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潤腸湯

(《蘭室秘藏》卷下)

鎖定
潤腸湯,中醫方劑名。出自《蘭室秘藏》卷下。具有潤腸通便,滋陰養血之功效。主治大腸結燥不通。
名    稱
潤腸湯
出    處
《蘭室秘藏》卷下
組    成
生地黃、生甘草、大黃、熟地黃、當歸稍、升麻、桃仁、麻仁、紅花
功    用
潤腸通便,滋陰養血
主    治
大腸結燥不通

潤腸湯組成

生地黃、生甘草各一錢,大黃(煨)、熟地黃、當歸稍、升麻、桃仁、麻仁各一錢,紅花三分。

潤腸湯用法用量

上(㕮)咀。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食遠温服。

潤腸湯功用

潤腸通便,滋陰養血。

潤腸湯主治

大腸結燥不通。

潤腸湯方義

血虛而燥,大腸失於濡潤,故見大便秘結不通。方用麻仁潤腸通便,桃仁潤燥滑腸,《珍珠囊》謂其:“治血結血秘血燥,通潤大便,破蓄血。”紅花活血潤燥;當歸、熟地、生地補血潤燥,增液通便;大黃瀉下通便,推陳致新;升麻升舉清陽,而使濁陰得降;甘草調和諸藥。諸藥合用,共成養血潤燥通便之劑。

潤腸湯附註

本方方名,《東醫寶鑑·內景篇》引作“和血潤腸湯”;《醫方集解》引作“當歸潤腸湯”。

潤腸湯重要文獻摘要

方論選錄
《景嶽全書》:“潤腸湯,生地黃、生甘草、熟地黃、當歸尾、大黃(煨)各五錢,桃仁、麻子仁各一錢,紅花五分;上用水二盞,煎一盞,空心服;治大便燥結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