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澎湖之戰

鎖定
澎湖之戰,是指明朝天啓二年(1622年),荷蘭艦隊佔領澎湖,明朝為了收復彭湖所發起的戰爭,天啓四年(1624年)8月明朝軍隊取得了澎湖之戰的勝利,成功收復了澎湖。
名    稱
澎湖之戰
地    點
澎湖
參戰方
明軍、荷蘭侵略者
結    果
荷蘭撤退、明軍勝利
參戰方兵力
荷蘭東印度公司七艘軍艦、900士兵
參戰方兵力
明朝兵力達萬人、兵船2百艘
主要指揮官
福建巡撫南居益雷耶斯佐恩
地    區
澎湖
性    質
戰爭
發生時間
1622年至1624年

澎湖之戰事件背景

十五世紀新航路開闢以後,西方殖民者開始陸續東來。
明神宗萬曆三十年(1602年),荷蘭建立東印度公司,開始尋找在東方的船舶停靠補給點。
萬曆三十二年(1604),荷蘭東印度公司艦隊司令韋麻郎率艦侵入澎湖,要求互市,遭到福建巡撫的斷然拒絕,並派都司沈有容前往澎湖諭退荷蘭人,至 今澎湖馬公鎮還存有“沈有容諭退紅毛夷麻郎碑”。
明熹宗天啓二年(1622年),荷蘭艦隊七艘軍艦外加戰士九百人,佔領澎湖,並封鎖了漳州出海口,明朝海軍無法出動。 [1-2] 

澎湖之戰明廷立場

由於“澎湖為漳泉之門户,而北港(明代對台灣的稱呼之一)即澎湖之唇齒,失北港則唇亡而齒寒,不特澎湖可慮,漳泉亦可憂也”。所以對於荷蘭人佔領台灣,明朝當局自然不會聽之任之。
明廷下令福建巡撫南居益將荷蘭人趕出澎湖。南居益招安當時海上巨寇鄭芝龍來對付紅毛番,鄭芝龍此時因荷蘭人以澎湖為基地時,搶奪了懸有鄭芝龍令旗的二艘商船,接受明朝福建巡撫的招安,轉而攻擊荷蘭人。 [1] 

澎湖之戰過程

澎湖之戰廈門談判

天啓三年(1623年)11月,南居益故意邀請荷蘭人前往廈門談判,在宴會上囚禁荷蘭代表團,並乘機襲擊燒燬了入侵明朝沿海的荷蘭戰艦。 [1] 

澎湖之戰戰況

天啓四年(1624年)2月,福建巡撫南居益親自乘船到金門,下令明軍(總兵力達1萬人、兵船2百艘)渡海出擊收復澎湖。福建總兵俞諮皋、守備王夢熊,率領兵船至澎湖,登陸白沙島,與荷軍接戰。但荷蘭軍隊依仗堅固的工事與戰艦頑抗,澎湖久攻不下。《澎湖廳志》記載道:“(紅木埕城要塞)炮樓堅緻如鐵,巡撫南宮益,遣兵攻之,賊首高文律拒守不下,官軍以藥轟之,樓傾下海。” [3] 
天啓四年(1624年)7月,南居益又派出火銃部隊支援,明軍發動總攻,一直打到風櫃仔的紅毛城下,然後雙方又形成僵持的局面。
天啓四年(1624年)8月,明軍再次兵分三路,直逼夷城,荷蘭人勢窮力孤,不得不撤離佔領了兩年的澎湖。 [1] 

澎湖之戰結果

天啓四年(1624年)9月,巡撫南居益、總兵俞諮皂統率三軍與荷軍苦戰七個月,炸燬紅毛城,終於收復澎湖,荷將高文律(Kobenloet)等十二人被捕。此一戰役,明軍共動用兵船二百隻,兵力一萬人,交戰七月,耗軍費達十七萬七千餘兩,明軍生擒荷軍守將高文律,其餘荷蘭殘兵敗將倉皇逃往台灣南部。澎島既平,果將高文律等解京,明熹宗並“祭告郊廟,御門受俘,刑高文律等於西市,傳首各邊,以昭示天下”。
明朝取得了澎湖之戰的勝利,成功收復了澎湖,捍衞了國家主權。明朝政府將荷將高文律押往北京斬首,懲罰了西方侵略者、殖民者。 [1] 
參考資料
  • 1.    台灣———明代中國的海防要地  .中國新聞網.2000年9月15日[引用日期2019-07-13]
  • 2.    《明史.卷二十二 本紀第二十二 熹宗》 乙卯,紅夷據澎湖
  • 3.    《澎湖廳志》是清蔡麟祥修,林豪纂地方誌。十五卷,首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