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潮州八邑

鎖定
潮州八邑,亦稱潮州八陽,是潮州府(今潮汕地區)“一府管九縣”的主體和重要成員,是指潮州府下轄的海陽(今潮州市潮安、湘橋2區)、揭陽(今揭陽市榕城、揭東、揭西2區1縣)、潮陽(今汕頭市潮陽、潮南、濠江3區)、饒平(今潮州市饒平縣和汕頭市南澳縣)、澄海(今汕頭市澄海、金平、龍湖3區)、普寧(今揭陽市普寧市)、惠來(今揭陽市惠來縣)、豐順(今梅州市豐順縣)8縣。
潮州八邑地域一體,文化一脈,淵源深厚,民系相同,人緣相親,歷史上長期同屬潮汕地區 [22-23]  ,潮州八邑地域是現廣東省汕頭市潮州市揭陽市和梅州市豐順縣,非僅指今潮州市。潮州八邑處於粵東中心,是粵東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中心,自古經濟發達,商貿繁榮,文教鼎盛,是潮汕文化的發源地和興盛之地。亦是現汕頭市、潮州市、揭陽市和豐順縣本地居民的來源地。汕頭市、潮州市、揭陽市簡稱潮汕三市 [26] 
中文名
潮州八邑
外文名
Teochew
別    名
潮州八陽
行政區類別
明清廣東潮州府
所屬地區
潮汕地區
地理位置
廣東東南沿海
面    積
三市面積10918.5平方公里
下轄地區
海陽(潮安)、潮陽、揭陽、惠來、普寧、澄海、饒平、豐順
政府駐地
海陽(潮安)
氣候條件
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1400萬以上(汕頭市、潮州市、揭陽市)
著名景點
湘子橋,汕頭港
機    場
揭陽潮汕機場
火車站
潮汕站
精神標誌物
功夫茶紅頭船潮汕善堂
八邑範圍
汕頭市、潮州市、揭陽市,豐順縣
潮州三陽
宋元潮州的海陽、潮陽、揭陽3縣
八邑關係
隸屬潮州府,地理相連、歷史相承、文化相同
代表人物
吳南生李嘉誠饒宗頤蔡翹蔡瀾莊世平

潮州八邑詞彙釋義

潮州八邑,也稱潮州八陽,是指潮州府下轄的海陽縣(今潮州市潮安、湘橋2區)、揭陽縣(今揭陽市榕城、揭東、揭西2區1縣)、潮陽縣(今汕頭市潮陽、潮南、濠江3區)、澄海縣(今汕頭市澄海、金平、龍湖3區)、普寧縣(今揭陽市普寧市)、惠來縣(今揭陽市惠來縣)、饒平縣(今潮州市饒平縣和汕頭市南澳縣)和豐順縣(今梅州市豐順縣)8縣,亦是現汕頭市、潮州市、揭陽市和豐順縣本地居民的來源地。潮州八邑隸屬潮州府管轄,地域一體,文化一脈,淵源深厚,民系相同,人緣相親 [22-23]  ,故合稱潮州八邑,非僅指今潮州市,是現汕頭市、潮州市、揭陽市和豐順縣。汕頭市、潮州市、揭陽市簡稱潮汕三市 [26] 
潮州”其名取“在潮之洲,潮水往復”之意。隋開皇十一年(591年),原義安郡改稱潮州,潮汕地區一帶在隋、唐、宋、元、明、清、民國初期歷代行政區名稱潮州,因此以潮州代指潮汕。當代“潮州”也是潮州市名。 [5-7] 
潮州八邑隸屬潮州府,除豐順縣主要講客家話外(豐順縣湯坑鎮、留隍鎮、湯南鎮等約11萬人講潮州話 [2-3]  ,其餘各縣主要講潮汕方言,同屬潮汕文化區,同屬潮汕商幫,同有崇文重商,誠實信義,團結互助的價值觀念,同有顯著的海洋文化特徵,具有共同的文化認同族羣認同感,認為自己是潮汕人。這種認同感在海外潮州八邑籍的華僑華人中尤為顯著。
清代乾隆三年(1738年)析海陽、揭陽、大埔、嘉應地合置豐順縣 [1]  ,潮州府共轄九縣:海陽、潮陽、揭陽、饒平、普寧、惠來、澄海、大埔、豐順,簡稱潮州九縣。潮州九縣,均是從宋元潮州三陽(海陽縣揭陽縣潮陽縣)析置,均有“陽”之稱,有著名的海陽縣、揭陽縣、潮陽縣三陽,此外有饒平別稱饒陽、澄海別稱蓮陽、普寧別稱洪陽、惠來別稱葵陽、大埔別稱茶陽;豐順別稱新陽
在清代豐順建縣的同時期,潮汕商幫達到一個鼎盛時代,這是含豐順縣的“潮州八邑”能夠名噪四海,併成為潮汕商幫的代名詞的真正原因。至此時,潮汕人也對講閩南語的臨近縣份——雲霄、詔安等地,形成了有史以來最強烈的區分意識。
近現代的潮州八邑有時指潮安澄海潮陽揭陽饒平普寧、惠來、南澳8個縣,正式成立於1929年的“新加坡潮州八邑會館”,成員就由上述八縣潮汕人組成, [4]  其地域範圍是現廣東省的汕頭市、潮州市、揭陽市,非僅指今潮州市。

潮州八邑演變沿革

先秦
廣東省的潮汕地域人文歷史悠久,八千年前已留下人類文明足跡。 [8]  通過專家鑑定,採集到史前古文物,把潮汕地區的史前文化上溯至距今八千年。 [9]  根據出土文物考證,潮汕已有一萬年以上的人類生活史,五六千年的文明史。在舊石器時代潮汕已有人類居住繁衍。在新石器時代,潮汕文明已與中原文明實現同步。 [10-11] 
夏商之際屬海陽國(南甌國)。
秦漢三國
秦朝,即為廣東地。秦朝至三國,隸屬南海郡揭陽縣。秦代,秦始皇於此設立軍事機構揭陽戍,隨後設為縣,揭陽縣轄域包括今潮汕、梅州地區和福建漳州一帶。歷漢、三國、晉,至東晉時將揭陽縣改建為義安郡。揭陽雖不再作為縣級建制名字,但卻成為郡、州的代稱,存在於唐宋多數古詩詞中 [24]  。漢高祖三年(前204)趙佗建南越國,隸屬歸南越國揭陽縣 [6]  。西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平定南越國,沿襲秦揭陽縣境復置揭陽縣,隸屬南海郡。王莽代漢後,改揭陽縣為南海亭,隸屬交州(今廣州)。東漢複稱揭陽縣,隸屬南海郡。 [7] 
晉代
東晉咸和六年(331年)將揭陽縣劃分為海陽、潮陽、綏安、海寧4縣併入東官郡 [7]  東晉義熙九年(413年)以秦漢揭陽縣境置義安郡,義安郡共轄海陽、潮陽、海寧、綏安、義招5縣,郡治海陽縣(在今潮州)。郡境今汕頭市、潮州市、揭陽市、梅州大部、汕尾大部及漳州5縣一帶。 [7]  [12] 
南北朝
南齊(479年一502年)時,從海陽分出部分地方置程鄉縣,轄境包括今梅縣、蕉嶺、平遠全部及豐順之一部分,隸屬廣州義安郡,是為梅縣建置之始。 [12] 
隋代
隋開皇十一年(591年),以原義安郡境設置潮州,隸屬廣州總管府,潮州共轄海陽、綏安、海寧、潮陽、義招、程鄉6縣,州治海陽縣。
唐代
唐承隋制,仍稱潮州,潮州共轄海陽、潮陽、程鄉3縣。割部分與泉州南部合置漳州
南漢
南漢劉晟乾和三年(即後晉開運二年,945年),於程鄉置敬州,僅領程鄉一縣,州、縣並置。此為潮梅分治之始。 [12] 
宋代
宋代潮州共轄海陽、潮陽、揭陽、程鄉4縣,潮州管轄的海陽、潮陽、揭陽3縣合稱“潮州三陽”。北宋宣和三年(1121年),割海陽縣之永寧、崇義二鄉和延德鄉之龍溪、鮀江、鱷浦、蓬州四都復置揭陽縣。南宋紹興二年(1132年),併入海陽縣。南宋紹興八年(1138年),析海陽縣復置揭陽縣,隸屬潮州。紹興十年(1140年),建縣治於玉滘村(今榕城區),揭陽縣建制自此至1991年12月不變。 [7] 
元代
元至元十六年(1279 年)改潮州為潮州路總管府,仍轄海陽、潮陽、揭陽、程鄉4縣,仍轄“潮州三陽”。
明代
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潮州路為潮州府,轄海陽、揭陽、潮陽、程鄉4縣。自明成化十三年(公元1477年)起,揭陽、海陽、潮陽這三個縣的地盤裏先後析置饒平、惠來、澄海、普寧四縣,饒平又析出個大埔縣。後面這五縣都有“陽”的別稱:饒平稱饒陽、惠來稱葵陽、澄海稱蓮陽、普寧稱洪陽、大埔稱茶陽,齊刷刷成了“潮州八陽”,也就是“潮州八邑” [25]  。後又陸續分設新縣,明崇幀六年(1633年)以後,潮州府共轄11縣:海陽、潮陽、揭陽、饒平(別稱饒陽)、惠來(別稱葵陽)、澄海(別稱蓮陽)、普寧(別稱洪陽)、大埔(別稱茶陽)、程鄉、平遠、鎮平等。
清代
清承明制,仍稱潮州府,仍領11縣:海陽、揭陽、潮陽、饒平(別稱饒陽)、惠來(別稱葵陽)、澄海(別稱蓮陽)、普寧(別稱洪陽)、大埔(別稱茶陽)、程鄉、平遠、鎮平。
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原潮州府的程鄉、平遠、鎮平3縣與惠州府的興寧、長樂2縣另設立嘉應州,合稱“嘉應五屬”。析出嘉應州後,潮州府共轄8縣,海陽、潮陽、揭陽、饒平(別稱饒陽)、惠來(別稱葵陽)、澄海(別稱蓮陽)、普寧(別稱洪陽)、大埔(別稱茶陽)。
清乾隆三年(1738年)析潮州府海陽縣、揭陽縣、大埔縣三縣地合置豐順縣後,潮州府共轄9縣:海陽、潮陽、揭陽、饒平、普寧、惠來、澄海、大埔、豐順,大埔縣主要聚居客家人 [13]  ,而豐順縣聚居有一定比例的潮汕人 [2-3]  ,故潮州府下轄的海陽、潮陽、揭陽、饒平、普寧、惠來、澄海、豐順8縣合稱潮州八邑,也稱潮州八陽。
清代潮州府政區表
地級行政區
區劃數
縣級行政區
別稱
英文名稱
政府駐地
境域
潮州府
9縣
海陽縣
海陽
Teoann
--
今潮州市潮安區、湘橋區。
潮陽縣
潮陽
Kityall
今汕頭市潮陽區、潮南區、濠江區。
揭陽縣
揭陽
Teoyall
今揭陽市榕城區、揭東區、揭西縣。
澄海縣
蓮陽
Tenhigh
闢望
今汕頭市澄海區、金平區、龍湖區。
普寧縣
洪陽
Poeland
今揭陽市普寧市,除西部客家地區以外。
惠來縣
葵陽
Hwelie
今揭陽市惠來縣、普寧市西、南部山區。
饒平縣
饒陽
Poeland
今潮州市饒平縣、南澳縣。別稱饒陽。
豐順縣
新陽
Hongsoon
潮州府最晚建立的縣,故稱新陽。1965年屬梅州
大埔縣
茶陽
Dabu
因縣治在茶陽鎮,故稱茶陽。1965年屬梅州 [14] 
近代
而近現代的潮州八邑有時也指潮安澄海潮陽揭陽饒平普寧、惠來、南澳8個縣,比如正式成立於1929年的“新加坡潮州八邑會館”,就由上述八縣組成, [4]  其地域範圍是現廣東省的汕頭市、潮州市、揭陽市,非僅指今潮州市。
當代
新中國成立之後至1991年,先後隸屬廣東省潮汕專區粵東行政區、汕頭地區、汕頭市 [6]  [15]  1979年8月,潮安縣恢復縣級潮州市建制,隸屬汕頭地區管轄 [5]  。1981年汕頭析地置經濟特區 [15]  1983年9月汕頭市析出汕尾市域,1991年12月汕頭市分治為今汕頭、潮州、揭陽三市 [15]  。 潮汕四市(汕頭市、潮州市、揭陽市、汕尾市)和豐順縣統稱潮汕地區。 [16-18] 

潮州八邑範圍説明

關於潮州八邑的表述,即使不強調汕頭、南澳縣、揭西縣、龍湖區、金平區、濠江區、湘橋區、榕城區、揭東區、潮南區等地區,也是包含的,因為歷代均是潮州八邑屬地,1949年解放後從潮州八邑析地而置,隸屬於潮汕,按成立時間先後表述:
汕頭,現為汕頭市,是經濟特區,歷代潮州的屬地,是潮州八邑揭陽縣澄海縣屬地。清咸豐九年(1860年)潮州府澄海縣汕頭港開埠。20世紀30年代,汕頭港口吞吐量僅次於上海、廣州,居全國第三位。1956年設立汕頭專區,駐汕頭市,管轄潮汕(潮州八邑)。1956年-1991年“汕頭”作為潮汕地區的行政名稱。至1991年,原汕頭市分置為今潮州、揭陽和汕頭三市。 [19] 
南澳縣,現為汕頭市轄區,歷代潮州的屬地,是潮州八邑屬地。地處閩、粵、台三省交界海面,是廣東的海島縣,也是中國海島縣(區)的國家4A級旅遊區。自隋唐以來,南澳屬潮州海陽縣。1950年2月23日,南澳解放,6月1日,成立南澳縣人民政府,10月1日起隸屬廣東省人民政府潮汕專員公署管轄。
揭西縣,現為揭陽市轄縣,歷代潮州的屬地,是潮州八邑揭陽縣屬地。1965年析出揭陽縣西部置縣,因地處揭陽之西,因縣地大部為原揭陽縣西部境地,故名揭西,縣政府駐河婆,隸汕頭。1975年,又從普寧縣劃出貢山、湖西、四鄉劃歸揭西縣,隸汕頭。1991年12月7日,原汕頭市行政區域調整,分設潮州、揭陽合汕頭市三個地級市,汕頭市揭西縣劃歸新建立的地級揭陽市管轄。
龍湖區,現為汕頭市轄區,歷代潮州的屬地,是潮州八邑澄海縣屬地。1981年經國務院批准,在汕頭市區龍湖區試辦經濟特區。1984年11月經國務院批准,汕頭經濟特區的區域面積擴大為52.6平方公里,分龍湖和廣澳兩片區。1991年4月國務院批准汕頭經濟特區的區域擴大到整個汕頭市區,同年11月,原汕頭市行政區域調整,分設潮州、揭陽合汕頭市三個地級市。
金平區,現為汕頭市轄區,歷代潮州的屬地,是潮州八邑澄海縣屬地。1991年年12月7日,原汕頭市保留地級市建制,金園區、昇平區為汕頭市的市轄區。2003年1月29日,撤銷汕頭市昇平區、金園區,設立汕頭市金平區,區人民政府駐金砂中路(原金園區政府駐地)。
湘橋區,現為潮州市轄區,歷代潮州的屬地,是潮州八邑海陽縣(潮安)屬地。1991年12月7日,原汕頭市行政區域調整,分設潮州、揭陽合汕頭市三個地級市,設立潮州市湘橋區和潮安縣,湘橋區轄原潮安縣西湖等8個街道辦事處,意溪鎮及楓溪鎮、古巷鎮的部分行政區域,區人民政府駐潮州市太平路。
榕城區,現為揭陽市轄區,歷代潮州的屬地,是潮州八邑揭陽縣屬地。1991年12月7日,原汕頭市行政區域調整,分設潮州、揭陽合汕頭市三個地級市,撤銷揭陽縣建立揭陽市,原揭陽縣分設為榕城區和揭東縣,下轄3個街道及漁湖、磐東、仙橋、梅雲4鎮,區人民政府駐榕城區店馬路。
揭東區,現為揭陽市轄區,因地處揭陽之東,因縣地大部為原揭陽縣東部境地,故名揭東。1991年12月7日,原汕頭市行政區域調整,分設潮州、揭陽合汕頭市三個地級市,原揭陽縣東部其中15個鎮,設立揭東縣,縣城設在曲溪鎮。2012年12月,經國務院批准撤銷揭東縣改設立揭東區。
濠江區,現為汕頭市轄區,歷代潮州的屬地,是潮州八邑潮陽縣屬地。2003年1月29日,撤銷汕頭市達濠區、河浦區,設立汕頭市濠江區,以原達濠區(不含礐石街道的潯洄居委會)和河浦區的行政區域為濠江區的行政區域,區人民政府駐府前路(原達濠區人民政府駐地)。
潮南區,現為汕頭市轄區,歷代潮州的屬地,是潮州八邑潮陽縣屬地。2003年1月29日,撤銷縣級潮陽市,分別設立潮陽區、潮南區,因地理位置位於原潮陽市(縣級)南部而得名,“潮南”一詞為“潮陽南部”的簡稱。以原潮陽市峽山、井都、沙隴、成田、田心、司馬浦、陳店、兩英、仙城、臚崗、紅場、雷嶺12個鎮的行政區域為潮南區的行政區域,區人民政府駐峽山鎮。

潮州八邑災難歷史

潮州八邑內地災難

潮汕族羣的祖先自古便是因為戰亂而從中原南遷,五胡亂華安史之亂靖康之亂。一路逃,本來以為安穩了下來,卻每幾百年就要面對一次族羣的大災難,後來抗日時期的屠澄海城也是。颱風地震,抵禦海盜日寇外,還遭受元軍和清軍兩回大屠殺。中國在歷史上有兩個朝代是被少數民族統治,一個是元朝,一個是清朝。元、清兩個民族的政權都是從北方關外打進來,南宋小朝廷和南明政權只能一直向南退,都在省尾國角的潮汕做最後的抗爭。

潮州八邑潮州人信仰

頻繁遭遇天災人禍的潮人的信仰是寄託在一位位各司其職的神明先賢潮汕善堂逐漸演化成集釋、道、儒文化於一爐的帶有宗教色彩的慈善救濟機構。那一句“老爺保號”裏面包含了潮人太多的屈辱與艱辛,是潮人追求美好生活的外顯儀式。

潮州八邑海外災難

潮人跨海至他國始於宋元,盛於清代。他們與猶太人一樣屢遭排斥,潮人在東南亞國家特別是泰國和印尼遭受過幾次類似西方反猶的排華苦難。 台灣著名歌手侯德健的《潮州人》,記述了潮人在越南的遭受的苦難。 [20] 

潮州八邑“東方猶太人”

“東方猶太人”之説源於上世紀初泰國國王拉瑪六世《東方猶太人》一書。拉瑪六世在位期間掀起了第一次排華高潮,由於潮人在泰國華人中佔大多數,這就是這一稱號的由來。 [21] 

潮州八邑潮梅聯繫

古潮州在歷代發展中,析出了潮州八邑和嘉應州(今梅州市),鞏固了潮汕民系,奠定了今梅州市的格局。
南齊永明元年(483年)義安郡析海陽縣地置程鄉縣(今梅縣)。
五代十國南漢乾和三年(945),亦即後晉開運二年,程鄉升為敬州,領程鄉縣。這是梅州州治設立的開始。
東晉義熙九年(413年)在東官郡東部,以原揭陽縣地立為義安郡,郡治在海陽縣(今潮州),同年以海陽縣北部茶陽鎮惡溪上游5個“流民營”為基礎,析置了義招縣(今大埔縣)。
南朝齊永明元年(483年)析義安郡從義招縣析地置程鄉縣,南齊義安郡,下轄海陽、潮陽、海寧、義招、程鄉5縣。
隋唐屬潮州(曾名潮陽郡)。潮州領潮陽、海陽、程鄉3縣。乾元元年(758),潮陽郡複稱潮州。
開寶四年(971),因避宋太祖祖父趙敬之諱,改“敬州”為“梅州”,“梅州”的名稱即始於此。宋熙寧六年(1073),廢梅州,以程鄉縣隸潮州;元豐五年(1082),梅州復置,仍理程鄉縣,屬廣南東路紹興六年(1136),廢梅州復設程鄉縣隸潮州;紹興十四年又復置梅州,仍理程鄉縣,屬廣南東路。
明洪武二年(1369),廢州為程鄉縣,隸潮州府
明朝嘉靖五年(1526年)潮州府從海陽縣析地置大埔縣
明嘉靖四十三年 (1564),調整縣域,歸還閩贛兩省武平、上杭,安遠三縣原析之地,增析程鄉的義化、長田、石窟三都及興寧原析之大信一里,仍組成平遠縣(今蕉嶺縣),改隸廣東潮州府,縣治仍設在豪居都。之後,平遠縣為歷代潮州屬地。
明崇禎六年(1633年)潮州府析地鎮平縣(今蕉嶺縣),至此,潮州府共轄11縣,即:海陽、潮陽、揭陽、程鄉、饒平、惠來、大埔、澄海、普寧、平遠、鎮平。
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潮州府析出程鄉、平遠和鎮平3縣,程鄉升格為直隸嘉應州(今梅州市),統領興寧長樂、平遠、鎮平4 縣加上本屬的程鄉縣稱“嘉應五屬”,直屬廣東省轄。
嘉慶十七年,復為嘉應州,仍領興寧、長樂、平遠、鎮平四縣。
民國三年(1914),廢州府制,梅州改名梅縣。
1965年7月設立梅縣專區,原興梅7縣從汕頭專區分出,歸屬梅縣專區,後改為梅縣地區。
今梅州市下轄梅江區梅縣區興寧市大埔縣豐順縣五華縣平遠縣蕉嶺縣2區1市5縣。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