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澳大利亞土著

鎖定
澳大利亞土著(Aboriginal Australians)是於四萬多年前定居澳大利亞大陸澳洲原住民(Indigenous Australians)。他們與世界上的其它地方完全隔絕,以打獵和採集為生。十八世紀時,歐洲人來到這裏,強迫土著人離開他們的領土。許多土著在白人社會里感到孤立,但他們仍努力維護他們部族的個性。澳大利亞土著人是澳大利亞最早的居民,他們沒有固定的居住點,分散在整個澳大利亞,在歐洲人佔領澳大利亞之前,共有500多個部落,人數約七十五萬。
[3] 
中文名
澳大利亞土著
外文名
Aboriginal Australians
現有人口
670,232(2012)
分佈地區
分散在整個澳大利亞
歸屬人種
尼格利陀人種
生活方式
傳統上曾以打獵和採集為生
文化習俗
歌舞會、成丁禮、黃金期等
定居時間
4萬多年前
語    種
土著語言、英語

澳大利亞土著來源分佈

澳大利亞土著 澳大利亞土著
土著是澳大利亞最早的居民,但卻並不是真的“土”生“土”長。澳大利亞的土著也是外來移民。
關於澳大利亞土著的來源,最早的猜想是“非洲人種説”。1839年,英國爵士羅伯特·菲茨羅伊鄭重其事地在宴會上向來賓宣佈他的重大發現:澳大利亞土著來自非洲。他認為,無論從膚色還是體形來看,澳大利亞土著和非洲黑人並無二致。至於途徑嘛,爵士用餐巾抹了抹嘴,指着不遠處一葉扁舟説,或許是乘船偶然被風颳來的。
羅伯特爵士的猜想在英國掀起了一陣土著研究熱。
1847年,普查裏德博士對此提出了疑問:一來,靠海風將非洲黑人吹到澳大利亞簡直不可想象:二來,黑人和土著之間並不完全相同,比如臉形、毛髮等。
比較可信的説法是:最早的土著居民在最近的一次冰期時來到澳大利亞,當時的海平面較低,故他們能夠通過大陸橋和小片的水域來到這裏。隨着冰川消融,海平面再次上升,該大陸被完全隔離。最初,人們沿海岸和河流而定居.後來逐漸移居到大陸各地。
土著的人種歸屬在大洋洲諸島和東南亞一帶的尼格利陀人種,但隨着時間的推移,加入了其他人種的基因,包括高加索暗色人種、斯里蘭卡的唯達人、日本的阿伊努人、印度的託達人,甚至中國的苗族也融入其中。

澳大利亞土著生活習慣

土著人傳統上以打獵和採集為生。他們屬於遊牧人口,遊牧地域很廣,在水源附近搭起臨時帳篷,食物耗盡後便再次遷移。他們與別的部落進行貿易,交換商品,如矛等。
土著人靠獵取袋鼠等動物為生,以野生植物堅果漿果等為輔助食物。狩獵者使用裝有石刀的矛和飛去來器——一種可飛回投擲處的鏢。有些部落發展了複雜的手勢語,這樣他們在悄悄地追蹤獵物可以傳達無聲信息。
土著人使用啞語以免驚跑獵物。在啞語中,將拳頭握緊再展開即表示袋鼠。

澳大利亞土著文化習俗

澳大利亞土著歌舞會

土著人舞蹈
土著人舞蹈(3張)
土著居民的故事,歌謠和傳統代代相傳。歌舞會和慶典舞會仍保留着這些傳統文化;部落成員聚集在一起,通過歌曲、音樂和舞蹈講述澳大利亞的過去。

澳大利亞土著成丁禮

簡介:
澳大利亞土著在嚴格的習俗規範中生活,每個部落都劃分成三個“年齡一性別”集團:成年男子集團,成年女子集團,兒童集團。在成年男子集團中,有一個人數雖少但頗有勢力的長老階層,他們是習俗的維護者,也是社會權力的體現者。其他男子即使被允許參加長老議事會議,也只能旁聽,不能參與決策。而兒童進入成年,則要舉行獻身儀式,即成丁禮
步驟:
澳大利亞土著 澳大利亞土著
一般來説,完整的成丁禮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首先,讓男童與婦女、幼童隔離一段時間,期間僅與男子、老人接近,以傳授部落的信仰和傳説,學習敬神儀式。事情的開端往往是突然的,該男童在懵懂間被父輩抓住,蒙上眼睛,帶到男子的住宿地。第二日,他由祖父帶領,拜訪遠近的部落男子,並觀看他們的表演。這是男童第一次看見部落的圖騰儀式。
其次,行割禮。割禮由祖父、父親和舅舅執行,整個過程絕不能被婦幼看至。
再次,文身。成年男子會用尖利的貝殼有規則地在男童的手、腿、腳、肩、背、胸等處割出傷口,並搽塗木炭粉,使傷口癒合時留下疤痕。在這一過程中老人經常會以身作則,將自己的肘部靜脈剌穿,讓鮮血滴在男童的身上,以向他灌輸勇氣。
接着,男童會留在森林裏學習各種狩獵和運用武器的技能,並接受一些肉體上的考驗。這些肉體考驗很奇特但能培養男童刻苦耐勞的精神,比如互相撕咬對方的頭臉和肌肉、在火堆上燻煙,甚至還有打掉牙齒、拔頭髮等。在這一過程中男童還要遵循一些飲食禁忌。
最後,部落將舉行盛大的圖騰儀式,正式宣佈男童已“成丁”。事前,新男子被綁在青樹枝的篝火堆上,由他的姐妹隨意打擊他的背部。只有經過這場“火的考驗”,土著男子才有權利結婚。
成丁禮的最後一幕是土著大型狂歡舞會——科羅波里(Corrobborees)。該舞會通常安排在晚上。當夜幕降臨,土著就在樹林中間燃起一堆篝火,男女老少圍繞着篝火盡情地歌唱跳舞。男子是整個儀式的主角,女子則不停地拍打着自己的臀部,搖頭甩髮,口中還唸唸有詞。
評價:
成丁禮是土著男子一生中的一件大事,標誌着他從兒童集團跨入了成年男子集團。只有經過成丁禮的土著男子,才有資格婚配。同時成丁禮也是傳授生存技能和部落傳統的最佳時機。

澳大利亞土著黃金期

土著人認為黃金時代就是祖先們塑造陸地、創造物種和人類的時期。這些先人被認為是以神靈形式永生。人類被認為是自然的一部分,與所有其它生物密切關聯。黃金時代神靈的偶像,如雷公像等,佈滿部落居住區的聖崖和山洞。

澳大利亞土著發展歷史

澳大利亞土著歷史

1770年,英國航海家詹姆斯·庫克抵澳東海岸,宣佈英國佔有這片土地。
1788年1月,英國流放到澳的第一批犯人抵悉尼灣,英開始在澳建立殖民地。當時估計有75萬土著人生活在澳大利亞。歐洲殖民者於1788年到達澳大利亞,將土著部落趕離他們的領土。
1789年,土著人中出現首例由殖民者傳染的天花疫情,造成數百土著人死亡。
1791年,英國殖民當局把悉尼灣附近的土地“分配”給服完刑期的流放犯人,開始了對土著人土地的剝奪過程。這一過程中,土著人與殖民者的衝突造成數以萬計土著人死亡。
1901年1月1日,澳各殖民區改為澳州,成立澳大利亞聯邦,但把土著人排除在人口普查範圍外,把他們被歸為“動物羣體”。
1910年,澳通過一項政策,以改善土著兒童生活為由,當局規定可以隨意從土著家庭中帶走混血土著兒童,把他們集中在保育所等處。

澳大利亞土著發展

今日澳大利亞土著人
今日澳大利亞土著人(3張)
上世紀中葉,隨着國際上反對殖民主義浪潮和國際人權呼聲的逐漸高漲,澳大利亞政府以種族隔離為內容的“白澳政策”逐步瓦解。土著人的命運出現轉機。
1958年2月14日,一個名為“聯邦土著進步委員會(Federal Council for Aboriginal Advancement, FCAA)”的組織在澳大利亞南澳州首府阿德萊德宣告成立。澳大利亞大陸5個州都有代表出席,有意思的是,12名代表中,只有3人是土著人,其他都是白人。越來越多的白人同情土著人,不能不説是社會的進步。委員會通過了七點原則聲明:廢除歧視土著的一切法律;修改憲法,授權聯邦政府立法,保護土著人;改善土著人居住條件等。
澳大利亞土著旗 澳大利亞土著旗
次年,委員會第二屆年會在墨爾本召開,吸收了同樣不具有公民權託雷斯海峽島民(Torres Strait Islander),更名為“爭取土著和託雷斯海峽島民進步委員會(Federal Council for the Advancement of Aborigines and Torres Strait Islanders, FCAATSI)”,這個全國性機構為土著人爭取權益展開了不懈的鬥爭。
澳大利亞政府在1967年憲法修正案上,宣佈廢除“在計算聯邦人口時……土著人將不計算在內”的《憲法》第127條,授予土著人以公民權
1967年,澳大利亞人在全民公決中贊成修改憲法,把土著人納入人口普查,並賦予他們投票權
其後,一些有關土著人土地、教育、文化等問題的立法也相繼出台。從聯邦政府到各州和領地政府都從法律、政策和政策措施上致力於保護土著人的各項權利。土著人和土著文化被政府認同,各種文化向着和睦相處、相互尊重、相互融合的方向健康發展,澳大利亞進入多元文化發展新階段
1970年4月29日,白人在悉尼港舉行盛大慶祝活動,紀念庫克船長“發現”澳大利亞200週年。而全澳各地的土著人則聚集在庫克登陸處,舉行悼念活動。標語牌上寫着一個個消失了的部落名字。他們説:“他們慶祝他們的,我們要悼念許許多多死去的人。”同年,澳政府廢除了允許當局帶走土著兒童的法令。
1972年,澳政府重新認識土著人問題,並開始考慮土著人權利的法律保障問題,“多元文化政策”隨之開始起步。
1976年,澳政府通過法令,承認土著人享有“北領地”大片土地的所有權。土著人此後掀起要求歸還先祖土地的動浪潮。土著人一直在為收回他們失去的領土和聖地而鬥爭。
1992年,澳政府廢除了未受轄領土政策。同年,澳最高法院裁定,土著擁有殖民時期以前澳大利亞一種形式的所有權。
1995年2月6日,澳大利亞土著及託雷斯海峽島民委員會(ATSIC)在堪培拉召開第33次會議,提出報告呼籲憲法改革。 [1] 
1997年,一項全國性調查報告説,從家人身邊奪走土著兒童的政策使多達10萬的土著人遭受精神創傷。報告建議政府對“被偷走的一代”作出補償。同年全國和解大會在墨爾本召開。總理霍華德在會上為“被偷走的一代”辯解,在場的土著人全都背過身去,齊刷刷地把屁股對着這位總理。土著人認為,霍華德的自由黨對土著人的態度遠不如工黨。他們還認為,霍華德同情“單一民族黨”,而這個黨實際上是主張“白澳政策”的。
2007年,陸克文當選總理,承諾代表政府向那些土著人道歉。
2008年2月13日,澳大利亞總理陸克文代表政府就澳土著居民自白人登上澳大利亞大陸上百年來所蒙受的苦難作出了正式道歉。當天大約1000名土著居民聚集在澳大利亞首都堪培拉議會附近觀看了澳政府具有歷史意義的道歉儀式,各地政府也將當地的土著居民集中在電視大屏幕下觀看了現場直播。

澳大利亞土著生存現狀

澳大利亞土著 澳大利亞土著
土著人自己也還處於彷徨之中。失去了土地的土著人流散到全國各地,流向城鎮,但又與城市生活、與白人不相融合。
澳大利亞約有67萬土著居民 [2]  ,多數居住在城市,儘管種族歧視仍存在,但土著居民已開始受益於政府救助,並已經開始設法維護他們的民權土地權
早期與歐洲人的交往過程中,土著語言或者被遺棄,或者無人使用。1972年,政府設立雙語教育工程。許多孩子在學校先學他們部落的語言,然後再學英浯。許多土著語言都出版書籍,並有無線電電視廣播
1991年4月15日,澳大利亞皇家委員會提交了有關土著人在羈押期間死亡的調查報告。報告稱,土著人在押期間的死亡問題已成為該國執法系統一大病症。
[3] 

澳大利亞土著部落

澳大利亞土著人用土著語來命名不同的部落,其中包括:
Anangu - 南澳的北部,西澳的周邊和北領地
Bama - 昆士蘭州的西北部
Koori (Koorie或者Goori或者Goorie)- 新南威爾士州維多利亞州
Murri - 昆士蘭州的南部
Noongar - 西澳的南部
Nunga - 南澳的南部
Ngurrara - 澳大利亞西部沙漠地區

澳大利亞土著面臨問題

眾所周知,澳大利亞是個移民國家,1770年被英國航海家詹姆斯·庫克船長“發現”之後,成為英國的殖民地。人們普遍認為,澳大利亞是個“年輕”的國家。然而,在歐洲殖民者來到澳大利亞之前,澳大利亞大陸就已經有人長期居住和生活了。大約在5萬至7萬年前,澳大利亞土著人從非洲或者是從亞洲(學術觀點不同),逐步移入澳大利亞,並慢慢分散到澳大利亞各地。他們都是澳大利亞最早的居民,屬遊牧民族,沒有固定的居住點,分散在整個澳大利亞大陸和島上,在歐洲人佔領澳大利亞之前,共有大約500多個部落。
土著活動 土著活動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