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澠池之會

鎖定
澠池之會,中國成語典故,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這則成語本指戰國時趙國藺相如在澠池會上不畏秦王,為趙國立下功勳。後泛指為國立下巨大功勳。
中文名
澠池之會
拼    音
miǎn chí zhī huì
近義詞
澠池之功
出    處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澠池之會成語出處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秦王使使者告趙王,欲與王為好會於西河外澠池。趙王畏秦,欲毋行。廉頗藺相如計曰:“王不行;示趙弱且怯也。”趙王遂行,相如從。廉頗送至境,與王訣曰:“王行,度道里會遇之禮畢,還,不過三十日;······秦之羣臣曰:“請以趙十五城為秦王壽。”藺相如亦曰:“以秦之咸陽為趙王壽。”秦王竟酒,終不能加勝於趙,趙亦盛設兵以待秦,秦不敢動。既罷,歸國,以相如功大,拜為上卿,位在廉頗之右。
後人由此提煉出成語“澠池之會”。 [4] 

澠池之會成語典故

秦王派使臣告訴趙王,打算與趙王和好,在西河外澠池相會。趙王害怕秦王,想不去。廉頗藺相如商量説:“大王不去,顯得趙國既軟弱又怯懦。”趙王於是動身赴會,藺相如隨行。廉頗送到邊境,跟趙王辭別時説:“大王這次出行,估計一路行程和會見的禮節完畢,直到回國,不會超過三十天。如果大王三十天沒有回來,就請允許我立太子為王,以便斷絕秦國要挾趙國的念頭。”趙王同意廉頗的建議,就和秦王在澠池會見。秦王喝酒喝得高興時説:“我私下聽説趙王喜好音樂,請趙王彈彈瑟吧!”趙王就彈起瑟來。秦國的史官走上前來寫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與趙王會盟飲酒,命令趙王彈瑟。”藺相如走向前去説:“趙王私下聽説秦王善於演奏秦地的樂曲,請允許我獻盆缶給秦王,請秦王敲一敲,藉此互相娛樂吧!”秦王發怒,不肯敲缶。在這時藺相如走上前去獻上一個瓦缶,趁勢跪下請求秦王敲擊。秦王不肯敲擊瓦缶。藺相如説:“如大王不肯敲缶,在五步距離內,我能夠把自己頸項裏的血濺在大王身上!”秦王身邊的侍從要用刀殺藺相如,藺相如瞪着眼睛呵斥他們,他們都被嚇退了。於是秦王很不高興,不情願地敲了一下瓦缶。藺相如回頭召喚趙國史官寫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為趙王擊缶。”秦國的眾大臣説:“請趙王用趙國的十五座城為秦王祝壽。”藺相如也説:“請把秦國的都城咸陽送給趙王祝壽。”直到酒宴結束,秦王始終未能佔趙國的上風。趙國又大量陳兵邊境以防備秦國入侵,秦軍也不敢輕舉妄動。澠池會結束後,回到趙國,因為藺相如功勞大,趙王任命他做上卿,位在廉頗之上。 [1] 

澠池之會成語寓意

國家的利益高於一切,國家的榮譽不可侵犯。所以,為了國家利益,為了的國家榮譽不顧自身安危,敢與同強敵做鬥爭。只有讓他看到你的強大與決心,才能徹底取得與強大的對手較量的勝利。 [2] 

澠池之會成語運用

這則成語含褒義,指為國立下巨大功勳。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