,自帶糧食,住山洞,搭工棚,沒有工具自己帶,沒有設備自己造,農忙季節專業隊,農閒季節大會戰,在修建過程中,犧牲了108位英雄兒女,湧現出了一大批優秀共產黨員、英雄模範人物,鑄就了“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科學求實、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躍進渠精神。設在分水閘附近的躍進渠紀念館,每年接待遊客數萬人,被評為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廉政教育基地。躍進渠自1972年開灌40多年來,共計引水30多億立方米,灌溉面積1100萬畝次,增產糧食6億多斤,產生社會效益15億元,為灌區工農業生產發展、解決人畜吃水、有效補充地下水、改變山區落後面貌發揮了巨大作用。 [5] 

濁漳河水電開發

濁漳河干流從甘村到合漳,河牀高差有400多米,水力資源十分豐富。從20世紀50年代始進行水力開發,先後建設了20多座小水電站,形成了階梯開發,裝機規模從200瓩到9000瓩不等,分別隸屬於當地的村、鄉、縣,是北方水電站最密集的河流。 [2] 

濁漳河旅遊開發

濁漳河干流山高水長,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文物眾多。長治市東北郊的老頂山又稱百穀山,相傳是華夏先祖炎帝神農氏“嘗百草,制耒耜,教民耕種,始興稼穡”的地方;濁漳河谷的柏峪村相傳是炎帝獲嘉禾的源發地;黎城縣據載是古黎國所在地。沿着蜿蜒曲折的濁漳河,自古以來就有連通山西與華北平原的商路,沿途分佈着眾多的名勝古蹟。現存有天台庵、大雲院、龍門寺等多處國家文物保護單位,保存着國內罕見的唐代木結構建築、五代壁畫等珍貴文物。近年來,隨着經濟社會的發展,又相繼開發有濁漳河華野漂流、百里太行水鄉、天橋斷絡絲潭、紅旗渠青年洞等景區。 [2] 
平順縣太行水鄉景區 平順縣太行水鄉景區
紅旗渠青年洞 紅旗渠青年洞
天橋斷絡絲潭 天橋斷絡絲潭
紅旗渠名勝遊覽區,位於林州市區北部豫、晉、冀三省交匯處,距市區20公里。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自然風光秀麗雄險,人文景觀獨特恢宏,是旅遊觀光的理想勝地。遊覽區始建於1990年,總面積5平方公里,總投資500多萬元。它將盤繞在太行山腰懸崖絕壁之上雄偉險要的紅旗渠重要工程與“雄、險、奇、秀”的林慮山自然風景和名勝古蹟巧妙地融匯結合,雕鑿加工,相輔相成,渾然一體,確有其純真淳樸的鄉土風格和雄險壯觀的高深意境。 [6] 
躍進渠,已逐步成為集紅色教育與綠色旅遊於一體的綜合性灌區。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