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澄邁縣教育局

鎖定
澄邁縣教育局是主管全縣教育工作的縣政府工作部門,為正科級。
中共澄邁縣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秘書組設在縣教育局,接受縣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的直接領導,承擔縣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日常工作。縣教育局內設機構根據工作需要承擔縣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秘書組相關工作,接受其統籌領導。 [2] 
中文名
澄邁縣教育局
辦公地址
澄邁縣金江鎮文明路211號 [1] 
性    質
澄邁縣人民政府工作部門
行政級別
正科級

澄邁縣教育局歷史發展

1950年,澄邁縣人民政府成立文教科,科長1名,科員2人。
1954年開始,各區配有文教助理。
1958年7月,文教科改名文教局。同年11月文教局和衞生科合為文教衞生部。
1959年8月,撤銷文教衞生部恢復文教局。是年,各公社設立文教部,配有主任及教研員1至2名。
1962年,改設學區,配有主任及工作人員2至3名。
1963年4月,文教局分出文化局、教育局。教育局內設教育股、秘書股、業餘教育股、體衞股、財務股、教儀站。1965年7月文化局和衞生、教育局合併為文教衞生局。
1966年初,從文教衞生局分出文教科。
1968年10月,文教科領導班子全部上五七幹校,掛職勞動鍛鍊。
1971年6月,撤銷教育辦公室,恢復教育局。各公社學區改設教育組。
1984年,教育局設置人事股、秘書股、教育股、體衞股、工農教育股、招生辦、勤工辦、教育工會、教研室、電教站等全局幹部職工57人。
1986年,實施教育體制改革,各區教育組改稱教育委員會,下設辦公室,簡稱“教辦”。各“教辦”均設有正副主任各1名,配有2至6名工作人員,負責該鄉鎮教育工作的管理。
1995年,澄邁縣教育局與澄邁縣科學技術委員會合並,稱澄邁縣教育與科學技術局。
1998年,局機構設置辦公室、人事股、計劃綜合股、普教股、職教股、體衞股、招生辦、工會、紀檢、勤工辦、教研室、電教站、保衞股、成教股、督導室、科技辦等16個股室站。幹部職工共98人。 [3] 
1999年,澄邁縣教育局內設辦公室、人事股、基教股、職成教股、計財股、審計股、體衞藝股、督導室、紀檢組,設直屬單位5個:教研室、招生辦、工會、勤工辦、電教站。
2001年,縣政府機構改革,澄邁縣教育與科學技術局更名為澄邁縣教育局,機關各股室設置不變。
2003年,增設高招辦、綜治辦、關工委。
2004年,取消澄邁縣進修學校繼續教育職能,在澄邁中學成立教師培訓部負責全縣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職能,由澄邁中學1名副校長分管澄邁縣中學培訓部工作。
2009年,縣政府機構改革,澄邁縣教育局與澄邁縣科技局合併,原澄邁縣教育局更名為澄邁縣教育和科學技術局,局機關內設21個崗室:辦公室、人事崗、計財崗、基礎教育崗、中招辦、職業與成人教育崗、高招辦、審計崗、教育督導崗、體衞藝崗、教育工會、綜治辦、電教站、教研室、青少年活動中心、學生資助管理中心、紀委、勤工辦、關工委、科技管理站、知識產權崗。
2010年,澄邁縣教育和科學技術局教研室與澄邁中學教師培訓部合併,成立澄邁縣教師研訓中心,負責統籌全縣教育教學研究和師資培訓等方面工作。 [4] 

澄邁縣教育局主要職責

澄邁教育局主要職責是:
(一)貫徹執行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和有關教育的法律、法規,落實縣委和縣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的決策部署、中國(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和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政策措施。
(二)統籌規劃和協調管理全縣各級各類學校的教育資源,指導監督全縣各級各類學校的設置和改革;負責教育基本信息的統計和發佈。
(三)負責對鄉鎮政府履行教育職責情況進行指導。監測全縣各級各類教育發展水平和質量。負責組織全縣教育重大事項的專項督導。
(四)負責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促進教育公平。負責全縣幼兒教育、義務教育、普通高中教育和特殊教育的協調管理工作,全面實施素質教育。
(五)會同有關部門管理、監督教育撥款、教育基建投資、教育收費、籌措教育經費以及教育基本建設工作;監督下屬單位對教育經費的籌措和使用情況;管理省核撥本縣的教育專項經費及社會對本縣的教育援助、教育貸款等工作;統籌協調教育脱貧和全縣學生資助工作;指導全縣教育系統內部審計工作。
(六)審批公辦普通高中、公辦中等職業學校設立、變更、終止;審批民辦普通高中設立、變更、終止;審批民辦中等職業學校設立、變更、終止;審批民辦職業中學、民辦普通中學、教師進修學校設置、調整;審批普通中專學校、職業中學、民辦中等職業學校本專科專業設置;審批民辦中、小學和幼兒園的審批以及特殊教育學校(班)的設立。
(七)負責教育督導與評估工作;對全縣教育質量進行檢查、監控、鞏固與發展“兩基”工作的成果;指導全縣各類學籍的管理和省內高中學籍的備案確認工作。
(八)指導全縣各級各類學校思想政治工作、德育工作、體育衞生與美育工作及國防教育工作。指導、協調教育系統維護穩定以及學校安全工作。
(九)指導和監管社會力量舉辦的職業技術教育、基礎和幼兒教育等工作;組織並實施對普及九年義務教育、掃除青壯年文盲工作的督導與評估;並做好中等職業學校(含民辦)畢業證的驗印與發放工作,會同有關部門做好教育改革工作;審批普通中專學校學生轉學;審批重點職業中學、中專、民辦學校畢業生資格。
(十)統籌規劃全縣中、小學校的佈局、結構和專業設置。擬定全縣教育人才發展規劃,主管全縣教師工作,對教育系統人員職業道德規範的執行和師德師風的建設情況實施監督,協同有關部門負責全縣教育系統專業技術資格考試、專業技術人員職務評聘或上報評審工作。
(十一)統籌規劃學校教師和管理人員的隊伍建設工作;按幹部管理權限,對學校領導班子成員進行考核任免或報批工作;以各中小學校人員編制為依據,會同有關部門做好公辦學校教師的招聘工作;認定通過國家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人員的教師資格;負責做好教育系統人才引進工作;指導學校人事制度改革工作,推進全縣教育領域人才隊伍建設;負責做好中小學、幼兒園縣級骨幹教師、教壇新秀、教學能手認定表彰工作;開展全縣中小學、幼兒園師德師風建設檢查工作;統籌協調指導學校開展教學教研活動。
(十二)負責制定本縣中小學校招生計劃和組織中小學校招生工作。
(十三)審批普通大、中、小學校省級體育、藝術競賽、夏(冬)令營等各種體育藝術活動;審批普通中、小學和中等專業學校開展培養優秀體育後備人才;審批普通中、小學體育、藝術特長生成績測定考試、考級和破格升學。
(十四)負責全縣各級各類學校常規教學儀器、圖書的配備管理和教育信息化的規劃建設工作。
(十五)完成縣委、縣政府和上級部門交辦的其他工作。 [2] 

澄邁縣教育局機構設置

澄邁縣教育局設下列內設機構:
(一)黨政辦公室。負責局機關的綜合協調工作;負責起草、審核有關綜合性文件和重要報告,制定機關內部規章制度;負責文件的運轉和管理工作;負責各類會議的會務和督辦工作;負責印鑑管理工作;負責局機關政務公開、教育信息、新聞發佈、提案議案、教育史志與年鑑編印以及辦公現代化管理工作;負責局機關固定資產的採購、劃撥和管理工作;負責協調各校(園)固定資產管理工作;負責信訪工作;負責局機關的行政事務管理、接待、後勤工作;協調推進重大或緊急事項的落實;負責局機關材料歸檔和管理工作;負責縣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秘書組日常工作;負責局機關的黨建工作,安排黨組理論中心組學習和機關集體學習,建立健全學習制度;負責指導各校(園)開展黨建和意識形態工作;負責機關和所屬單位黨的建設、紀檢機關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羣團組織的工作。
(二)規劃和財務管理崗。負責統籌規劃和協調管理全縣各級各類學校的教育資源,指導監督全縣各級各類學校的設置和改革;負責教育系統基建項目的建設及其固定資產的劃撥工作;負責學校基礎設施和辦學條件改善工作;負責財務年報和教育事業的統計彙總上報工作;負責全縣教育經費投入情況統計和落實有關教育專項經費;負責全縣教育經費預決算編制;負責全縣教育經費財務檢查等方面的協調工作;指導和監督全縣學校財務管理工作;負責學校佈局調整工作;負責全縣教育系統固定資產登記入帳和核銷管理工作;負責學校基礎設施和辦學條件改善工作,協同有關股室開展校園文明生態建設;負責教育系統節能減排工作;負責統籌協調教育脱貧工作和全縣學生資助工作
(三)人事崗。負責局機關和所屬事業單位機構編制和人事管理工作;按幹部管理權限,對學校領導班子成員進行考核任免或報批工作;負責組織全縣在編教師的教師資格定期註冊工作;負責全縣專業技術中級和初級職務資格評審工作;會同有關部門做好教師的招錄工作,負責新錄用人員的入編和轉正工作;負責校長及其團隊、教師的績效考核工作;負責教師隊伍的建設和老幹部管理工作;負責教育系統幹部人事調配工作;負責教育系統幹部培訓工作;負責到齡退休人員的通知工作;負責人事檔案管理工作;會同縣師訓中心做好師德師風教育工作;認定通過國家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人員的教師資格;指導學校人事制度改革工作,推進全縣教育領域人才隊伍建設;負責做好教育系統人才引進工作;負責做好中小學、幼兒園縣級骨幹教師認定表彰工作;負責做好中小學、幼兒園縣級教壇新秀、教學能手的認定表彰工作;開展全縣中小學、幼兒園師德師風建設檢查工作;統籌協調指導學校開展教學教研活動。
(四)基礎教育崗。統籌管理全縣學前教育、義務教育、普通高中教育、特殊教育工作;統籌指導民辦教育工作;參與擬訂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政策,指導全縣基礎教育的課程改革、教學改革;指導中小學、幼兒園佈局規劃編制工作;會同有關部門擬訂中小學、幼兒園辦學標準,規範辦學行為;統籌管理普通高中學籍,指導義務教育和學前教育的學籍管理工作;研究制定基礎教育入學、升學、考試有關政策;指導初中學業水平考試、高中階段學校招生工作和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及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工作;指導中小學、幼兒園的德育工作、勞動教育、校外教育、科普教育以及社會實踐活動;指導社會力量舉辦基礎教育各類學校的工作;指導中小學圖書館和教學設備配備工作;協調指導中小學、幼兒園優質教育資源引進工作;負責教育基本信息的統計和發佈;負責全縣掃盲規劃、組織實施掃除青壯年文盲及其鞏固提高等各項工作;根據國家和省的有關規定,擬定本縣基礎教育教學管理文件和學校設置標準;協同師訓中心指導全縣中小學教育教學研究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規劃並指導中小學的德育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負責普通中小學學籍管理和省內高中學籍的備案確認工作;負責制定中小學招生計劃和組織中小學招生工作;負責公辦和民辦中等職業學校學生轉學審批;負責公辦和民辦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資格審批;負責普通中專、成人中專學校學生轉學審批;負責重點職業中學、中專畢業生資格審批;負責民辦學校畢業生資格審批。
(五)職業與成人教育崗。負責全縣中等職業學校、職業高中教育事業的辦學指導和業務管理,參與制訂職業教育事業發展規劃和年度招生計劃;參與制訂全縣職業技術教育的招生政策和具體招生方案、並負責組織實施;會同有關股室做好職業教育和社區教育師資隊伍建設;負責中等職業學校(含民辦)畢業證的驗印與發放;負責管理社會力量舉辦的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及教育機構;負責全縣成人教育的辦學指導和業務管理,參與制定成人教育事業發展規劃及各級各類成人學校的年度招生計劃,組織成人高考、自學報名工作及指導各類成考、自考備考工作;會同有關部門開展社區教育、老年教育等終身教育工作。
(六)體育衞生與藝術教育崗。負責指導學校體育、衞生健康、美育和國防教育工作,制定有關體育、衞生、美育、國防教育教學的指導性文件;組織開展學校毒品預防教育工作;組織學校及學生參加體育競賽和藝術教育活動;負責學校食品衞生和學生體質健康監測工作;指導學校開展學生藝術素質測評;配合有關股室做好有關專業教師培訓工作;指導並協調學校國防教育和學生軍訓工作;負責教育系統“雙創”和校園文化建設的指導工作;負責審批普通中、小學和中等專業學校開展培養優秀體育後備人才;負責審批普通中、小學體育、藝術特長生成績測定考試、考級和破格升學;負責審批普通大、中、小學校省級體育、藝術競賽、夏(冬)令營等各種體育藝術活動。
(七)教育督導室。負責制定教育督導工作計劃,組織開展教育督導工作;對本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鄉鎮人民政府依法履行教育職責進行監督、檢查、評估和指導;對本縣中等以下各類學校的辦學方向、辦學水平、辦學效益等情況實施督導;依法組織實施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對縣屬其他教育教學機構實施督導;對教育工作的重大問題進行調查研究,並向本級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反映,提出意見和建議;組織督學培訓,開展教育督導科學研究;辦理本級人民政府和上級教育督導機構交辦的其他工作。
(八)電教崗。負責全縣各級各類學校常規教學儀器的配備管理工作;負責各中小學校的圖書配備管理工作;負責各中小學校教育信息化的規劃建設和管理工作;負責各中小學校各功能室設備設施的規劃建設和管理工作;協同有關股室做好信息化教學的相關工作;負責局機關網絡維護工作;負責全縣教育技術裝備、信息化等相關基本情況的年報統計工作;審批教育技術裝備標準和教育教學軟件發放。
(九)政策法規和行政審批崗(法規崗)。負責起草或審核本單位制定的規範性文件;負責對本單位重大行政決策、重要行政行為等提供法律意見;負責處理涉及本單位的涉法、涉訴及執法考核等事務;協調指導全縣教育系統普法和法制宣傳教育;監督指導教育系統依法行政、依法治校;其他需要法規崗參與的涉法事務;牽頭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和職能轉變,負責納入縣政府政務服務中心的行政許可事項和政務服務事項以及人才引進涉及教育服務事項的受理、辦理和組織協調;審批公辦普通高中、公辦中等職業學校、民辦學校、幼兒園和特殊教育學校(班)的設立;負責公辦普通高中的學校設立、變更、終止的審批;負責民辦普通高中設立、變更、終止的審批;負責民辦普通中學、中師學校、教師進修學校設置、調整審批;負責公辦和民辦中等職業學校設立、變更、終止的審批;負責民辦職業中學設置、調整審批;負責公辦和民辦中等職業學校專業設置審批;負責審批校外培訓機構。
(十)學校安全工作崗。統籌協調指導全縣各級各類學校安全保衞工作;擬訂學校安全工作有關規章措施並督促落實;指導學校開展安全教育、安全防範、安保人員培訓工作;指導學校開展“平安校園”創建工作;協調處理學校突發事件;會同有關部門指導校車安全管理工作和學校食品衞生安全工作。
(十一)督查和審計崗。負責督辦檢查縣委、縣政府和局機關部署事項的落實情況;依據國家法律、法規和上級主管部門及本單位的有關規定,制定內部審計規章制度;對按照依法治教,從嚴管理的原則,促進教育部門遵守國家財經法規,規範內部管理,加強廉政建設,維護自身合法權益,防範風險,提高教育資金使用效益;對所屬中小學校的有關各項經濟活動進行審計監督;對所屬中小學校主要負責人的經濟責任進行任期內、離任審計監督;對國有資產的管理和使用情況進行審計監督。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