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潮州彩瓷

鎖定
潮州彩瓷簡稱潮彩,是漢族傳統工藝美術珍品,廣東省潮州市陶瓷業運用新彩顏料,結合傳統釉上彩繪藝術而成獨特地方風格的彩瓷品種。其構圖飽滿、色彩鮮麗、層次分明、線條流暢、優美生動、格調高雅。工藝歷史悠久,唐宋時期潮州就有陶瓷生產。潮州彩瓷通過藝人的不斷推陳出新,演變並世代相傳,形成了具有嶺南文化獨特地方風格的陶瓷釉上新彩繪品種,體系完整,名師巧匠輩出;工藝精湛,佳作精品無數,飲譽海內外。列廣東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
中文名
潮州彩瓷
遺產級別
廣東省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批准文號
粵府〔2009〕112號
批准日期
2009年10月16日
項目類別
傳統美術
申報單位
廣東省潮州市
申報地區
廣東省深圳市非物質文化遺產 [1] 

潮州彩瓷起源

潮州瓷彩簡稱“潮彩”,工藝歷史悠久。唐宋時期潮州就有生產,可謂“有瓷即有彩”。潮州彩瓷通過千百年來藝人的不斷推陳出新,演變並世代相傳至今。潮彩已形成了具有嶺南文化,獨特地方風格的陶瓷釉上新彩繪品種,體系完整,名師巧匠輩出;工藝精湛,佳作精品無數,飲譽海內外。 潮州彩瓷
傳統瓷器彩繪,分為釉下彩和釉上彩。其中釉上彩就包含江西粉彩、廣彩、潮彩。
潮州彩瓷作品圖集
潮州彩瓷作品圖集(4張)
潮州彩瓷彩繪歷史久遠,可謂“有瓷即有彩”。陶瓷離不開彩繪。據考證,公元7-13世紀(唐宋時期),潮州就有瓷器生產,著名的筆架山窯(宋窯)瓷器已有刻花、畫花、堆花等釉下裝飾。1368年-1644年(明朝)是青花瓷發展時期。17世紀中期(清初)粉彩流行。潮彩萌發於晚清時期。1874年(同治末年),楓溪瓷區已有公合成、永利、和順諸家彩館從事瓷器彩繪作業,這是潮州“十窯彩”之始。1886年(清光緒十二年),楓溪陶瓷工人姚華首先在楓溪首開釉上彩瓷莊,從此潮州就有彩瓷(據考證,當時各產瓷區還沒有釉上彩)。1889年(光緒十五年),楓溪人吳合禧又在西門街開創玉順瓷莊,隨後楓溪人紛紛進城開辦彩館,由此彩瓷業迎來新的發展時期。瓷商從廣州引進釉上彩顏料及樣品,並把各地(主要來自饒平)白瓷集中在潮州設點加工,並稱之為“本彩”(意即在本地加彩)。顏料主要來自廣州。
當時加工的器形品種不多,為主是些博古類的盤、碗、杯、碟等。裝飾形式以綠底,綠邊中間飾花為主,畫面多為四季花加梅、蘭、菊、竹、荷花、牡丹及花蝶。後來進一步發展到使用粉彩原料。繪畫題材也由原來的四季花蝶擴展到人物畫。畫工比較精細,裝飾技法也由原來平塗摺彩發展至洗染。這一時期,楓溪、潮州城有彩館20多家,從業300餘人。

潮州彩瓷發展歷程

17-20世紀初(清代),潮州民間工藝百業俱興,名師輩出,藝人濟濟,出現了“繪牆畫、畫佛像、彩花燈、描繡稿、捏麪塑、畫候殼扇”的藝人如謝蘭圃、莊淑輿等名家,他們一專多能,既畫扇又畫繡稿,也兼彩瓷。如莊淑輿、許雲秋等人,他們師承閩派著名畫家詹雲技法,將人物生動地繪製在潔白的瓷面上,產品富有國畫味,達到新的境界。宣統二年(1910年),潮州彩瓷藝人廖集秋和許雲秋、謝梓庭等人的潮彩作品——1.2尺的“百鳥朝鳳四季盤”及釉上彩繪人物盤、碗等器皿,參加在南京舉行的南洋第一次勸業會,獲得高度評價。
20世紀初期(民國年間),潮州彩瓷業繼續發展。1914年,廖、許等人的作品被選送在美國舊金山舉行的太平洋萬國博覽會展出。潮彩作品開始在國外留下好的印象,自此,頗負盛名的“潮彩”譽飄海外。潮州陶瓷產區有彩館近百家,從業人員千餘人。抗戰前,由於國外市場的需要,加上受外來文化的影響,並引進國外陶瓷釉上彩繪原料(其色薄、透明、鮮豔奪目),才在原來本彩基礎上轉變為後來的潮彩。
1937年-1945年(抗戰時期),由於潮汕淪陷,各經營彩館分別向內地遷移,原來在潮州的彩瓷工人技藝人員也分別向大埔縣高陂鎮、饒平縣、興寧市、梅縣區等地擴散,並在這些地區紮根傳播技藝,加速了當地彩瓷業的發展。抗戰勝利後,潮州各家彩館陸續復產。汕頭市也開始發展彩瓷生產。
1950年,由潮州(源裕、通利、南興、玉順、雙藝、合成昌、陶成玉)七傢俬營彩瓷莊重新組合,成立潮州城鎮聯營彩瓷莊。1952年9月,成立不久的聯營彩瓷莊因無法經營,資本家全面解僱工人。不少技藝人員分散到周邊各地(包括香港,澳門)。隨着合作化運動的發展。由17名失業技藝人員成立彩瓷加工組,生產自救,此後發展至22人。潮彩由此初成雛形並發展。1954年又成立潮彩生產組。人員達40多人。1956年,流落在港澳、高陂、饒平等地的幾十位潮彩藝人回到潮州併成立彩瓷生產合作社,人員發展至70左右人,1958年發展到108人。
到1969年已發展至500多人。隨着外貿出口和內銷旅遊的需要。彩瓷工廠日益增多,發展壯大,盛況空前。短短的20年時間,潮州市有彩瓷專業廠6家,發展最快當屬潮州彩瓷廠,所不完全統計,最高擁有4000多名職工和一批潮彩藝人、工藝師、技術人員。年生產瓷器4千萬只(件)以上,產品遍及國內28個省市,遠銷世界70多個國家(地區)區,佔汕頭口岸年出口彩瓷器60%以上。

潮州彩瓷傳承保護

在潮彩發展歷史中,精品、珍品源源湧現,燦若繁星。如20世紀80年代潮彩獨創的《堆金牡丹花鳥三百件天球瓶》,榮獲萊比錫國際博覽會金獎。潮彩堆金類產品榮獲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金盃獎、銀盃獎,連年獲省優、部優等殊榮,國際馳名。 [2] 
在20世紀末,因種種原因,潮州彩瓷技藝出現人才斷層,後繼乏人,日漸衰落的局面,行業生產遇到了很大的困難。為了使潮彩得到更好的傳承和發展,各級政府相繼出台有關傳統工藝美術保護政策,潮州彩瓷被列入保護工藝門類,同時“潮州彩瓷”也被列入廣東省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成為重點保護項目。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