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澤拉之戰

(本都國王米特拉達梯擊敗羅馬的戰役)

鎖定
公元前68年,由於羅馬在提格蘭諾凱爾德戰役中的完勝,亞美尼亞軍隊被重創。國王提格蘭二世被迫將此前遭軟禁的米特拉達梯釋放,幫助自己對抗西方兵鋒。
公元前67年,本都國王米特拉達梯六世返回本都境內,親率其王國軍隊向澤拉(今土耳其中部偏北地區)附近的羅馬軍隊營地發起進攻。羅馬援兵趕到後雙方爆發野戰,特里亞留將軍所率羅馬軍團幾乎被全殲,米特拉達梯國王在戰鬥中負傷。
名    稱
澤拉之戰
發生時間
公元前 67年
地    點
澤拉(今土耳其中部偏北地區)附近
主要指揮官
米特拉達梯六世
特里亞留將軍

澤拉之戰尼西比斯對峙

起初,心高氣傲的亞美尼亞國王還不準備為老丈人解除圈禁。但由於自己編練多年的方陣被摧毀,就只能依靠有限的屬國兵源維持局面。因此,當盧庫魯斯率領的2個軍團向南逼近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就遭到一支全騎兵部隊攔截。然而,來自亞美尼亞邊區的弓騎兵卻根本打不過羅馬輔助部隊。配備輕步兵掩護的高加索阿爾巴尼亞槍騎兵,也無法阻擋軍團步兵的集體衝鋒。
迫於無奈,提格蘭二世終於請來老丈人出謀劃策。後者不僅重新執掌從本土帶來的2000騎兵,還通過收攏趕來投奔的老部下,又武裝起數量相等的步兵。接着,他將大量軍官派遣到女婿那裏,幫助他們順利地掌握羅馬人的步兵中隊戰術。提格蘭則繼續收攏騎兵力量,不斷地在外圍干擾盧庫魯斯繼續前進。
尼西比斯是亞美尼亞的省級首府 尼西比斯是亞美尼亞的省級首府
在當年冬季,羅馬人將目標對準了作為區域首府的尼西比斯。但新的的本都-亞美尼亞聯軍也及時轉換了策略。在米特拉達梯的建議下,號稱70000人的新編步兵開始據守山頭營地,留下依然佔優勢的騎兵活動於平原位置。如此一來,僅有7000的羅馬軍團就不敢輕易強攻山頭,也害怕在曠野上遭騎兵環攻。但盧庫魯斯還是下令開展土木作業,用一道迅速成型的攻城塹壕,包圍敵軍的山頭營地。每當提格蘭二世的騎兵趕來挑戰,就迅速撤到工事背後進行據守。
然而,孤懸海外的小股部隊,終究很難迅速攻克有重兵把守的大型城市。亞美尼亞不僅由國王的弟弟古拉斯坐鎮尼西比斯,還獲得希臘工程師卡利馬庫斯的技術指導。因此,三方激戰又變成經年累月的長期對峙。但已經吸取足夠教訓的本都國王,還是在關鍵時刻做出了戰略調整。
使用希臘技術的尼西比斯城 堅持了很長時間 使用希臘技術的尼西比斯城 堅持了很長時間

澤拉之戰戰略轉進

重組後的本都-亞美尼亞聯軍士兵 重組後的本都-亞美尼亞聯軍士兵
公元前67年春季,本都-亞美尼亞聯軍突然分頭撤退。提格蘭二世率領耗費巨大的騎兵回本方腹地休養,順便將剛剛完成訓練的步兵主力一併帶回。米特拉達梯則將大部分本都人抽走,回到已被羅馬軍事佔領的母國進行反攻。臨行前,女婿也將另外4000名亞美尼亞步兵交給他指揮。
於是,當盧庫魯斯的2個軍團繼續圍攻尼西比斯,他設在本都佔領區的駐軍開始遭到頻繁襲擊。相比希臘化的大城市,本都鄉間明顯對君主更為忠誠。雖然羅馬人有多達3個軍團的兵力駐守,卻不得不在冬歇期分散部署,以便為自己徵得更多口糧。結果,流亡部隊的返回,迅速在當地引發普遍的反羅馬風潮。位於澤拉附近的營地,就遭到了猛烈圍攻,損失高達500公民士兵。這種大隊級別的傷亡,無疑是羅馬軍團在東方所很少遇到的惡劣情況。
駐守本都境內的羅馬軍團 已在冬季分散紮營 駐守本都境內的羅馬軍團 已在冬季分散紮營
當然,由於羅馬軍營的構建普遍穩固,米特拉達梯發起的圍攻也沒有收到顯著效果。國王本人甚至在親自指揮時中招,被弩炮發射的石彈擊中膝蓋,臉部也被飛來的標槍劃傷。同時,駐紮在附近的另外2個軍團,正以最快速度趕往澤拉城。利用本都國王忙於養傷的窗口期,成功將被圍困的同伴救援出來。
不過,米特拉達梯卻不準備就此大舉撤退。儘管手中的8000步騎兵不再具有數量優勢,卻比自己以往的軍隊都要精幹。而對方的兵力已縮減為3個不滿編軍團,連招募助陣的同盟士兵都非常有限。更要命的是,負責全權指揮的蓋烏斯還想趁機撈取功績,將屢屢戰敗的對手完全消滅在澤拉平原上。因此,只要覺得時機成熟,就毫不猶豫地將大部分兵力拉出營地挑戰。

澤拉之戰本都人的陷阱

佈置嚴密的營地 讓羅馬偏師免於全滅厄運 佈置嚴密的營地 讓羅馬偏師免於全滅厄運
相比過去的交手記錄,米特拉達梯此次已為自己尋找到最為合適的戰場環境。由於是平原曠野,不僅6000步兵有足夠空間進行施展,騎兵也有很大發揮餘地。
澤拉戰場就位於本都境內 澤拉戰場就位於本都境內
急於求戰的蓋烏斯,還是對眼前情況缺乏心理準備。在他和部下的認知中,東方人的軍團始終落後於時代,缺乏羅馬公民兵的戰鬥意志和榮譽感。因此,若無數量方面的巨大優勢,就難以在陣線各處保持完整。同時,由於本都士兵沒有裝備羅馬式的重型標槍,所以在中距離的投射層面也居於下風。
本都新編軍團 本都新編軍團
然而,這支嶄新的本都-亞美尼亞聯軍,還是在戰鬥開始後讓羅馬人大吃一驚。由於是防禦營地,進攻者必須面對背靠堅固陣地的守軍。這讓羅馬人原本已極度稀薄的戰力優勢,因戰場情況而進一步遭到稀釋。當雙方的先鋒在互相投擲標槍後展開肉搏,第二線預備隊也紛紛開始集體向側翼迂迴。不過,搶先動手的羅馬士兵,還是被逐漸成熟的本都對手擋住了去路。於是,類似最前沿的惡戰,又在主戰場的邊上形成第二條戰線。
稍後,米特拉達梯還親率佔絕對優勢的騎兵機動。在擊潰數量很少的羅馬騎兵後,繞到對方疏於防備的營地位置。等到隨軍奴隸和守營的輔助輕步兵被擊潰後,聯軍也就順利完成了全面包圍。
本都軍中的大量騎兵 依然發揮了重要作用 本都軍中的大量騎兵 依然發揮了重要作用
此時,心高氣傲的羅馬人才發現,自己正陷入三面合圍的糟糕境地。從未有過的恐懼感,瞬間在各大隊之間蔓延。也由於自身空間的遭到壓縮,很多士兵被擠壓到一塊,根本不能維持原有的作戰隊形。慌不擇路之下,他們只能向着沒有敵軍的一翼奔逃。然而,等待他們的卻是本都人的埋伏。若非有1名勇敢的百夫長用短劍砍傷米特拉達梯的大腿,整支羅馬軍隊都可能在這場巨大的災難中被消滅。
這場被精心設計的澤拉戰役,無疑是羅馬征服東方行省過程中的巨大潰敗。超過7000名士兵在包圍圈中被殺,另有24名保民官和150名百人隊長陣亡。身為主帥的蓋烏斯,也帶着負傷之軀逃離戰場。先前已被基本控制的本都,瞬間又回到了米特拉達梯手中。
屢戰屢敗的本都國王 終於獲得了重大勝利 屢戰屢敗的本都國王 終於獲得了重大勝利
澤拉戰役的另一個後果,則是讓遠在美索不達米亞羅馬主力也人心渙散。雖然依靠堅持和精心突襲,他們成功佔領了尼西比斯,但大部分士兵和軍官都不再同意繼續作戰。盧庫魯斯擔心發生譁變,只能同意向後方撤退。因此在戰爭的第三階段,米特拉達梯與女婿提格蘭二世終於收穫了慘勝。
只是這樣的好運並不能持續太久。羅馬元老院已向東方派來的更多部隊,以及將接替盧庫魯斯繼續指揮的龐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