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潘琰

(革命烈士)

鎖定
潘琰(1915~1945年),1915年出生在江蘇省徐州市,1939年夏加入中國共產黨。1944年秋考入西南聯大師範學院文史地專修科,她一面學習,一面投入如火如荼的愛國民主運動。1945年11月25日昆明學生反內戰晚會後,在“罷聯”的領導下,潘琰和一些同學組成一支宣傳隊,宣傳反內戰、爭民主。同年12月1日,潘琰等組成的宣傳隊被國民黨省黨部派遣的六十多個暴徒殘忍殺害,最終因搶救無效而壯烈犧牲,年僅30歲。她與於再李魯連張華昌合稱為“一二·一”運動四烈士。 [1-2] 
中文名
潘琰
別    名
潘虹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籍    貫
江蘇徐州
出生日期
1915年9月9日 [3] 
逝世日期
1945年12月1日 [3] 
畢業院校
西南聯大
主要成就
組織學生運動
性    別

潘琰人物生平

潘琰,又名潘虹,江蘇省徐州人。1934年,考入立達女子中學,兩年後父親去世,考入公費的省立女師續學。“七七事變”後,她目睹戰爭給徐州人民帶來的深重苦難,毅然放棄學業,投身救護工作。
1937年底,加入第五戰區抗戰青年幹部訓練團,先後到安徽壽縣、河南潢川縣接受訓練。受訓結業時,她報名支援台兒莊戰役。隊伍到達徐州,她隨即參加突圍,進入大別山區做宣傳工作。半年後,與百多個男女隊員分配到湖北羅田縣,宣傳組織民眾。此時讀了《共產黨宣言》等馬列著作,加入抗日民族解放先鋒隊,1938年10月,隨部隊後撤,忍飢挨餓,歷盡艱辛,到達宜昌。不料,蔣介石於1939年1月下令解散了這支學生軍。懊惱之餘,她逐漸認識到只有中國共產黨才是中華民族的救星,同年考入湖北省建始女子師範後,加入中國共產黨,不久,被選為支部宣傳委員。
1940年夏,黨組織決定,潘琰先後到恩施縣、重慶、樂至縣工作。在樂至縣,她結識了許多農村婦女,和她們打成一片,瞭解了她們的疾苦,成了她們的貼心人。1942年春天,調她到重慶市棉花街手紗辦事處工作。當時,她很羨慕昆明西南聯大的學術聲譽和民主空氣,便半工半讀進入西南聯大先修班學習。
1944年秋,潘琰考入西南聯大師範學院文史地專修科學習,一面投身愛國民主運動,配合“民青”支持《冬青》壁報社到師院出刊,並和一些進步同學借龍翔小學教室,開辦平民夜校,還利用假期和其他同學到附近專縣,配合當地教師給中學生講時事,宣傳抗日,鼓勵女同學樹立婦女解放的思想。
1945年11月25日,昆明學生舉行反內戰的時事晚會後,在“罷聯”的領導下,潘琰和一些同學組織了一支宣傳隊,到昆華商業職業學校,給同學們講述舉行罷課反內戰爭取民主的意義。與此同時,聯合其他中學的同學到街頭、工廠、居民住宅區開展宣傳。12月1日,潘琰參加的宣傳隊再次到昆華商業學校演講,中午回到師院時,正碰上國民黨雲南省黨部派遣的60多個暴徒拿着棍棒,衝擊聯大行兇,潘琰和其他同學從後窗退入昆華工業學校求援。兩校同學齊心協力驅趕暴徒於校外,並關上大門,不料暴徒從門外扔進兩枚手榴彈,潘琰胸部被炸傷,手指被炸掉。暴徒乘亂衝進學校,國民黨省黨部助理幹事龔正德手持尖頭鐵錕向潘琰腹部猛戳3槍,潘琰倒在血泊中還掙扎着説:“同學們團結啊!”當同學們把潘琰送到雲大醫學院附屬醫院時,她傷勢過重,搶救無效,下午5時逝世。 [3] 

潘琰主要事蹟

潘琰離家報名抗戰

潘琰出生于徐州一個封建家庭,據弟弟潘玉琛回憶,從小不愁吃不愁穿的她是家中7個兄弟姐妹中最不聽話的一個。1934年,潘琰不顧父親反對,堅持去剛成立的“洋學堂”徐州立達女中讀書。當時的女學生都梳着一根長辮子,潘琰在學校的裝束卻相當另類:她把頭髮剪到耳邊,旗袍都改成了短衣,揹着一把木劍,穿着男孩子一樣的鞋褲。潘玉琛説:“因為這身裝扮,二姐不知道被家裏打了多少次,但就是不改,後來父親只好由着她。”
1935年,日軍侵入華北,國民黨政府選擇了投降妥協,簽訂了出賣華北的《何梅協定》,“一二·九”學生愛國運動從北京向全國擴展,身在徐州的潘琰受學生運動的感召,開始接觸進步書籍和文章。魯迅的《吶喊》、《彷徨》,茅盾的《虹》、左翼作家聯盟的刊物《萌芽》、《大公報》是當時潘琰最愛讀的。國難當頭,許多同學被逮捕,潘琰對日軍的侵略感到十分憤怒,多次跟母親説想去抗日。
1938年,徐州被日軍狂轟濫炸,潘琰再也坐不住了,決心加入抗日隊伍。潘玉琛回憶起自己最後一次見到二姐時的情景:“我記得是1938年12月份,那天一家人吃完飯,我跟隨二姐來到院子裏的槐樹下,她突然拔劍起舞,嘴裏開始背誦着秋瑾的詩‘不惜千金買寶刀,貂裘換酒也堪豪;一腔熱血勤珍重,灑去猶能化碧濤。’她舞了一會,突然轉頭對我説:‘我要做秋瑾,以身許國。’當時我還不明白她要做什麼,過了幾天家中才得到消息,二姐報名參加了徐州第五戰區的抗戰青年幹部訓練團,去了安徽。”
潘琰走後,家人看到了她在弟弟玉麟的書本上寫下的兩句詩:“今日請得長纓去,哪管他日幾人歸!”
在潘琰的一封家信中,寫到在青年幹部訓練團的生活,“在安徽壽縣進行了兩個月的軍事訓練,還有胡繩、臧克家、張百川等人進行思想教育工作,我更渴望去抗日的前線殺鬼子。然而目前戰事讓同學們感到失望,有人傳閲《唯物史綱》等馬列主義書籍,我似乎看到了最先進的知識和最高尚的靈魂。” [1] 

潘琰秘密入黨

從訓練團畢業後,離開壽縣的潘琰和同學們組成了擔架隊和宣傳隊,先後到了台兒莊、大別山和湖北羅田縣,一路聽百姓講了許多和紅軍有關的故事。在羅田,共產黨領導下的青年秘密組織“抗日民族解放先鋒隊”在擔架隊中暗地裏動員青年,對共產主義嚮往已久的潘琰作為青年骨幹,加入“民先”組織,接觸到了《共產黨宣言》等書籍。
1938年10月,擔架隊撤到武漢後遭到日軍襲擊,許多同學犧牲了。面對回家還是繼續抗日的選擇,潘琰在家信中寫到:“不止一次有同志悄悄轉述淪陷區的狀況,都説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打得好,他們説真正抗日的是共產黨,號召大家去延安。我現在明白,要為抗戰貢獻力量,為自己的理想找到出路,必須找到共產黨。”
然而,潘琰和同學們去延安的計劃遭遇了意外。國民黨為了阻止青年學生去延安,封鎖了道路。潘琰聽説湖北建始縣有地下黨組織,便去報考了建始女子師範。
1939年,潘琰在學校後山樹林中進行了入黨宣誓儀式,正式加入了共產黨領導的地下黨支部,並擔任宣傳委員,而與她並肩作戰的組織委員,正是聞一多的侄女聞立玲。
黨支部的行動受到了學校的嚴密監視,1940年夏,國民黨在開始鄂西大規模逮捕共產黨員,女師黨支部接到命令,潘琰被列入了國民黨逮捕名單。當夜,潘琰和女師所有黨員一起撤離到重慶,潘琰改名潘虹,開始在中學和工廠繼續宣傳共產主義思想。
1944年初,潘琰再次被列入逮捕黑名單,被迫來到昆明。在西南聯大,她發現這裏聚集着許多著名的教授,民主風氣較盛,便希望能把共產主義的思想在校園裏傳播。當年夏天,潘琰參加了西南聯大的入學考試,併成功考入師範學院。 [1] 

潘琰組織學生運動

在西南聯大,潘琰的生活非常艱苦,和重慶地下黨支部也失去了聯繫。同屆的彭允中在1990年出版的著作《黎明前後》一書記載着:“潘琰終年穿着一件普通的舊旗袍,冬天加上僅有的一件粗毛線衣,腳上總是最便宜的青年襪,衣着樸素到了寒傖的地步。她沒錢買飯,就每天到師院的廚房裏,撿大鍋上的鍋巴吃。”
潘琰在西南聯大的艱苦生活,弟弟潘玉琛也印象深刻。他曾告訴記者:“有一年二姐來信,説坐在漏雨的教室聽課,冬天太冷,請家裏寄一件棉袍給她。母親邊流淚邊打包把家裏的衣服寄過去,可能因為戰亂,二姐來信説沒收到。”
條件雖然艱苦,潘琰卻從沒有忘記自己報考西南聯大的使命。她一面嚴守紀律,不暴露身份,暗中尋找地下黨,一面幫助學生組織“民主青年同盟”等進步社團開展活動。她經常利用舉辦時事報告會、詩歌朗誦會以及其他文藝晚會的時機,向同學們宣傳馬克思主義。
除了在校內發展進步青年,潘琰還在校外悄悄開辦民眾學校,給貧苦失學青年介紹國家情況和社會主義美好前景,號召他們起來戰鬥。此時,地下黨的同志也注意到了這個積極向上的女學生,暗中派人與她接觸。 [1] 

潘琰“一二·一”慘案

1945年11月25日,在中共雲南省工委的組織發動下,昆明6000餘名大、中學生和各界羣眾在西南聯合大學舉行時事晚會,錢端升、費孝通、潘大逵、伍啓元等教授在會上作反內戰講演。會議通過了反對內戰和反對美國派軍隊參加中國內戰的通電。國民黨軍隊竟武裝包圍聯大校舍,鳴槍憫嚇羣眾。次日,國民黨中央社發佈造謠新聞,肆意誣衊與會的愛國師生。11月26日至28日,昆明31所大、中學校的3萬餘名學生相繼罷課,併成立罷課聯合委員會,發表宣言,明確提出:立即制止內戰,要求和平,要求民主;反對外國助長中國內戰,撤退駐華美軍;組織民主的聯合政府;切實保障人民的自由權利,等等。學生們的正義行動得到社會的廣泛支持,卻遭到國民黨政府的血腥鎮壓。12 月1日,國民黨雲南當局組織大批特務和軍人闖入西南聯大、雲南大學等校,搗毀校舍,毆打師生,並投擲手榴彈,致使於再(共產黨員)、潘琰(共產黨員)、李魯連、張華昌四名師生遇難,受傷者達數十人,釀成了震驚全國的“一二·一慘案”(也叫一二·一運動)。 [4] 

潘琰遭特務殺害犧牲

12月1日,西南聯大地下黨支部收到情報,國民黨軍警要抓人,他們通知潘琰和宣傳隊員小心提防。當日上午,潘琰結束了在昆明一所商校演講走出校門時,已被特務盯上。中午11點半,60餘個帶着鐵棍的特務衝進西南聯大師範學院,潘琰扔下飯碗,帶着手無寸鐵的學生退到事先進行過聯動防禦演習的昆華工校。潘琰站在石頭上大喊一聲“打狗特務”,同學們紛紛抄起棍棒,開門打了出去。
就在特務們即將被趕出師院之際,他們喪心病狂地朝潘琰等帶頭學生中間扔去手榴彈,幾聲巨響,潘琰倒在地上,她的腹部被炸傷了。擔心同學們的安危,潘琰一邊死頂着大門不讓特務進入,一面大喊“同學們,要團結”,話音剛落,特務們再次衝進師院,圍住潘琰。
國民黨雲南省黨部助理幹事龔正德認識黑名單上的潘琰,當着同學們的面拿着鐵棍朝潘琰受傷的肚子用力連捅三下。同學們趕緊用帆布牀把潘琰和幾個重傷同學抬到雲南大學附屬醫院,而特務們再次聚集到醫院門口。醫院外科主任劉崇智教授不顧危險為潘琰實施了手術,但潘琰腹內有手榴彈碎片,多個器官出現破裂,動脈也斷了一根,手術已經無效。
一二·一民主運動,為四烈士出殯 一二·一民主運動,為四烈士出殯 [5]
躺在病牀上的潘琰時而昏迷,時而被劇痛疼醒,這位30歲的共產主義女戰士在最後一次醒來時,看着身邊的戰友們,只説了四個字“戰鬥!戰鬥!”,便永遠地閉上了眼睛。同學們一起圍攏在潘琰的病牀邊放聲大哭。
“一二·一”慘案發生後,昆明3萬多名學生自發集會為他們送行,出殯時,聞一多、吳晗等民主人士走在隊伍前列,面對着潘琰的遺體,聞一多泣不成聲,親自寫下“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的輓詞。 [1] 

潘琰後世紀念

潘琰是黨的忠誠戰士,是徐州人民的好女兒。家鄉人民為了紀念她,於1949年“一·二一”慘案四週年的時候,團市委、市學聯在一中聯合開了紀念潘琰烈士大會,市委書記華誠一同志到會講了話。1956年9月,徐州市政府又撥款重修了潘琰烈士墓,並立墓碑。
此外,昆明市設有“一二·一”三烈士殉難處遺址,位於昆明市五華區龍翔街道辦事處鳳翥社區龍翔街137號。 [6] 
參考資料
  • 1.    http://culture.people.com.cn/n/2013/1109/c172318-23487473.html  .人民網[引用日期2013-11-09]
  • 2.    昆明市地方誌編纂委員會編,昆明市志 第十分冊,人民出版社,2003.12,第519頁
  • 3.    雲南省地方誌編纂委員會編,雲南省志 卷八十 人物誌,雲南人民出版社,2002.12,第258頁
  • 4.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著,中國共產黨歷史 第1卷 下,中共黨史出版社,2010.03,第630頁
  • 5.    昆明市地方誌編纂委員會編,昆明市志 第七分冊,人民出版社,2001.9
  • 6.    “一二·一”三烈士殉難處遺址  .中共黨史網
  • 7.    清華大學校史組編,人物誌(第一輯),清華大學出版社,1983.1,第20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