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潮池

(地形種類)

鎖定
潮池又可稱為巖池,是指一種在海岸地形較低陷而且充滿岩石和海水的地方。這些地方當漲潮時,海水會湧進其間,甚或淹沒有潮水之下;退潮時,殘留在岩石間的潮水形成一個又一個封閉的水池。 [1] 
天然堤潮道之間的潮池大小可能不同,但總是發育大量含球粒的泥晶沉積物和相對連續而尚未發生乾裂的藻席。乾旱氣候下,這類潮池發育時期較短,之前潮濕的低窪可能會被諸如石膏或石鹽的蒸發巖充填。
中文名
潮池
外文名
Tide pool
又可稱
巖池(Rock pool)
生物特點
生物的地帶分佈隨地理情況而變化
環境特點
温差與含氧量的變化大等等
影響因素
氣候潮汐規模的控制

潮池概念

潮池是指潮道和天然堤之間大部分一直保持在水下的淺凹區。一般來説,退潮後,海灘上會因為表面不平而形成大大小小積水的小池子,而這些小池子則被稱為“潮池”。這些潮池深淺不一,而在越深的潮池裏,生物就越豐富。退潮後的海岸是動物覓食的好地方。 [2] 

潮池特點

潮池是在岩石岸上,後退的潮水經常會在岩石間留下的許多水池。當潮池發生在海岸上層地區時,這些潮池會被太陽曬得很熱甚至乾涸,但是位於中間潮位帶以下的潮池則不會被太陽暴曬很長時間,所以能一直保持較涼的水温,這就為那些不能在高處生存而且乾燥時間不能超過幾小時的海洋生物提供了一個非常理想的避難所,最大的潮池甚至可以容納得下大型魚類。 [3] 
潮池中的藻類有着枝條狀的堅韌的葉子,在陽光的照射與光合作用下,它們釋放出供其他動物呼吸的氧氣。貝類一般不會將自己埋在泥裏,而是緊緊地附着在礁石上捕食獵物。此外,還有海星海葵等等。 [2] 
那些存在於潮池中的生物,必須要有足夠的能力來忍受温差與含氧量的極大變化。潮池中的環境變化非常大,時而十分乾燥時而又變得非常潮濕,海水的温度也會時高時低,其中所含的鹽量也會發生極大的變化。 [4] 
潮池是潮泛期間灰泥的聚集地,受氣候和潮汐規模的控制,潮池邊緣可能間歇性地暴露和水淹。臨近天然堤的區域,乾燥失水作用可能形成藻疊層石、泥裂和窗格孔 [5] 

潮池研究與運用

①沙蠋糞化石保存在豫西滎鞏煤田西部晚石炭世太原組(C3)上部泥晶灰巖中。化石完整、形態逼真、十分罕見。該灰巖動植物化石((竹蜓)、腕足類、有孔蟲等碎片)豐富,推測其古環境可能是潮坪上低窪積水的潮池(與現代生活在潮坪環境中的沙蠋一致),因此地層中的沙蠋糞化石的出現,可作為鑑定潮坪環境的重要標誌之一。 [6] 
②五靈山—蒲包山地區在石炭紀時期,主要為潮坪—淺海瀉湖沉積環境。依據岩石學、古生物學以及測井相綜合分析,得出研究區主要發育有三種亞相,並可細分為七種微相,三種亞相為潮上帶、潮間—潮下帶和瀉湖相;而潮上帶又可分為泥(膏)雲坪和潮池二個微相,潮間—潮下帶分為顆粒灘和灘間瀉湖二種微相,瀉湖相又可分為瀉湖淺灘和灰質瀉湖兩個微相。研究區隨着海侵的繼續,從蒸發潮坪到侷限台地,再往開闊台地過渡。沉積相的研究為進一步勘探與開發提供了良好的科學依據。 [7] 
參考資料
  • 1.    高美著.境外海島游完全手冊: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6:172
  • 2.    於秉正主編.看不見的世界 海洋:北京出版社,2013:42-43
  • 3.    (英)約翰·伍德沃德著;羅佳,宋馨譯.藍色海洋:科學普及出版社,2015:63
  • 4.    蘇山編著.海洋開發技術知識入門: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2013:142
  • 5.    (美)WAYNE M.AHR著;姚根順,沈安江,鄭劍峯等譯.碳酸鹽巖儲層地質學:碳酸鹽巖儲層的識別、描述及表徵:石油工業出版社,2013:91
  • 6.    胡益成. 豫西太原組(C_3)中一種罕見的遺蹟化石——沙蠋糞化石[J]. 地球科學, 1985(2):23-170.
  • 7.    王少奇, 唐洪, 蘇鳴久,等. 五靈山-蒲包山地區石炭系黃龍組沉積相研究[J]. 複雜油氣藏, 2012, 5(3):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