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澀胎

鎖定
經高温燒成的未施釉的瓷胎,景德鎮稱“澀胎”或“石胎”。 [1] 
中文名
澀胎
別    名
石胎 [1] 
出土時間
2014年

澀胎簡介

經高温燒成的未施釉的瓷胎,景德鎮稱“澀胎”或“石胎”。 [1] 

澀胎出土的澀胎

考古發掘的呈窩狀堆積的正德朝御窯澀胎碗、盤殘片圖 考古發掘的呈窩狀堆積的正德朝御窯澀胎碗、盤殘片圖 [2]
2014年江西景德鎮市御窯遺址層出土呈窩狀堆積的正德朝御窯澀胎碗、盤殘片,這次的展覽中也展出了幾件拼接修復的澀胎的花盆、碗等,多為黃地綠彩類或礬紅地綠彩類雜釉彩瓷的半成品 [2] 
明代正德,2014年江西省景德鎮市御窯遺址出土,景德鎮市陶瓷考古研究所藏
名稱
簡介
圖片
澀胎錐拱雲龍紋折沿花口花盆 [2] 
花盆折沿、花口、斜直臂、高圈足。盆內和圈足內均施白釉,外壁不施釉。口沿作二十出花口,外壁上、下錐拱兩週如意頭紋,腹部中間錐拱獨角三爪螭龍,其間錐拱折帶雲紋。折沿下自右向左錐拱“正德年制”四字橫排外圍雙長方框款。底部中心開一滲水孔。此花盆屬於尚未施加低温釉彩的雜釉彩瓷器半成品 [2] 
澀胎錐拱雲龍紋折沿花口花盆 澀胎錐拱雲龍紋折沿花口花盆 [2]
高16.5釐米 口徑24.8釐米 足徑13.6釐米 [2] 
澀胎堆雕獅子戲球紋渣鬥式花盆 [2] 
此花盆造型源於元末明初均窯,呈渣鬥形,撇口、闊頸、扁圓腹、圈足。外壁澀胎,口沿下自右向左署青花楷體“正德年制”四字橫排外圍雙長方框款。頸部堆雕雙獅戲球圖;腹部堆雕卷草紋,上、下堆雕類似水波紋;近足處堆雕蕉葉紋。花盆內和圈足內均施白釉。底部中心開有一孔,用於滲水 [2] 
此花盆紋飾凸起,系採用堆雕技法裝飾而成。其製作工藝是:先在坯泥裏摻入少量白釉漿攪拌成泥漿,然後用毛筆蘸取釉漿在坯體上堆出紋樣,再進行雕刻,乾燥後入窯燒成。實際上是屬於黃地綠彩類或礬紅地綠彩類雜釉彩瓷的半成品 [2] 
澀胎堆雕獅子戲球紋渣鬥式花盆 澀胎堆雕獅子戲球紋渣鬥式花盆 [2]
高19.3釐米 口徑22.9釐米 足徑13.3釐米 [2] 
澀胎錐拱雲龍紋碗 [2] 
碗撇口、深弧壁、圈足。碗內和圈足內均施白釉。外壁澀胎,錐拱戲珠龍兩條,近足處錐拱仰蓮瓣紋。外底署青花楷體“正德年制”四字雙行外圍雙圈款。此碗屬於黃地綠彩類或礬紅地綠彩類雜釉彩瓷的半成品 [2] 
澀胎錐拱雲龍紋碗 澀胎錐拱雲龍紋碗 [2]
高6.2釐米 口徑15.3釐米 足徑4.8釐米 [2] 
澀胎泥繪雲龍紋碗 [2] 
碗撇口、深弧壁、圈足。胎體較薄,胎質潔白堅緻。碗內和圈足內均施白釉。內壁釉下錐拱雲龍紋,內底錐拱雙圈,雙圈內錐拱折帶雲紋。外壁澀胎,腹部泥繪雲龍紋,近足處泥繪一週蓮瓣紋。外底署青花八思巴文四字雙行外圍雙圈款,漢譯為“至正年制”。此碗屬於黃地綠彩類或礬紅地綠彩類雜釉彩瓷的半成品 [2] 
澀胎泥繪雲龍紋碗 澀胎泥繪雲龍紋碗 [2]
高8.6釐米 口徑19.9釐米 足徑7.9釐米 [2] 
澀胎泥繪雲龍紋盤 [2] 
盤敞口、淺弧壁、平底、圈足。盤內和圈足內均施白釉。內壁錐拱趕珠雲龍紋,內底錐拱雙圈,雙圈內錐拱“品”字形排列的三朵折帶雲。外壁澀胎,泥繪趕珠雲龍紋。外底署青花八思巴文四字雙行外圍雙圈款,漢譯為“至正年制” [2] 
澀胎泥繪雲龍紋盤 澀胎泥繪雲龍紋盤 [2]
高5.9釐米 口徑14.8釐米 足徑15.6釐米 [2] 

澀胎澀胎陶瓷雕塑

澀胎陶瓷雕塑是不施釉的胚胎經高温燒成後的製品。因感光上有乾澀感,故名澀胎;因其質似石,又稱為石胎;有的文獻稱為締燒胎。有一種不施釉的素瓷,雖屬於澀胎範疇,但與澀胎有區別。素瓷燒成温度高,瓷化完全,燒成後始終保持它的“素”質面目。澀胎的燒成温度允許有一定的波動範圍。例如,原來裝於柴窯餘膛部位燒成的澀胎,其燒成温度在1200℃左右,胚體瓷化不完全。澀胎有加彩(或復燒)和不加彩兩種可能。景德鎮對加彩的瓷件,多稱作澀胎。 現代出現的一種有色“素瓷”,它是將高温色料配入泥料中燒成素瓷後而顯的色,整個瓷胎色澤一致,既具有素瓷的意味,又具有色彩的風韻。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