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潘炯華

鎖定
潘炯華(1919—1997),廣東興寧人,畢業於廣東省立文理學院生物系,曾任華南師範學院(今華南師範大學)院長、華南師範大學校長。從事高等師範教育和魚類研究。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 [2] 
中文名
潘炯華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19年
逝世日期
1997年
畢業院校
廣東省立文理學院
籍    貫
廣東興寧

潘炯華人物經歷

1943年畢業於廣東省立文理學院生物系,留校任教。
1950年起,先後在廣東文理學院、華南師範學院(1982年更名華南師範大學)任副教授、教授、副院長、校長等職。
50年代初期起,研究四大家魚的魚苗人工繁殖,在省內首先提出用流水刺激加上給親魚注射激素,創造一個似天然產卵場的環境育苗的設想。
1958年,人工繁殖鰱、鱅魚獲得成功。根據研究成果,撰寫了《廣東魚類區系特點》、《珠江三角洲的淡水魚類》、《廣東沿海的軟骨魚類》等學術論文,為開發漁業資源提供了價值較高的資料。“文化大革命”後,擔任華南師範大學副校長、校長期間,仍親自承擔中國水產“六五”規劃重點課題“珠江水系漁業資源的調查”,指導“把北江二、三十種高產、優質野生魚種改為家魚”的課題研究。
70年代,研究羅非魚越冬保種獲得成功,利用尼羅羅非魚個體大、莫桑比克羅非魚等繁殖力強的優勢,進行各種雜交試驗,培養出優良的新品種。1978年,經過5年摸索,在華南地區最早解決了人工繁殖泰國鯰的技術難題。他和助手們撰寫的《鬍子鯰的養殖》一書,在國內首次系統闡述了鬍子鯰的養殖技術。 [1]  [3] 
1979年至1987年先後任華南師範學院副院長、院長、校長。 [2] 

潘炯華主要成就

從事高等師範教育和魚類研究。先後培養碩士研究生39名。出版專著、教材8部。發表論文100餘篇。其中《利用生物(魚類)控制蛇類研究》,1981年獲國家科委、中央軍委後勤部、衞生部、藥物總署頒發聯合獎,主持編寫的《珠江水系漁業資源調查》一書,獲1985年中國水產科學院科技改進一等獎。《珠江水系漁業資源(四省區)調查》一書,獲1991年全國農業區劃委員會和農業部優秀科技成果二等獎。引進和馴化餘和銀鮑等10多個優良品種。 [2] 

潘炯華社會任職

他是魚類學會理事、廣東水產學會名譽理事長、廣東海洋湖泊學會副理事長、廣東動物學會副理事長、廣東省第四次黨代會代表、第五屆省人大代表、第六屆全國人大代表、省政協常委。 [1]  [4] 

潘炯華所獲榮譽

在國內外發表的論文有100多篇(部),多次受到國家和省有關部門的嘉獎。主持完成的北江漁業資源調查,獲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科技進步一等獎。 [1]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