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潼關縣

鎖定
潼關縣,隸屬於陝西省渭南市,位於陝西省關中平原東端,東鄰河南省靈寶市,西連華陰市,南接洛南縣,西北與大荔縣毗鄰,北與山西省芮城縣隔黃河相望。介於東經110°09′32″—110°25′27″,北緯34°23′33″—34°39′01″之間,總面積526平方千米 [1]  [22]  。截至2022年10月,潼關縣下轄1個街道、4個鎮 [30]  。截至2022年末,潼關縣常住人口12.34萬人。 [29] 
潼關歷史悠久,商謂桃林,周稱渭汭,春秋為桃林塞。西漢高祖五年(前202),潼關始設船司空衙門,後更名為船司空縣。東漢末至清初潼關縣兩次併入華陰等縣,計1500餘年。 [27] 
2022年,潼關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8.65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7.51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13.78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27.36億元。一、二、三產業佔生產總值的比重為15.4:28.3:56.2。 [29] 
中文名
潼關縣
別    名
桃林
渭汭
桃林塞
行政區劃代碼
610522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陝西省渭南市
地理位置
陝西省關中平原東端
面    積
526 km²
下轄地區
1個街道、4個鎮
政府駐地
城關街道
電話區號
0913
郵政編碼
714300
氣候條件
暖温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12.34 萬(2022年常住人口)
著名景點
馬超刺槐、十二連城、秦王寨、潼關城遺址等
機    場
華山支線機場(在建)
火車站
潼關站
車牌代碼
陝E
地區生產總值
48.65 億元(2022年)

潼關縣歷史沿革

商代
隸定國,稱桃林。周代為畿內地,錄虢國(北虢),稱“渭汭”。
稱桃林塞,隸晉。晉侯使詹嘉處暇守此防秦。
戰國
秦厲共公二十四年(前453年)隸魏。
秦惠文王六年(前332年),設寧秦縣,屬寧秦縣轄地。
西漢
漢高祖五年(前202年),設船司空衙門,專管黃、渭河水運、船庫。後以船司空官名為縣名,隸京兆尹
新莽
始建國元年(9年),改船司空縣為船利縣,隸後承烈郡。
東漢
複名船司空縣,隸司隸校尉部
建安十八年(213年),船司空縣併入華陰,隸京兆尹。
後經三國、魏、晉均屬華陰縣。
北魏
永熙三年(534年),屬定城縣(治所在今公莊村北之定),隸華州華山郡。
西魏
定城縣併入敷西縣,直至北周。
隋朝
隋開皇三年(583年),屬敷西縣隸華州。大業三年(607年)改隸京兆郡。五年(609年)改敷西縣為華陰縣,潼關屬之。
唐朝
唐垂拱元年(685年),華陰縣改稱仙掌縣。
天授二年(691年)分仙掌縣東部(潼關)設潼津縣,隸虢卅。
聖歷二年(699年)三月,改屬太州(治所在今華縣)。
長安二年(702年)撤潼津縣,併入仙掌縣。
神龍二年(706年)複名華陰縣,潼關縣屬之。
五代宋元
經五代、宋、金、元,均屬華陰縣。
明朝
明洪武七年(1374)設潼關守禦千户所,屬陝西都司。
洪武九年(1376年),設潼關衞(明顧祖禹著《讀史方輿紀要》説洪武三年<1370年>設潼關衞)。
永樂六年(1408年),屬中軍都督府
清雍正二年(1724年)撤潼關衞,五年(1727年),設潼關縣。
乾隆十三年(1748年)改設潼關廳,屬陝西潼商道同州府。
民國
民國二年(1913年)廢廳,設潼關縣,屬陝西省陝中道 [25]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屬陝西。
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屬陝西第八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治所在大荔縣)。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屬陝西第二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治所在華縣),直至解放。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5月29日,潼關解放,潼關縣屬渭南專員公署,隸陝甘寧邊區政府。
中華人民共和國
1949年5月29日,潼關解放,潼關縣屬渭南專員公署,隸陝甘寧邊區政府。
1950年5月,屬渭南專員公署,隸陝西人民政府。
1956年10月,渭南專員公署撤銷後,直屬陝西人民政府.
1958年12月,潼關縣與渭南縣合併後,設潼關人民公社,屬渭南縣,隸陝西人民政府。
1961年8月15日,恢復潼關縣制,屬渭南專員公署(1979年改稱渭南地區行政公署)。 [3] 
潼關縣 潼關縣

潼關縣行政區劃

潼關縣區劃沿革

解放後,廢保甲制度。潼關縣分設一、二、三、四、五區,共轄34個鄉。
潼關縣地圖
潼關縣地圖(2張)
1955年撤區並鄉,設9鄉1鎮:吊橋鄉、南頭鄉、吳村鄉、安樂鄉、李家村鄉、太要鄉、代字營鄉、南營鄉、十里鋪鄉、城關鎮。鄉轄若干初級社。到1956年,鄉轄72個高級社,鎮轄5個居民區。
1957年,潼關縣三門峽庫區移民後,有58個高級社
1958年裁撤鄉的建制,保留城關鎮。原來的鄉設紅旗、東風、秦嶺(不久併入超英)、超英、衞星、東方紅人民公社,為政社合一的組織機構。將高級社改為生產大隊,分屬各公社。同年12月,潼關縣併入渭南縣後,設潼關人民公社。原1鎮5社,改設城關、高橋、吳村、安樂、李家村、太要、代字營、南頭8個管理區。轄76個生產大隊和5個居民區。
1961年8月,潼關縣建制恢復後,調整為城關鎮和吳村、安樂、港口、南頭、代字營、太要、李家村人民公社,共轄12個居委會,81個生產大隊。1983年調整為82個生產大隊。
1984年,體制改革廢社設鄉。城關鎮轄11個居(家)委會;農村設太要、港口鎮、吳村、安樂、高橋、南頭、代字營、李家村鄉8個鄉(鎮),把82個生產大隊改為村委會,512個生產小隊改為村民小組,並轄4個居(家)委會。1988年,李家村鄉改設桐峪鎮,至今。
2009年,撤銷代字營鄉設立代字營鎮(8月6日正式實施)。2011年,撤銷高橋鄉併入秦東鎮和城關鎮,撤銷南頭鄉併入代子營鎮。調整後,潼關縣轄5個鎮、1個鄉:城關鎮秦東鎮太要鎮桐峪鎮代字營鎮、安樂鄉。 [4] 
2015年,撤銷潼關縣城關鎮安樂鎮,合併設立潼關縣城關街道。 [5] 

潼關縣區劃現狀

截至2022年10月,潼關縣下轄1個街道、4個鎮 [30]  :城關街道,太要鎮、秦東鎮、代字營鎮、桐峪鎮,共18個行政村、10個社區,511個村(居)民小組 [27]  。潼關縣人民政府駐城關街道。 [6-7] 
統計用區劃代碼
名稱
610522001000
城關街道
610522101000
秦東鎮
610522102000
太要鎮
610522103000
桐峪鎮
610522104000
代字營鎮

潼關縣地理環境

潼關縣位置境域

潼關縣位於黃河中游大拐彎處,陝西省的最東部,東與河南靈寶毗鄰,西、西北分別與華陰、大荔接壤,南與洛南依秦嶺為界,北與山西芮城隔黃河相望。介於東經110°09′32″—110°25′27″,北緯34°23′33″—34°39′01″之間,南北長約30千米,東西寬22千米,總面積526平方千米。 [1]  [22] 

潼關縣地形地貌

潼關縣南部秦嶺山區屬太古界太華羣,是呂梁運動以後形成的東西帶狀隆起。元古震旦紀發生地殼構造運動,地層擠壓褶皺成山。喜馬拉雅運動時,南沿發生斷裂,北升南陷,形成尋馬道地塹。新生代,因受秦嶺緯向構造體系和祁、呂、賀構造體系控制,構造運動兩體系之間發生擠壓、張扭、斷陷,形成汾渭地塹。此外,受朝邑橫向隆起影響,形成次一級的山前斷陷(華陰一潼關斷層)。潼閿山地因受南北兩個地塹的擠壓,強烈斷折上升,出現了境內秦嶺山地。第四紀以來的洪積和風積作用,促使山前斷層以北成為黃土台原。台原北部經長期洪水沖刷形成黃渭河谷。 [8] 

潼關縣氣候特徵

潼關縣氣候類型屬國內汾渭暖帶大陸性半乾旱季風氣候區及省內關中平原暖温帶暖温氣候區。境內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降水偏少,雨熱同期。除秦嶺山區外,年日照時數2089.1小時,年均氣温13.2℃,年均氣温日較差9.5℃,無霜期為187—297天,年降水量609毫米。境內多發東風,春季風速最大。 [1] 

潼關縣水系水文

潼關縣境內黃河為過境河,區間流程18千米。渭河為入境河,從秦東鎮花園口注入黃河,區間流程12千米。境內自產河流大小11條,集為潼河、雙橋河兩大水系。年均徑流量7317.2萬立方米,地表水、地下水資源總量9028.7萬立方米。其中,黃渭沿岸、太要窪地為極強富水區。名泉有馬趵泉。 [1] 

潼關縣土壤類型

潼關境內有褐土、黃土、壚土、沼澤土、鹽土、淤土、山地棕壤7個土類,11個亞類,17個土屬,35個土種。有機質最高值2.11%,最低值0.15%,平均值0.898%。 [1] 
潼關地理 潼關地理

潼關縣自然資源

潼關縣土地資源

截至2019年末,潼關縣主要地類數據如下:
(一) 耕地6239.45公頃(93591.75畝)
其中,水田43.09公頃(646.35畝),佔0.69%;水澆地3341.00公頃(50115.00畝),佔53.55%;旱地2855.36公頃(42830.40畝),佔45.76%。
位於2度以下坡度(含2度)的耕地4536.90公頃(68053.50畝),佔全縣耕地的72.71%;位於2—6度坡度(含6度)的耕地996.52公頃(14947.80畝),佔15.97%;位於6—15度坡度(含15度)的耕地445.18公頃(6677.70畝),佔7.14%;位於15—25度坡度(含25度)的耕地21.08公頃(316.20畝),佔0.34%;位於25度以上坡度的耕地239.77公頃(3596.55畝),佔3.84%。
(二)園地8735.93公頃(131038.95畝)
其中,果園629.17公頃(9437.55畝),佔7.20%;其他園地8106.76公頃(121601.40畝),佔92.80%。
(三)林地20679.40公頃(310191.00畝)
其中,喬木林地3020.43公頃(45306.45畝),佔14.61%;竹林地0.67公頃(10.05畝);灌木林地15805.31公頃(237079.65畝),佔76.43%;其他林地1852.99公頃(27794.85畝),佔8.96%。
(四)草地897.74公頃(13466.10畝)
其中,天然牧草地0.49公頃(7.35畝),佔0.05%;其他草地897.25公頃(13458.75畝),佔99.95%。
(五)濕地968.58公頃(14528.70畝)
濕地是“三調”新增的一級地類,包括7個二級地類,我縣轄區範圍內沒有紅樹林、森林沼澤、沿海灘塗3個二級地類,只涉及4個二級類,分別是:灌叢沼澤1.32公頃(19.80畝),佔0.14%;沼澤草地0.71公頃(10.65畝),佔0.07%;內陸灘塗961.27公頃(14419.05畝),佔99.25%;沼澤地5.28公頃(79.20畝),佔0.54%。
(六)城鎮村及工礦用地3046.80公頃(45702.00畝)
其中,建制鎮用地547.36公頃(8210.40畝),佔17.96%;村莊用地1931.23公頃(28968.45畝),佔63.39%;採礦用地449.58公頃(6743.70畝),佔14.76%;風景名勝及特殊用地118.63公頃(1779.45畝),佔3.89%。
(七)交通運輸用地942.52公頃(14137.80畝)
其中,鐵路用地108.63公頃(1629.45畝),佔11.53%;公路用地383.72公頃(5755.80畝),佔40.71%;農村道路449.91公頃(6748.65畝),佔47.73%;港口碼頭用地0.09公頃(1.35畝),佔0.01%;管道運輸用地0.17公頃(2.55畝),佔0.02%。
(八)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1021.56公頃(15323.40畝)
其中,河流水面745.41公頃(11181.15畝),佔72.97%;水庫水面19.31公頃(289.65畝),佔1.89%;坑塘水面104.56公頃(1568.40畝),佔10.23%;溝渠73.43公頃(1101.45畝),佔7.19%;水工建築用地78.85公頃(1182.75畝),佔7.72%。 [32] 

潼關縣植物資源

潼關縣境內植物澱粉、糖類主要有21種,香料類24種,藥用類150餘種。 [1] 

潼關縣動物資源

潼關縣境內有野生脊椎動物6綱20科100餘種,其中,野雁為國家Ⅰ級保護動物,青鼬、豺、獐、青羊、老鷹、鷂子為國家Ⅱ級保護動物。人工飼養的畜禽14種。 [1] 

潼關縣礦產資源

潼關縣境內礦種主要有金、磁鐵、石墨、蛭石、大理石、石英石等。其中優勢礦種有:金礦,遍佈於小秦嶺山區,西潼峪、桐峪、西峪藏量較豐,中深層藏量尤豐;石墨礦分佈於大峱峪至善車峪一帶,馬峯峪藏量較豐;蛭石分佈於桐峪、西峪、善車峪、玉石峪、太峪之淺山地帶,藏量較豐;大理石分佈於善車峪、玉石峪一帶,藏量約228萬立方米,蛇紋石化,色澤美麗,加工性能好,系優質建築裝飾原料。 [1] 

潼關縣人口

截至2022年末,潼關縣常住人口12.34萬人,比上年減少0.03萬人。出生人口0.08萬人,出生率6.6‰;死亡人口0.13萬人,死亡率10.27‰;自然增長率-3.67‰。城鎮人口6.64萬人,佔53.77%;鄉村人口5.7萬人,佔46.23%。 [29] 

潼關縣經濟

潼關縣綜述

2022年,潼關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8.65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4%。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7.51億元,增長3.9%;第二產業增加值13.78億元,增長1.0%;第三產業增加值27.36億元,增長4.4%。一、二、三產業佔生產總值的比重為15.4:28.3:56.2。2022年,潼關縣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實現23.95億元,佔生產總值的49.2%,較上年回落0.9個百分點。 [29] 
固定資產投資
2022年,潼關縣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户)比上年增長8.7%。其中,第一產業投資下降84.8%;第二產業投資增長55.3%;第三產業投資增長14.1%。全年民間固定資產投資下降9.8%,基礎設施投資增長33.7%,工業投資增長58.3%,高技術產業投資下降70.1%,文化產業投資下降14.1%。 [29] 
財税收支
2022年,潼關縣地方財政收入實現1.26億元,比上年增長4.1%。其中,税收收入0.81億元,增長13.3%。地方財政支出實現17.2億元,增長10%。 [29] 
人民生活
2022年,潼關縣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現24982元,比上年增長6.3%。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809元,增長4.8%;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817元,增長6.3%。城鄉居民收入比2.39∶1。 [29] 

潼關縣第一產業

2022年,潼關縣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實現13億元(現價),扣除價格因素,比上年增長4.2%。其中,農業產值8.88億元,增長2.7%;林業產值0.17億元,增長11.1%;畜牧業產值3.23億元,增長7.5%;漁業產值0.12億元,增長4.7%;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0.59億元,增長5.3%。 [29] 
種植業
2022年,潼關縣糧食作物播種面積19.71萬畝,增長0.3%。夏糧播種面積10.16萬畝,下降1.3%;秋糧播種面積9.55萬畝,增長2.1%。糧食總產量5.3萬噸,增長2.0%。其中,夏糧2.8萬噸,增長0.5%;秋糧2.5萬噸,增長3.7%。全縣蔬菜面積1.4萬畝,下降3.3%,產量3.8萬噸,下降4%。 [29] 
林業
2022年,潼關縣園林水果面積1.9萬畝,下降9.1%,產量1.1萬噸,下降2.8%。 [29] 
畜牧業
截至2022年末,潼關縣大牲畜出欄1365頭,增長2.5%。豬出欄7.9萬頭,下降0.4%;羊出欄5510只,下降3.8%;家禽出欄13.5萬隻,下降6.7%。年末大牲畜存欄2584頭,增長9.5%。豬存欄5.9萬頭,增長1.1%;羊存欄4515只,增長0.5%;家禽存欄23.5萬隻,下降6%。全年肉產量6694.3噸,下降1.7%;蛋產量1474噸,下降11%。 [29] 

潼關縣第二產業

工業
2022年,潼關縣全部工業增加值12.5億元,比上年增長1.1%。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3%。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中,有色金屬礦採選業比上年增長3.8%,非金屬礦採選業下降51.4%,化學原料和化學品製造業增長23.2%,非金屬礦物製品業增長19%,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業增長13.2%,廢棄資源綜合利用業增長71.5%,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增長12.1%,燃氣生產和供應業增長9.9%。全年規模以上工業營業收入79.5億元,增長21.7%;營業成本73.4億元,增長25.7%;利潤總額2.1億元,下降34.7%。全年規模以上工業綜合能源消費量13771噸標準煤。規模以上工業用電量0.89億度。 [29] 
建築業
2022年,潼關縣資質等級以上建築企業總產值完成4.41億元,增長4.6%。建築業增加值實現1.3億元,增長2.2%。擁有資質等級以上建築業企業7家,從業人員1122人。 [29] 

潼關縣第三產業

國內貿易
2022年,潼關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上年增長8%。全年限額以上企業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實現16.1億元,增長13.8%。其中,零售業實現銷售額14.3億元,增長12.7%;住宿業實現營業額0.4億元,增長11.2%;餐飲業實現營業額1.1億元,增長32.6%。 [29] 
招商引資
2022年,潼關縣共有招商引資在建項目26個,實際到位資金68.83億元,比上年增長36.05%。 [29] 
房地產業
2022年,潼關縣房地產開發投資10.57億元,增長129.8%。商品房銷售面積8.98萬平方米,增長91.2%;商品房成交套數716套,增長96.2%;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積17.82萬平方米,增長162.8%。 [29] 
郵電通信
2022年,潼關縣完成郵政業務總量2412.51萬元,增長29.6%。郵政業務收入2561.04萬元,增長61.2%。電信主營業務收入實現1.04億元,增長4%;移動電話用户13.6萬户;互聯網用户4.9萬户;固定電話用户0.32萬户。 [29] 
旅遊業
2022年,潼關縣共接待遊客95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6.17億元。 [29] 
金融業
截至2022年末,潼關縣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餘額89.8億元,增長12.3%。其中,居民存款74.1億元,增長11.9%。各項貸款餘額29.6億元,下降3.6%。其中,短期貸款12.7億元,下降19.1%;中長期貸款12.6億元,增長17.9%。 [29] 
潼關縣 潼關縣

潼關縣交通運輸

潼關縣交通

國家高速G30連霍高速公路、國道310線從潼關縣通過。
隴海鐵路過境設有潼關站
2014年3月12日潼關縣正式開通城市公共交通,政府投資500萬投放16輛車,開通3條公交線路,分別是:
1路:火車站環線
火車站 →住建局→ 礦建醫院→ 中心街東口→ 郵政局→ 交通局→ 首飾城→ 人民之家→ 電力局→ 金三角菜市場→ 環保局→ 水務局→ 中心街西口→ 潼關中學→ 工商局→ 火車站
1路公交車下行運行車站同上,停靠站相同反向運行
2路:環衞局⇄國土局
環衞局→ 人民銀行→ 文川小學→ 縣政府→ 縣委→ 縣政協→ 交警大隊→ 北極小學→ 郵政局→ 交通局→ 中醫醫院→ 民政局→ 人民醫院→ 國土局
2路公交車下行運行車站同上,停靠站相同反向運行
3路:添景苑⇄四知學校
添景苑→ 香堤西岸→ 財政局→ 文川小學→ 縣政府→ 中心街東口→ 郵政局→ 交通局→ 首飾城→ 港口抽黃→ 職教中心→雙橋街口→ 楊震像轉盤→ 四知街東段→ 四知學校
3路公交車下行運行車站同上,停靠站相同反向運行

潼關縣運輸

2022年,潼關縣貨物運輸量27.6萬噸,比上年下降14.8%;貨物週轉量4368萬噸·千米,下降18.1%;旅客運輸量240.9萬人,增長418.1%;旅客週轉量2944.3萬人·千米,增長3.9%。 [29] 

潼關縣社會事業

潼關縣科技事業

2022年,潼關縣授權專利20件,其中發明專利2件,實用新型專利12件,外觀專利6件。全年培育認定了2家民營科技企業,2家高新技術企業,2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全年共簽訂技術服務合同1項,合同成交金額240萬元。 [29] 

潼關縣教育事業

截至2022年末,潼關縣共有普通高中1所,在校學生2137人;職業中學1所,在校學生237人;九年一貫制學校1所,初中3所,初中在校學生3930人;小學14所(其中公辦12所,民辦2所),小學在校學生8750人;幼兒園19所(其中公辦11所,民辦8所),在園幼兒4463人,普惠性幼兒園佔比達94.7%。 [29] 

潼關縣文化事業

截至2022年末,潼關縣共有文化館1個,文化站5個,圖書館1個。全年開展形象標識徵集活動,徵集宣傳語526條、歌詞103件、歌曲182首、形象標識30個;開展“千年古關-印象潼關”攝影大賽作品徵集活動,共收到作品200餘件;組織惠民演出服務80餘場,全年受益羣眾達3000餘人次;推出了“紅色故事繪”“名師講壇”等線上讀書服務60餘期;“四進零距”文化惠民累計放映公益電影1100餘場次,戲曲演出130餘場次;在2022年,潼關縣全國“村晚”短視頻徵集活動中,我縣拍攝的年俗短片《“潼”年滋味》展播,榮獲“最佳故事作品”和“優秀作品”兩項殊榮,被陝西日報、羣眾網等多家媒體轉發,點擊量達8000餘萬次。 [29] 

潼關縣衞生事業

截至2022年末,潼關縣擁有各級醫療衞生機構155家,其中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家,縣衞生監督所1家,縣屬醫療衞生機構3家、鄉鎮衞生院8個、村衞生室84個、個體診所55個、私營醫院3家。全縣醫療機構牀位783張,其中縣級公立醫院511張。全縣共有衞生技術人員1120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335人、註冊護士409人、藥師55人、技師66人、其他255人。 [29] 

潼關縣社會保障

2022年,潼關縣城鎮新增就業人員2300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900人,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210人,農村勞動力轉移3.7萬人次。
截至2022年末,潼關縣城鎮就業人員養老保險參保10372人,其中靈活就業人員養老保險參保6553人;城鎮退休人員養老保險參保5382人,其中靈活就業退休人員養老保險參保2925人;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73668人。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參保15298人;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參保104858人。
截至2022年末,潼關縣城鎮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128户,共260人,支付低保資金234.14萬元;農村居民享受低保1011户,共2481人,支付低保資金1121.34萬元;城鄉特困供養267户,共269人,共計支付199.8萬元。 [29] 

潼關縣基礎建設

2021年,潼關縣水土流失治理面積2千公頃,堤防長度4.24千米。建成水庫11座,總庫容531.66萬立方米。全縣水利供水工程年總供水量2292萬立方米。其中,農業灌溉供水1625萬立方米,工業供水190萬立方米,城鄉居民生活供水211萬立方米,城鎮公共供水234萬立方米,生態環境供水32萬立方米。 [28] 

潼關縣環境保護

2022年,潼關縣空氣質量綜合指數4.46%。城市環境空氣質量達標天數271天,達標率74.2%,其中優質31天,良好240天,重污染天數0天。六項污染物濃度中PM2.5年均濃度40微克/立方米;PM10年均濃度85微克/立方米;NO2年均濃度22微克/立方米;SO2年均濃度15微克/立方米;O3-8h第90百分位數濃度153微克/立方米;CO第95百分位數濃度1.4毫克/立方米。 [29] 

潼關縣安全生產

2022年,潼關縣未發生安全生產傷亡事故。 [29] 

潼關縣歷史文化

潼關縣民間藝術

民間歌曲
勞動歌曲有《黃河船伕號子》、《打夯歌》。《黃河船伕號子》有扯船號、攔船號、松稍輜號、撐船號、跌腳號、拉船歲歲號、搭蓬老號、搭蓬尖號、搭蓬代衝號、倒把號、背船老號、船上岸號。一領眾合,粗獷高昂,如水流湍急,奔騰咆哮的黃河。1980年,被收入《中國民間歌曲集成》陝西卷。1983年,文化館劉羣才、師進編成歌舞,參加渭南地區民間藝術調演,獲創作演出二等獎。1984年參加陝西省民族民間優秀節目選調演出。《打夯歌》,修庫、打壩、建房奠基,執夯的一唱眾和,節奏鮮明,對勞動者起組織鼓舞作用。
山歌主要流行於峪道,採錄到的有《姐家門上一樹梨》,歌詞11段,曲調節奏自由。西潼峪宋德才演唱的這首山歌,被收入《中國民間歌曲集成》陝西卷。
民間小調已採錄的有《採花》、《大釘缸》、《繡荷包》、《十繡》、《思新春》、《拜姐華》、《珍珠倒捲簾》、《小尼姑鬧五更》、《十探妹》、《十對花》、《小放牛》等。《十繡》、《思新春》、《拜姐華》、《珍珠倒捲簾》、《小尼姑鬧五更》,這些被收入《渭南地區民歌資料選集》。文化館根據《小放牛》小調創編的表演唱《月月鮮花獻英雄》,1984年獲渭南地區民間藝術調演創作二等獎。
民間器樂
民間器樂,主要是鼓樂。建國前,鼓樂班,社會地位低下被稱“龜聒(音同)子”、“吹鼓手”,別業者不與其結親。建國後,鼓樂班的社會地位得到改變。1979年後,萬家嶺、南營、蘇家村、西姚、馬蜂峪口、毛溝、吳村等建立鼓樂班,在潼關縣、山西等地,為羣眾婚娶喜慶助興。樂器:嗩吶、海笛、笙、笛、二胡、板胡、三絃、鼓、鑼、鉸子等。流傳樂曲:《地溜花》、《反眼》、《滿眼》、《六眼》、《緊迎親》、《上樓台》、《小開門》、《三百錢》、《嗩吶皮》、《柳青娘》、《起宴呼》、《米紅花》、《釘缸》、《繡荷包》、《張良歸山》、《百鳥朝鳳》、《雁落沙灘》等。窯上村呂新有、呂天有1953年參加渭南地區民間藝術調演會,吹奏雙嗩吶,獲錦旗獎。1980年,全國民間樂器普查,窯上村呂向娃,演奏《釘缸》、《繡荷包》,呂天有演奏《張良歸山》被收入《陝西省民間器樂曲集成》。
流行的打擊樂曲:《背花》、《露星》、《香麥草》和秧歌鑼鼓。《背花》流傳東原一帶,由10面大鑼,1面大鼓演奏,氣氛激昂、雄輝粗獷;《露星》演奏,4面大鑼、1面小鑼,釵、鼓合拍,氣氛莊嚴肅穆;《香麥草》,用小釵、小鑼、小鼓演奏,氣氛熱烈歡快。
民間歌舞
《磨女舞》,又名地遊子。清光緒年間,由藝人張麻子傳入東官村。四少女穿古裝裙,裙下套一荷花托盤,手捧蓮花燈,邊歌邊舞,典樸雅緻;小男孩化裝牧童配合表演,邊舞邊唱《十二月》、《十對花》等歌曲。1955年,參加渭南地區羣眾藝術匯演。1985年曾改編成舞蹈“對花燈”,參加渭南地區民間舞蹈調演,獲演出一等獎、作曲獎。

潼關縣風俗習慣

婚俗
潼關在黃河中游,人文開化最早,以前的婚俗,總是守着先王的舊制,要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初訂婚,先取雙耳環,送給女方,這叫定親。隨後由男家備辦衣料首飾等物,擇吉日送往女家,這叫許口。謂女方已答應了這頭親事,又叫吃麪,因女方這天款待媒人,吃的是麪條,取百年合好,長遠永久之意。現風俗較前簡單,分訂親、看家、認門。訂親是介紹人往返説合,取得男女兩方同意,約定地點見面談話,雙方若無意見,就互贈禮物,以為憑證。所謂看家,即由男方擇吉日,讓女方來家看屋,設宴相待,並買衣物,俗稱掰衣裳,這天以女方為主,席面要求豐盛。認門是女方擇吉日,讓男方來家認門,並邀請親戚陪席敬酒,由親戚各贈未婚女婿衣料一件。
娶親:由男方家先一日,將辦好的財禮酒肉箱子、衣架、食洛送到女家,因男家那天去的主事人,要祭拜女方三代祖宗,這叫行禮。現又簡化多了,俗稱“催箱”,進村前放炮,吃飯前放炮。娶親這天,過去有坐轎的,有騎馬的,現都用車迎親,通常女婿去親迎,去時伴有抬箱子的,搬嫁妝的,放炮的。女家親戚送親,舉行結婚儀式,這叫“過事情”。第二天,新郎新娘,上岳父家拜認親族鄰里,岳父家亦設席相待,這叫認門,謂新郎先來認識岳父家的門户,又叫回門,謂新媳婦昨天出門,今天又回來了,下午與女婿同歸。媳婦進門七八天後,再回孃家,這叫處十,一般的在孃家住七八天。人常説:“去七來八,兩頭都發”。
媳婦上轎(車)要換另一雙鞋,表示不踏孃家土,原先是媳婦在孃家走時,一下炕,先踩到臉盆上,再立到氈上,再個氈輪換到轎(車)上,現已沒有這些講究了,這一套也簡化了。
葬俗
葬俗各地有所不同,潼關地區一般當病人氣息奄奄待斃的時候,先為剃頭洗腳,換上壽衣,不宜大動,一動即嚥氣。病人嚥氣後,停屍於堂,老人停到堂中,少壯停到偏旁。停屍多用箔子,也有用木板置之,多為三塊,板距拉寬取通風透氣,以防屍腐流水,頭枕屋瓦五至七頁,臉蓋以紙,口含以錢(麻紙、銅錢、硬幣),手握烙餅,足絆紙繩。老人停放三五日,少壯隨時入殮。若客死他鄉,或凶死於外的,不得入城,停屍城外。
入殮時,將屍放在棺內,還有為棺內放六曲麥芽的,取絲麻不斷,子孫延綿,六親有靠,後輩興發之意。用棉籽填實棺內空隙(後多用草木灰)將屍體穩當實在,在起喪前再將棺蓋釘好,抬到墳墓下葬。
葬埋時,挖掘土坑,深淺有所不同,老年葬坑深,少年葬坑淺,最深九尺,一般七尺左右,置棺其內,封閉墓口,填平墓坑,卷高墓冢。初葬三日夜,孝子守墓三晚,給墓兩邊生火煨成煙,叫打怕怕。説是死者初葬此地,孤單無依,守墓三晚,是為做伴的意思。葬滿三日,孝子必須省墳祭奠,卷高墓冢,叫圓墓。這此還有為死者從家至墓插小紙旗於道路,這叫“插旗”,多在中午進行。這是仿照羊角衰與左伯桃的故事,為死者以壯行色,以助威勢的流風遺俗。事雖不稽,情實可憐。百日、週年至親來奠,過三週年則釋眼,俗稱脱服。

潼關縣風景名勝

潼關縣綜述

潼關縣自然旅遊資源有:天下黃河第一彎、三河濕地風光、泉湖、佛頭山等。
人文旅遊資源有:古潼關城牆、城樓遺址,李自成南原大戰遺址,十二連城烽火台遺址,隋楊素墓遺址,唐李元諒墓遺址,秦王寨遺址,明代軍寨遺址,水坡巷的唐古井、乾隆槐及明清民居等。
名相故里和陵墓有:漢太尉楊震故里,父子閣老劉崎、劉寬故里(俗稱“還牛堡”),漢太尉楊震墓。
新建和恢復的人文旅遊景區有:楊震廉政博物館(楊震廉政教育基地)、古渡坊景區、嶽瀆公園、十里畫廊棧道、嶽瀆牡丹園、潼關醬菜博物館、馬趵泉景區、上善村鄉村旅遊景區、古城東山景區、小秦嶺黃金礦山公園等。 [31] 

潼關縣主要景點

潼關古渡坊景區
地處黃河濕地公園,南踞女媧東山景區,北臨黃河,主要分為仿古商業業態區、關中文化展演區和古棧道桃園風景區。清雍正六年(1728年)風陵曉渡就有“官船十一隻,水夫八十四人”,還有私人和上下游經常過往的客商船隻。位於晉陝豫三省交界的老潼關渡口是黃河最大的古渡口,相傳皇帝六相的風后,於蚩尤作戰被殺,葬在此處,後建風后陵,風陵渡以此得名。 [9] 
嶽瀆閣景區
佔地1120畝,總投資1.6億元,於2012年6月實施,10月1日正式對外開放,接待遊客10萬餘人次。工程共分兩期實施,一期為綠化部分,包括徵地和景區綠化,共栽植各類花卉、樹木、草坪40餘萬株;二期為園建部分,包括亮化、硬化、美化和景觀長廊、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還將斥資1億元,建成遊客中心、生態酒店、商業一條街、景觀塔,把景區打造成集生態、旅遊、景觀、文化、休閒為一體的4A級景區。 [10] 
秦王寨馬趵泉景區
景區所處窯上村,距潼關縣城18千米,相傳唐太宗李世民為秦王時,東征途經此地安營紮寨、屯兵養馬、整肅軍旅,故名“秦王寨”。一次戰役後,因人困馬乏,口渴難耐,戰馬在大聲長嘶後奮蹄長刨,隨清泉汨汨流淌,為贏得戰爭勝利提供了重要保障,為紀念那次戰役和戰馬功勞,人們稱那股清泉為馬趵泉,至今仍長久不衰。 [11] 
位於秦、晉、豫三省交界,黃、渭、洛三河交匯之處的潼關古城遺蹟區內,規劃面積1300畝,總建築面積20萬平方米,總投資10億元,是省級重點示範鎮的第三模塊。景區內部規劃有古城關隘文化區、女媧文化區、軍事體驗主題區、休閒度假區、黃金小鎮展示區、民俗生態園林區等六大片區,核心建設項目有:城樓、古城牆遺址、鐘樓、仿古商業街、山河一覽樓、女媧祠、軍事演習場、黃金探秘遊、花海園林等。建成後的景區將部分再現潼關八景中的“譙樓晚照”、“雄關虎踞”、“道觀神鍾”、“禁溝龍湫”、“風陵曉渡”等景點。 [12] 
潼關國家級黃河濕地公園位於關中平原東端,東至河南、西至華陰、南至港口、北至大荔。東西長21.8千米,寬6.5千米,總面積3750公頃。濕地範圍內的珍惜鳥類資源,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完整,共有野生鳥類119種,珍貴的鳥類和水禽有天鵝、鴛鴦等。各類植物112科,比較典型植物有聖柳、空心蓮子草、野生大豆等。保護區有大面積的河流水面和蘆葦沼澤,整體植被豐富,水草茂盛,水鳥眾多,生態環境優美。 [13] 
潼關佛頭山風景區
佛頭山風景區位於潼關縣安樂鎮境內,是以秦嶺支脈佛頭山為主體的山嶽型風光及宗教文化風景區。景區面積15平方千米,其主峯海拔1806米,因酷似佛首,故稱佛頭山。自古即有“關南名勝”、“西嶽第二奇山”之稱,為古今著名避暑遊覽勝地。因其山頂常年白雲縈繞又稱“白雲山”。佛頭山的馳名,主要源於潼關妙善公主在此學佛行法並最終在山頂佛崖寺修成千眼千手菩薩(即千手佛)的美妙傳説。在秦晉豫金三角地帶宗教界享有盛名,每年的三、六、九月分別有盛大廟會,吸引八方來人。 [14] 
位於潼關縣秦東鎮四知村,佔地83畝,距潼關古城6千米,潼關縣城16千米,總投資約3500萬元。分為祠前區、祠院區、墓園區和綠化區。於2011年9月26日正式開園迎客。主展區四知堂、正氣廳、浩然廳、清風廊和放映廳。四知堂建築面積1780平房米,共有上下兩層,一層布展區,面積1160平方米,主要反映了楊震的生平事蹟及後人對楊震的緬懷之情,二層主要展示的是楊震家族羣英譜;正氣廳布展面積162平方米,展廳徵集的全國政治、書畫名家歌詠楊震、歌頌廉政的500餘幅作品展;浩然廳布展面積162平方米,展出與楊震有關的一些文物;清風廊布展面積600平方米,分為東西兩部,展出了從西周到清代共72位清官的人物事蹟及名言警句。 [15] 

潼關縣地方特產

潼關醬筍,陝西省潼關縣特產。選料考究,做工精細,外形美觀,紅褐透亮,色澤鮮潤,酥脆鮮嫩,鹹中有甜,筍香濃郁,醬香撲鼻,食之開胃,風味獨特,耐於長貯,最宜佐餐而聞名遐邇,素有“十里放香”的美譽。為中國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潼關縣榮譽稱號

2017年,潼關縣獲首批全國農村社區建設示範單位 [16] 
2020年2月,入選2020中國美食百佳縣市。 [17] 
2020年3月,獲得渭南市2019年度“全面深化改革先進縣”稱號。 [18] 
2020年4月,被中共陝西省委平安陝西建設領導小組授予“2019年度平安縣”榮譽稱號。 [19] 
2020年7月,入選2020中國最具安全感百佳縣市。 [20] 
2020年7月10日,入選2020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名單。 [21] 
2020年7月29日,入選2019年重新確認國家衞生鄉鎮(縣城)名單。 [2] 
2021年6月,潼關縣直屬機關工委被中共渭南市委授予“渭南市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 [23] 
2021年9月8日,入選國家能源局綜合司整縣(市、區)屋頂分佈式光伏開發試點名單。 [24] 

潼關縣現任領導

潼關縣人民政府縣長:左俊
潼關縣人民政府副縣長:李少博、黨宏洲、白濤、王飛、張波、裴芬雲 [26]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