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潘道根

鎖定
潘道根(1788-1858)字確潛、晚香。一字潛夫,又號徐村老農。崑山人。 勤奮好學,撰有文史和醫籍傳世。1858年8月21日去世。 [1]  主要作品 《飯香詩存》 [2]  、《潘晚香日記》 [3]  等。
本    名
潘道根
確潛、潛夫
晚香,飯香,徐村老農
所處時代
清代
出生地
崑山
出生日期
1788年2月12日
逝世日期
1858年8月21日
主要作品
《飯香詩存》
《飯香道人醫案》
主要成就
極精醫理
國    籍
中國

潘道根人物生平

潘道根(1788.2.12-1858.8.21),字確潛,一字潛夫,號晚香,一號飯香,晚號徐村老農。清乾隆、咸豐年間新陽縣城(今崑山市玉山鎮) 人,居城內後市巷。19歲時,因父去世,家赤貧,仍徙縣北鄉南梅心涇(今屬周市鎮),以教書授徒為生,嘗書其堂名為“隱求”以明志。嘉慶廿年 (1815),妻吳氏不幸去世,攜七齡幼子周流設館授徒,在荒村土屋中苦度歲月。雖然家貧生活困頓,但仍然讀書不輟,著述不絕,憂國憂民之心常存胸 中,有關邑之民生公益事,無不踴躍發起參與,人多嘆為不可及。道光廿一年(1841)年遷居近城郭之漢浦塘東岸、睦和庵附近的徐村(今周市鎮白塘村徐家宅 基),行醫賣藥以終。 [1] 

潘道根主要成就

潘道根考訂偽誤

潘道根自幼穎悟,相繼從吳映辰等5位老師刻苦研習詩文經史、音韻訓詁文字之學。與同邑王學浩、吳映奎等前輩結成忘年交,時常請益,學術愈邃。加入邑之詩社 “櫟社”,常與詩友們相酬唱。畢生致力實學,不事科舉。咸豐元年(1851),知縣王省山欲保舉其為孝廉方正,作書力辭不就。生平好讀書,因家貧,無力購 置大量書籍,每逢善本必藉以抄錄成副本,孜孜不倦,至老未休。尤其留心地方文獻,蒐集鄉邦文史資料、掌故軼聞不遺餘力,並精心拾遺補缺,考訂偽誤,為 地方保存了不少珍貴文獻。光緒初和民國初,纂修《昆新兩縣續修合志》、《昆新兩縣續補合志》時,就採用了大量他所蒐集和考訂的資料。平生著述頗豐,現尚20多種。 [1] 

潘道根極精醫理

潘道根除詩文經史外,酷嗜岐黃之術。對《內徑》、《傷寒論》等中醫經典著作無不細讀精研,時借方書抄閲,故而極精醫理,為人治療,每多奇中。道光四年(1824)年,37歲時正式懸壺應診,治病療疾,活人甚多,名揚遐邇,蘇州、太倉等地病家亦慕名屢邀出診。性樂善好施,遇貧病者就診,不取其酬,反贈以錢,深受遠近鄉親愛戴。診療之餘,勤於著述,所編著之醫籍現存者尚有13部。 [1]  [4] 

潘道根主要作品

潘道根文史作品

1、《崑山詩徵稿》6卷(今存);
2、《邑志補遺訂訛》3卷(今存);
3、《崑山縣城隍廟續志》 (今存);
4、《新陽縣城隍廟志》;
5、《崑山名賢墓誌銘》12卷(今存6卷);
6、《崑山藝文志考》;
7、《隱求堂詩文集》4卷(今存);
8、《梅心後集》(今存);《徐村 詩文稿》(今存);
9‘、《潛夫文稿》2卷(今存);
10、《晚香詩鈔》6卷(今存);
11、《隱求堂日記節要》18卷(民國24年刊本,今存); [1] 
12、《晚香書札》; [1] 
13、《崑山名家詩人小傳》; [5] 
14、《讀書識小錄》2卷; [6] 
15、《昆新兩縣誌補遺訂訛》(不分卷 ); [7] 
16、《崑山先賢冢墓考》; [8] 
17、《三禮今古文疏證》三卷, [9] 
18、《徐村文稿不分卷》; [10] 
19、《〔康熙〕崑山縣誌》(校補); [11] 
20、《滎陽潘氏家譜不分卷》; [12] 
21、《顧亭林先生年譜》一卷; [13] 
22、《潛夫雜著稿》。 [14] 

潘道根醫籍

醫籍現存者有:
1、《飯香道人醫案》不分卷(道光十九年九月撰);
2、《讀傷寒論》2卷(道光卅年春撰);
3、《醫學正脈》不分卷(道光卅年 撰);
4、《外台方染指》1卷(道光年間輯著);
5、《臨證度針》7卷(咸豐三年冬撰,已缺首、末兩卷);
6、《徐村老農手抄方》不分卷(咸豐三年輯)等6部。
除《外台方染指》藏南京圖書館外,餘均藏於蘇州醫學院圖書館。 [1] 

潘道根後世紀念

民國後,為紀念這位邑先賢,將其生前居住地命名為晚香鄉(又稱道根鄉),至民國36年(1947)才改名為金雞鄉。建國後,行政區劃累經變遷,該鄉轄地曾分屬崑山市陸楊、周市、新鎮等鎮,今屬周市鎮。 [1] 

潘道根親屬成員

父:潘湯盤
妻:吳氏
子:守拙(監生) [1]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