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澳大利亞自由黨

鎖定
澳大利亞自由黨,成立於1944年;其前身是“澳大利亞統一黨”。當時,羅伯特·孟席斯及其支持者脱離了“統一黨”而成立,名為“自由”。實際上,等同於英國的保守黨,屬於中間偏右翼的政黨。現任自由黨聯邦領袖是斯科特·莫里森,副領袖是喬希·弗萊登伯格。 [1]  在最近的2013年澳大利亞聯邦大選中自由黨參與的聯盟勝出成為執政黨,自由黨由此結束了從2007年聯邦大選中失利後六年的聯邦反對黨生涯。現任自由黨聯邦領袖託尼·阿博特成為新一任聯邦總理,在澳大利亞的六個州和兩個領地中,自由黨和國家黨聯盟在其中的五個州級政府執政:包括新南威爾士州維多利亞州昆士蘭州、西澳州以及北領地。
中文名
澳大利亞自由黨
外文名
Liberal Party of Australia
黨    首
斯科特·莫里森 [1] 
總    裁
艾倫·斯托克代爾
意識形態
社會保守主義經濟自由主義
建    立
1944年
國際組織
國際民主聯盟
政治立場
中間偏右
官方色彩
藍色
黨    魁
彼得·達頓 [3] 

目錄

澳大利亞自由黨簡介

自由黨通常要和中間偏左的澳大利亞工黨競選爭奪執政權。如果競選成功,依照傳統,它將和澳大利亞國家黨組成“執政聯盟”。歷史上,擔任澳大利亞自由黨黨魁時間最長的是馬爾科姆·弗雷澤Malcolm Fraser),曾領導自由黨執政長達十四年;其次是約翰·霍華德John Howard)任職十一年半。
2007年聯邦大選失敗後,自由黨是聯邦政府的反對黨;而目前,在澳大利亞所有共計八個自治領)政府中,自由黨只在西澳州擁有執政地位。
2007年11月,約翰·霍華德領導的自由黨在聯邦大選中失去多數議席,變成在野黨,結束了長達十一年半的執政地位。霍華德個人也喪失了其有用了33年的貝內朗選區(Benelong Electorate)議席,而辭職下野。原內閣國防部長布倫丹·尼爾遜擔任新的黨魁;原內閣教育部長茱莉·畢肖普出任副領袖。但是,自由黨在接下來的多次民調中,表現差強人意;加之,外界猜測有多位黨員都對領袖寶座“窺覷已久”;新任黨魁尼爾遜終於在2008年9月決定召集黨務會議,重新選舉領袖。最終,麥肯·騰博以45:41戰勝了尼爾遜,接任領袖職位。

澳大利亞自由黨歷任領袖

歷任自由黨聯邦領袖羅伯特·孟席斯 (1945年—1966年,其間於1949年12月19日1966年1月26日出任政府總理) 哈羅德·霍爾特 (1966年—1967年,其間於1966年1月26日1967年12月19日出任政府總理) 約翰·格雷·戈頓 (1968年—1971年,其間於1968年1月10日1971年3月10日出任政府總理) 威廉·麥克馬洪 (1971年—1972年,其間於1971年3月10日1972年12月5日出任政府總理) 比利·斯奈登 (1972年—1975年) 約翰·馬爾科姆·弗雷澤 (1975年—1983年,其間於1975年11月11日1983年3月11日出任政府總理) 安德魯·皮科克 (1983年-1985年) 約翰·霍華德 (1985年-1989年) 安德魯·皮科克 (1989年-1990年) 約翰·休森 (1990年—1994年) 亞歷山大·唐納 (1994年—1995年) 約翰·霍華德 (1995年—2007年, 其間於1996年3月11日2007年12月3日出任政府總理) 布倫丹·尼爾遜 (2007年12月—2008年9月) 馬爾科姆·特恩布爾 (2008年9月16日—2009年12月1日)託尼·阿博特(Tony Abbott)(2009年12月1日至今)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