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澳門新城區

鎖定
澳門特區政府在2006年施政報告中提出設立新城區的計劃,“澳氹新城區規劃”的初步方案,分別在澳門半島南面及東北面,以及氹仔北面共5個區域發展新城區。
中文名
澳門新城區
外文名
Nova Zona Urbana
用地面積
350公頃
提出年份
2006年
批准時間
2009年

澳門新城區整體規劃

澳門新城區前期規劃

澳門新城位於澳門東、南沿岸及氹仔北岸,由五幅填海地段組成,計劃涉及面積730公頃土地,當中398公頃需要填海,完工後可供澳門未來發展。 [1] 

澳門新城區政府批覆

根據澳門特區行政長官辦公室消息,國務院批覆澳門特區政府,同意澳門特區填海造地361.65公頃,以建設澳門新城區,並要求特區在填海過程中跟進管理,加強保護周邊環境,充分發揮新城區的建設作用。 [2] 

澳門新城區人口容量

據規劃諮詢方案,新城區適宜的規劃人口容量約12萬人。其中新城A區為5.4萬人,估算可提供1 .8套兩房户型。B區6000人,估算可提供2000個套兩房户型。新城C、D、E區共6萬人,估算可提供2萬套兩房户型。 [3] 

澳門新城區功能定位

中國城市規劃學會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深圳分院組成的研究團隊,對澳門新城區五幅填海土地提出功能定位,建議將A區突顯城市門户形象及打造成具有優質環境的多元小區,B區應將公共建築及濱海綠廊結合,以展現新的城巿面貌,C、D區應成為生態示範區及關注山脊線的保護,E區興建基建設施及配合產業發展。 [4] 
澳門新城區 澳門新城區
A:外港碼頭友誼橋大馬路 (填海地段)
C:海洋花園大馬路 (填海地段)
D:史伯泰至 友誼大橋北安 入口段 (填海地段)
E:臨時客運碼頭 (填海地段)

澳門新城區歷史沿革

澳門特區政府在2006年施政報告中提出設立新城區的計劃,前運輸工務司司長歐文龍於2006年1月11日,介紹“澳氹新城區規劃”的初步方案,分別在澳門半島南面及東北面,以及氹仔北面共5個區域發展新城區。
2008年4月23日,運輸工務司司長劉仕堯在立法會表示,特區政府按照中央政府有關部門的技術意見後,於“澳氹新城區填海規劃”原有基礎上微調,填海面積將較2006年規劃“略大”,用海面積約為500公頃,實際造地面積約有429公頃。
2009年4月21日,劉仕堯在立法會表示,“微調”後的“澳氹新城區填海規劃”的方案,用海面積由原來約500公頃再度調整為約400公頃,用地面積亦由約398公頃調整為350公頃,並在新取得的土地上不發展博彩業及低密度住宅項目(如別墅)。但整項計劃經3年多時間,到目前仍在等待中央審批階段。
2009年11月29日,行政長官辦公室宣佈,國務院日前批准了澳門填海造地361.65公頃,以興建新城區,並要求特區“在填海過程進行跟進管理,加強保護周邊環境,充份發揮新城區的建設作用。”
澳氹新城區填海規劃的偷步填海:澳門旅遊塔一帶土地
政府為配合酒店及娛樂設施發展,在未得到中央政府批准下,已於06年率先落實澳門半島南部的填海工程,準備擴闊孫逸仙大馬路,以及作計劃中的澳氹海底隧道的出入口,唯該地段至今仍荒置,只於農曆新年時用作炮竹燃放區。
2010年1月25日位於該地段的澳門科學館落成啓用。
2012年07月,澳門政府與中國城市規劃學會舉行了諮詢會,澳門新的填海區的規劃方案初步構思得以披露:以輕軌貫通A、E及D區,回穿澳門半島再與拱北的珠海輕軌接駁。國務院在2009年底批覆澳門填海造地361.65公頃,以建設澳門新城區,根據規劃,新城區人口容量約12萬人,估計提供4萬個住宅單位。引入“學校村”概念,讓諸校的球場、體育館等資源共享,一般居民亦可使用。
因A區規劃人口較多,計劃包括社會服務大樓、衞生中心、綜合街市大樓、小區性市政設施等。至於中途倉、污水處理廠等爭議性較大的設施,則分別設於A區北端以及非主要住宅區的E區,但會採用道網及綠化等分隔措施。而污水處理廠為例,計劃採用地下化設計減低影響。
規劃還建議在新城B區的東片區興建政法辦公建築羣,新城E區興建保安部隊建築羣。新城規劃將引入“學校村”概念,讓學校共享標準球場、大型體育館等,甚至可供一般居民使用。 [3] 
2016年12月,運輸工務範疇2017年施政方針提到,政府期望能儘快解決供沙問題。倘新城A區的供沙問題解決,餘下的填海工程預計2017年完成。待新城B區中的政法區規劃確定後,將開展政法區各項基礎設施及各公共大樓的圖則設計。新城C及D區2017年開展填海工程設計招標,當中C區預計能同年完成設計。受供沙問題影響,新城E1區的填海工程需延至2017年完成;E2區明年開展道路及排放網絡等基礎設施工程。
2017年8月14日,澳門新城是澳門重要的民生工程,填海面積達398公頃,原計劃從內地進口1500萬立方米海砂用於造地。日前,歷經三年中國港灣工程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承擔的澳門新城填海區A區填土及堤堰建造工程供砂項目順利完工。 [5] 

澳門新城區交通設置

新填海區的規劃方案初步構思以人工島連接珠海與澳門。港珠澳大橋人工島已有大面積浮出海面,其北面通道直連珠海拱北。南邊將設一條專線,橫穿澳門填海區A區之後,再直通澳門半島。而澳門遠期的輕軌,將穿過D、E1區(氹仔),連接A區後回澳門半島,再從拱北接駁珠海輕軌。規劃方案初步構思以輕軌為骨幹公交系統貫通A、E及D區。A區南北向輕軌線路計劃有四個站點,採用地下形式,經第四條通道連接E區;東西向的人工島輕軌專線則為高架設計。 [3] 

澳門新城區建設單位

珠海檢驗檢疫局灣仔辦事處2014年4月17日與在珠海簽署《關於支持澳門新城填海工程建設合作協議》,從簽約現場獲悉,完工後的澳門新城地塊預計可容納11至12萬人口。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