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澄江組

鎖定
澄江組,是以岩石地層單位的地層結構。米士(P. Misch)1942年命名。是一套紫灰、紫紅色為主的陸相碎屑岩地層,分佈於雲南建水玉溪昆明東川四川會理一帶。
中文名
澄江組
外文名
Chengjiang Fm
地層單位編碼
06-53-1321
地層地質年代
Z1
階代碼
Z1
地區代碼
38

目錄

澄江組簡介

澄江組(Chengjiang Fm)曾稱澄江砂岩系或“澄江長石粗砂岩”,位於南華系底部。為暗紅,紫紅,土紅色長石石英粗砂岩,石英砂岩夾黃綠色頁岩,砂岩中含小泥礫,多發育大型交錯層理 [1] 

澄江組命名

米士(P. Misch)1942年命名。命名剖面位於雲南澄江縣城北鳳凰山

澄江組沿革

1942年米士(P. Misch )稱為“澄江砂岩系”。1962年全國地層委員會所編《中國的前寒武系》建“澄江組”,但包括了“澄江砂岩”和“南沱冰磧層”。1963年劉鴻允、劉鈺將“澄江組”限用於“澄江砂岩”部分,沿用至今。

澄江組特徵

澄江組層型

選層型 雲南澄江縣城北鳳凰山—解家墳剖面。雲南地質廳石油地質隊二分隊,1962年測制,雲南東部尋甸華寧普查報告。

澄江組構成

是一套紫灰、紫紅色為主的陸相碎屑岩地層。底部常以礫岩或含礫砂岩與下伏昆陽羣變質地層不整合接觸;下部為灰白色中厚層岩屑石英砂岩,中部主要為灰紫色、紫紅色中厚至厚層中粒岩屑砂岩,夾同色岩屑石英砂岩、細砂岩及泥質粉砂岩;上部為紫色、灰紫色中厚至厚層岩屑砂岩,局部含紫紅色泥礫和石英岩礫石。含微古植物等化石。下部普遍有紫紅色或淺灰色礫岩。該組厚度變化大,一般為200—2000m 。

澄江組接觸關係

頂被南沱組冰磧礫岩或觀音崖組不整合或平行不整合覆蓋。下部不整合於昆陽羣,天寶山組等老岩層之上。 [1] 

澄江組分佈

分佈於雲南建水玉溪昆明東川至四川會理一帶。

澄江組備考

編撰者:邢裕盛
年份1:1962
系名:新元古界
參考資料
  • 1.    澄江組  .中國地質科學院數據網[引用日期2012-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