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潮州手拉朱泥壺

鎖定
潮州手拉朱泥壺,廣東省潮州市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潮州手拉朱泥壺,採用傳統手工拉坯成型,要經過拉、修、批、上水、上漿、燒等近六十道工序,燒製的成品具有造型精美、線條簡練、色澤豐潤等特點。 [2] 
2021年8月20日,國家知識產權局批准對“潮州手拉朱泥壺”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1] 
中文名
潮州手拉朱泥壺
產地名稱
廣東省潮州市
地理標誌
國家知識產權局地理標誌產品
批准文號
國家知識產權局公告第444號

潮州手拉朱泥壺產品特點

潮州手拉朱泥壺,採用傳統手工拉坯成型,要經過拉、修、批、上水、上漿、燒等近六十道工序,燒製的成品具有造型精美、線條簡練、色澤豐潤等特點。 [2] 

潮州手拉朱泥壺產品榮譽

2021年8月20日,國家知識產權局批准對“潮州手拉朱泥壺”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1] 

潮州手拉朱泥壺歷史淵源

明末清初,資本主義萌芽出現,商品經濟活躍,潮州窯業在炮製條形葉茶風氣的促進下,茶壺隨之發展;
清末民初,潮州“源興”“安順”等字號的手拉朱泥壺已內銷閩南、外銷南洋一帶; [3] 

潮州手拉朱泥壺地理標誌

潮州手拉朱泥壺地域保護範圍

潮州手拉朱泥壺
潮州手拉朱泥壺(4張)
潮州手拉朱泥壺產地範圍為廣東省潮州市潮安區龍湖鎮、浮洋鎮、鳳塘鎮、古巷鎮、登塘鎮、楓溪鎮湘橋區鳳新街道、金山街道、西湖街道、湘橋街道、西新街道、太平街道、南春街道、城西街道共14個鎮、街道現轄行政區域。 [1] 

潮州手拉朱泥壺質量技術要求

一、質量要求
(一)原料要求
朱泥。產自本地楓溪、鳳塘、浮洋等區域,呈土黃色及紫紅色,質地細膩柔韌,可塑性強,Fe203含量≥6%。
(二)工藝流程
選泥料→泥料粉碎→煉泥→陳泥→拉壺身→修壺身→拉壺蓋→修壺蓋→安鈕挖孔→安流裝把→精修坯或上土水→裝窯。
加工要點:
1.泥料粉碎:將選好的泥料碾磨成碎粉。
2.煉泥:將碎粉的泥料與水混合浸泡後攪拌,待泥料變成漿狀後,用細目篩除去粗粒,剩下的漿水沉澱成泥塊,用手揉煉,擠出空氣。
3.陳泥:將煉好的泥料浸泡在陶缸裏,加蓋密封,存放2年以上。
4.拉壺身。將陳泥按在旋轉的轆轤上,雙手捏、壓、按、擠,或沿弧線上旋,或沿直線上提,拉高、拉寬壺身,壺內壁可見明顯手拉痕跡。
5.修壺身:用小刮刀對壺口、壺底進行刨、削修整,去掉多餘邊線,再用細竹篾片,貼壺身外壁上下輕輕刮動,將壺身修整光滑。
6.拉壺蓋:用拉制壺身類似的方法,雙手運動拉出壺蓋的大體造型。
7.修壺蓋:將壺蓋倒覆在旋轉的轆轤上,用小刮刀等工具,將邊緣的蓋牆按照壺口相應大小修整好後,再翻過來對蓋面進行修整。
8.安鈕挖孔:在壺蓋上方,安上一小坨泥做成蓋鈕,用小刮刀修整,同時用圓針在蓋鈕正中央修出一個圓形的氣孔,並修出壺內氣孔。
9.安流裝把:用竹籤卷出中空壺嘴,另取一段泥滾壓出壺柄,安裝在壺身上。安裝過程中,要做到壺鈕、壺嘴、壺把三點成直線,大小、造型與壺身相匹配,壺嘴出水順暢,把、嘴均衡,握感輕。
10.精修坯或上土水:以明針或牛角片按壓壺坯外表使之光滑潤澤,或在壺坯表面泡上一層高含鐵料的“土水”作裝飾。
11.裝窯:風乾透後,擺放整齊送入窯爐中進行燒製,燒製温度在1100℃左右,需連續燒12一18小時。
(三)特色質量
1.感官特色:顏色呈土黃或紫紅色,質地細膩,表面光滑潤澤,壺身內壁有手拉坯痕跡。
2.理化指標:吸水率2~8%。
3.安全及其他質量要求:產品安全及其他質量要求必須符合國家相關規定。 [1] 

潮州手拉朱泥壺專用標誌使用

潮州手拉朱泥壺產地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廣東省潮州市知識產權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專用標誌”的申請,經廣東省知識產權局核准後予以公告,並報國家知識產權局備案。潮州手拉朱泥壺的檢測機構由廣東省知識產權局在符合資質要求的檢測機構中選定。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