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潘月明

鎖定
潘月明(1904—1932),字朗之,1904年8月22日生於湖北省陽新縣湋源口鎮七約村。 [1] 
朗之
出生地
湖北省陽新縣湋源口鎮七約村
出生日期
1904年8月22日
逝世日期
1932年5月
本    名
潘月明

目錄

潘月明人物生平

家赤貧,無田地。其父除佃種二畝薄田外,還時常到附近煤窯賣苦力,雖終年辛勞,但仍難維持一家温飽。
潘月明6歲時,就隨父親下地幹活,到煤窯拾煤,倍嘗人間艱辛。他羨慕別的孩子讀書,常在勞動之餘,請在本村私塾讀書的小夥伴教他讀書識字。他天資聰穎,過目不忘,不到一年,竟能背誦全本《三字經》,識字數百個。塾師得知此情後,大為讚歎,遂免費接納他到私塾讀書。
潘月明13歲時,為生活所迫,輟學回家,到七約煤礦當礦工。
1926年8月,中共陽新部委(後改稱縣委)成立。9月,北伐軍攻克陽新,陽新的工農革命運動由秘密轉向開。10月初,陽新部委派中莊支部書記李秋成和朱塘埠支部書記黃以文到七約山一帶工礦區領導工人運動,成立了七約煤礦工會。礦工會舉辦了工人夜校,從中宣傳馬克思主義,宣傳孫中山先生“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宣傳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思想,號召工人團結起來,同豪紳地主、資本家作鬥爭,以謀求自身的解放。潘月明通過夜校的學習,階級覺悟日益提高,很快成為該礦工人運動骨幹。10月下旬,在礦工會領導下,七約煤礦工人舉行黑工,迫使該礦資本家答覆了工人提出的縮短工時、提高工資、改善工人待遇等各項復工條件。在這次罷工鬥爭中,潘月明寫標語,發傳單,向工人作演講,同資方進行面對面的説理鬥爭,充分展示了他的政治覺悟和組織、宣傳的才能。11月,他被工人推舉為礦工會宣傳科長。
1927年1月,潘月明經李秋成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
2月上旬,潘月明同中共陽新部委派到金海地區從事農民運動的共產黨員黃庭照、李觀炳一道,深入到七約礦區周圍的鄉村,進行串聯發動,先後建立了羅於丘、廣言、茅村、四房、譚家畈等村農民協會,並建立了海口農民自衞軍。時值年關,當地一些土豪劣紳利用封建迷信造謠惑眾,破壞農民運動,潘月明和黃庭照當即召開農民自衞軍和農協會員大會,揭露封建迷信的欺騙性和土豪劣紳的陰謀並將湋源口八郎廟的菩薩搗毀。同時,還組織農協會代表對土豪劣紳把持的各個祠堂廟宇的田地財產進行逐一清算登記,收歸農協會管理。
2月27日,陽新反動派在縣城發動暴亂,搗毀縣黨部、縣農協、縣總工會,殘暴燒死省農協特派員成子英等九位工農運動骨幹,製造了震驚全國的陽新“二二七”慘案。慘案發生後,金海地區的反動派亦蠢蠢欲動,大造“共產黨垮了台”等反革命輿論,妄圖對農協會實行反攻倒算。在這緊急關頭,潘月明和黃庭照當機立斷,指揮農民自衞軍在一夜間逮捕了十餘名不法的土豪劣紳,隨即召開千人大會,發動農友控訴這些土豪劣紳的罪行,並將綽號“天不收”的大劣紳馮懷玉當場處死。這一舉動,沉重打擊了反革命分子的器張氣焰,使金海地區的農民運動掀起了新的高潮。
3月,七約鄉農民協會成立,潘月明被推舉為委員長。
6月,叛軍夏鬥寅部竄擾陽新,每到一處就搗毀農協會,捕殺共產黨人,使革命力量遭受嚴重摧殘。7月15日,汪精衞在武漢公開叛變革命後,白色恐怖籠罩了陽新大地。為了保存革命力量,陽新縣委通知凡是已暴露身份的共產黨員,迅速分散隱蔽。潘月明在農友的掩護下,轉移到石灰窯,進富源煤礦當礦工。
11月,中共湖北省委派胡朝珠、項昇平到陽(新)大(冶)地區恢復發展黨組織,發動武裝鬥爭,建立了陽大縣委。隨後,縣委在陽新北鄉建立了金海、龍山區委,書記黃庭照。1928年3月,潘月明潛回家鄉,與黃庭照取得聯繫,恢復了黨的組織關係。
1928年5月,中共湖北省委決定,撤銷陽大縣委,建立陽新縣委。陽新縣委成立後,指示全縣各地黨組織,迅速建立農民武裝,舉行暴動,殺戮土豪劣紳,以發動廣大農民起來抗租、抗債、抗捐、抗税。根據縣委這一指示精神,潘月明同黃庭照、黃家高一道,在金海區七約山一帶秘密籌措槍支、土銃、刀矛等武器,組建了一支有20餘人組成的七約游擊隊,由潘月明任隊長。同年7月,金海區大塘鋪大土豪黃香谷以做60大壽為名,企圖索取一筆錢財後外逃。正當黃香谷宴請賓客時,潘月明和黃庭照、黃家高帶領游擊隊衝進黃香谷家,當場將黃香谷打死,沒收禮銀800餘元。隨後,他們又指揮游擊隊殺死善福裏“清鄉團”團長費連甲和企圖轉移家資外逃的大土豪費新吾。接着,鎮壓了橫行鄉里、對抗“四抗”鬥爭的四房村劣紳費東山和茅村族長費明道。這場戰鬥,沉重打擊了金海地區的反動勢力。一些原來仇視共產黨和民眾的豪紳,受此打擊後,不得不向共產黨投降。廣大農民通過這場鬥爭,提高了革命熱情和鬥爭勇氣,紛紛加入農委會和抗委會,投入抗租、抗債、抗捐、抗税的“四抗”鬥爭。
1929年春,大規模的軍閥混戰局面業已形成,蔣桂戰爭爆發。駐陽新“清鄉”的桂系軍閥胡宗鐸部一個團調走,陽新只剩有保衞團等地方反動武裝。縣委決定抓住這一有利時機,全面開展游擊戰爭,消滅地方反動武裝,收繳其槍支,以發展壯大工農革命武裝。同年3月,潘月明率七約游擊隊配合縣游擊隊,一舉消滅了金海保衞團,繳槍24支,接着又消滅了龍山保衞團,繳槍八支。此後,各鄉、村赤衞隊、赤先隊等工農革命武裝組織普遍建立起來,金龍區(1928年5月由金海區與龍山區合併為金龍區)實現了工農武裝割據局面。
同年6月,七約鄉蘇維埃政府成立。潘月明當選為鄉蘇維埃政府軍事委員兼赤衞隊七約大隊大隊長。
10月,縣委命令潘月明率七約赤衞隊配合李燦、何長工率領的紅五軍第五縱隊攻打湋源口鎮。湋源口頻臨長江、北與大冶、黃石相鄰,西南距七約僅6公里,以潘月明對此處地形十分熟悉。該鎮駐有國民黨江防局一個營和一個保衞團。紅軍奪得該鎮,既可消除敵人對金龍蘇區的威脅,又可控制陽新沿江地區。10月中旬的一個夜晚,紅五縱隊以潘月明率領的七約赤衞隊為先導,擇小道悄悄進至湋源口,將該鎮團團圍住,拂曉時發起攻擊。敵軍被打得措手不及,急忙登船渡江北逃,紅軍佔領該鎮。此戰,敵落水淹死40餘人,傷十人。紅軍繳槍50餘支,活捉天主堂神父一名,繳得大洋數千元。戰後,李燦對潘月明及其赤衞隊大加讚賞,稱潘月明為“好一個難得的軍事人才”,稱七約赤衞隊為“好一支訓練有素的赤衞隊”。
同年12月,金龍區蘇維埃政府在中莊鋪曾港成立,潘月明當選為區蘇維埃政府軍事委員,兼任赤衞隊金龍區縱隊鼓動部長。
1930年5月,中共鄂東特委在陽新太子廟成立。7月,鄂東特委根據中央軍委指示,以紅五、八軍後方留守處的幹部為骨幹,以陽新縣游擊隊、赤衞隊為基礎,在陽新縣大鳳區太平地組建中國工農紅軍獨立第三師第七團。團長劉振山,政委郭子明。全團轄三個營,共1000餘人槍。潘月明率金龍區30多名赤衞隊骨幹參加紅三師第七團,任第二營第四連副指導員。8月,升任第二營副教導員。
1931年1月底,潘月明參加了著名的沿埠頭戰鬥。1月下旬,敵第二十六師師長郭汝棟以其第二旅劉公篤部第五團留守沿埠頭,以該旅第一、二、三、四團會合贛北之郝夢麟部和通山之謝彬部圍攻紅五、八軍後方——龍港。紅三師第七團避實就虛,於30日夜撤出龍港,奔襲沿埠頭。31日拂曉,紅軍發起攻擊,將留守沿埠頭的敵軍第二十六師第二旅第五團全部殲滅。是役,擊斃敵團長袁幫銓,擊傷副旅長尤國材,俘敵官兵290餘人,繳槍400餘支,重機槍兩挺,迫擊炮一門,子彈數千排。敵受此打擊,驚恐萬狀,紛紛撤出蘇區,從而徹底粉碎了敵人對鄂東蘇區的第一次“圍剿”。
沿埠頭大捷後,中共鄂東特委集中陽新、大冶兩縣警衞營,在陽新龍港組建紅三師第九團。潘月明調任紅九團副政委。至此,紅三師三個團的建制已建成。1931年2月,鄂東特委在龍港召開慶祝大會,正式宣告中國工農紅軍獨立第三師成立。郭子明任師長兼政委,葉金波任政治部主任,童又軍任參謀長。
同年夏,國民黨武漢行營對鄂東南蘇區發動第二次“圍剿”。5月4日,敵郭汝棟部以兩個團進攻三溪口,以一個團進攻湖市,以一個團駐木石港策應瑞昌之敵。駐武寧、通山、鄂城、大冶之敵均向蘇區緊縮,對龍港形成包圍之勢。紅三師和紅十六軍第七師決定採取集中兵力,避強打弱,殲敵一部,各個擊破的戰術,粉碎敵人的“圍剿”。7月9日,紅三師和紅十六軍第七師南渡富水,進擊木石港駐敵第二十六師第三團胡蕩部。戰前,紅軍指揮員商討作戰方案。潘月明認為,木石港之敵雖只一個團,但工事堅固,且離陽新縣城不遠,援軍易到,如果敵軍憑藉工事,死守待援,則我腹背受敵,難以取勝。因此,必須採用“圍點打援”的辦法,消滅敵人。大家採納了這一方案。於是,紅十六軍第七師和地方赤衞隊以浩大聲勢佯攻木石港,紅三師則埋伏在縣城通往木石港之要隘玉嶺山,以伏擊援軍。戰鬥打響後,駐陽新縣城之敵急派一個營馳援木石港,行至玉嶺山,紅軍伏兵四起,將援軍全殲。然後紅三師乘勝揮師木石港,會同紅十六軍第七師將守敵全部吃掉。是役,殲敵1000多人,俘敵300多人,繳獲長短槍800多支,重機槍20多挺,迫擊炮十門,恢復了木石港蘇區。其餘進攻蘇區的各路敵軍聞訊後驚煌失措,均不戰自退。敵人的第二次“圍剿”宣告徹底失敗。
玉嶺山、木石港大捷後,潘月明升任紅二師副政委。
同年10月,根據中共湘鄂贛省委的決定,紅三師除留少數軍、政人員外,全部改編為紅十六軍第九師第九團。潘月明被鄂東南特委留了下來,仍以紅三師副政委的身份,負責在鄂東南地區組織兵源,訓練新兵,為重建紅三師做籌備工作。
此後,潘月明和李發雷(紅三師副政委)在鄂東南特委、鄂東道委(1932年1月,鄂東南特委撤銷,鄂東道委成立)領導下,為紅三師的重建做出了重大的貢獻。他們跑遍鄂東南各縣,挑選出一批優秀的赤衞隊員,在龍港新兵訓練處加以訓練後,於1932年1月組建為紅三師第七團。1932年4月,又將鄂東南警衞團改編為紅三師第九團。在此前後,他們分頭深入,到鄂東南蘇區邊界的大(冶)陽(新)邊游擊區、大(冶)鄂(城)邊游擊區、鹹(寧)鄂(城)邊游擊區、鹹(寧)通(山)邊游擊區、武(寧)通(山)邊游擊區、陽(新)瑞(昌)邊游擊區,加強對游擊戰爭的領導,不斷襲擊敵人,奪取槍支,發展壯大游擊隊。同年5月初,集中上述各游擊區的游擊隊主力部隊,組建了紅三師第九團。同年5月8日,第二次組建的中國工農紅軍獨立第三師在龍港正式成立。師長張燾,副師長蕭高蔚,政委葉金波,副政委潘月明、董有才、李發雷、程功全。
同年5月中旬,潘月明率部在四季山與敵作戰時,不幸中彈犧牲,時年28歲。(楊前松 陸泉生) [1] 
參考資料
  •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編,中華著名烈士 第10卷,中央文獻出版社,2001.12,第750-756頁