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潼南羅盤山豬

鎖定
潼南羅盤山豬,重慶市潼南區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潼南羅盤山豬飼養區域屬四川盆地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氣候温和,年平均氣温為17.9℃,潼南縣水資源豐富,涪江和瓊江兩條幹流橫穿縣境,並有大小支流73條,適宜山豬生長。潼南羅盤山豬,體型中等偏大,體質健壯,被毛全黑,鬃毛粗長剛韌。頭中等大,額部橫行皺紋較淺,嘴長而稍尖,耳中等偏小。豬肉肉色鮮紅,肌肉間脂肪紋路明顯,肉質細嫩,煲之則醇、烹之則甘,口感好。 [1] 
2012年08月03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潼南羅盤山豬”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2] 
中文名
潼南羅盤山豬
產地名稱
重慶市潼南區
品質特點
體型中等偏大,體質健壯
地理標誌
國家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誌
批准文號
國家農業部公告第1813號
批准時間
2012年08月03日

潼南羅盤山豬產品特點

潼南羅盤山豬品質特性

潼南羅盤山豬,體型中等偏大,體質健壯,被毛全黑,鬃毛粗長剛韌。頭中等大,額部橫行皺紋較淺,嘴長而稍尖,耳中等偏小。豬肉肉色鮮紅,肌肉間脂肪紋路明顯,肉質細嫩,煲之則醇、烹之則甘,口感好。 [1] 

潼南羅盤山豬營養價值

潼南羅盤山豬,pH6.08±0.09,幹物質27.35±1.4%,肌纖維密度237±15個/毫米,肌內脂肪含量為3.47±0.36%。 [1] 
潼南羅盤山豬 潼南羅盤山豬

潼南羅盤山豬產地環境

潼南羅盤山豬土壤地貌

潼南羅盤山豬產地位於潼南縣南部地區,地貌以丘陵為主,丘坡林立,地形零碎,海拔高度為300-450米,相對高度多數在50-100米之間,土壤主要有紫色土、黃壤、石質土、砂土和潮土。土壤pH為4.5-6.5,偏酸性,適宜潼南羅盤山豬生長。 [1] 

潼南羅盤山豬水文情況

潼南縣水資源豐富,涪江和瓊江兩條幹流橫穿縣境,並有大小支流73條。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6.11億立方米,過境水資源量155.7億立方米,全縣地下水資源儲量約為4517萬立方米。全縣另有庫、塘、堰、站7073處,中、小(1)型水庫18座,總庫容1.1438億立方米;小(2)型水庫55座,總庫容1625.73萬立方米;山平塘5834口,總水量2946萬立方米;石河堰830節,蓄水總量4193.44萬立方米。根據國家農業行業標準《農用水源環境質量監測技術規範》(NY/T 396-2000)判定,潼南羅盤山豬養殖範圍水質的綜合污染數為1級,屬清潔水平,適宜生產潼南羅盤山豬及其豬肉產品。 [1] 

潼南羅盤山豬氣候情況

潼南羅盤山豬飼養區域屬四川盆地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氣候温和,四季宜耕。冬暖春早,熱量豐富,年平均氣温為17.9℃,最冷月(1月)平均氣温7℃,最熱月(7月或8月)平均氣温27.2℃,年積温6561℃,大於或等於10℃的積温5673℃,無霜期長,年均霜期僅5.5天;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為974.7毫米;雲霧相對較少,年平均霧日25.4天,日照相對較強,累計年日照數為1228.4小時。 [1] 
潼南羅盤山豬 潼南羅盤山豬

潼南羅盤山豬歷史淵源

潼南羅盤山豬 潼南羅盤山豬
羅盤山豬形成歷史悠久。據1993年版《潼南縣畜牧志》記載:“羅盤山豬,在民國初年就廣為存在”,起源於該地黑豬。“羅盤山豬耐粗飼,該地羣眾喜用生薑莖葉作飼料,食慾旺盛,抗病力強,適宜吊架子飼養方式”,該地農民長期種植生薑和甘薯,糧食較少,養豬主要用生薑葉和甘薯藤,很少用糧食,“紅苕既作人食,又是好的飼料,有紅苕半年糧之説”,把甘薯定為“精料”。“窮不丟豬,富不丟書”,由此可見,在大量使用生薑葉和甘薯藤等青粗飼料的條件下,經產區羣眾長期選擇培育,逐步形成了能適應該地自然氣候環境和粗放飼養條件、體型外貌一致、生產性能相似、遺傳性能穩定的羅盤山豬。 [3] 

潼南羅盤山豬生產情況

2012年,潼南區羅盤山豬母豬養殖規模6693頭,年出欄商品豬10萬頭。 [1] 
2016年,潼南新勝鎮黑豬專業合作社出欄量黑豬有2000多頭。 [4] 
潼南羅盤山豬 潼南羅盤山豬

潼南羅盤山豬產品榮譽

2012年08月03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潼南羅盤山豬”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2] 

潼南羅盤山豬地理標誌

潼南羅盤山豬地域保護範圍

潼南羅盤山豬 潼南羅盤山豬
潼南羅盤山豬的地理標誌保護的區域範圍為潼南縣新勝鎮、小渡鎮、卧佛鎮、五桂鎮、太安鎮、塘壩鎮、壽橋鄉、田家鄉、別口鄉、柏梓鎮、崇龕鎮、雙江鎮、花巖鎮、梓潼街道、桂林鎮、龍行鎮、上和鎮、古溪鎮、玉溪鎮、羣力鎮、寶龍鎮、米心鎮等22個鎮、鄉、街。地理座標為東經105°31′41″-106°00′20″,北緯29°47′33″-30°26′28″。 [5] 

潼南羅盤山豬質量技術要求

  • 特定生產方式
1產地選擇
豬場場址選擇與豬舍修建必須符合《重慶市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建設主要技術參數》要求;豬場建設必須進行環境影響評價,並經審批同意後方可建設。
2品種範圍
選擇體格健壯、具有典型特徵的潼南羅盤山豬。
3生產控制
3.1種公豬的飼養管理
3.1.1營養:對種公豬要進行良好的飼養管理,特別需要供應氨基酸平衡的動物性蛋白質。在營養水平和日喂量的安排上,要根據每頭公豬的年齡、體況、配種情況靈活掌握,及時增減,每日採食量夏季為2.2千克左右,冬季2.5千克左右,每天飼餵2-3次,喂七八成飽為宜。
3.1.2運動:最好讓其自由活動,也可在較小場地上作驅趕運動。每天需保持0.5-1小時運動時間。
3.1.3定期檢查:檢查精液品質和稱量體重,並據此及時調整日糧的營養水平和飼料喂量。
3.1.4防寒防暑:種公豬最適宜的温度為13℃-19℃。冬季豬舍要防寒保暖,以減少飼料的消耗和疾病發生。夏季高温時要防暑降温,保證精液品質。
3.1.5合理利用:不滿2歲的公豬每週配種不超過4次,2歲以上的壯年公豬可適當增加配種次數。
3.2種母豬的飼養管理
3.2.1空懷母豬的飼養管理
空懷母豬要保持良好的種用體況,供給合理的營養物質。一般日喂2次,日喂量根據母豬膘情、體重大小靈活掌握,一般每頭每天飼餵混合料2-3千克。
3.2.2妊娠母豬的飼養管理
3.2.2.1飼餵:使妊娠母豬不感到飢餓;不感到壓迫胎兒;妊娠母豬不喂發黴、腐敗、變質、冰凍或帶有毒性和強烈刺激性的飼料。
3.2.2.2管理:對妊娠母豬要加強管理,防止流產。
3.2.3哺乳母豬的飼養管理
3.2.3.1飼餵:哺乳母豬的飼餵次數應當增加,一般日喂3-4次。斷奶後應根據膘情酌減投料量;哺乳母豬要供足清潔飲水,以提高其泌乳量。給飼料中添加經打漿的南瓜、甜菜、胡蘿蔔、甘薯等催乳飼料。
3.2.3.2管理:單圈飼養,保持欄圈清潔衞生,空氣清新,保持安靜的環境條件,保持乳頭清潔,防止乳頭損傷、凍傷和萎縮,嚴禁驚嚇和鞭打母豬。
3.3哺乳仔豬的飼養管理
3.3.1加強分娩看護,減少分娩死亡,及時吃足初乳,固定乳頭保證同窩仔豬生長均勻,加強保温,防壓防凍,早期補鐵、補硒,提早開食補料。
3.3.2寄養與並窩:若母豬產仔數過多,無奶或少奶,或母豬死亡,對其所生仔豬可進行寄養或並窩。
3.3.3預防下痢:加強飼養管理,供給足夠的營養物質,防止氣候突變,陰雨潮濕等,冬季做好舍內保暖工作。
3.3.4過好斷奶關:仔豬斷奶時採取趕母留仔的方法,把母豬
調離到其他圈舍飼養。
3.4斷奶仔豬的飼養管理
3.4.1斷奶前減少母乳供給,斷奶仔豬應儘快適應斷奶後的飼
料,減少斷奶應激。仔豬斷奶後10-15天繼續飼餵哺乳仔豬料,以後逐漸改喂斷奶仔豬料。做好“三點”定位的調教訓練,養成採食、睡卧、排便“三點”定位的習慣。
3.4.2減少斷奶仔豬腹瀉:防止傳染性病原體引發下痢,及時補液,防止仔豬斷奶應激,適時開食,保持飼槽和飲水的潔淨,不供給變質飼料。
3.5後備豬的飼養管理
3.5.1選好後備豬:從體質健壯、適應性強、無遺傳疾病、體型外貌具有本品種特徵、遺傳穩定、體質結實、產仔多、哺育能力強、斷奶窩重大的種豬後代中選留。
3.5.2飼養:參照生長肥育豬執行,鈣、磷的含量提高0.05-0.1個百分點。採用前敞後限的飼餵方式。
3.5.3管理:後備豬從一開始就應加強調教管理,使豬容易與人接近,可按性別和體重大小分羣飼養,定期測量體尺和體重,在冬季同樣需要注意防寒保暖,夏季要防暑降温。
3.6生長育肥豬的飼養管理
3.6.1飼養:由喂仔豬料逐漸過渡喂生長豬料,飼餵方法為自由採食。
3.6.2管理:根據豬的體重大小、強弱性別分羣,保證同欄仔豬大小均勻,密度合理;調教吃料、睡覺和排便地點固定並分開;適量運動,適量日照。
4產品收穫
豬隻生長到90千克-120千克時出欄。
  • 產品質量安全規定
1飲水
飲水按農業部NY 5027《無公害食品畜禽飲用水水質》保證水源水質。
2飼料
飼料按農業部NY 5032《無公害食品生豬飼養飼料使用準則》使用飼料及飼料添加劑產品。
3獸藥
獸藥按農業部NY 5030《無公害食品生豬飼養獸藥使用準則》使用獸藥並嚴格執行休藥期。
4屠宰
屠宰檢疫按農業部NY467-2001《畜禽屠宰衞生檢疫規範》做好屠宰前的檢疫、宰後檢疫及檢疫檢驗。

潼南羅盤山豬專用標誌使用

潼南羅盤山豬地域範圍內的地理標誌農產品生產經營者,在其產品或包裝上使用“潼南羅盤山豬”字樣和農產品地理標誌公共標識,須向登記證書持有人提出申請,並按照相關要求規範生產和使用標誌,統一採用產品名稱和農產品地理標誌公共標識相結合的標識標註方法。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