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澎湖縣

鎖定
澎湖縣,隸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台灣省,極東是查母嶼,極西是花嶼,極南是七美嶼,極北為目鬥嶼;與白沙島西嶼島呈環狀連接,三島中間就是澎湖灣。面積126.8641平方公里。 [1]  縣中心位於東經119°34'37",北緯23°34'21"。2013年,澎湖縣總人口為11萬人。澎湖縣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温和多雨,雨量由海岸向山區遞減,風大、雨少。澎湖縣有馬公媽祖廟、中屯橋媽宮城等旅遊景點。
澎湖縣轄1市5鄉:馬公市西嶼鄉望安鄉七美鄉、白沙鄉、湖西鄉。2013年,澎湖縣地區生產總值實現196.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2012年增長11.8%。
中文名
澎湖縣
別    名
澎湖
澎縣
行政區劃代碼
713600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台灣省
面    積
126.86 km²
下轄地區
1個市、5個鄉
政府駐地
馬公市
電話區號
88607
郵政編碼
880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11萬人(2013年)
著名景點
媽宮城馬公媽祖廟通粱古榕
機    場
澎湖機場

澎湖縣歷史沿革

史前時期,有粗繩文陶為代表的新石器文化存在,證明澎湖至少在五千年前已有先住民生活的足跡。連雅堂台灣通史稱:“澎湖之有居人,尤遠在秦和漢之際,或曰楚滅越,越之子孫遷於閩,流落海上,或居於澎湖”。
宋代時,“澎湖”一名正式見於野史及方誌,而史書上有漢人居住澎湖的確實記載始自南宋,在南宋理宗寶慶元年(1225年)宗室趙汝適著“諸蕃志”中明確指出“泉有海島曰彭湖,隸晉江縣”。
1281年,元代在澎湖設立巡檢司,但在明代1388年才廢棄。
1563年,俞大猷為繳海賊與倭寇,駐偏師於澎湖,復設澎湖巡檢司,但俞去職後巡檢司亦被廢止。
1604年,明代直到荷蘭艦隊企圖佔領澎湖,才派兵澎湖將荷蘭人驅逐,有石碑記錄之,現存於天后宮內。
1622年7月,荷蘭人仍於成功佔領澎湖,並築紅毛城建炮台。
1624年,明朝派福建巡撫南居易攻打澎湖,歷時八個月,最後明朝以荷蘭艦隊退出澎湖羣島為條件,承認荷蘭的台灣佔領權,重新獲得澎湖,並於暗澳(今文澳)築天啓城。
1626年至1658年,海盜鄭芝龍佔領統治澎湖。
1661年,鄭成功自金門出兵,先後佔領澎湖與荷蘭統治的台灣,在澎湖設安撫司。
1684年,清滅明鄭,澎湖附屬台灣縣。
1767年,通判胡建偉編成“澎湖紀略”為澎湖首創完整志書。
1778年,建西嶼外埯燈塔,隔年完成,為台灣燈塔的濫觴。
1885年,中法戰爭法將孤拔率艦攻澎,清軍失利,3月清法議和,6月24日法軍撤退。
1887年,海壇鎮總兵吳宏洛任澎湖水師總兵,督造澎湖城(媽宮城)。
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日軍由良文港(龍門)登陸攻佔澎湖;清朝戰敗,簽訂馬關條約,把澎湖和台灣一併割讓給日本,設置澎湖島廳。
1898年,改成澎湖廳,直屬於台灣“總督府”。
1920年,改為“澎湖郡”,改隸屬高雄州。
1923年,日皇太子裕仁親王來台視察澎湖;1926年澎湖復改為廳,仍隸屬於台灣“總督府”。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戰敗後,澎湖列島由中華民國政府接收,設立台灣省澎湖縣。
1995年,成立澎湖風景區,範圍為澎湖羣島。
2009年6月,澎湖縣望安鄉東吉嶼至台南市安南區鹿耳門周邊海陸域將成立台江公園。 [5] 

澎湖縣行政區劃

澎湖縣轄共轄6個鄉級行政區,包括1個市、5個鄉,分別是馬公市西嶼鄉望安鄉七美鄉、白沙鄉、湖西鄉。澎湖縣政府駐馬公市治平路32號。

澎湖縣地理環境

澎湖縣位置境域

澎湖縣隸屬台灣省管轄,極東是查母嶼,極西是花嶼,極南是七美嶼,極北為目鬥嶼;與白沙島西嶼島呈環狀連接,三島中間就是澎湖灣。面積126.8641平方公里。 [2]  縣中心位於東經119°34'37",北緯23°34'21"。

澎湖縣地貌

澎湖縣為河谷平原、多丘陵之地區,最高點為西南方的上南勢坑、八甲附近與西湖鄉界的稜線上,海拔達240米,往北至“西山尾”,台6線周圍一帶之海拔已降到50米左右。

澎湖縣氣候

澎湖縣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温和多雨,雨量由海岸向山區遞減,風大、雨少。

澎湖縣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文石是澎湖獨有的美麗礦石,由多種礦物在特殊温度壓力下產生化學變化所生成,長於玄武岩縫隙中。澎湖文石擁有豐富多變的美麗紋路,已明令禁採,但在馬公市的文石店中,仍可買到各式各樣的文石商品。
海洋生物資源
澎湖海域海洋生物資源有迴游和底棲魚類近300種,還有龍蝦、貝類、珊瑚、藻類等。其次還有淺海養殖,以牡蠣、斑節蝦和蝨目魚為主。澎湖還盛產珊瑚。

澎湖縣人口民族

2013年,澎湖縣總人口為11萬人。全縣以漢族為主體民族,定居人口中以福建泉州人最多。

澎湖縣政治

“澎湖縣政府”是中國台灣省(虛級化)澎湖縣的最高行政機關,在台灣當局架構中屬於政府位階。由於西元1998年將台灣省政府移除“自治法人”地位並簡併改組為“行政院”派出機關,稱為“精省”、“凍省”或台灣省虛級化,澎湖縣表面上是直隸於台灣省政府,但事實上是已歸“行政院”管轄 [4] 

澎湖縣經濟

澎湖縣綜述

2013年,澎湖縣地區生產總值實現196.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2012年增長11.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5億元,增長5.3%;第二產業增加值106.4億元,增長13%;第三產業增加值55.5億元,增長12.9%。地區生產總值三次產業構成比為17.8:54.0:28.2。

澎湖縣第一產業

澎湖只有一些旱田,甘薯、落花生、高粱曾列名為三大作物。澎湖的農產品以瓜果類居多,其中哈密瓜、嘉寶瓜、澎湖絲瓜都比較有名,後兩者尤為澎湖特產。而漁業仍是澎湖主要的經濟來源,這裏漁產十分豐富。 [6] 

澎湖縣第二產業

2013年,澎湖縣工業增加值97.8億元,按可比價格2012年年增長11.9%;全年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完成158.3億元,比2012年增長13.4%。按輕重工業分,輕工業產值19.2億元,增長57.9%;重工業產值139.1億元,增長9.2%。按所有制形式分,公有制工業產值6.5億元,比2012年增長15.9%;非公有制工業產值151.8億元,比2012年增長23.5%。

澎湖縣第三產業

2013年,澎湖縣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7.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2012年增長13.5%;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7.4億元,比2012年增長8.3%。

澎湖縣社會事業

澎湖縣教育

截至2014年,澎湖縣共有1所大專學校,2所高中職校和15所國民中學,以及39所國民小學。
大專院校
澎湖科技大學
高中職校
馬公高級中學
澎湖高級海事水產職業學校
初級中學
縣立文光初中
縣立馬公初中
縣立澎南初中
縣立中正初中
縣立中正初中虎井分部
縣立湖西初中
縣立志清初中
縣立西嶼初中
縣立白沙初中
縣立鎮海初中
縣立吉貝初中
縣立鳥嶼初中
縣立望安初中
縣立將澳初中
縣立七美初中

澎湖縣醫療

截至2014年,澎湖縣共有“三軍總醫院”澎湖分院和“行政院衞生福利部”澎湖醫院2家綜合性醫院和7家綜合及專科診所。

澎湖縣交通

澎湖縣公路

澎湖縣道201號;縣道202號;縣道203號;縣道204號;縣道205號。

澎湖縣機場

澎湖馬公機場有航線至台灣本島的台北松山機場台中清泉崗機場嘉義機場台南機場高雄國際機場以及澎湖七美機場、望安機場

澎湖縣港口

澎湖縣馬公港有航線往返台灣本島的台中港布袋港安平港高雄港以及澎湖其他島嶼;七美港亦有航線往返高雄港。

澎湖縣地方特產

苦茶
苦茶是仁德中藥行的蘇先生以長年累積下來對中藥藥性的深入瞭解調配出口味獨特的各式苦茶,依苦味深淺,分為苦茶、百草茶、青草茶三種,皆以多種天然藥草提煉而成;而養肝茶則擷取苦茶藥草的清香、去除苦味,卻仍有保養強身的療效。
黑糖糕
黑糖糕是一種以黑糖、糯米粉面粉為主要原料的台灣特色糕點。

澎湖縣風景名勝

馬公媽祖廟
馬公媽祖廟在中國台灣澎湖縣城馬公鎮上。相傳建自明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為台澎地區最早的媽祖廟。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媽祖被清廷加封“天后”,廟亦改為天后宮。正殿主祀天后神像,右側有節孝祠,正殿後進有清風閣。 [3] 
中屯橋
中屯橋在台灣省澎湖縣中屯嶼。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以中屯嶼為中心築有南北石堤,接連澎湖、白沙二島。1937年日人改建為石橋,長約1.800餘米,寬3米,可單線行車。台灣光復後,1950年加寬為6米,1952年完工,被取名“中正橋”。1971年在白沙島西南岸通梁村附近與漁翁島橫礁間,建有跨海大橋,長2.150米,跨越澎猢灣北口吼門水道,勢如海上長虹。自此,澎湖羣島的核心三島,汽車可以通聯。 [3] 
澎湖縣中屯橋 澎湖縣中屯橋
媽宮城
媽宮城在今台灣省澎湖縣馬公市。馬公原名媽宮。明時鄭成功驅荷勝利後,始築城壘,置安撫司。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設巡檢於暗澳,後築小城,名澎湖新城。光緒十一年(1885年),中法戰後,廳署移置媽宮,十三年開始築城,十五年竣工,周789丈餘,高1.8丈,有六門,昔曾雄峙海濱,歷經甲午之役及太平洋戰爭浩劫,城已頹壞,僅存西門一隅。 [3] 
媽宮城 媽宮城
通粱古榕
通粱古榕在台灣澎湖縣白沙島西南隅,通梁村古廟保安官前。相傳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有來自大陸商帆在附近沉沒,船中所載盆栽小榕兩株飄浮至岸,為民間取植澎湖縣廟前。澎湖諸島散處海上,地平、水鹹、風烈,樹木本難成長,獨此榕茁壯,共發柱根多至28株,綠蔭籠蓋達660餘平方米。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